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圈地运动风行 中国实体经济基础何在?
2007-7-4 新京报
证监会日前印发的新的半年报准则,将使上市公司之间交叉持股等对外股权投资情况公诸于众。这有可能使我们看到如下场景,即从生产衬衫、鞋袜、房地产公司起家的大大小小的实体企业,正在迫不及待地将自己转变成大大小小的资本市场的投资主体,从中人寿、宝钢到雅戈尔,都在资产价格高估的背景下进行一场股权圈地运动。
从数据来看,数千万的注水开户数推导出的全民炒股论难免夸张之嫌,实体经济虚拟化才是资本时代的真相,以往我们这一现象不是受到漠视,就是被投资机构当作股价上升的天大利好,导致股权圈地运动的风险被故意漠视。
据长江证券研究所的不完全统计,上市公司交叉持股为340例,上市公司参股上市及非上市银行361例,参股上市及非上市的保险公司68例,参股上市及非上市的综合类券商270例,参股经纪类券商8例,参股上市及非上市的信托公司68例,参股基金管理公司20例。这些程度不同的持有其他公司股权的上市公司家数,合计为1135例,占上市公司的比例为78.06%。这一数据着重在上市公司参股金融券商股,而未对其他行业持股作出统计,即便是金融期货公司的持股统计也不完全,但就是这么一个极端保守的数据,已经让我们见识了虚拟经济的火爆。
上市公司的利润居高不下,但利润质量却并未同步上升,原因就在于,上市公司利润中投资收益占比越来越高。2007年一季度,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总额为1385亿元,其中投资收益475亿元,投资收益占比高达34.3%。另据研究,由于2007年一季度利润表首次适用新会准则,部分投资收益可能进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目前尚无有效的手段汇总,也就是说,实际的投资收益可能更高。2007年一季度新上市公司投资收益占比其净利润超过66%,这主要是证券市场自身上涨的贡献(两家保险公司分享的最多),实体经济的效益增长并没有数据显示的这样乐观。扣除投资收益,2007年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的质量并不高。
我国经济的增长奇迹,实体经济立足未稳,又处于资产价格全面高涨期,出于利润最大化的考虑,稍有理想的实体企业都在跌跌撞撞地追赶资本时代的步伐,或者是在股权投资领域跑马圈地,或者是将自己的股权让度给国际投资大鳄、国内巨无霸企业,以寻求立竿见影的溢价。
这种脱离实际的发展模式建立在中国经济奇迹将永远增长的幻觉之中,如果企业都对实体经济、对于一块钱一毛钱地积累利润不屑一顾,那么,到底由谁来奠定中国实体经济的增长基础?这将在数年后成为推导中国经济奇迹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日本在资产价格上涨之前,从二战以后经历了艰难的经济转型期,通过土地改革等重大变革以及大大小小实体企业的埋头生产,生产率的提升使日元获得了升值的空间,进口替代战术获得了成功。我们的实体经济尤其是在高科技、现代服务业已经可以与国际资本市场并肩了吗?没有一个大国可以由虚拟经济支撑起经济基础,在我国实体经济仍然需要大量的资金之时,对虚拟经济的过份追逐有可能损害实体经济的发展。银监会和国资委一再检查资金入市,也说明一些企业已经到了不顾风险大赚快钱的地步。
如果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的地心吸引力自由飞升,那么,中国的资本市场必然成为一个以泡沫搅动泡沫的市场,从国外引入的人民币升值概念成为资本价格大涨的最大理由,其背后是中国制造业效率提高所产生的经济红利,但是投资资金进入的却不是高附加值的最具竞争力的行业,而是在资本市场玩火,市盈率、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价格的增长,短期内将使这些企业获益良多,不断地注入、重组、进行概念包装,转手倒卖,资本市场最大的泡沫不是无从得到印证的虚无的全民炒股,而是在一个基础不稳的发展中国家由特权阶层倒卖资产,导致银行、券商、期货公司这种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的企业价值被严重高估。
有人认为,中国目前的交叉持股与日本泡沫期的交叉持股不同,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情况更为严重,既可以尝到日本银行与大企业之间交叉持股所带来经济风险、市场垄断、不公平竞企业争的恶果,尝到经济上升期国民福利无法同步提升的痛苦,在今后更有机会尝到泡沫崩溃后经济与民众福利双下降的巨大痛苦。
“中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以及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特征,使得股权投资比日本更加泡沫化。金融类企业是资产重估的根源,也是泡沫产生的根源,而中国上市公司持有大量的这类股权”,实体经济立足不稳挥霍泡沫并非经济福音,股权圈地运动可以休矣。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