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时政 > 时代观察

铁矿石并购案当中中国人的呆傻痴嗫

何必 · 2007-12-25 · 来源:本站原创
收藏( 评论() 字体: / /

铁矿石并购案当中中国人的呆傻痴嗫

何必

针对必和必拓并构力拓一案,中国可能会采取行动。昨天有报道称,中国已经初步确定三种方案,以阻止“两拓并购案”,维护中国钢铁企业的利益。钢铁行业资深分析师贾良群昨天表示,针对“两拓并购案”,从高层到钢铁企业已经形成了共识,中国的钢铁企业肯定会采取行动。第一种方案是国内的钢铁企业组成收购力拓的财团,充当“白衣骑士”;第二种方案是与海外企业联手组成竞购团;第三种则是在海外的二级市场上购买力拓股票,增强在这场并购案种的话语权,进而阻止这场并购。报道还称,参与竞购力拓的中国钢铁企业已经聘请了中金公司、中银国际担任顾问,不过这并未得到中金公司、中银国际方面的证实。另有报道称,中国还可能采取政治手段,向英国和澳大利亚反垄断部门提出申诉,阻止必和必拓的收购提议。本月上旬,中投公司、宝钢集团均发布声明,否认参与了两拓并购案。但中国神华(66.46,0.07,0.11%,股票吧)总裁凌文12月11日曾对媒体记者表示,对于这起并购案,“中国不会无动于衷。”据了解,11月下旬,国家有关部门曾召集宝钢、武钢等国内大型钢厂的负责人在北京开会,专门商讨如何应对“两拓并购案”,但未能形成具体方案。12月中旬,相关部门再次召集大型钢企负责人开会,初步形成了对策。“我相信这一消息不会是空穴来风,中国的钢铁企业肯定会采取行动,从高层到钢铁企业已经形成了共识,但关键是在权衡形势之后,采取何种行动。”钢铁行业资深分析师贾良群昨晚向早报记者表示。贾良群认为,中国钢铁企业直接参与竞购力拓的难度非常大,“出资肯定要高于力拓,在2000亿美元左右,就算收购30%的力拓股权也需要600亿美元,这对中国钢企来说是个不小的包袱。其实最好的办法是从二级市场购买股票,力拓的股权比较分散,一旦中国钢铁企业成为第一大股东,就可以发挥话语权,阻止这场并购案。当然,也不排除中国钢铁企业投资海外的基金,比如黑石,再由该基金出面参与竞购,这样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另有分析人士认为,由于铁矿石行业属于澳大利亚的重要资源性产业,出于国家利益考虑,中国企业直接参与竞购,获得澳大利亚政府支持的可能性极低,所以,中国钢铁企业恐怕无法充当力拓公司的“白衣骑士”角色。12月21日,英国并购委员会将明年2月6日设定为必和必拓对力拓提出正式收购要约的最后期限,否则就必须退出,并至少在6个月内不得再度提出类似交易。(2007年12月25日《东方早报》)

呵呵。

这个消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许并不是什么值得关注的事情。不过,其中所透露出来的信息,还是让咱这等眼睁睁看着中国苟延残喘的主儿们想入非非。

这里面,涉及到了太多的机构,比如中投公司,比如黑石……这些都有着很大的新闻评论空间,可以连篇累牍地说三道四。不过,在此暂且放他们丫一马,于此不赘。

必和必拓并购力拓,成为今年全球市场上最大的新闻之一。人们一直在关注着此事的动向和进展。

原本,这两国国际铁矿石巨头,一个在澳大利亚,一个在英国,与咱中国人没啥相干。可恰恰就是这哥儿俩的一举一动,让咱中国人或如履薄冰,或恼羞成怒。

这不,中国方面高调出面,要“阻击”那两个洋鬼子机构之间的结合交媾。

这很让人奇怪吧?人家发达国家内部的企业并购,碍着你中国人什么事了?凭什么你要咬牙切齿?还要动用经济乃至政治手段去干涉?这时候,怎么不像中美贸易时那样,中国官员恬不知耻地声称不要把贸易问题“政治化”?这时候,怎么不提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了?动用政治手段干预跟中国没有任何关系的发达国家企业之间的产权交易,这显而易见,是中国特色在国际上的应用,从政治方面看,这无疑会给中国权力干预市场的恶迹向海外输出授人以柄。

