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生的一篇小调查:由生病想到的
发布者:卢周来
新到一个地方总会有些不适应,北方的天气有点干燥,这几天火气很大,舌头起了几个水泡,越发严重,吃饭说话都有点苦难了。吃过早饭,决定去买点药,大夫给了我点去火的药。我发现他那地方有很多中草药,我顺便就说了一句,现在中医生存很艰难啊,他说没有办法啊,市场经济嘛,什么赚钱当然就发展什么了。他一开始是学中医的,但是为了考行医执照,后来才学西医的。我问他,中医和西医那一个效果好一些?他说,中医治本,西医治标。西医是头痛治头,脚痛治脚。而中医讲究的是阴阳平衡,从根源上治疗疾病。
回来坐下回想刚才的谈话,忽发奇想:是不是中国所谓的“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会想西医治病一样,治标不治本呢?或者是说误把“标”当成“本”了呢?我虽然不敢肯定,但就我目前所看到的现象,隐约有点此种感觉。
2006年开始全国免除农业税,八、九亿农民和绝大多数社会各界人士对此举热烈拥护,尤其是农民总有说不完的感激。是啊!种田纳粮,在中国已经延续2000多年了,现在不仅不要交了,反而还有良种补贴,你说农民能不高兴吗?但是随着口号越来越响,国家投入越来越多,农民高兴了两、三年之后,却发现自己的问题决不仅仅是取消农业税和每年那点补贴能够解决的,而且似乎有点被欺骗的感觉:生产资料价格全面上涨,虽然不交税,但支出也大幅度增长;而众所周知的“三难”,却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近几年推广的合作医疗作用有待于进一步规范,一般定点单位的药品价格都比非定点药店高,网上有报道说,在非定点医院一个最多需要1400元的手术在定点医院的要价却是5千多元,就算报销60%,也还要近2000元,不仅没有体现合作医疗的好处,反而加重了负担,这也许不是普遍现象,但也决不是个别现象。同样,“上学难”问题最多也是提供贷款,而且本来收费更高的民办高校贷款却更加困难。“上学难”绝大多数并不是因为贷不到钱而难,而是因为收费太高,农民家庭根本就无力承受。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只增长了几倍,而高校收费却几十倍、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增长,这样,上学能不难吗?至于“房改”更是千呼万唤也不出来。
伴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各地大规模的进行撤乡并镇,表面上看起来是精简机构,实质上是政府权力异化在农业税取消后的一种表现.乡镇政府作为国家机关直接面对农民的最底层政府,打着为”人民服务的旗号”,反而只为收税收费而存在,取消了农业税就要撤乡并镇,难道不是很荒唐和可笑的事吗?
乡镇政府不仅不能随意合并,反而应该得到加强,并不是人员数量的增多,而是政府的执政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的加强,要对人民负责,而不是对上级负责。前几年由于收税收费造成的基层干群矛盾异常尖锐,当然也有乡镇政府搭便车乱收费的原因,但这绝对不是根源,也不能成为撤乡并镇的理由。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家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把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放在了首位,这当然没有错,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广大农民生活的更好一些。关键问题是,我们发展什么样的生产?是继续追求所谓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还是寻找另一种途径,放弃单纯的追求经济发展的思路?我非常赞同贺雪峰老师提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建设一种“低消费,高福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活方式。所谓“低消费”,就是讲求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尤其反对以金钱衡量人生价值的生活方式。所谓“高福利”,就是人们感到生活满意,有意义,有体面和尊严的生活方式。
然而,我们现在的做法却依然是“架桥、修路,改水、改厕“。从表面做文章,如果说国家投入的资金足够使每个农民都能过上所谓的现代化生活,这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但是,现在问题是国家投入的大量资金即使一分不少地均分给农民,也没有太大的作用。2006年中央向农村投入3397亿元,人均却不到四百元,顶多够农民买化肥了。况且,真正能到位的资金是少之又少,所以中央年年强调又强调,给钱又给钱,就多了几个用水泥堆砌起来的“康居新村”。而绝大多数农村依然是“镜中看花,水里望月”。
我们常说新农村建设以农民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可是,新农村建设提出来几年了,绝大多数农民还不知道新农村建设到底是干什么的。一直在被政府和媒体误导,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把房子盖的整齐一点,把路修的好一点,把消费提高一点。看看现在的媒体都在宣传些什么,才子佳人,美女香车,有钱就是英雄,没有钱就是狗熊。所以本来就很贫困的农民日益被边缘化,更糟糕的是农民自己也接受了消费主义所宣扬的那一套,觉得贫穷是一种耻辱,,在别人面前总抬不起头,以致出现了“笑贫不笑娼”的现象。因此,新农村建设,要从改造消费注意文化入手,以乡土为本,提倡节俭、朴素的农村文化,提高农民认同感,给农民生活的尊严。另一方面,基层政府应该转变职能,真正成为人民公仆,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社会福利,提高人民的认同感和主体意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