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加息步伐挤出两大资产泡沫
易宪容
目前国内两大资产价格泡沫之大,早就是无可复加了,无论是房地产还是股市都是如此。而且两大资产价格泡沫吹大,不仅造成两大资产市场经济行为扭曲,也引致全面的通货膨胀出现。如果说,政府认为两大资产泡沫不太重要,任其发展,任其自生自灭,那么吹大的泡沫总有一天会破灭的,这是谁也阻挡不了的事情。当然,当这两大泡沫破灭时,其结果如何,历史经验早就摆在哪里,也就需要再多说了。因此,本人认为只在慢慢地挤出这两大资产泡沫,才能让整个经济恢复正常,并走健康发展之路。而挤出两大资产泡沫最好的方式就是央行在加大加息的幅度与加快加息频率,让两大资产的泡沫慢慢地挤出。
现在,我们要问题的央行为什么要加息?从7月份数据来看,居民消费价格(即CPI)上涨为5.6%、M1与M2分别增长为20.94%和18.48%、房地产投资增长为28.5%,及前7个月的银行信贷增长为2.77多万亿之后,中国经济较为过热、全面通货膨胀压力已经增大了。对此,尽管流行着,这次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主要是食品价格快速上涨导致的结果。而且食品的价格上涨是暂时的、结构性的,因此,7月CPI上涨不是全面的,而是结构性的。这些的看法与现实是相差很远的。
尽管,目前市场流行观念是,央行不可通过加息来采取严厉的通货紧缩政策,或是加息本来就没有什么用,央行不必采取单一加息的方式来对付通货膨胀。甚至于有人认为,在美国的次按危机爆发之后,美国可以减息,因此,中国央行也要随美国的政策起舞等。其实,对中国通货膨胀的问题为什么会如此困惑,关键在于有几个概念理解不清楚,并由此得出一些错误的判断。
一是中国经济可容忍多高的通货膨胀。一般来说,发达市场经济下的货币政策目标制的国家,CPI为2%就会十分警惕了,而也有国家通货膨胀率不得超过1.6%。可以说,就中国来说,尽管没有实行货币政策目标制,但是由于早几年CPI一起处于低位运行,目前中国7月份CPI为5.6%应该是值得密切关注的事情,特别是中国的CPI体系存在严重缺陷的情况下,它只能通过食品价格的上涨,才能使国内CPI上升。在现行的CPI体系下,如果不是粮食价格的快速上涨,还有多少消费品的价格足以带动中国的CPI快速上升。因此,真正带动国内居民消费品价格上涨的居住类,不仅权重小,而且基数小。如果中国的CPI做适应的调整,如果中国的CPI体系从居民真实消费行为与模式来设计,估计中国的CPI上涨会比现在要快得多、要高得多。因为,房地产价格成倍的上涨,肯定会带动居住类消费快速上涨。
二是有人认为目前中国的通货膨胀是结构性的,而不是整体的,因此,这种结构性通货膨胀不会对整体经济造成多少伤害。我想这种看法是没有多少内在的经济逻辑。就如早些时候,有人提出的中国股市泡沫是结构性泡沫,不是整体的泡沫一样。其实,说中国的通货膨胀是结构性的,这是在玩一种文字概念,并没有表明现实事物的内在逻辑性。因为,很简单,对于一件事件或一个市场而言,结构是什么?是把事件或市场内部各个要素(或成分)之间规律性内在联系,而且这种内在联系并非机械相加而是规律性有机结合,是在量和质上与原来的事物或市场存在根本性的区别。如果事物或市场的不同结构,一定会引起事物的性质与功能根本性变化。
也就是说,结构是相对于事件或市场的性质与功能而言,而不是相对于事物或市场的整体而言。比如说,一种事物或市场有什么样的结构,就会有什么样的性质与功能;结构改变了,其性质与功能也会变化。如果把结构看作是事物或市场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那么就无法对这个事物及市场进行解释了。比如,有人说目前中国的市场整体上不存在通货膨胀,只是部分消费品的价格上涨过高,是一个结构性问题。也就是说,从这个市场整体与部分来说,市场整体是好的,其功能根本没有改变,只是市场的部分及结构有问题。但是从结构的观点来看,结构性通货膨胀就是指,其通货膨胀是规律性的、内在稳定的、相互联系的,因此,整个市场完全是一个通货膨胀性的市场。如果结构有问题,那么整个市场的问题也就自然涌现了。因此,整体与结构根本就不是同一范畴的概念,而用不是同一范畴的概念是无法解释事物或市场的内在性。更何况物价的上涨问题一个个的商品、一个个的行业上涨,而且不是是市场所有商品价格同时,否则就是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了。
