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读后感
为了了解我国的农业政策,我阅读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份文件。这份文件是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
下面谈一些我自己的看法。
工农联盟的地位
首先文章阐述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文章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的影响的时候提出,亿万农民工巩固了工农联盟。但是我们知道,一线工人党员占党员总数不到10%,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让大批官僚阶级、资本家阶级的成员加入中国共产党,逐渐成为了党的主流。这种现象能够说成是“巩固了工农联盟”吗?工农联盟的巩固的确切含义应当是工人、农民的社会地位的提高,应当是工人、农民成为国家主人的权利的发展。请问改革三十年,随着大批城市工人下岗,农民工遭受歧视,党员成分的逆变,难道还能够说工农联盟得到了巩固?实际情况是工农联盟遭到瓦解,工农的阶级地位遭到了贬低,工农的主人地位遭到了篡夺。
劳动者与生产力的关系
接着文章说“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我们知道,共产党所真正要解放的不是生产力,而是劳动者。要发展的也不是生产力而是劳动者。生产力的发展是劳动者发展自身的一种手段、工具,而不是目的。本来提高劳动者地位、发展劳动者的素质技能,提高劳动者的民主权利是目的。而提高和发展生产力是手段。但是现在本末倒置了。变成了把发展生产力当作目的。把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当作手段。甚至不提农民的精神发展。在物质和民主权利上也仅仅是提出了“保障”这种程度,而不提“发展”。这就好像农民群众的物质利益与民主权利已经很充分了一样,不再需要发展了一样。其实,对于农民群众,不论是精神利益,物质利益,还是民主权利,都是相当初级的,亟待发展的。
合作思想是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
文章接下来分析了我国所处的国际形势,认为“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我们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更加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伟大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提供不竭源泉。”我认为:所谓新的理念和思路,也就是各种类型的合作社、民主建设、劳动社会主义、生态农业、CSA社区支持农业等等。
农民应当是合作运动中的主体
文章接着说:“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对此,我认为将农民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共产党在农村发展上的领导不是让共产党成为财主,而是让共产党领导农民建立先进的制度、文化、经济实体。从而发挥农民自身的创造力,让农民成为经济和社会的主人,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让农民得到发展,最终让农民受益。而不是让共产党成为最终的受益者。共产党之所以存在,共产党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让劳动人民翻身解放,提高劳动人民的社会地位,实现每一个劳动者的充分发展。因此,必须认识到农村发展的主体是农业劳动者。共产党只是创造外部条件,让农业的劳动者在这个外部的、社会的法制条件下能够得到最佳的发展成果。
接着文章提出粮食稳定和社会稳定,是党对农村工作的两个要求。这也代表了全社会对农业工作的两个要求。这是正确的。
合作运动的诸多有利条件、不利条件
文章正确认识到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局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 可以预期,一旦这个矛盾成功解决,能够解放相当数量和层次的社会生产力。
“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求紧迫”正是这些困难与问题的存在才为我们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组织化程度低,解决这种状况的最好办法就是组成合作社。经过反复折腾,我们的农村经济制度上的结构基本上回到了解放初期。即合作经济发展滞后,产权归农户所有。另外还增加了制度枷锁:产权不能完全自由流动、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员流动、农民对于合作社的痛苦记忆。
社会事业的发展有两点要求:1、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2、成立农村合作社自力更生地兴办和解决社会事业。
普惠的合作社制度,具备了团结农户、公平、平等、合作、按劳分配的特点,将给农村社会的利益格局的发展带来健康的正气。
羊毛出在羊身上。因此举办民有、民治、民享的合作社经济,是动员人民团结协作,让径往一处使的光明道路。同时还可以保证运转过程处于劳动者民主政治的监督之下。
