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表情凝重,眼睛里噙满泪水
昨天下午,记者通过相关渠道获悉,常某山东老家的户籍为“邹城市石墙镇某村”。记者赶到了距离邹城县城20余公里的该村,但是让记者意外的是,大家对常某本人显得有些陌生。
几经周折,
“他们都在城里了,大人都很少回家,何况是小孩呢?”谈及对常某的印象,这位村民称,没什么印象,这个孩子偶尔回家一次,也很少到别人家里,也不和其他同龄人交流。
经记者辗转了解,常某的父亲在邹城市交通局工作,是该局的局长。
而在邹城市教育局,工作人员称常某的母亲不在局里,无法联系。
邻居:他家住200多平方米的房子
这时,记者意外获悉,常某目前在市区的新家就在邹城市峄山北路599号的教育局家属院。这是一个很干净的小区。很显然,常家在当地有一定的名气,记者很容易找到了他们居住的大楼。这是一幢并不太新的大楼。记者注意到,这幢楼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大门。记者在大门口按了几次门铃,但房间内没有任何反应。隔壁的邻居说,常局长和他爱人还没回来。
据邻居介绍,常局长一家是两年前搬到这里的,以前在县城有另外一处住所。邻居说,常局长家户型和自己家一样,楼上楼下大概在200平方米左右。关于常某这个孩子的记忆,小区里聊天的几位老太太说,这孩子在徐州上学,平时不大和别人说话,有时问一句他才答一句。见面太少,几位老太太感叹。
在位于邹城市新区的邹城一中新校区,办公室张主任听明记者的来意后称,“好像有这样一个孩子,父亲是交通局长。”更多有关孩子的情况他没有透露。邹城一中分管行政的王副校长以此事不属于自己分管为由,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快报记者 邢志刚
一个中国矿大大一学生,仅仅因为同学没有理睬他,而向同学下毒。这件事很容易让人想起马加爵———那个在父母心目中的好孩子,同学心目中沉默乖巧的学生,却残忍地连杀4名同班同学。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校园案件使人们不禁疑惑:大学生究竟怎么了?
不少案例表明,大学生相当多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人格的自我中心,容易变得孤僻、内向和脱离群体,易于沉迷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