但中国为什么急不可耐地要不择手段干这么缺德的事情呢?友人发来的邮件,倒是为此提供了解读的背景和氛围。(由于引用的内容稍微多了些,就不加框了,还是按照今年我在挪威和西班牙时歪打正着的老规矩,引用完毕后用加长省略号表示。)

铁矿石市场整合牵动中国神经

英 | 大 | 中 | 小2007年11月16日13:23

近日必和必拓(BHP Billiton Ltd.)主动提出以1,315.7亿美元收购力拓股份有限公司(Rio Tinto Plc)。尽管交易结果对中国而言事关重大,然而银行及业内观察人士表示,中国能对此施加影响的手段很有限。

若必和必拓与力拓联姻,将控制全球四分之一以上的铁矿石供应,而铁矿石是中国钢铁企业的重要生产原料。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中国众多的建设项目及迅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都需要消耗大量钢材。

根据瑞士银行(UBS AG)的数据,到2012年中国将消耗全球铁矿石产量的59%,氧化铝产量的40%和精铜产量的29%。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Baoshan Iron & Steel Co. Ltd.)财务总监陈缨表示,若这宗交易达成,势必会影响到铁矿石供应的格局,因此公司对此高度关注。宝钢股份是中国产能最大的钢铁企业。

矿业同行对这宗交易也有顾虑。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Aluminum Corp. of China Ltd.)总经理罗建川本周就曾经对必和必拓可能与力拓合并一事表示担心。

罗建川称,此事会对中国铝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必和必拓与力拓合并会导致铁矿石市场集中化,从而为剩下的供应商在确定最低售价方面创造更大的优势。这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阻止油价跌破某个特定价位的情况很相似。

广告

与此同时,矿产公司也会像OPEC一样不希望看到价格过高的情况出现,因为这样会损害全球经济,进而导致需求收缩。虽然必和必拓向投资者表示,预计中国不会对收购力拓提出反对,不过该首席执行长马里乌斯•克洛珀斯(Marius Kloppers)准备从下周开始访问中国、日本和韩国,目的之一就是化解这些国家的企业和政府的顾虑。

必和必拓表示,两家公司合并后为中国提供的铁矿石能多出一成,并且将矿石从澳大利亚运往中国的速度会比现在各自为政时更快。而供应增加又有助于平抑铁矿石价格。

投行及业内人士表示,无论如何,中国对交易结果直接施加影响的手段是有限的。

一种情况就是有“白衣骑士”现身参与竞购力拓。而中国在矿业、金属和能源行业有许多资金雄厚的公司,例如中国铝业、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China Shenhua Energy Co.)和宝钢股份。若这些公司联手来,其合力是相当可怕的。

不过与必和必拓及力拓相比,许多中国领军企业的实力仍然不够。

而且宝钢已经表示不打算采取任何行动。

一位投行人士则称,中国矿产行业中重量级的企业并不多。

理论上说,中国的银行及主权财富基金可以为中国企业的行动提供资金支持。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手中掌握着670亿美元可用于海外投资的外汇储备。

然而中国政府机构对是否参与可能被指责为政治目的的干预仍然犹豫不决。

如果这样做的话,可能招致其他国家怀疑中国想要控制战略资源,进而使中国遭到敌视。

中国的政策性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China Development Bank)已经否认该行正在买进力拓股票的报导。这家银行持有巴克莱集团(Barclays PLC)的股份,并且一直为中国国企向海外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2005年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CNOOC Ltd.)曾计划收购美国加州联合石油公司(Unocal Corp.),但这宗交易因为在美国国会遇到政治阻力而搁浅,加州联合石油公司最终被雪佛龙公司(Chevron Corp.)收购。此事还促使美国通过法案要求加强对外商收购美国资产的审查。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中国的企业购入力拓股份,此举可以阻挠这宗交易,或是在两家公司果真合并后确保中方对新公司经营拥有一定的影响力。但这样做可能要付出巨大代价,由于中国方面只能通过公开市场吸纳股份,一旦有消息泄漏,股价就会迅速窜升。

