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经济 > 三农关注

弘毅生态农场:“六不用”科学实验的生态文明诉求

李芸 · 2012-05-11 · 来源:中国科学报
收藏( 评论() 字体: / /

 

 

  

  蒋高明向参观者介绍诱虫灯。

 

  ■本报记者 李芸

 

  当弘毅生态农场有机小麦田每亩产量实测达480.5公斤时,蒋高明终于长吁了一口气。

 

  之前,该实验田有机玉米产量每亩达到547.9公斤。这样,实验田的年粮食产量达到了1028.4公斤,实现了吨粮田。

 

  蒋高明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2006年,他带领科研团队,从山东平邑县蒋家庄承包耕地,进行生态农业科学实验。时间一晃,6年过去。

 

  “以前我唿吁发展生态农业,但类似‘中国搞生态农业会饿死人’的反对意见不绝于耳,甚至一度成为压倒性意见。”蒋高明近日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我们的实践却证明,‘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在生态农业里同样能够实现。”

 

  “六不用”实验田

 

  蒋高明他们承包的土地是村里最差的低产田,土层厚度只有薄薄的20多厘米,下面就是岩石(当地老百姓称麻骨石)。

 

  蒋高明种地的秘诀被村民们认为“不是过日子的方法”——他坚决实施“六不用”: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添加剂、农膜和转基因技术。

 

  蒋高明告诉记者,承包之初,自己还是有些忐忑。

 

  “前两年,农场的收成并不好。2008年,小麦和玉米两季加起来才收1000来斤,2009年略高一些。不过,经过几年的努力,尤其是经过2009年冬季的土地整理,这些肥力严重下降和被化肥、农药、除草剂严重污染的农田已实现了生态修复。”

 

  弘毅农场的核心是“牛粪”,塬则是“循环”:把被农民烧掉的秸秆加工成牛饲料,产生的大量 牛粪一小部分用于产生沼气,大部分牛粪用来堆肥给农田提供优质有机肥;害虫则通过“物理+生物”方法防治,在林下养鸡,将害虫变成鸡的饲料;杂草通过“人 工加生物”方法控制,收获的无农药杂草直接作为鹅、淡水鱼等经济动物的饲料。

 

  在农场,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形成一个完整的、无污染的生态链。

 

  生态农业不是倒煺

 

  “不施化肥就不长粮食,不用农药就会产生虫害,这是偏见。有机肥料同样能肥田,消灭害虫最好的办法就是天敌。”蒋高明说,弘毅生态农场的实验证明,生态农业不仅不会降低粮食产量,不会饿死人,而且可以让人吃得更好。

 

  在弘毅农场,蒋高明团队饲养了110头牛,每头可获得1500~2000元的净效益,鸡、鹅、鱼等品种也不断丰富。

 

  同时,和现在的鸡、猪等通过工业化大规模养殖生产不同,因为有机粮食没受农药污染,生态农场里的肉类是真正绿色的。

 

  但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回到传统的精耕细作,这不是倒煺吗?

 

  “在很多村民看来,不打农药就意味着要捉害虫,不用除草剂就意味着要拔杂草。这会增加很多工作量,村民们难以接受。”蒋高明说,“生态农业肯定不是简单的倒煺,机械化、水利化以及信息化已使现代农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如何减少村民的劳动量是蒋高明正在做的工作。

 

  以捉害虫为例,每当夜幕降临,农场里发出特殊光谱的脉冲诱虫灯就会准时亮起。蓝紫色的灯光就像幽灵一样吸引飞蛾、金龟甲等害虫扑来,害虫触到灯管周围的金属棒,被电击后会落入灯下的集虫罩。

 

  农场的研究助理曾彦说:“最初用灯诱捕虫子,有时一晚上能捉到十斤虫子,现在虫子数量少了,有时一晚上只抓到二叁两。这些小虫被捉住后,便成了鸡的食物。”

 

