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官员大张旗鼓的“挺私”
:田嘉力
11月17日《人民日报》文章《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提到了三个理由。
我们重点看第一个理由,这是从人类的追求说起的。我们一起来学习《人民日报》文章的这个观点。
文章说: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一个永恒主题,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价值取向。人类自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由于私有制、剥削和压迫的存在,人与人之间产生了极大的不平等。从此,人们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期待和设计,始终贯穿着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向往与追求。
注意,“由于私有制、剥削和压迫的存在,人与人之间产生了极大的不平等。”这样的话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听到了。
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不公平不正义,是从私有制产生以后开始的,是与剥削和压迫同时产生的。人类社会要实现公平正义,必须消灭私有制,必须消灭剥削与压迫行为。
追求公平正义,这并不是中国共产党独有的主张。《人民日报》文章指出:在我国古代,孔子就提出:“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近代的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在古希腊,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首先提出了公平正义的问题,强调公平即和谐,正义是个人和国家的“善德”。伊壁鸠鲁则提出了社会契约理论,把公平正义看作是人们彼此约定的产物。近代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也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和研究。空想社会主义者把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未来理想社会的重要目标。
由此可见,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一直在探讨公平和正义的问题。但是,“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这些思想家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人民日报》文章提出: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把公平正义的实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指明了社会不公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只有变革资本主义制度,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条件,就是整个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工农之间、城乡之间、体力与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劳动是衡量公平和实现公平的尺度与基石,广大劳动群众是推动社会公平的主体和真正力量。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观为我们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重要思想理论基础。
看到这里,我有些疑惑:如今,我们还承认这些原则和主张吗?如果承认,又怎么解释各级官员大张旗鼓的“挺私”?比如,近期在重庆举行的2007'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重庆的党政官员倾巢出动,悉数到会捧场。重庆媒体以《重庆鸣笛 非公经济开启新航程》予以报道。据称,该论坛的主题是“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科学发展”,其特征是“智慧的聚集,思想的盛宴”。报道充满深情地说道:2007'中国(重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在人民大礼堂隆重开幕,随着轮船汽笛的拉响,标志着重庆将成为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华彩乐章中的一个重要音符。—— 我怀疑自己的眼睛,我怀疑重庆媒体的“居心”。要不,是《人民日报》文章说错了,要不,是重庆媒体说错了、是重庆官员表情表错了。二者必居其一,难道,他们都对?这不可能。翻开十七大新修改过的党章,上面明明白白写着:“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没有一句说到要大力“挺私”,也没有一句说到剥削有理,剥削有功。可是,十七大刚刚召开过,以“挺私”为特征的2007'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就在重庆拉开序幕,而且,还有重庆官员以及中央部委的官员的竭力捧场。因此,我感到迷惘。
在非公经济论坛上,有来自北京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发表高论。她说,将有200多件政策“挺私”。 截至今年9月,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已经对过去有体制障碍的一些文件进行了清理,出台了“非公有制经济36条”的配套文件30件,31个省区市已累计出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规政策性文件二百多件,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 这不是公开与十七大唱反调?
也许,他们走的是一条“曲线公平”、“曲线正义”的路?先大力“挺私”,将非公经济充分利用之后,再予以消灭?这似乎又有些阴谋或者阳谋的味道。好象不是这样的吧?重庆官员也好,来自中央部委的官员也好,都是一往情深地、全心全意要“挺私”的,丝毫也看不出阴谋或者阳谋的意思。
当然,这些疑惑我只能悄悄地说说,不敢、也不可能去说服重庆的官员们。幸亏,《人民日报》站出来说话了。重庆官员再牛,《人民日报》的话他们总要听的吧?11月17日《人民日报》文章《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已经由人民网全文转载,其网址如下: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6542471.html
希望重庆的官员们能够认真学习学习。则百姓幸甚,全党幸甚。
来源:强国论坛2007年11月23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