中国企业只是刚刚开始参与大规模的海外并购。迄今为止最大的一宗交易是上个月中国工商银行(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以大约55亿美元收购南非标准银行(Standard Bank)股份。

不过投资银行家们并没有因此停止拿出各种方案。

最近这些投资银行家们拜访了中国大陆公司和政府机构,希望能提出一些应对方法:如果必和必拓与力拓合并成功的话,中国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避免可能出现的价格飙升。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 National University)最近发表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中国的人均钢铁消费量仍不足韩国等经济较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的四分之一,这就意味着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里中国的需求量可能会继续大幅增长。

中国要想扩大海外能源供应而不引起“巧取豪夺”的质疑之声,一个方法是一家或多家中国公司联合起来与巴西Cia. Vale do Rio Doce(CVRD)这样的全球能源公司进行合作。

但银行家们表示,这种合作不会像必和必拓的收购那样节约成本,而且中国公司可能不得不开很高的价,进行合作并不划算。CVRD没有对评论请求做出回复。

中国公司还可以与在华的外国私人资本运营基金合作。

私人资本运营基金坐拥大量现金,急切希望能从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分一杯羹,因此它们也渴望与有意扩展海外业务的中国公司进行合作。

对中国公司来说,它们正在寻求拥有全球业务经验的金融合作伙伴,帮助它们克服在海外市场进行投资可能遭遇的政治障碍。

银行家们还提出了一个更简单的方法:中国可以尝试与必和必拓达成一项长期价格协议,不过由于目前很多大宗商品的价格都处于历史高点附近,有人质疑现在达成长期价格协议是否明智。

如果中国决定采取行动,那么政府高层可能需要花费数月时间来讨论制定一项明确的计划。

中国可以说必和必拓与力拓的合并会产生一个矿业垄断巨头,但中国在这方面几乎没有什么法律依据。

8月份,中国通过了一项与欧盟反垄断法相似的法律。但该反垄断法要到2008年8月才能生效。

一位专门从事并购业务的投资银行家说,即使法律生效了,也可能无力阻止像这样巨额交易的达成。

但中国公司可以采取一些行动。它们可以在目前的基础上,加大收购海外矿业资产的力度,进行海外扩张。在必和必拓收购力拓的交易浮出水面之前,中国公司已经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工作,目前还没有迹象显示政府要进行协作推动收购的进行。

但毫无疑问矿业公司有这样的想法。宝钢的陈缨说,宝钢将继续在煤炭和铁矿石领域进行投资。她说,“我们今后必须这样做”。

与此同时,矿业公司都纷纷保证将尽力增加铁矿石产量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虽然这些公司在澳大利亚和巴西的主要矿山仍无法满足需求,但部分原因是由于港口和铁路运输能力不足。由此带来的价格飙升令中国领导层紧张不安。

很多大宗商品在公开市场上进行交易,其价格由市场决定;铁矿石的定价与此不同,其价格通常在钢铁企业和必和必拓以及力拓这样的大型铁矿石出口商之间秘密进行的年度会议上确定。

当需求量像上个世纪90年代那样较少时,钢铁企业能拿到较低的铁矿石价格。但近年来,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2005年价格上涨71.5%,2006年上涨19%,今年又上涨了9.5%。

铁矿石年度定价会引起的争议越来越多。有些分析人士预测明年铁矿石价格会上涨30%甚至更高,而有些甚至称价格可能会翻一番。

2006年时,有消息称中国有关部门试图为铁矿石进口价格设置上限,这掀起了轩然大波。虽然中国官方否认了这一说法,但后来出台的文件似乎证实了消息的真实性。澳大利亚外交部高层官员向中国政府表达了不满,随后中国政府发表了安抚性声明,表示同意价格应该由市场确定。

