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又在蛊惑人心啦
何必
今天,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局长杨益在“第四届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商务部的有关调查显示,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明显提高,170多种中国制造的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他表示,加入世贸组织六年来,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升。2003年至2006年,中国GDP年均增长超过10.4%,中国在世界货物贸易额中的排名由2001年的第六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三位。与此同时,我国对外投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占全国外贸商品出口比重从17.5%提升至28.6%,企业核心竞争力日益提高。他说,我国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产业链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出口产品结构正得到不断的优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总体上有所提高。中国制成品已经占到出口总量的94%,目前,中国已有包括家电、医药、信息产业等领域的170多种制造产品的产量、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部分产品初步形成“中国制造”服务全球市场的格局。可以说,制造业的竞争力明显提高了。(2007年10月31日《深圳特区报》)
俺昨天写的文字又被博客网址删除啦:
消息标题:system message
敬爱的网友:你好
你的文章《全国各地都在欢迎代表归来》已经被删除
希望你以后多发文章 博客网
这种行径,已经让我说得都不耐烦了,更不用说别人了。所以,今天是我自己登录那个垃圾博客的最后一天。从明天起,我将这种垃圾文字贴到垃圾博客的全部事务委托给他人。
毋庸置疑,商务部发布的消息,必定是对商务部有利的。类似进出口与吸引外资对中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这种题材绝不会从商务部出来。现如今的公共利益部门化的倾向,在所有衙门当中都有所表现。重要的像是否该改变比如计划生育这种国策,被国家计生委坚决反对,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如果改变,计生委也就没有存在的基础了,计生委的贪官污吏也就无从在现有的位子上中饱私囊了。而像内外企业所得税合并的问题,国家税务总局与商务部针锋相对,前者赞同税制统一,而后者则反对,显现出没有人会为什么抽象而空洞的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考虑的衙门行为方式。
中国已经有170多种产品产量还出口量居全世界第一,这是个多么让我们中国人弹冠相庆的事情啊。以中国的资源、环境、社会福利为代价,换取如此全世界享受中国人艰苦奋斗而且每况愈下才得来的首当其冲的物美价廉,这就是咱们勒紧裤腰带豪情万丈地解放地球上三分之二受苦人的光荣使命和责任的具体表现。
其实,当左右为难的局面出现后,到底是应该坚定不移地实施市场化,还是维护民族利益,这本身就成为一个让各方非常敏感而又很难从技术上寻求平衡点的事情。去年7月7日出版《每日工业快讯》报道,日前,世界第二大轴承制造商德国舍弗勒集团与洛阳市国资委签订了收购框架协议。得知此事后,中国轴协紧急上书其上一级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表明了对整体收购一事的反对态度。洛轴集团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轴承制造企业之一,曾连续7年进入中国最大500家工业企业之列,是轴承行业唯一一家进入国家120家试点集团的企业。但近年来,洛轴集团生产经营逐渐陷入困境,2004年,洛轴集团公司的账面总资产32亿元,债务24亿元,净资产约8亿元,生产经营曾一度暂停。经过多次接触,2004年12月,河南大型煤炭企业永煤集团与洛轴集团合资,成立了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新成立的LYC拥有原洛轴集团80%以上的主业资产,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05年,LYC实现盈利3000万元,销售收入达15亿元,超过重组前洛轴集团的历史最高水平。但洛轴集团的债务重组却一直未能取得进展,原有债务过重对LYC公司生产经营也造成影响,新老公司资产也迟迟未能移交。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舍弗勒代表团访问洛阳,就洛轴事宜与洛阳市政府等部门进行了实质性洽谈。5月30日,舍弗勒与洛阳市国资委正式签订了整体收购的框架协议。对此,中国轴协的态度出乎意料的鲜明:“对于外资参股合作,我们并不反对。但要整体收购,我们坚决不同意。”中国轴协先将意见上报给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简称中机联)。中国轴协希望上报后,能给洛轴这样的企业寻找一条好的出路。轴协提出的另一个解救洛轴的方案是:哈瓦洛联合,一并进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简称国机集团),借此重整洛轴。目前哈轴、瓦轴、洛轴三家的产量和销售收入占国内轴承行业的15%以上,更重要的是,它们掌握了国内轴承的核心技术。而国机集团是经国务院批准、在原机械工业部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的基础上组建的大型国有企业,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截至2004年底,国机集团总资产达291亿元,合并哈瓦洛的方案最早就是由国机集团提出。据悉,鉴于各方面对舍弗勒收购的反对意见,目前哈瓦洛联合并入国机集团一事开始加速。