“党必须深刻认识到,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这句话把农业的重要地位彻底地摆明了。
合作运动发展的方向就是实现社会主义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合作社经济是否是一种方向呢?以温州有机消费合作社为例,他们就是在不断的向消费者介绍好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带动周边城市的农产品的生产,带动农产品的产业化。未来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蓝图究竟将如何描绘?是否包括农业的工业化?是否包括城市的乡村化?是否包括城市居住的分散化?是否出现大城市的萎缩、分裂?是否出现小城市的兴起?人们将寻找一条现实的、最佳的发展途径。不仅破解城市问题,同时破解农村发展问题,破解工业生产的空间组合问题,破解城市功能问题,破解居住与生产的合理分布问题。同时,基于公路系统的灵活的个人交通工具,自动安全的职能辅助驾驶系统必然成为人类的选择。森林城市必然成为人们的选择。在这点上,重庆的设想与实践不能不说是先进的。畅通、宜居、森林、健康、平安。做一个好的城市领导其实就是给居住在这个城市里面的居民创造好的交通、居住、自然、健身、社会文化环境。他是城市的设计师,是生态的设计师,是社会的设计师。但他只是配角,真正的主角是居住在城市中的劳动者。劳动者们在这个城市辛勤地劳作,成长、生活、休憩。欣赏着这个城市,同时欣赏着自己的人生。
“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什么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消灭剥削、劳动人民团结协作、社会风气倡导无私奉献、人民道德高尚、社会政治民主、社会环境可持续、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消除社会矛盾。采用合作社制度就能够把劳动人民团结起来,能够倡导无私奉献的社会风气,能够提高人民的道德修养,能够促进民主法制的建设,能够让经济发展为劳动人民的发展而服务,能够让环境可持续,能够让按劳分配成为主流制度,能够让社会更多和谐更少矛盾。那么,为何我们不发展合作社经济?
对于指导思想的批判
应当用农民的主体地位具体化三个代表的地位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我认为,三个代表思想的实质是把社会力量中之前属于统战领域的人员吸收进共产党,用共产主义信仰教育他们,使他们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阶级出身决定阶级立场的一种扬弃。“三个代表”思想认为,人的阶级立场是能够通过人的觉悟的提高得到改变的
对发展目标的批判
“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到二0二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二00八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畅通、宜居、森林、平安、健康。重庆的城市建设目标没有提到生产力与民主问题。原因是:其一,生产力的发展是劳动民众发展自我和发展社会的手段,包含在人类自身中的生产力的发展则与人本身的素质和技能的发展是统一的。因此发展的主体是劳动人民。政府不能代劳。其二,发展民主也是人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以人民为主体的工作。只要政府在社会中以及政府中做到了打黑除恶、反腐倡廉。人民群众得到宪法的保护就会自然地形成民主管理。
对于这些任务,重庆正在超前完成。只要掌握了合作经济制度,就一定能够超额完成任务。
对目标批判的总结
总体来说,这个文件存在着着将物质与人的关系倒置的问题。这种错误的理论造成了这个政策不是一个完全的社会主义政策。必然在执行中造成对农民、对劳动人民自身主体地位的忽视。
对原则的批判
应切实发展农民的权利
——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农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障农民权益”这种提法的层次低,位置低。应为必须切实发展农民权利,提高农民地位。发展劳动者的主体性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劳动者不是发展生产力的工具。发展生产力是发展劳动者主体性的工具。政府、政党都是属于为劳动者的主体性的发展而服务的外部环境。如果将劳动者置于工具地位,政府官员就可能被置于领导地位。最终制造社会中官僚阶级与工农联盟之间的矛盾。
发展农民权利是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
“——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
如果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不是把发展农民的社会主体性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就会形成为了发展而发展的错误思想。在这种错误思想的领导下,任何阻碍发展的事物,不论是否符合农民的利益,都将被强制性地铲除。甚至不惜牺牲农民的民生权利而发GDP。例如为了达到节能目标而让医院、居民用电、交通信号灯停电、瘫痪。为了建设工业开发区而荒废土地。为了建设新农村而强迫农民拆迁、搬迁。须知一切发展的最终目的,根本动力是为了让农民成为农村的主人,提高农民的地位,满足农民发展自身的利益。而不是为了发展GDP而发展。任何为了发展GDP而伤害农民的事情都是这条政策的错误结果。