  “诱虫灯不能消除全部昆虫,但每年坚持诱捕,会逐渐达到生态平衡,即这个害虫物种还存在,但不会再对作物造成危害。这也是我们与打农药那种‘赶尽杀绝’做法的区别,讲究物种生态平衡和元素循环。”蒋高明说。

 

  对工业化农业的忧虑

 

  蒋高明对生态农业的执着源于对当下工业化农业深深的忧虑。

 

  在许多人看来,工业化农业是先进的、现代化的,美国式的大机械农业和高化学农业最具代表性。

 

  “我们常引以为豪地说,中国用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了22%的人口,但实际上我们用了世界上35%的化肥,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蒋高明表示。

 

  2010年2月,环保部公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中国农业已超过工业和生活污染,成为水污染物的最大来源。与此同时,土壤肥力持续下降。

 

  实际上,对工业化农业的质疑一直存在。

 

  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程存旺、石嫣翻译了100年前时任美国农业部土壤所所长、威斯康星州立大学土壤学教授富兰克林·金的《四千年农夫》一书。

 

  富兰克林在1909年对日本、中国、朝鲜叁国进行了乡村考察。当时,美国农业的危害性已经显现,土壤流失严重,农耕体系的可持续性受到严重挑战。而东亚叁国持续四千年的农业形态,不但没有使地力衰竭,反而在保持高生产率的前提下,地力不断增长,维持着农业体系的可持续性。

 

  石嫣说:“金教授分析出中国的小农经济形态是可持续的农业形态,但他同时看到,这种根植于中国农村文明形态的耕作方式是根本无法在美国复制的。中国人口密度如此之高,土地和环境资源的压力如此之大,基于这样的现实,才产生了这样的耕作形态。”

 

  与西方国家地广人稀的地理条件相比,弘毅生态农场式的农业模式,更贴近中国的现实。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田松曾参观过弘毅生态农场。他说:“弘毅农场是蒋高明在对工业化农业产生怀疑的基础上实施的,而蒋高明作为一位科学工,他的怀疑要通过实验来证明。弘毅农场实施的是生态学下的农业,与机械论下的工业化农业不同,它是整体的、有机的、环境友好的。”

 

  “生态农场通过生态学实现了与中国传统农业的对接。中国传统农业与工业化农业相比,不是要征服自然,而是观照自然、尊重自然,建立人与自然的良好关系。”田松说。

 

  中国传统农业的存在形态,与自然条件和社会结构是协调的。石嫣说,“这也让我们重新思考文明多元性和生态多样性,我们是否应该认为一种文明形态就应代替所有文明形态?”

 

  《中国科学报》 (2012-05-08 A4 综合)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buge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 1
  • 2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3册全)
  • 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
好物推荐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走着走着,初心为何不见了?
  2.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3. 为什么“专家”和“教授”们越来越臭不要脸了?!
  4. 陈丹青说玻璃杯不能装咖啡、美国教育不啃老,网友就笑了
  5. 为什么说莫言诺奖是个假货?
  6. 扫把到了,灰尘就会消除
  7. 何涤宙:一位长征功臣的历史湮没之谜
  8. 元龙||美国欲吞并加拿大,打脸中国亲美派!
  9. 为什么走资派还在走?
  10. 双石|“高台以后,我们的信心的确缺乏……”
  1.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2.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3.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131年韶山讲话
  4. 历史上不让老百姓说话的朝代,大多离灭亡就不远了
  5. 大萧条的时代特征:历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7.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8. 到底谁“封建”?
  9.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10.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1. 北京景山红歌会隆重纪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龙:不换思想就换人?贪官频出乱乾坤!
  3.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4.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5.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6.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7.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8. 欧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纪录片
  9. 我们还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资格这样发问!
  1. 毛主席扫黄,雷厉风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彻底关闭!
  2. 剑云拨雾|韩国人民正在创造人类历史
  3.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4. 果断反击巴西意在震慑全球南方国家
  5. 重庆龙门浩寒风中的农民工:他们活该被剥削受冻、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吗?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红色旅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