对此编辑部点评道:此前,凯雷收购徐工机械一事,因为涉及国家装备工业战略安全等敏感问题,至今未获国家主管部门的审批通过。在即将出台的国家对外资并购的新规中,限制外资在7大重点制造行业进行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包括核电、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造船、齿轮、石化通用设备制造和钢铁领域。轴承企业所属的“齿轮”位列其中。在此背景下,洛轴引进新的外资战略者这一行为,显得变数丛生。与此同时,国机集团提议合并哈瓦洛,以保护核心技术,抵御外国轴承公司的掠夺。虽然扮演了正义的“救世主”角色,但难免有“渔翁得利”之嫌,一切迹象显示,洛轴并购仍然悬念重重。
这种对于招商引资、特别是吸引外资态度上的本质性变化,折射出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了现在的确是进入举步维艰的局面。孙立平说改革动力基本消失、改革共识基本破灭,我觉得现如今还出现改革成果基本否定的倾向。即使是在所谓右派当中,也有着彻底否定改革的说辞,与左派不同的是,诉求于宪政。
人们注意到,现如今高层的方针在究竟是左右开弓还是左右逢源上摇摆不定。所谓坚定不移的改革开放,是对右派的一种积极回应;而所谓和谐社会,也是对左派的安抚。于是,意识形态向左转,社会政策向右转的路径依赖被强化着。左右为难或者说为难左右,也就成为了一道新的景象。
这种情况意味着,改革的空间日益逼仄。而按照张五常的说法,社会转型过程中,就是在考量到底是转型本身与这种转型所不可避免附带的风险爆发二者速度的较量。现实情况却实在无法让人具有哪怕稍微的信心,认为我们可以避免风险躲过致命的一劫。
在吸引外资方面,也是如此。各方的基本立场并不是什么民族利益或者国家利益,只不过是出于本部门乃至部门头头脑脑的个人利益的考虑。去年8月10日快讯,8月9日下午,商务部网站公布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由商务部、国资委、国税总局、工商总局、证监会、外管局等六部委联合以2006年第10号令的形式发布,自2006年9月8日起施行。《规定》正式明确外资可以利用股权的方式并购境内企业,体现了顺应国际化的思路,同时也显示出中国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决心。其中国家经济安全,土地和环保政策成为《规定》特别关注的对象。另外,规定也有以下特点值得注意:(1)“股权并购”得到承认:《规定》指出,外国投资者今后可以以股权作为支付手段并购境内公司。境外公司的股东以其持有的境外公司股权,或者境外公司以其增发的股份,作为支付手段,购买境内公司股东的股权或者境内公司增发股份。《规定》还指出了外资以股权并购的操作方式。(2)“重点行业”仍显模糊:《规定》的第十二条称,今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并取得实际控制权,涉及重点行业、存在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因素或者导致拥有驰名商标或中华老字号的境内企业实际控制权转移的,当事人应就此向商务部进行申报。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判断什么是重点行业,并没有一定的《产业目录》来进行明确。(3)商务部享有“反垄断审查”:《规定》第五章中明确表示了商务部对外资并购中拥有一定的反垄断审查权,商务部对有否决权的情况作出了明确规定。如果境外并购一方当事人在我国境内拥有资产30亿元人民币以上、当年在中国市场上的营业额15亿元人民币以上、其与有关联关系的企业在中国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20%或者由于境外并购使其与有关联关系的企业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5%等情况,商务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就可以审查这个并购是否存在造成境内市场过度集中,妨害境内正当竞争、损害境内消费者利益的情形,并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
就此编辑部煞有介事地点评为:六部委联合颁布《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可以视为对最近日渐高涨的外资并购风险的一个积极回应,也是最近六部委在徐工召开闭门会议听取各方意见后达成的方案。正如激烈的争论所显示的,各方意见极不统一。因此,我们对此新规也不应抱太大的希望,这份文件将是平衡各方利益之后的妥协样板,而不会成为民族主义者或者国资卖光论者的宣告书,毕竟用行政手段封死资本项目顺差只是政府的权宜之计,因此现在就下一个开放或者保守的定义为时过早。