中国的困境还在于它几乎没有其他的供应来源可供选择。分析人士说,中国本国生产的铁矿石质劣价高。印度这个主要潜在供应国已限制了出口来满足本国不断增长的钢铁业需求。

与此同时,一些公司正尝试开发新矿山,其中一家就是由曾从事羊驼毛进口业的澳大利亚企业家安德鲁•福雷斯特(Andrew Forrest)新创立的Fortescue Metals。但这些项目的成本要高于预期,并且开发时间很长。

Jason Dean / Laura Santini / Rick Carew / Patrick Barta

……………………

嘿嘿。

这种现象出现并非偶然。2004年,我就曾经就中国在国际市场上铁矿石收购当中份额越来越大,但在价格制定的话语权方面却显示出日益尴尬的局面喋喋不休过。到了后来,这种窘境愈演愈烈,中国人好大喜功、自以为是、一夜暴富、偷鸡摸狗的嘴脸在国际上暴露无遗,习惯于用中国国内蝇营狗苟的方式的中国人,在国际上成为让地球人笑掉大牙的怪物,在经济事务的操作上连个咿呀学语的小屁孩都不如。

其实,这种状况远不止在铁矿石收购领域,包括刘其兵的中储铜事件、陈久霖的中航油事件、以及中储粮、中储棉等事件当中,我们都能够看到,十恶不赦的中国人,是如何狼心狗肺地拿着咱们的国民财富挥金如土,屡屡被国际大鳄轻而易举撕咬得体无完肤的。

今天的消息是,中石油回归让国际大鳄狂赚,中国官方表示“值得反思”。奶奶的,就这么一个表态就万事大吉了,让全体13亿国民为6000万股民买单,并且让那么多中国家庭把养命钱都投放到股市当中,瞬间蒸发,坐视自己的纳税人的财富被国际资本“合理合法”、明火执仗地劫掠过后,连个亡羊补牢贼走关门的措施都没有,就一句反思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这就是现如今公权力在责任方面的真实德行样。

具体到必和必拓与力拓之间的翻云覆雨,中国方面怒不可遏,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中国国内,当局早就动用黑社会力量搞定了。只是,在中国国外,中国境内的黑社会势力还远远达不到能够呼风唤雨的能力,可又对让中国无法忍受的凭空制造“供不应求”局面而让中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买家增加掏腰包频率与数额的情势。

于是,中国方面也曾经设想并实施过直接买了丫挺的点子。王未名从美国给我发来BBC的相关报道。

2007年12月04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4:02北京时间 22:02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中国企业欲收购国际矿业巨头

BBC经济事务记者 沃克尔 

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说,宝钢正在考虑高达2千亿美元的收购方案

中国媒体报道说,宝钢集团正在考虑收购世界最大的矿业公司之一力拓集团。

据报道,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说,宝钢正在考虑高达2千亿美元的收购方案。而另一家国际矿业巨头必和必拓正在考虑和力拓的合并方案。

必和必拓集团和力拓集团是两家国际矿业巨头,它们都是伦敦和悉尼的上市公司。必和必拓的高层希望两家公司合并,但他们还没有提出正式的并购案。

中国的钢铁公司也没有提出联合收购建议,但据报道,宝钢高层首次明确表态:中国企业有意收购力拓。

力拓憧憬矿材价格上升,拒绝被必和必拓收购

中国担心必和必拓的合并建议一旦通过,铁矿石的价格将进一步上涨。如果必和必拓正和力拓合并,两家公司将可以控制超过三分之一的世界铁矿石资源。这种可能性让买家担心铁矿石涨价。尽管必和必拓的高层说,不会发生大涨价的问题。

中国迅速工业化意味着对钢铁越来越多的巨大需求。上述可能性更让中国担心。

近来一直有传闻说,中国的业界和官方可能联手采取某种行动,比如收购力拓股份,反对力拓和必和必拓的合并。

但一些分析人士怀疑中国的一家公司有能力提出全面并购。不过,有这样的报道,说明了他们的担忧。

……………………

这种情况看上去很是让人唏嘘不已吧。中国在铁矿石方面的巨大需求,造成了这种资源的价格飙升。宝钢在此挺身而出,却让人哭笑不得。

清华崔之元发来的内容,则更为具体。

Cui Zhiyuan

2007年12月5日 0:43

宝钢董事长称收购力拓可能性很大

宝钢董事长称收购力拓可能性很大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4日 08:01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李清宇

