沈浩,小岗村里的孙中山
邯郸学步走的慢
提到孙中山,无论大陆的老百姓,还是港澳台同胞,还是遍及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无论男女老幼,哪个不知,哪个不晓。尤其是港澳台同胞和海外老一代华人,都称其为国父。台湾的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的领导人一来大陆就直奔南京的中山陵,必亲祭中 山 先生而心安。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逢五或十周年大庆,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侧摆上孙中山的巨幅画像,隔着长安街,正对着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的巨幅副像,让这两位中近现代史上的两位巨人共同见证共和国的周年大庆,见证共和国前进的步伐。孙中山一生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用毛主席的话说,他是资产阶革命的先行者,虽然生前从发动起义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奋起,鲜有见树,原因是利用一派军阀打另一派军阀,有时利用反清会道门。直到得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得到共产党的帮助,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和共产党建立了统一战线,才有了第一次国民革命高潮。无奈,一生长期奔波的孙中山于1925年在北京病死,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遗嘱。孙中山的理想是在共产党,毛主席手里完成的。讲到这里,有的看官问了,你不是讲沈浩吗,怎么先从孙中山讲起呢。诸位请听洒家心声,俺觉得,小岗村的当年按手印分地的十八条汉子更象义和团,不象孙中山,从大往小比,沈浩更象小岗村的孙中山。
因为沈浩来小岗之前,已有了几任下派书记,都是一事无成,更象孙中山之前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运动,只有沈浩出现了,才沿着前人的路把小岗村的漫长致富路往前推了一步,沈浩如果知道他这么快中年而猝死,死前肯定也会留下遗言:小岗村尚未致富,后任书记仍须努力。各位看官,离沈浩2009年11月6日病逝已过了两个多月了,网上怀念的贴子一抓一大把,且不要说主流媒体报刊杂志的报道了。各种深度的文章,不同角度的文章,有探索沈浩本人思想历程的,有责怪小岗村这个客观环境的,总之写的很有水平。我这个大专时学理科,在企业打工很少接触文字的,看了这么多怀念沈浩的文章,也想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给各位网友说道说道。
所以我把沈浩比作小岗村的孙中山,至少我这个题目和所有的网友的题不重复,增加点占击率还是有可能的。1978年按手印的18条汉子,启动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潮,对历史的影响是推动还是负动的,不是我这里所探讨的问题,问题是当年18条汉子按手印包产单干,客观环境没那么不是那么高压的,冒什么杀头的危险,事实不可能。现在40几岁在农村出生的人,应该记得,当时的人民公社和集体化,也并不是对待要求单干的农民实行什么好象很恐怖的政策,一般的也是说服教育,并且家家有那么一亩左右的自留地(以我所在的华北大平原人多地少为例),给集体干完活后,回到自己的的自留地可以过下单干瘾,并且整体上自留地的农作物是比生产队的长的好一些,原因很简单,一是中国的农民几千年沿习下来都是个体自私的,完全大公无私的有,毕竟是少数,这些少数人在农村起带头作用的,无论是承包前还是承包后,凡是搞的好的农村都是有这么一小部分大公无私的带头人,带领大家往前走。二是中国的农民最实际,也就是眼光不那么长,所以从马克思到毛泽东,这些领袖谁也没有把农了当成领导阶级,农民的实际往往看到眼前的利益,他们既可以跟着少数人往前奋斗的更好,也可以为眼前的利益自以为得益地往后退。三是中国的农民最知道感恩,当他们知道谁真正为他们谋利益的时候,也是诚心诚意感恩的。四是中国的农民是寸土必争的,因为一点地边可以多种几粒种子敢和对方打破头。
我要给位看官说明的是,当年那18们小岗村的汉子按手印分地单干没有错,既然小岗村在集体化时代,一二十年没有吃饱过,靠“三靠”过日子,人家换一种方式能过上好日子,有什么错。错在错当年的小岗村的上级党组织没有履行好职责,毛主席不是说过吗,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何况全国除少数学大寨有名村之外,大部分村确实存在着干活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我在所在村也是这种情况,国家实行联产承包制,满足了大多数人的愿望,的的确确刺激了大多数人生产的积极性。但是邓小平同志也讲过:“从长远的观点看,科学技术发展了,管理能力增强了,又会产生一个飞跃。我讲过,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就是发展集体经济。” “农村经济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和集约化。有的地区农民已经提出集约化问题了。”“要提高机械化程度,利用科学技术发展成果,一家一户是做不到的。特别是高科技成果的应用,有的要超过村的界线,甚至超过区的界线。仅靠双手劳动,仅是一家户的耕作,不向集体化集约化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是不可能的。”实现农业的集体化、集约化、现代化,是邓小平一贯坚持的思想。讲到这里,事情就很明白了,小岗村没有华西村、南街村那样的村支部书记带领全村适时向集体化、集约化、现代化飞跃,所以出现了一夜跨过温饱线,三十年没过富裕门的结局。