这种各部门为了自身利益而面红耳赤甚至不共戴天的情形,让我们越来越习以为常了。在是否应该保护民族产业的问题上,各方有着极为迥异的思路、诉求和举措。去年5月17日快讯,近日,国家发改委联合财政部、商务部等十部委共同出台《关于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若干意见的通知》,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对纺织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原则和主要目标。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负责纺织行业的巡视员张莉认为,纺织行业的优胜劣汰和市场的退出机制已经形成,目前最突出的矛盾还是结构问题。这也是国家提出要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原因。按照通知要求,到“十一五”末时,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将达到3600万吨,比“十五”末增长35%左右;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60%以上;万元增加值的能源消耗下降20%;每吨纤维耗水下降20%。同时,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优势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对于“十一五”期间,纺织行业贸易摩擦的问题,张莉表示,今年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都回落了大概60%和35%,但是未来面对的摩擦会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有些摩擦更难应对,比如反倾销、社会责任问题、技术壁垒等。
但即使如此,人们还是能够看到,中国的纺织品行业前景呈现着并不让人乐观的态势。去年8月28日快讯,发改委公布的《上半年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报告显示,06年以来,受欧美重新设限和配额成本较高等影响,我国纺织品对欧美地区出口严重下滑,对美出口近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由于在出口上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下半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回落幅度可能还会增大。我国上半年纺织品服装出口625亿美元,同比增长24.5%,这主要是对非设限地区出口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总体出口的增长。其中,我国纺织品对土耳其、墨西哥、韩国和东盟的出口分别增长221%、155%、44%和44%。而在我国传统的两大市场欧盟、美国方面,纺织品出口业绩不容乐观。上半年,我国纺织品对美国出口82.3亿美元,下降0.6%,出现近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增幅同比大降76个百分点。我国纺织品对欧盟出口95亿美元,同比增长10.3%,增幅下降了46.2个百分点。而同期,我国周边的越南、巴基斯坦、柬埔寨等纺织品对美出口增幅均超过我国,其中印度纺织品对美出口增幅在18%以上。报告同时指出,贸易环境变化所造成的订单转移,已严重影响了我国纺织品对欧美的出口增长,且这种趋势还在进一步扩大。报告预计,下半年纺织行业经济运行将保持稳定增长,但增速会比上半年小幅回落。除了对美欧出口增势放缓外, 棉价上涨、投资过快使棉纺行业经营风险提高、政策调整影响出口等因素,都是纺织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纺织品行业如此,其他领域也过得不是那么轻松。比如在中国产业经济当中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家用电器行业,就是如此。去年5月12日快讯,随着近日“2006中国国际家电展”在京举办,伊莱克斯亚太区采购副总裁、百思买亚洲公司采购经理以及俄罗斯未来之扩途尔家电连锁等数位国内外家电巨头纷纷来到中国,准备在参展的众多中国家电制造商中寻找合适的OEM伙伴。“中国家电业发展一直伴随着OEM的深化。OEM能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生产质量以及供应链的管理水平,也是国内家电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前奏。OEM可以整合家电制造资源,减少不必要的厂房设备投入等等。”中国家电协会理事长霍杜芳这样定义OEM在中国家电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但是霍杜芳也指出,虽然OEM仍是中国家电业制造的重要方式,但现阶段发展已然面临新的困惑。业内专家也表示担忧,越来越多的国内厂商采用OEM生产方式,其技术、资本、市场在外,只有生产在内的特性,导致了国产品牌日益减少甚至消失。而且,外资品牌在中国OEM生产的产品一般属于普及型和中低档产品,技术含量较低。此外,国外企业对技术的保密使中国企业很难通过OEM获取核心技术。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就只能处在全球家电产业链的最低端,无论生产什么产品,都只能是规模越做越大,而利润越做越薄。霍杜芳指出,企业OEM可以向ODM(原始设计制造)过渡。“现在一些企业已开始从OEM向两端扩展,一方面在市场方面积极培育自己的品牌,一方面也可以深化技术研发,从OEM发展到ODM。”
经历了快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企业却还是一帮扶不起来的阿斗。而在同样的时间里,日本和韩国却从最初的贸易立国转变为技术乃至品牌立国。到现在,中国的核电技术几乎全部被日本人所把持,以至于有人发出了“中国的核按钮到底在谁手下?”这种骇人听闻的发问,并用大量资料和数据显示,虽然日本不拥有核武器,但已经掌握了全世界核技术当中的核心,中国的核电建设已经被日本全盘掌控。对此我将另行专门讨论。