宝钢徐乐江表态:收购力拓可能性很大

在必和必拓与力拓陷于收购与反收购胶着之际,宝钢高层首次明确表态:中国企业有意收购力拓。

12月1日,针对外界流传中国企业出手力拓一事,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在北京告诉本报记者:“我们正在考虑,提出收购的可能性很大。”

徐乐江说:“收购计划现在正处于研究对策,商讨如何收购这样一个阶段。我们和对方还没有签署任何协议。”

“你问收购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很大!当然喽,各种可能性都有嘛。”徐说。

在此之前的11月1日,必和必拓宣布启动对力拓的收购计划。收购方案为:每3股必和必拓股票换1股力拓股票。这一出价较力拓10月份股价43.50英镑溢价约25%(力拓股票价格是根据2007年10月31日为止当月力拓股票交易量加权平均市值所算出的)。若以股票市值计算,此收购报价约等于1530亿美元左右。合并之后力拓股东将持有新公司41%股份。

但是上述方案已被力拓断然拒绝,其理由是“远远低估了力拓的价值及前景”。

谈到可能的收购价格,如果以同样换股方式,徐乐江的第一反应是:“2000亿恐怕都不行。”

力拓拥有近30亿吨的铁矿石总储量,年供应量近2亿吨。截至2007年11月9日,力拓的市值为1517亿美元,市盈率在12倍左右。

作为目前的卖方市场,国外铁矿石矿山价格节节攀升。

11月27日,香港媒体报道,中信泰富计划投资52亿澳元(约340.17亿元人民币)开发拟议中位于西澳大利亚皮尔巴拉(Pilbara)地区的Sino Iron铁矿石项目,该项目定于2008年开工建设。据称,该项目将于2009年投入生产,年产量为2760万吨,所生产的铁矿石球团及精矿石将供给国内的钢铁企业。

2006年,中信泰富还曾以29亿美元的总价格在西澳大利亚收购总预计60亿吨储量的矿山,但年产量只有1200万吨,且要到2009年投产。

目前,必和必拓、力拓和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三家公司垄断了全球近70%的铁矿石资源,如果必和必拓收购力拓,其一家拥有的铁矿石就占到27%,在未来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将拥有更加强势的话语权。

显然,这样的垄断格局使中国钢铁企业深感忧虑,这也是中国钢企考虑收购力拓的内在动力。在过去的数年中,中国钢企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几乎没有招架还手之力,定价权完全掌握在外方手中。

中国现在每年需求的铁矿石超过50%需要进口,而宝钢则是一个100%需要进口铁矿石的企业。

徐乐江说:“78年宝钢立项时,人大代表的质疑让当时的老部长出了一身汗——如果敌对势力封锁海岸线,宝钢的高炉那还不得熄火?当然,这样的事30年来从未发生过。”但宝钢对拥有自己的矿山有别人无法体会的切肤之感。

2006年中国共进口铁矿石3.26亿吨,中国钢企收购力拓后,虽然从合约上看不能很快降低上游成本,但势必将打破上游价格垄断格局。

国内同业竞争、地方保护也是促使宝钢考虑收购力拓的一个重要原因。徐乐江说:“目前在中钢协登记的钢铁企业有880家,但实际上仅一个江苏省钢铁厂就有2000多家。”

……………………

而人们看到的情况是,中国人为压低国内资源的价格,但是,疯狂的经济增长,快速让中国国内的资源消耗殆尽,迅即成为了资源的净进口国。我们亲身经历着,中国将自己的煤炭资源低价卖给日本人,并借以形成日本ODA(政府开发援助)对华贷款的起始,所有对华贷款项目最初都用于对日出口中国煤炭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深谋远虑的日本人,超出现实需求进口中国煤炭,将用不了的部分用来填海,也就是说,在中国低价出口煤炭之际,实现了将煤矿从中国到日本的平移,并且在二次开采时绝不会出现矿难,但中国却形成了大量资源枯竭城市,短短十几年,就从风光无限的资源开采及其所带来的挥金如土当中,沦为一座座地下被掏空、矿工大量失业、妇女广泛靠卖淫为生的死城。

