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的出路
我国农业的出路
探求我国农业产业的出路,寻求解决三农问题的钥匙。就不能不正视农业产业的风险特点。农业与工业和其它产业不同,它有两个风险。一是它要应对市场风险。二是它还要应对自然灾害这样一个不容回避的风险。尤其是我们这样一个自然灾害濒繁发生的国家,农业的自然灾害风险是很大的。
现实的情况是一方面农业产业的市场风险加大,这是经济全球化引起的;另一方面是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风险加大,这是由于全球气候恶化导致的。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发现农业产业的风险增加了,但我国农业抗风险的能力确并没有同步增加,尤其是我国农村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化程度远远的落后了时代的要求。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分散生产经营的家庭单干既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也缺泛抗击农业产业两个风险的要求。为适应这一形势的发展要求,逐步实行农业集体化经营的生产组织方式就不能不提到议事日程上了吧?很多年前提出了著名的“猫论”--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个形象的论述在当时的中国农村是有积极的意义的。农村实行“包产到户”时,一户农民只要有强壮的劳力,只要吃苦耐劳,只要有些头脑就能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抓住老鼠)。但那个时候我国的农民还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之中,当时农业产业还没有和世界接轨,生产和生活要求也仅仅是吃好穿暖,农民生产的农业产品也没有太大的竟争压力。而今天不同了,我国农业面对的是发达的西方农业,经济的全球化把我国农业和我国农民带上了高速运行的列车上,如果还是传统的“单干”以及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我国农业会有出路吗?农民和政府的日子会好过吗?虽然我们是农业大国,但面对美国、法国和加拿大这样的农业强国,面对这些国家的老虎和豹子们,我们充其量只能算“狼”而已。狼如果不怕虎,那只有结成群狼。所以笔者学习和效仿伟人提出了“狼论”---不论白狼还是黑狼,如果不结成群狼,那注定是被别人猎杀的孤狼。
对于我国农业和农民来说,走集体化道路,无论是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还是农业生产的生产经营方式,这都是必有之路。也许有人会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时期的某些数据来反驳我。他们会说人民公社化的道路不就是集体经济的道路吗?那条路我们走过了啊,那样做农业还不是很落后吗?那时候不是还有饿死人的事吗?姑且我先承认你所说得这些,但我还是要提醒一下你,我国古典哲学认为“此一时、彼一时”,要具体分析一下那时候的社会形势和生产条件。那个年代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很低,很多地方的农业生产方式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上;那个时候我国处于相当危险的国际环境之中,客观上要求政府重点发展工业特别是和军事工业密切相关的重工业,这不能不让我们以牺牲农业为代价来换取。而现实的情况呢?我国的农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及农民个人的文化程度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我国的的工业化水平和国防实力也有了非常巨大的发展,我们完全可以用工业化来反哺农业。如果说当年人民公社时代生产关系超前了一步而无法和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而现代的情况恰恰相反,一个高水平的生产力找不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生产关系了。历史我们是不应该忘记,但也不能因噎废食.看问题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有强烈的时空观念,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及其变化为转移,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反对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坚持用运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我们不能否认“包产到户”在当时的积极意义,但那是为了适应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许多的地方比如山区现在也应该继续坚持这一做法,但有些地方,特别的那些耕地连片,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地方,如平原地区这一做法已经不能和社会化大生产及日益成熟的大市场相适应了。还有些地方如,新疆建设兵团当时搞包产到户就是错误的。它不仅破坏了集体经济的发展、也妨碍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今天党和政府重新调整了农村土地政策,土地在不改变其用途和性质的前提下可以流转。历史重新给中国农民一个走向集体经济的机会。当然,土地的流转有两个方向,一是土地向种粮能手集中,以便发展集约经营;一种是走合作化道路,壮大农业集体经济实力。我特别呼吁那些村长、乡长和县长们,大胆搞一些集体经济和集体经营的试验,当年小岗村的村民们能做出“包产到户”的壮举,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在开放的社会里,你们为什么不能做出同样的壮举呢?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