既要有市场基础也要发展组织和计划
“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什么是市场?市场就是没有人性的交易。市场就是仅考虑眼前,仅考虑微观,而没有整体观念,没有长远观念,更没有人性。人类的发展是人性、整体、未来和当前、产品的价格、产品的品质、个人的统一。这就如同博弈论所分析的一次博弈和长期博弈,如同博弈论所假设的完全自私的短视的人与真实世界中无私奉献、集体主义与深谋远虑的人之间的区别。人类的计划性正是人类的深谋远虑、整体性、道德观念、人生信仰、哲学观念的具体表现。而市场则是经济学假设的自私、短视、无人性的经济人所存在的必将破产的虚拟领域。
“加强和改善国家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调控和引导,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调整不适应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
首先的问题是如何发展计划经济?怎样发展计划经济?我认为要从劳动民众基层发展起计划经济。而在上层则要保护为基层的计划经济服务的上层建筑。利用这些机构的服务能力为社会增强计划性。这篇文章首先将发展生产力当作根本目的。之后将市场经济作为唯一途径。然后就推导出要让农村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要为此而调整上层建筑。他的整个推论都是建立在错误的假设之上的。
这种错误有三个层次。首先假设社会发展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这是他的根本错误。其次,假设发展生产力的途径是市场经济制度,而不是计划经济制度,这是他在发展方式上的错误。最后,提出了为了实现前面的错误理论而对现实社会的政治结构进行调节,而不是实事求是地与实践相结合发展农民的权利。这就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因此这个政策从根本立场,到实现方式,到实践操作都是错误的。
以这种错误的政策为领导进行的社会改革也必然是形而上学、市场原教旨主义、与实践相脱节、与工农权利相脱离、有助于发展资本主义而无助于发展社会主义、有助于社会动乱而无助于社会和谐的。
要以农村为主体统筹城乡
“——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巩固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农村作为社会的一个客观区域,总是与城市处于平等地位的。农村的、农业的劳动者也是劳动者。土地是劳动者的生产工具。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就是对生产工具的所有权。这和工人对公产的所有权一样都属于社会主义的劳动者的所有权。因此农村的发展机制应当是以农民自主发展为主体的发展机制,而不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这种将农村的主体边缘化的发展方式。
党要努力成为农村事业的带头人
“——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完善党管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保持党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形成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强大合力。”
党在农村应当努力成为农村事业的带头人,而不是为了实现“党管农村”而实现“党管农村”。为了实现“党管农村”,党会不会去压制农民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实际上这体现了撰写此文的人的共产主义信仰不纯。共产党作为工农联盟的先锋队,理应冲在发展工农权利的最前线。如果有人超过了共产党,发展了工农利益,共产党应当奋起直追。群众永远是先进的、正确的。如果共产党为了成为工农的先锋而压制工农的自主探索,这是不符合共产党的宗旨的。用这种态度去工作是不能奏效的。这种态度只能为那些企图复辟官僚阶级利益的人服务。
农村制度建设要落在实处
“实现农村发展战略目标,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抓紧在农村体制改革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
与其像这样立下许多空泛的目标,不如像薄熙来一样说要打黑除恶、建设公平、平等的法制环境。让农民与市民平等。消除户口制度。做好农民的健康工作、森林、畅通、平安、宜居农村。这些名词要比动词和形容词更加实在。
确立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一)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土地国有,这和土地皇上所有有啥区别?单个的官僚变成了官僚集团。共产党变成了皇上党。共产党的党魁就成了皇上。皇上时代还保护小民的土地,不准兼并。现在则是想征地就可以用武装警察征地。连皇上都不如。这里用“赋予”这个动词很不恰当。土地本来就是农民的生产资料,应当归农民所有,谈不上赋予。用“确立”比较合适。
“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这种关系类似于变相地征收土地税。土地承包款用于那个层次的再分配?
