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时政 > 时代观察

对中国爆发金融危机与政治危机的分析与预测

伟华 · 2007-12-23 · 来源: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对中国爆发金融危机与政治危机的分析与预测

伟华

    面对无处不在的财富效应与资本贪婪,宏观调控注定失败,资本管制的"柏林墙"已经坍塌,当局如何阻止一个货币自由流动兑换时代的到来? 早在今年的三月份,中国一位远见卓识的金融学家曾预言:最迟到2008年末,将爆发一场全局性经济金融危机,中国在劫难逃!

11月10日,重庆家乐福菜油促销活动中,3人被挤踏致死,31人受伤住院;两周前,因抢购上海超市半价售烹饪油,19人被踩踏致伤送进医院,物价上涨引发抢购潮;10月份,上海单月存款骤减近千亿,资金涌入股市;10~11月,按揭房贷利率提升,房贷储户被迫提前注资房产,还款潮席卷中国,金融危机逼近。

国家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通胀率达 6.5%;广义货币供应量3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8.47%;贷款余额26.03万亿元,同比增长17.66% ,居民存款下降5062亿元,同比下降5052亿元;贸易顺差再创270.5亿美元新高。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驻华盛顿的盖保德(Albert Keidel)警告,中国目前的局势似乎和1988-89年及1993-96年'通胀灾难'前夕的情形类似。"[1] 

一、美国次贷金融危机蔓延

"今年3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由于收不回贷款损失惨重,被迫向美国联邦破产法院提出破产保护申请。从此,"多米诺骨牌"效应发生,30多家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先后停业。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共同基金、对冲基金、大型银行、保险公司购买了大量由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纷纷受到重创。危险的气息正在蔓延......按照国际惯例,按揭贷款的风险暴露期通常为3-8年。中国是否已经进入风险多发时期?美国式危机是否会在中国上演?......预计2008年三季度,中国可能全面爆发次级抵押房贷危机。" [2] 

据《财经》8月7日快讯报道,中国持有超过千亿美元美国按证,美国财政部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截至2006年6月底,中国机构购入按揭证券急升516亿美元,从559亿美元剧增至1075亿美元,并高占同期亚洲投资按揭证券2260亿元的47.6%。其中,中资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都牵涉其中,其次贷损失不断暴露出来。究竟中国政府动用多少外汇储备购入美国按揭业务,至今还是个谜。

受次级贷危机影响, 8月第一周全球股市市值蒸发2.1万亿美元。8月9日,全球股市大幅下挫。南美、亚太股市也放量下跌,指数跌幅最低2.6%,最高达3.28%。祸及池鱼,与美国经济高度关联之中国经济危机乍现:流动性过剩助长中国物价;楼市次贷真相浮出水面,房奴还贷信心丧失,银行资金链断裂,楼市拐点乍现;股市哀鸿遍野、连续一周暴跌,广大散户股民遭遇重灾;人民币升值压力巨大。 

二、 中国金融在劫难逃的原因之一:中国汇率政策的失败 

中国的汇率政策,直接导致中国经济受制于人,阻碍中国金融与世界接轨。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深圳银监局局长于学军最近在一次对监管者而言异常坦率的讲话中表示,汇率机制使得中国央行颇为'被动'。他表示:'汇率生成机制不能适应当前国际国内的环境,而且正日益成为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障碍。'"[3] 

 由于人民币汇率在2005年7月之前一直采取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当美元贬值时,意味着人民币贬值。美国的弱势货币政策在促进其经济增长、楼市过热的同时,也提升着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大了中国的贸易顺差。由此不断加大着人民币升值国际压力,而人民币的逐步升值,又加大着国际资本投机人民币汇率的动力。其直接表现则为中国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迫使人民币发行投放市场量的增大。

受此影响,中国的货币供应量M2一直保持在18%左右,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强有力的引发资本的流动性过剩与物价逐步上涨。而这些过剩的资本正好满足中国城市化扩张与房地产建设的需要,房地产市场此时几乎成为吸收这种过剩资本的主要渠道。 