对于中国的CPI来说,结构是什么?CPI的结构无非是指不同消费品类型的构成、权重的内在规律性、稳定性及相互联系性等,它的功能就是通过不同消费品类型的构成与权重来表明消费品价格变化的趋势。如果中国的CPI出现了结构性的通货膨胀,那么也就表明中国通货膨胀是内在的、规律性的及相互联系的,也是整体性的。
因为,很简单,尽管中国CPI中的食品的比重较大,食品及居住类是这次CPI上涨的动力,但就结构而言,食品与居住类并非中国CPI的部分,而是通过一定的权重反映中国CPI的整体上,因此,就7月份CPI为5.6%来说,相对于早几年的低CPI来说,不仅是较高,而且也是中国经济进入全面通货膨胀的开始。
正如我在许多文章中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式的通货膨胀是从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开始,然后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及各种服务全面上涨,再就是消费品的价格全面上涨。很简单,股市的上涨不仅会推动房价快速上涨,而且也会带动与上市公司相关的工资与服务上涨。而且房价的快速上涨不仅使得居住类的房租的价格快速上涨,而且使得与房地产相关的行业的产品价格全面上涨,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工资与服务上涨,并由此传导到下游的消费品价格上去。最近食品价格的上涨就是一个例子。前几天一个十分明显的例子,就是深圳机场用餐,早在一两个月,吃一碗牛肉面为32元,这几天已经上涨到40元了。上涨幅度已经超过20%。
还有,假如有人讲的“结构性通货膨胀”成立,由于目前中国CPI结构不合理,如果我们改变中国现行结构体系,那么中国的CPI应该会更高。比如中国CPI居住类现在为13.6%,但美国为42.7%,如果居住类在中国CPI的权重中上升到30%(其实应该比这还高)以上,那么国内价格成倍的上涨的情况下,居住类的上涨幅度也不会亚房价上涨幅度,而目前市场上涨幅度最快的居住类权重加大,那么CPI上涨幅度就会更快了。因此,无论是从中国现行CPI上涨幅度,还是市场实际消费品价格的上涨,中国早就是进入全国的通货膨胀了。
即使目前CPI上涨到一个不小的高度,那么央行就得通过加息的方式控制过高CPI。因为,即使这次加息后,居民存款利息有所上升,但就目前一年期存款利息上升到3.6%,但是居民存款处于严重的负利息,即负2.18%。居民的存款利息为负,央行自然要通过加息方式来改变这种状态。而且,中国的这种通货膨胀主要是央行发行货币过多的导致的结果。这就使得在中国现行的体制下,中国式通货膨胀利益分配效率最有利于与政府密切的先获得货币国有企业或部门,最不利的是货币传导得最慢最后的环节的农业或农民。这就更是要求政府通过加息的方式控制通货膨胀,以此真正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来保护农民利益。
总之,结构性通货膨胀并非是部分通货膨胀,而是整体性通货膨胀。无论是从中国现行CPI指数体系来看,还是从中国市场实际消费品价格上涨情况来看,中国全面的通货膨胀早就是开始了,只不过,中国CPI结构体系的缺陷把它掩盖了。而且中国式的通货膨胀是由于两大资产价格泡沫导致的结果。因此,面对这种中国式通货膨胀,央行最好的方式是通过加息来控制通货膨胀的压力,来挤出两大资产价格泡沫。特别是,如果两大资产价格仍然泡沫这样大,如果未来几个月CPI仍然处于高位,央行加息的力度要大、加息的频率要加快。这样才是挤出两大资产价格泡沫最好的方式,两大资产价格泡沫一挤出,中国的通货膨胀自然也就得到遏制。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