“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扩大国有林场和重点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推进国有农场体制改革。稳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
土地是一种生产资料,农民拥有了生产资料,就能够摆脱剥削。但是,如何摆脱垄断商业、垄断金融业等等的剥削呢?就必须组织合作社。农民是农村的主体。农民组成的合作社是农民的主要组织形式。合作社经济的前景就是削弱当前的垄断格局,这必然遭到利益集团的制裁。
(二)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继续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耕地实行先补后占,不得跨省区市进行占补平衡。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严格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调剂为建设用地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纳入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并优先满足集体建设用地。改革征地制度,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非公益性项目,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抓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规范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从制度上否定了人民的自主权、能动性。土地的集体产权制度让土地的产权处于法律上的弱势地位。这是对农民权利的损害。土地市场。现在出现的问题是,基层政府与农民脱离,强行征地,强行单方制定补偿标准。甚至动用黑恶势力强迫拆迁。这说明了在这一拆一建之中所产生的巨大利益被其中的官僚人员所贪污。
政府不应保留土地出让收益
“(三)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业投入保障制度,调整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信贷投放结构,保证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
政府为何会拥有土地出让收益呢?这种收益并不属于政府。这种土地的出让收益所出让的是农民的生产资料的价格,是将农民从社会主义的农民变为资本主义的雇佣工人的价格。而且这种身份的转变是永久性的。就是这些收益,竟然成为了政府为公务员开支的资金,成了公款吃喝的资金。这是政府在在啃食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演变的卖身钱。
“国家在中西部地区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等公益性建设项目,逐步取消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拓宽农业投入来源渠道,整合投资项目,加强投资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健全农业补贴制度,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完善办法,特别要支持增粮增收,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农民种粮补贴。完善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改善其他主要农产品价格保护办法,充实主要农产品储备,优化农产品进出口和吞吐调节机制,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理顺比价关系,充分发挥市场价格对增产增收的促进作用。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形成有利于保护耕地、水域、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和农业物种资源的激励机制。”
市场中的农产品的供销的80%都应当建立在稳固的供销渠道之上。从而避免因为价格波动而造成的滞销、价格波动以及农民破产。
应大力发展合作金融
“(四)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
合作性金融、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是互补的关系、竞争的关系。如果非要让他们结合,是荒唐的。
“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各类金融机构都要积极支持农村改革发展。坚持农业银行为农服务的方向,强化职能、落实责任,稳定和发展农村服务网络。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信贷支持。扩大邮政储蓄银行涉农业务范围。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改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保持县(市)社法人地位稳定,发挥为农民服务主力军作用。”
由于商业银行的所有者不是农民,因此商业银行的运转规律是利润最大化,和完全市场竞争。相反,由于合作银行的所有者是农民,因此,合作银行的运转目标是农民的利益最大化。对于商业银行,任何对其的行政要求都是荒谬的,因为他们的所有者是真正的资本家。
“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加强监管,大力发展小额信贷,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允许农村小型金融组织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发展农村保险事业,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
农村人处于蒙昧状态。因此进行文化革命,通过文化革命提高劳动人民的素质、技术、联合程度。即首先在文化上联合起来,然后在经济上联合起来。首先在文化上自觉地组织起来,然后在经济上组织起来。因此,文化革命中的文化应当是联合的文化、组织的文化、进步的文化、科学的文化、民主与自由的文化。
人类通过对自身价值的反省,就能够体会到联合的神圣目标。我们宣传联合文化,就是在宣传科学与技术、真理、平等、民主与自由、崇高的道德与素质、良心、自尊、合作。一个人只要体会了人类精神的崇高,就能够最终体会到合作是人类的最终追求。
在任何时代,宣扬人的神性,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合作,都是最正确的。不论在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都是暗夜中的火炬。
“(五)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合理安排市县域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服务业和乡镇企业,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改善农民工劳动条件,保障生产安全,扩大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尽快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创新。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增加对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促进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和实力。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优先将农业大县纳入改革范围。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发挥好大中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相应行政管理权限,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积极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这些是属于:宜居、健康、森林、畅通、平安方面的内容。没问题。
“(六)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健全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扩大村民自治范围,保障农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扩大农民在县乡人大代表中的比例,密切人大代表同农民的联系。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二0一二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着力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与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实行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深入开展以直接选举、公正有序为基本要求的民主选举实践,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民主管理实践,以村务公开、财务监督、群众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完善涉农法律法规,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强化涉农执法监督和司法保护。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搞好法律服务,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推进农村依法治理。培育农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完善社会自治功能。采取多种措施增强基层财力,逐步解决一些行政村运转困难问题,积极稳妥化解乡村债务。继续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完善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健全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机制。”