承包后的小岗村,对了,我没从网上查小岗村属哪个镇党委管,镇党委对属下农村的党组织负有教育培养好的带头人的责任。各位看官都明白,也是全国各地搞的好的村的共同经验。建设好的农村有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有个好的带头人,二是有个坚强的党组织班子,三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有条件发展农村的公用事业,才在村民中具有号召力和凝聚力。从公开的资料上看,小岗村恰恰缺少的是这几个条件,不但缺少,而且长时间的缺少。18条汉子三十年前的手印只是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他们是农民,农民身上性格中所有的优点和缺点他们都具有,能苛求他们做的更多,看的更远吗?
沈浩值得学习吗,答案是明显的,非常值得学,要不然怎么中央号召向他学习呢。从本网民内心感受讲,沈浩也是非常值的学习的,全国有名的富裕村的南街的王宏彬、华西的吴仁宝等不是也是公开倡仪向他学习吗。沈浩在小岗村所做的一切,不在于他是不是短短的几年时间没有把小岗村变成南街和华西那样富,关健是沈浩在小岗这个村子里起到了如孙中山一样先行者的作用,他用自己的实践启迪了全国人民,启迪了全国网民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注。
更重要的是在书记的位置上,他基本上是舍小家为小岗村这个大家,践行了焦裕禄精神。要不然村民特困户殷广勇借了20元钱,买了烧纸和鞭炮,一定要在农历十月初一这天,去祭拜他家的大恩人——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要不然86岁的邱世兰老太太,腰坏了背驼了,她冒着风雪颤颤巍巍拄着拐杖来到沈浩墓前,抚摸着墓碑,顾不得去擦腮边的泪水:“沈书记,我又来看你了。”行动不便的老人提前一天就到小溪河镇买了烧纸和鞭炮,第二天天不亮搭了一辆三轮车赶到沈浩墓前。为村里修路的沈浩,“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修路的那段日子,每天天刚亮,沈浩就出现在工地上,晚上九十点钟才休息,一身泥巴一脸灰。扛水泥,拌沙浆,谁也看不出,这些修路人中,哪个是沈浩。这是不是在兰考治沙治三害焦裕禄的形象。
至于沈浩因招商接待劳累过度,酒后猝死,也并不影响沈浩的形象。大名鼎鼎的南街村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也提出了外圆内方的管理方法,在接待客户时该接待时也有接待,只不过要求客的户的回扣和礼品上交村里。难道在现在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把焦裕禄当年的标准硬往沈浩身上套吗,何况在亲躬亲为方面,沈浩已了有焦裕禄的影子。沈浩不但没有把从各方面争取来的钱往自己的口袋划拉,而且还把自己的工资帮助给贫穷的村民给孩子买奶粉和治病。就凭这些,沈浩就值得学习。
沈浩更进一步的是,他在小岗村经过深入调研后,决定组织村干部、“大包干”带头人等到华西、大寨等名村参观学习,回村后认真开展“小岗怎样快发展”的大讨论,解放思想找差距,引导村干部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他坚信,“过去分田搞‘大包干’是改革,现在搞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高土地产出水平,也是改革,都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沈浩如孙中山一样不断的求索,不断的前进,生前都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可惜天不假其年寿。
正如毛主席在纪念孙中山时说,象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 孙 先生也有他的缺点方面。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我们同样可以说,沈浩虽然没有把小岗村一下子变成富裕村,但他的几年工作已经探索出一条路子,这条路子会被更多的小岗村人理解的,我们不能苛求沈浩做的更多,继任的小岗村书记,你准备好了吗,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吗。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