三、 政府宏调失败,中国金融之滑铁卢之败

1、 资本管制时代的结束

十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当时由于强大的资本管制,中国的金融防火墙把席卷亚洲的金融危机挡在了国门之外,这时的中国经济才刚刚发育成长在与世隔绝的"胎盘"之中。后来加入世贸而与全球经济接轨,应对能源危机而启动海外投资全球能源战略,大力发展粗放型传统工业而成为世界工厂,积极推进城市化、工业化、产业化建设而依托于全球资源供给。这个迅速膨胀、全球扩张的新兴经济体,如嗷嗷待哺的婴儿,弱不禁风的乞求着世界和平与资源保障,在和平崛起的梦幻中一步步打开了国门,在全球中国化的野心中贪婪而粗鲁的拥抱世界。如今,在全球金融危机再次爆发,它还能置身于事外吗?不能!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实体,中国再也无法阻止全球性资本流动与扩张对其金融市场的渗透。从众所周知的外汇贮备迅速膨胀、国际资本对房地产与股市的操控、贪官污吏的资本大举外逃、流动性过剩所持续推高的物价上涨等系列事件中可见一斑。

与十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时不同的是:一方面,如今中国的对外经济规模已经变得非常大,马上要成为世界第二大出口国了,国际资本可以通过经常账户的自由兑换流入流出;另一方面,中国金融业也对外开放了,WTO五年过渡期结束,大量的外资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在国内开展业务会伴随着大量的资金流出入,再加上巨大规模的外商直接投资也可以成为热钱流出入的渠道,资本流动已经很难靠行政手段来管制了。 

如政府无法掌控的地下钱庄,就是破解金融防火墙的有效途径:"据海关统计,2006年,深圳纺织品服装出口一举突破百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178.65%,较全球纺织配额取消前3年平均出口额增长近10倍,出口总额占广东全省的比重由配额取消前的8%-9%升至45%以上。针对这一现象,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曾派出调查组进行调查,据接触本案的人士透露,调查结果显示,一些深圳的进出口公司虚报产品价格,协同地下钱庄,帮助外资以货物回款的名义进入中国。" [4] 

如今中国地下钱庄业务十分发达,国内外资本出入数额惊人,中国央行反洗钱机构分析师"柴青山不无担忧地指出,挥之不去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与此相关的境外资金的持续大量流入和短期外债比重的快速上升问题必须高度关注。......根据国际通行的测算游资流入的方法,当期外汇储备减去贸易顺差再减去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之后的余额即大约为游资流入的数量。由此测算,上半年流入中国的游资大约为1219亿美元。"[5]

十月份中国经济指数: 虽然政府厉行宏观调控政策以严防经济过热,升值人民币以期降低出口能力、阻截外汇储备增长,调高存贷款利率及存款准备金以限制贷款、鼓励存款,然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07年10月金融运行情况显示,10月货币发行量及信贷持续高增长。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8.47%,这说明外汇储备与银行坏账的增长在助长推高着人民币发行量,进一步加大通货膨胀、货币贬值风险。

10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26.03万亿元,同比增长17.66%。今年10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1361亿元。这说明中央宏观政策遭遇地方政府官员利益动机下投资欲望高涨的阻击,国家的金融政策、法律法规被架空而名存实亡。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彻底失灵。

10月贸易顺差仍然再创新高至270.5亿美元。不断增长、屡创新高的贸易顺差正好说明中国对国际资本涌入的无能、对流动性过剩之灾的无奈。

2、银行资金链的断裂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份,居民户存款下降5062亿元,同比多降5052亿元。央行11月8日报告指出:上海当月本外币存款减少963.8亿元,创单月存款跌量历史新高,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分别减少763.1亿元和552.9亿元,同比分别多减564.1亿元和475.9亿元。今年5月,上海储蓄曾经减少了258.9亿元,创下了8年最大单月跌幅。而这次减少的552.9亿元比这一惊人跌幅又翻了一番还多。

如今,人们常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银行存款大搬家",而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也出现了银行资金短缺,限制储户取款金额、取款机无钱可取的怪事。可怕是这种局面正在向沿海各商业化城市迅速扩展蔓延。

那么,作为中国金融支柱的储户存款究竟流到哪里去了?银行为什么要限制储户取款?这些资金,正变成亿万股民与房奴的资本,以惊人的速度,砸向了注定万劫不复的深渊——股市与房市。银行储户的存款流向股市、房市可怕。那么,更可怕的事情又是什么呢?那就是,银行剩余的储户存款被投放到毫无经济效益、根本无法收回重复项目、面子工程中去了。仅存的银行存款,顿时变成了无法收回的呆账、坏账、死帐,这成了中资银行离岸资金高达98%以上的原因所在;这也成了央行注资而频频调高银行存款准备金,仓促应对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所在。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银行存款准备金曾经就低于3%,泰国一度达到1.4%。危机的爆发,就是因为储户挤兑朝发生时,银行毫无准备,资金链断裂,没有应对的手段。那么中国央行频频调高银行准备金有用吗?

