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飙涨存隐忧
张良文
近一年多以来,中国股市狂涨,街头巷尾刮起一波又一波炒股风潮,一时间,证券市场彷佛遍地黄金,满眼是全民赚钱的机会。过去了的2006年,中国股市创造一年大涨130%的大牛市,涉足股市者,大多赚得盆满钵满,赚钱效应一夜"飞入寻常百姓家",千千万万百姓在身旁亲朋戚友获利消息的刺激下,匆匆进场,气氛躁动,吸引越来越多人置身其中。
全国掀起全民炒股热
统计显示,仅今年1月内地便新添股民138万,一天里新开42万多户,新股民的数量以两个月增十倍的速度急升。他们当中大部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甚至是目不识"股"的股盲。最新统计数字说,深沪股市开户数已突破一亿,也就是说,十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是"股民"。 有人资金不宽裕,不惜抵押房产、汽车,借贷也要炒上一把。
股市之火爆,有人用"疯狂"两字作喻。在北京,新开户的股民人头涌涌,不得已,券商只得发号限量接受开户,有人更是争先恐后大打出手。在广州,无论在茶楼酒肆,公共车上,办公室里,甚至在熙来攘往的街边,很容易可以听到聊股的话题,上班族偷闲逃到厕所看行情,下午三点股市收市后才见客户的现象,比比皆是。 炒股成了发财快捷方式。眼下股市赚钱的财富效应确实正在演绎,一位工厂主说,他拿出几百万资金入市,最大的一天获利多达四十万元,相当于工厂全年的利润!
基金热销创天量纪录
有许多人炒完股市又转炒基金,基金这种五年前只有敏感的先行者愿意尝试的投资方式,如今在中国妇孺皆知,全民起而追随之。上投摩根基金月前创下一天之内募集资金九百亿人民币的天量记录,这个数字相当于国家十五年建设三峡工程总投资的一半 !
现时中国各地银行门口排长队购买基金的现象屡见不鲜。在银行营业大厅内,一些穿着并不起眼的人,很从容地从包里取出10万元甚至更多,用来购买基金,其中不乏提着菜篮子的老太太。谁也说不清,他们的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或者这是她的养老金, 拿出来赌一把。一位买入基金的女人说,她所买的基金五个月升水达到四成……
人们对基金的信心缘于股市大涨。截至二00六年末,内地基金总体规模已达到八千六百亿元,其中偏股型基金总体规模约为七千一百亿元,占股票流通市值的规模已超过百分之二十。
"全民赚钱"藏隐忧
在股市的吸引下,内地罕见地出现了居民人民币存款减少的现象。四月份,国内居民户人民币存款减少一千六百七十四亿元,这中间的很大一部分流入了股市。交通银行位于武汉某支行的一位负责人透露,最近一段时期内,他们支行每天存款流失都达数百万元。如以此类推至国内各个城市、各家银行分支机构,数字是相当惊人的。
令学者担心的是,股市的持续上涨会引来并不理智的全民"淘金热",而股市"大跃进"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这难免令人想到五年前,股市如同"击鼓传花"游戏,谁在结束上涨的最后一刻接花,恐怕就要捧花漫漫过"熊"市。一旦内地证监管理层认为市场积累了相当风险,出重拳消化市场泡沬、规避系统性风险,不仅股市首当其冲,基金也将会受到重创。
分析人士称,如今中国的股市已贵过美国,有点不合情理。而且, 内地股市重振旗鼓,很大程度上是外来资金的功劳。资金都是趋利的,哪里有更高回报就去哪里。一旦对回报丧失信心,资金会毫不犹豫抽身离开。 届时"热钱"离开,只剩下百姓"养命钱"、"安身钱",一旦急剧跌市,后果可以想象。
有学者指出,对普通民众而言,股市行为不过是一系列深层问题的表像化,如国民收入跟不上经济增长速度,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缺失,民众都希望借股市找到增加收入的快捷方式。而专业知识、投资经验的缺乏,使内地大多数人对储蓄、股市、房地产之外的投资方式,缺乏兴趣和信心,众人对股市趋之若鹜也在情理之中。大盘的持续上涨,引来更多的股市投机。"买涨不买跌"的赌徒心态,在股市上发挥到了极致。利益诱惑在前,更多人想着抢至少最后一波的好处,预想着自己能够安全退场。
须防重蹈日本泡沫覆辙
随着股市如野马狂奔,有专家恐怕内地经济会重蹈日本上世纪末经济泡沫覆辙──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在土地和股市的推动下,出现了较长时间较大幅度的经济增长。然而,进入90年代初,以地价下降为导火线,资本泡沫逐步破灭,大量坏帐,引起金融危机,陷入十多年的萧条期。
有学者告诫说,中国股市正进入高风险的阶段,小股民很可能是最初赚的钱,最后都将连本赔进去。有经验的炒股者随时准备抽身而退,但在他们背后,现在每天仍有二、三十万新加入的股民,正源源不断地壮大着股势,接过烫手的山芋。
对于中国证监当局来说,对股市的监管处于两难局面。若对泡沫等闲视之﹐则失控乌云难免愈聚愈多﹔尤其是大量散户掺杂其中,如贸然下重药,股市一年多累计起来的风险,极易立即爆发,市场崩盘风险令人"投鼠忌器" ,而位高势危的牛市若因此再回漫漫熊途则等于是宣告调控失败。但如果继续拖延不理,到时付出的代价将更高。
抑制泡沫当局费思量
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很多股民都把股市当成政策市,今年下半年中共十七大、2008年奥运会、2009年建国六十周年系列大事,均被视为股市的"政治保护神"。
内地股市挣脱理性有如一骑绝尘显然并非当局之所愿,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内地股市都到了必须以缓降温换取长期增长的时候了。为阻遏泡沫的不断增大以及令股市降温,政府已作出了种种努力,今年央行已经四次调高了准备金﹐并动用加息手段以震慑股市、官方也多次口头警告,但是投资者都不予理睬,狂热与日俱增,多数调控措施均被"不留清醒只留醉"的股市消化一空。
对于稳定压倒一切特别是十七大临近的内地而言﹐当局显然不可能放任股市无休止的疯涨。近期当局接连推出有关的降温措施, 例如宣布扩展QDII投资范围;证监会接连惩处违规者;政府计划从国企分红……5月22日方辟谣不会上调印花税,30日凌晨中国财政部突然下令加征千分之二的印花税,剑锋直指股市,不希望大盘继续疯涨的态度十分明晰。
此举让亢奋的内地股市暂得冷静。5 月30日当天上证综合指数大跌281点,抛盘汹涌,近九百只个股跌停。但是有学者认为,加征印花税的作用有限,在股市持续疯涨的时候,增加千分之二的交易成本,对散户而言几可忽略不计。因为即便能赚100万,增加的成本也不过2000元。
而散户依旧前赴后继地涌入股市。5月30日股市大跌当日,沪深两市又新增42.6万户投资者,其中不知"印花税"为何物者大有人在。6月1 日大盘则再次翻红。这一方面是股民对中国经济前景具信心,一方面也赌政府不会强按"牛头"。
据了解, 高层对当前股市形势已有共识,即以缓降温换长增长,但如何拿捏分寸,既令股市受控,又不会一沉不起,下一步落子何处﹐颇费思量。当局虽担心泡沫,但显然没有打算一针戳破,而是力图逐渐缩小它。有专家预测,如果经过调整后,股市依旧亢奋甚至出现超越底线的疯狂,当局下一步将会推出股指期货和取消利息税,而一直不愿使用的杀手锏资本利得税,也许也会相继推出。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