不仅如此,中国资源高消耗的增长方式,使得中国的资源利用率出奇的低下;而当经济增长作为改革开放乃至政治权力存在和延续的唯一合法性之际,用经济增长来抑制社会矛盾、延缓火药桶爆炸时机,就成为不二选择。也因此,中国就成为全世界比如铁矿石价格飙升的始作俑者。友人发来了相关内容。

中国需求推动铁矿石价格继续走高

2007年10月18日10:40英 | 大 | 中 | 小

铁矿石价格的长期涨势看来还要持续一年,甚至更长时间。这对于一些全球最大的采矿类股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

过去几年里铁矿石价格的涨幅令人瞠目,这主要受到中国旺盛需求的推动。但许多分析师预计,由于澳大利亚等地矿石产量的增加开始赶上需求的增长,铁矿石价格将会企稳。

不过这种情况还没有出现。现在,随着钢铁厂商和矿业公司准备同客户敲定明年的新合约,分析师预计2008年的铁矿石价格将上涨30%甚至更多。与大多数商品通过国际交易所买卖确定价格不同,世界上多数铁矿石的价格都是通过私下谈判、签订年度合约的方式确定。一些人认为,价格甚至可能上涨一倍,这种涨幅在一年前还是不可思议的。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其中一个原因是,尽管曾有人预计中国今年的钢铁产量增长可能放缓,但事实上这个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的钢铁产量仍在继续高速增长。花旗集团(Citigroup)的数据显示,中国的钢铁产量在今年和明年有望增长18%至19%,与2006年基本持平。

与此同时,矿业公司的铁矿石产量还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尽管力拓股份有限公司(Rio Tinto), 必和必拓(BHP Billiton Ltd.)等矿业公司近年来一直在澳大利亚和其它地区扩大开采,但产能却受到了港口瓶颈和其它基础设施因素的制约。

结果就是市场上的供应状况要比预期更加紧张。瑞士银行(UBS)在近期的研究报告中称,中国今年的铁矿石进口需求预计将增加6,100万吨左右,而全球的出口供应量预计只会增长4,500万吨。

中国一直在大力增加国内铁矿石的产量,以减少对进口的依赖。但其中一部分铁矿石以国际标准衡量价格过高,一些分析师表示,中国已经接近国内增产的极限。

广告

与此同时,另一个铁矿石和钢铁生产大国印度在今年早些时候提高了铁矿石出口的税率,以确保对国内钢铁厂的供应。

事实上,一些分析师表示,印度的情况最充分地说明了铁矿石价格在即将签订的新一轮年度供应合约中还会大幅上涨。与其他地区不同,印度的生产商通常在现货市场进行价格谈判,而不是签订年度合约,这就提供了总体市场状况的实时风向标。在过去12个月中,印度现货市场上的铁矿石价格已经飙升了约120%,使印度的铁矿石价格有时达到了其他地区年度合约价格的两倍以上。

花旗集团分析师预计,2008年的铁矿石年度合约价格将上涨30%,但从近期印度现货价格的走向看,涨幅可能还会更大。

所有这些都巩固了大型铁矿石生产商的定价权,尤其是英-澳矿业巨头力拓、必和必拓和巴西Companhia Vale do Rio Doce (CVRD)。这三家公司总共控制着全球约75%的铁矿石交易,其余部分则由印度、南非等地的小生产商瓜分。

力拓和必和必拓的前景尤为有利,这两家公司的矿山距离中国更近,可以以更低的价格将铁矿石运送给中国的钢铁厂商。同巴西等地的竞争对手相比,这就使得这两家公司能在2008年向买家提出更高的价格。

铁矿石生产商一向对其谈判策略和要价秘而不宣。CVRD首席执行长罗杰•阿格内利(Roger Agnelli)在本周初访问纽约时表示,现在谈论铁矿石的年度合约价格还为时太早。不过他说,需求依然非常强劲。力拓首席执行长艾博年(Tom Albanese)最近称,我们注意到中国钢铁公司从澳大利亚购买铁矿石的价格要低于其它供应商,暗示他的公司可能会要求提高价格。