这些都很好,但需要合适的经济基础为其提供支撑。
四、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明确目标、制定规划、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办好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大事。
(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长抓不懈。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各地区都要明确和落实粮食发展目标,强化扶持政策,落实储备任务,分担国家粮食安全责任。抓紧实施粮食战略工程,推进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建设,加快落实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以县为单位集中投入、整体开发,今年起组织实施。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向主产区倾斜,建立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加大对产粮大县财政奖励和粮食产业建设项目扶持力度,加快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财力增强相协调,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地方抓粮的积极性。完善粮食风险基金政策,逐步取消主产区资金配套。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要加强产粮大县建设,确保区域内粮田面积不减少、粮食自给水平不下降。坚持放开市场,积极搞活流通,完善产销衔接。提高全社会节粮意识,强化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节粮措施。加强粮食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为改善全球粮食供给作出贡献。
(二)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这句话不妥,应当是以劳动群众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聚集。异想天开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发展油料生产,提高食用植物油自给水平。鼓励和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棉花、糖料、马铃薯等大宗产品,推进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产品集约化、设施化生产,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加快发展畜牧业,支持规模化饲养,加强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扶持和壮大远洋渔业。发展林业产业,繁荣山区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强化主要农产品生产大县财政奖励政策,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税收支持政策。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谁来监控?政府?政府是一个有效的政府吗?切实落实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支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加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
(三)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集成,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创新,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尽快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优良品种。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等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重点在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取得新进展。推进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发展,重点开发信息采集、精准作业和管理信息、农村远程数字化和可视化、气象预测预报和灾害预警等技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对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的支持。依托重大农业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育农业科技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多种形式技术合作。继续办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挥国有农场运用先进技术和建设现代农业的示范作用。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加快中低产田改造,鼓励农民开展土壤改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耕作,提高耕地质量,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集中建成一批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加快大中型灌区、排灌泵站配套改造、水源工程建设,力争二0二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确保二0一0年底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创新投资机制,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鼓励和支持农民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搞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支持农用工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按照现代化水平高、覆盖范围广的要求,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建设,加快建设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和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
(五)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开拓农村市场,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减免运销环节收费,长期实行绿色通道政策,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保障农用生产资料供应,整顿和规范农村市场秩序,严厉惩治坑农害农行为。
(六)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继续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延长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期限,完善政策、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实施草原建设和保护工程,推进退牧还草,发展灌溉草场,恢复草原生态植被。强化水资源保护。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加大增殖放流力度。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加快荒漠化石漠化治理,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珍稀物种和种质资源,防范外来动植物疫病和有害物种入侵。多渠道筹集森林、草原、水土保持等生态效益补偿资金,逐步提高补偿标准。积极培育以非粮油作物为原料的生物质产业,推进农林副产品和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利用。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加强农村工业、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七)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拓展农业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按照鼓励出口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适度进口结构性短缺产品的原则,完善农产品进出口战略规划和调控机制,加强国际市场研究和信息服务。强化农产品进出口检验检疫和监管,提高出口优势产品附加值和质量安全水平。引导外商投资发展现代农业。健全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外商经营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准入制度,建立外资并购境内涉农企业安全审查机制。统筹开展对外农业合作,培育农业跨国经营企业,逐步建立农产品国际产销加工储运体系。积极参与国际农产品贸易规则和标准制定,促进形成公平合理的贸易秩序。
