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去了趟X市,参加了一些活动,这些活动基本上都是在茶楼和饭店的包厢里进行的,主要是探讨争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问题,我把这类活动称之为“包厢革命”。之所以我这么说,是因为几乎所有的参于讨论的人都认为我国面临着一个文化理论革命的大问题。
中国人活得很苦,从粉碎四人帮起,人们在短暂的兴奋后又转入迷茫。我记得我在大学时80年有个叫潘晓提出来的,人活着到底该,或是为了什么?之后又有了个“精神污染运动”(该词取于邓小平的反精神污染运动)。反精神污染运动是从反伤痕文学,反奇装异服开始的,如批白桦的“苦恋”,最终主要是批周杨的一篇讲人道,讲异化的文章,周杨主要是讲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异化。后来有发展到社社还是姓资的争论,在这时邓小平提出了“不争伦”的要求。但邓小平的要求不能拒制争论的存在,以致于后来发展成自由化运动和反自由化运动,直至89风暴。但89之后也只扼止了民间的文化争论,并不能扼制党内的政治斗争的争论,对89是深批还是化解的争论很激烈。89一边倒的现象造成了党内一大批干部要纠自由化的错,清自由化的根,乃至要清算所有受过自由化思想影响过的人。邓小平一看不行了,又恢复到了文革中出现过的,“抓辫子,扣帽子,打棍子,挖根子”的运动模式了,就急急忙忙搞了南巡,出了南巡讲话,说大家还是埋头搞钱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开始当官的还不接受,想不通还反对,但如张春桥所指出的,“资本主义是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特别是朱熔基搞的一套只给公务员加薪,官员的物质特权化,还有厂长责任制,承包制以及后来的产权改革,改去改来,总是当官的获利。当官的就再不反对了,而且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肆意发挥改革,篡改经济建设中心。说穿了就是“当官的,变着戏法捞钱吧!”,成了所谓的”蒙古元朝化改革“。什么叫蒙古元朝化改革?就是那个时侯地方官没有俸禄,衙门也没经费,要用钱当官的就得自己想办法,大家都玩命的弄钱,交够了上面的份额,留下的就是自己的了。自此中国元气大伤,虽然钱多了,但没有规则了。
胡锦涛(含温家宝)把这些问题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上台后马上提出了要把我国搞成,变成和偕社会,要纠正改制,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中的错误(见五中全会决议)。通过纠错达到和偕。左派右派中间派(民间的)都对胡锦涛的思想寄予了极大的希望。但很快,党内的另一些最高领导人马上把胡锦涛的思想宣讲成为:”我国已是和偕社会“,”稳定和发展经济,小康社会是和偕社会之本,把胡锦涛有关纠错的思想掩盖了。于是官方的争论暂时停止,但官方的争论却影响到了民间,一时间民间的争论就开始了,典型的有2002年的朗顾之争,郎顾之争调动了人民在民间,网络上的争论热情,直到现在,种种座谈会,讲座,特别是三五成群,七八结伙的私下讨论,方兴未艾。这种讨论当然是以精英们在包厢里的讨论为主导,人人都想邀约精英们在包厢里面对面的谈,所以我说是包厢革命。
一场包厢革命正在影响乃至今后会改变中国。包厢革命实质上是中国近三十年发展的文化补课。不是有人说中国要补资本主义的课吗?实际上邓小平也是这样在走的。虽然你不争论,不吭气的实际上在这么走,但要让人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不行的,人民受了几十年的教育,还有直接利益相关,能不争论吗?
社会主义搞了三十年,一下走到了资本主义,更准确的说是原始资本主义,那么多人的利益受损,能不争论吗?所谓历史的长网,疏而不漏,人们的社会意识没有缺口。理论文化这课,官方不补,民间也得补的,所谓事出得有因嘛!现在X市兴起了包厢革命,也会影响全国,人们已不满足于网上的虚拟交流了。所有的问题,历史的,现实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主义的,资本主义的,等等等等,人们都得争清楚,想要形成共识,没有共识,相互认知,相对承认也行。X市的包厢革命的兴起,或许就是很多人说过的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了吧!历史可以暂时压抑人们的热情,却不能永远压抑人们的热情,请统治者用理性疏导的办法来看待对待中国兴起的“包厢革命”吧!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