没有,资本的贪婪、特权的肆虐、监管的失控,让人深陷于非理性的财富追逐之中不能自拔。如今,中资银行已堕落成中国股市的最大"庄家"、房市的最大"房地产商",它已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中央的货币财政政策、金融监管制度、政府行政手段名存实亡、毫无成效、彻底失败。 

2、 中国金融崩溃的骨牌效应:银行倒闭、经济崩溃、民生苦难、政府垮台

日益高企的房价与疯狂上涨的股市,所展现出的巨大利润空间,对任何一家商业银行都是诱惑。近年来,四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也都开始争食房贷"蛋糕"。所有的危机里面最危险的危机就是银行大规模卷入的危机,一个行业、某些个人出现问题,最坏的影响也只是局部危机。但是一旦银行为利益所诱惑,大规模转入房市与股市投资,那就成了事关全局的重大金融危机问题。 

"北方某两家国有上市公司的两名高管,投入股市的资金规模就分别超过5500万元和1.2亿元,与其公职人员的身份严重不相符。某股份制银行某城区支行的部分职工通过本行授信投入股市的累计金额就多达上亿元。如此性质的资金入市,一旦股市在泡沫破灭后出现逆转,极易引起群体性事件或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5]

多少年来,中国居民的住户按揭贷款一直被视为"优质资产",只有到了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优质资产"神话破灭,居民按揭贷款风险才暴露无遗。中国金融学者易宪容认为:"中国的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应该比美国次级债券的风险高许多。因为,很简单,首先,从住房按揭的对象来看,美国的次级按揭债券的次级贷款人的信用还有等级之分,即"次级信用",但是对于中国的按揭贷款者来说,估计其中的大部分人连"次级信用"都不及。何以为证?据我调查所知,在这几年,凡是个人要申请住房按揭贷款的人,没有谁不能够从银行获得贷款的。"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真相是,按揭购房用户只要有购房意愿,无需个人工资资产资信证明,房地产商都会包装用户,向银行提供虚假的资信证明,在利益的驱使下,银行也乐得个皆大欢喜。在房价一路攀升、不断上涨时,这种潜在的风险根本就不会暴露,但如果房价持续下跌的话,情况就发生逆转,聚集于银行的次贷风险就暴露出来。 

实际上,中国的金融次贷危机正在酝酿发生,而且这种情况正在迅速扩张,上海银监局今年4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中资商业银行上半年新发生住房开发不良贷款13.25亿元,同比多增8.62亿元,其中接近90%的贷款是经过展期到期后再形成不良贷款。上半年三次的加息已经让个人住房贷款违约有增加的迹象。

注释:

[1]:英国《金融时报》杰夫•代尔的文章《中国通胀危机的征兆?》
[2]:天泰研究《次级抵押房贷危机会否在中国另版重演》》
[3]:摘自文章《巨额外汇涌入:中国汇率机制遭内外夹攻?》
[4]:文汇报11月16日报道《三千亿美元境外热钱袭穗楼市,拉高房价》
[5]:东方早报文章《中国央行反洗钱机构:非法违规资金已大量流入股市》》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你搞一次个人崇拜试试,看看有多少人会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来吗?
  2. 邓论学习 (十二) 是四人帮搞的“血统论”吗?
  3. 星话大白|越南
  4. 为什么批评西方的他们都“意外死亡”了?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五)
  6. 是右就必须反,必须批
  7. 谭吉坷德|决战,或许正在悄然开始
  8. 胡锡进为什么总改不了阴阳怪气的老毛病
  9. 毛主席像事件:美策动,迫使中国放弃毛泽东思想!
  10. 到底是谁在夸《新闻女王》?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5. 这是一股妖风
  6.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7.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8.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痛心,反华润人丁一多因强奸被捕,哈哈!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