农业合作运动是系统解决农村全面进步的途径
五、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一)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农村党员、教育农民群众,引导农民牢固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扶持农村题材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开展农民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建立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长效机制,支持农民兴办演出团体和其他文化团体,引导城市文化机构到农村拓展服务。重视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集市、文明户、志愿服务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农民崇尚科学、诚信守法、抵制迷信、移风易俗,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劳致富、扶贫济困的社会风尚。加强农村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开展农民健身活动。
这个政策是分散的目标,但实际上应当是一个整体的事业。只要认准合作社经济,发展合作社经济,分散的目标就能够在一项事业的举办中得到整体的贯彻。
“(二)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完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儿童、留守儿童特别是女童平等就学、完成学业,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广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大力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增强高校为农输送人才和服务能力,办好涉农学科专业,鼓励人才到农村第一线工作,对到农村履行服务期的毕业生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在研究生招录和教师选聘时优先。保障和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健全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提高教师素质。健全城乡教师交流机制,继续选派城市教师下乡支教。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加强远程教育,及时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
农村教育方面需要发展和培养合作社专门的经营人才。不但教育农民知识、科技、文化,而且教育农民联合、合作、分享、团结、平等、民主。农村应当成为农业人才成长的基地,成为农民提高自身劳动素质技能和社会地位的基地。应当是一片希望的田野,应当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此政策的诸多教育目标是否落后于时代要求呢?是否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呢?
“(三)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关系广大农民幸福安康,必须尽快惠及全体农民。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坚持大病住院保障为主、兼顾门诊医疗保障。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坚持政府主导,整合城乡卫生资源,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重点办好县级医院并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向农民提供安全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定向免费培养培训农村卫生人才,妥善解决乡村医生补贴,完善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制度。坚持预防为主,扩大农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和免费免疫范围,加大地方病、传染病及人畜共患病防治力度。加强农村药品配送和监管。积极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服务。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视健康教育。加强农村妇幼保健,逐步推行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推进优生优育,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完善和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如果合作社的力量强大,完全可以用合作社的力量举办医院,用合作保险的力量完善医疗保险。
“(四)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造条件探索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衔接办法。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做到先保后征,使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长期有保障。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力度,做到应保尽保,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确保供养水平达到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完善农村受灾群众救助制度。落实好军烈属和伤残病退伍军人等优抚政策。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农村老龄服务。加强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促进农村残疾人事业发展。”
社会保障领域正是提倡“同舟共济”精神的合作社可以着力解决的领域。就是要让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分享共济成为社会的高尚主流道德风尚,成为人们崇高的信仰和追求。依靠政府,依靠慈善机构都是没有出路的。这种错误路线更适合构造农民对资本主义对官僚阶级的人身依附,成为他们的奴隶。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把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的美好家园,必须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科学制定乡镇村庄建设规划。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五年内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确保“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乡镇通油(水泥)路,进而普遍实现行政村通油(水泥)路,逐步形成城乡公交资源相互衔接、方便快捷的客运网络。推进农村能源建设,扩大电网供电人口覆盖率,推广沼气、秸秆利用、小水电、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形成清洁、经济的农村能源体系。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加快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开展垃圾集中处理,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推进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积极发挥信息化为农服务作用。发展农村邮政服务。健全农村公共设施维护机制,提高综合利用效能。“
要建设免费的信息告诉公路。在这些改造中,也应当发扬合作,戒除小农经济。联合起来举办规模合适的基础设施,从而达到最佳的规模效应。
“(六)推进农村扶贫开发。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对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重大意义,必须作为长期历史任务持之以恒抓紧抓好。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把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重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对没有劳动力或劳动能力丧失的贫困人口实行社会救助。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继续开展党政机关定点扶贫和东西扶贫协作,充分发挥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军队和社会各界在扶贫开发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反贫困领域国际交流合作。“
扶贫更应当提倡合作。没有了合作,个人是不可能快速地致富的。