当然,中国的钢铁企业会极力阻止铁矿石大幅涨价,它们也无法总是将成本的上涨转嫁给客户。过去几年里的铁矿石涨价已经让它们承受了很大压力(2005年至2007年的涨幅分别为71.5%、19%和9.5%),其中一些公司可能已经出现了亏损。如果铁矿石年度涨价幅度低于预期,比如只有20%,那么矿业类股短期内的股价可能受到打击,因为其中一些股票似乎已经消化了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的因素。

任何价格上涨都可能会在中长期内巩固铁矿石生产商的强劲收益。汇丰(HSBC)的数据显示,在亚洲,力拓的铁矿石业务规模最大,今年在澳大利亚的产能高达1.95亿吨,而必和必拓的产能为1.29亿吨。

汇丰的分析师预计,铁矿石占力拓利息、税项、折旧、摊销前收益的41%左右,而必和必拓的这个比例为22%。

汇丰最近将力拓在澳大利亚证交所上市股票的12个月价格目标从94澳元上调至110澳元(97.50美元),将必和必拓的股价目标从39澳元上调至44澳元,不过它对这两只股票的评级为中性,指出这些公司仍存在运营成本上升等潜在的长期风险。

一些分析师认为,鉴于对铁矿石价格不断走高的预期,一些投资银行可能会上调这些公司的目标股价。花旗集团对这两只股票的评级都为买进,并将力拓12个月目标价定为106澳元、必和必拓的目标价定为42美元。美林(Merrill Lynch)对力拓的评级为买进,12个月价格目标为120澳元;对必和必拓的评级为中性,没有设定价格目标。

周三在澳大利亚股市,力拓股价下跌3.1%,收于110澳元,必和必拓下跌0.3%,收于46.30澳元。

PATRICK BARTA

 本文涉及股票或公司

Companhia Vale do Rio Doce (ADS)

总部地点:巴西(Brazil)

上市地点:纽约证交所

股票代码:RIO

力拓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Rio Tinto PLC (ADS)

总部地点:英国

……………………

嘎嘎。

咱早年间判断,中国疯狂的经济增长将会使中国成为全世界的过街老鼠,此言不虚吧?

中国自己压榨国民的财富,在所有生产要素以及经济资源方面,都任凭价格机制的扭曲状况旷日持久地存在并恶化着。简单地看,在中国的矿难当中,死一个人的赔偿不过区区两万块钱,这种人的性命的价值估算,恐怕也是改革开放到现在咱们最值得歌功颂德的了吧?即使当局出台规定,矿难死人每人要赔偿20万元,也还是让人悲悯到在中国人命的物美价廉。

用如此草菅人命的方式,维持着中国作为全世界加工厂的地位,在客观上和结果上成就了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的国际主义,为全世界赤橙黄绿青蓝紫肤色的人们提供廉价产品以及所附带的服务,维持全世界的低通胀水平。

而国际上却根本不买中国人的帐,反而因为中国对资源血盆大口而唯利是图地价格节节攀升。因此,从经济角度看,无论如何我们也无法排除现如今中国国内日趋严峻的通货膨胀形势当中,外部性输入的通货膨胀因素的存在;换言之,在中国向全世界输出压低通胀之际,国际上却在向中国输入通货膨胀。

当然,这又是中国当局与国际势力合谋宰割中国国民的一个经典案例。

可悲的是,这种行径到现在愈演愈烈。

对此,咱们能够怎么着?