内忧外患。中国在行政权力大量介入企业和市场、造成市场的严重扭曲的同时,国际上却没有因此而放过那些可怜的中国企业。去年3月21日快讯,日前,爱普生等3家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交申请,认为向美国出口和在美国销售的中、德、韩等国墨盒侵犯了申请人的专利权,要求进行“337调查”,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普遍排除令或针对被申请公司发布永久排除令,停止这些公司和所有相关公司在美国境内与侵权产品有关的进口、销售、分销、营销等行为。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墨盒产量占全球60%以上,80%以上出口,全国墨盒生产量是4亿个,即每年光出口就在3亿以上。而一旦ITC认定涉案产品存在侵权行为并发布“普遍排除令”,今后这些中国企业所有的涉案产品都将永远被禁止销往美国市场。“‘337’来得很突然,面对的是非常强劲的对手。”国内某耗材品牌负责人称,“如果国内耗材企业败诉,国产耗材有可能遭到灭顶之灾。”一直以来,国产耗材大多采用了以外养内的发展思路,即先从兼容耗材比较成熟的欧美市场入手,通过那里的大型耗材分销商,销售自身产品,以获取主要营业收入。而80%以上的国产耗材就是出口至以欧美为主的国外市场。国产耗材大量出口欧美,以爱普生为首的耗材巨头自然有所动作。去年开始,爱普生的专利大棒悄悄从欧美移及国内。近两年来,爱普生正加大在国内市场的知识产权的维护力度。据有关资料统计,截止目前,在国内市场,爱普生已先后向14家国产耗材企业提起行政干预或上诉。国外原装耗材与国内通用耗材之争其实是双方利益之争。据相关资料表示,目前打印原装耗材的利润率普遍高达50%以上。原装耗材所拥有的核心专利技术对于国内耗材来说是最大的技术壁垒。据介绍,几大国际巨头的打印耗材从外观到内部结构拥有400多项专利,而国内近300家的通用耗材企业,申请专利的企业不到20家。
北半球如此,而在新一轮排华浪潮当中,中国产品在南半球也也未能幸免。去年1月18日快讯,资料显示,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轮胎生产国,每年有1/3的轮胎要出口海外。2005年10月28日,南非政府正式对中国向南非出口的轮胎提起反倾销调查,涉及的产品主要包括轿车、轻卡以及重卡轮胎。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副秘书长谈玉坤说:“这是中国轮胎行业在过去五年里经历的第五次沉重打击,从委内瑞拉、秘鲁到印度、土耳其,再到今天的南非,中国轮胎出口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正遭遇各国反倾销壁垒的挑战。”据了解,就在国内轮胎企业应诉南非等国家反倾销调查之时,墨西哥也对中国出口的轮胎发起了反倾销调查,而澳大利亚对中国轮胎业的反倾销大棒也有抬头迹象。业内人士分析说,反倾销行为极易引起效仿,如果此种势头蔓延下去,势必会对我国轮胎行业造成严重影响。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被中国人当作是顶礼膜拜偶像、言必称美利坚的米国人,号称是自由化和全球化的领军人物。但是在对待中国汹涌而来的产品上,也悍然采取了绝无仅有的措施。一方面,在WTO框架内,对中国频繁动用反倾销的措施,让中国这个在全世界已经由于是遭遇反倾销首位受害者更加千疮百孔;另一方面,在美国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情况下,却采取了只有对市场经济国家才使用的反补贴制裁手段。
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表的报告所包含的内容,对全球化有着极为不利的结论。这让中国的自由派们恐怕很是不爽。实际上,从全世界来看,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纷争失去了基础,美国式的治理模式一股独大,纵容了美国的单边主义。(有趣的是,曾经为美国副国务卿、并在任上发明了中国是美国“利益相关者”称谓并被中国人视作友好人士的佐利克,现在当上了世界银行的行长。这几天他又花样翻新地提出了“多边主义”的提法,让全世界耳目一新。)而美国式的自由主义经济,以及通过IMF、WTO以及世行来迫使发展中国家向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敞开国内市场大门的风潮,在后冷战时代也被人类和平景象的温情脉脉所裹挟,让全世界忘乎所以。
但是,伴随着所谓金砖四国以及VISTA五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固有的G7(所谓G8不过是普京凭借着能源外交而加强俄罗斯复辟到帝国争夺国际事务话语权的一幕戏剧,因此还是应该回到G7上)富人俱乐部寡头垄断局面遭到了挑战。
事实上,WTO多哈回合谈判的久拖不决以及破裂,就是多边主义的失败。区域经济的旺盛,折射出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搁浅。
如此情况下,中国在内外事务有别的传统里面,却依然抱残守缺,通过打压国内价格的方式,维持着“广覆盖低水平”的虚幻稳定;而在国际上,却对所谓闷声发大财的古训视若无睹,频繁出现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互相恶性竞争的局面;同时,中国委府部门也常常发出彼此矛盾的声音,比如声称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之类的斩钉截铁,就让人们担心,这种结论将遭到国际上更为猛烈的抨击,以及因此而失去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待遇。
商务部故意将中国170多种产品产量和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这恐怕除了让中国人在民族主义情结里歌舞升平之外,在国际上恐怕还会招致新一轮的制裁。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