“(七)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我国农村自然灾害多、受灾地域广、防灾抗灾力量弱,必须切实加强农村防灾减灾工作。加强灾害性天气、地质灾害、地震监测预警,提高监测水平,完善处置预案,加强专业力量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灾害处置能力和农民避灾自救能力。加强防洪排涝抗旱设施和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提高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信设施抗灾保障能力,提高农村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筑质量,落实安全标准和责任。全力做好汶川地震灾区农村恢复重建工作,加大投入,对口支援,发动群众,加快受灾农户住房重建,搞好农业生产设施重建,尽早恢复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灾区生态环境尽快修复并不断改善。”
合作社经济必须成为一切农村事业的主体。
“(八)强化农村社会管理。坚持服务农民、依靠农民,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农民权益机制,拓宽农村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做好农村信访工作,加强人民调解,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农村广大干部要进村入户做好下访工作,切实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农村政法工作,推进农村警务建设,实行群防群治,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农村应急管理体制,提高危机处置能力。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反对和制止利用宗教、宗族势力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坚决取缔邪教组织,严厉打击黑恶势力。”
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人民与生产之间的矛盾。贯穿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根本矛盾是劳动者的地位与官僚阶级的地位之间的矛盾。因此必须通过打黑除恶,改善官僚作风来扭转这个主要矛盾。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够不断地前进。根本矛盾的解决对于社会其他矛盾的解决来说是必要条件,是前提,是根本环境。根本条件得到了解决,其他附带的矛盾自然将得到解决。根本矛盾得不到解决,其他附带矛盾不论如何也不能被解决。
发展农民合作精神,健全农民合作组织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
推进农村的发展,关键在于农民的合作精神。只有让每一个农民都成为武装了合作精神的战斗堡垒,成为播种机、成为宣传队,我们的事业才能够得到发扬。
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
要在建设党的领导的同时对官僚阶级进行批判
“(一)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农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加强对农村改革发展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调查研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农村工作,省市县党委要有负责同志分管农村工作,县(市)党委要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农村工作上。加强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建设,建立职能明确、权责一致、运转协调的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注重选好配强县乡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坚持和完善“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耕地保护、环境治理、和谐稳定作为考核地方特别是县(市)领导班子绩效的重要内容。支持人大、政协履行职能,发挥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积极作用,共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的基层组织
“(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健全党组织为保证、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把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改革和完善农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选举办法,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领导和支持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组织和乡镇企业工会组织依照法律法规和章程开展工作。创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推广在农村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的做法。加强农民工中党的工作。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抓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两年内覆盖全部行政村。”
农村合作组织缺失,农民的合作文化缺失,一切社会工作都由政府包办。其中就形成了政府官僚阶级。合作制度更加难以建立。合作文化更加难以传播。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加强基层党员的建设的同时让党员应当脱离官僚体系
(三)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对做好农村工作至关重要。着力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提高他们的素质,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中选拔村干部。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鼓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帮助工作。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和选任乡镇领导干部力度。探索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党费补助等途径,形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干部报酬和养老保险、党员干部培训资金保障机制。整合培训资源,广泛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增强他们带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扎实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两年内实现全国乡村网络基本覆盖。
党员队伍的建设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官僚主义
“(四)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增强党员意识,建设高素质农村党员队伍。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证党员按照党章规定履行义务、行使权利。组织农村党员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实用技术。广泛开展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创先争优等活动。关心爱护党员,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增强党组织的亲和力。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探索发展党员新机制,不断提高发展党员质量。”
提倡的必然是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的。提倡尊重党员,党员必然在实际中得不到尊重。实际上存在着党员是高层领导的驯服的工具的情况。党员对高层领导之间的关系存在人身依附的情况。这种腐败的党内腐败分子难以担当起振兴农村改革的重任。
要用群众监督的办法消除腐败。
“(五)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做好农村改革发展工作的重要保证。坚持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相结合,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以树立理想信念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弘扬求真务实、公道正派、艰苦奋斗的作风,筑牢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廉洁自律的思想基础。以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为核心,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以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围绕党的农村政策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集中群众智慧,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
一部分官僚的立场本身就与劳动群众对立。党内的官僚阶级怎能成将自己的权为民所用?实际上他的权是为他的上级所用的。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锐意改革,加快发展,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努力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