人们看到,铁矿石事件当中,中国的角色逐渐被逼到了死角。

友人发相关内容。

矿业巨头合并或令中国陷入困境

2007年11月12日13:39

必和必拓(BHP Billiton Ltd.)欲收购其竞争对手──同为资源巨头的力拓股份有限公司(Rio Tinto Plc)。此举表明,随着世界对大宗商品的需求持续高速增长,西方矿业公司正努力增强其影响力。这种趋势与全球石油业的发展形成了鲜明对比,并可能使中国这个亚洲最大、增长最快的矿产品消费国陷入困境。

虽然西方的石油公司利润丰厚,但这些公司近年却发现长期发展前景黯淡。原因是世界上大部分现有原油都被外国政府所控制,正当发现新的原油储量越来越困难的时候,这些国家又加紧了对原油供应的控制。随着油价的大幅上涨,西方国家常常成为受害者,而诸如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等国的政府和国有石油公司却发现自己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

矿业的情况恰恰相反,控制权不断集中到少数几家西方上市公司手中。这些公司通过一系列合并,成长为全球性供应巨头。必和必拓、力拓、巴西的Companhia Vale do Rio Doce(CVRD)和英国的英美资源集团(Anglo American PLC)控制着世界上很多大型矿山,尤其是在澳大利亚、智利和加拿大。西方资本还为勘探项目提供大部分资金,以便在今后提高供应量。

这种趋势增强了西方矿业公司的获利潜力,但同时也使资源消费大国的经济前景复杂化,对中国来说尤其如此。中国的强大需求推动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迅速增长。

Fairfax IS这家投资银行驻伦敦的资源分析师约翰•迈耶(John Meyer)在上周五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必和必拓与力拓的合并可能会使大宗商品价格更加强劲,原因是合并后的公司在增加产品供应方面会更加自我约束以及主要矿业公司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将会减小。如果这些西方公司在扩大产量上步伐缓慢,则有可能使中国和其他金属消费大国处于不利地位。虽然市场目前对大宗商品有旺盛需求,但西方矿业公司的产量却增长缓慢。

西方公司的市场统治地位在铁矿石领域表现尤其突出,必和必拓、力拓和CVRD这三家公司大约控制了国际铁矿石贸易的75%。这些公司在铜、煤炭和其他一些大宗商品上也具有强大的实力。必和必拓与力拓已拥有世界最大铜矿──智利的Escondida──85%以上的储量。西方公司还支撑着很多新建大型镍、铜和铁矿的发展。

中国在煤炭方面尤其容易受到影响。虽然国内煤炭公司的产量已经很大,但有时仍无法满足大幅增长的需求。今年早些时候,中国成了煤炭净进口国,推动煤价不断创出新高。与原油供应不同的是,中国的煤炭进口货源主要为包括必和必拓在内的西方公司所把持。

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教授刘建明说,简单来讲,这两家矿业巨头合并后,它们在矿产品市场上的话语权会增强,对国际矿产品市场会产生巨大影响。这对其他矿业公司绝不是好事,包括中国的矿业公司在内。

中国主要的矿业公司正在采取措施提高产量,有些公司还在积累资本,以成为更为强有力的竞争者。但要与西方巨头抗衡,它们还需要很多年的时间,或许永远都不可能了。

几周前,中国煤炭生产商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完成了今年迄今为止全球第二大首次公开募股(IPO),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筹资近90亿美元。该公司表示正在考虑进行海外收购,包括在东南亚地区实施收购。今年全球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IPO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 Co. Ltd., 简称:中国石油)进行。

其他中国资源公司也已纷纷于近期上市或准备上市,其中包括中国中钢集团公司(Sinosteel Corp.)、锌矿企业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Western Mining Co. Ltd.)以及镍铜矿企业新疆新鑫矿业股份有限公司(Xinjiang Xinxin Mining Industry Co. Ltd.)。新疆新鑫矿业10月份上市时共筹资5亿美元。

有些中国资源公司已经在进行海外扩张。鞍山钢铁集团公司(Anshan Iron & Steel Group Co.)在澳大利亚成立了合资公司开采铁矿石,注册资本16.5亿美元。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Zijin Mining Group Co. Ltd.)最近收购了英国上市公司Monterrico Metals PLC.。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Aluminum Corporation of China Ltd.)最近宣布斥资8亿美元收购了加拿大温哥华的Peru Copper Inc.。中国铝业及其上市子公司在越南、几内亚和澳大利亚有一批处于不同进展阶段的矿业开发项目。

但与西方竞争对手相比,很多中国公司的规模仍然很小,开展国际业务的时间也较短。而西方公司早在几十年前就已开始在非洲、拉美和其他地区从事矿业生产了。

澳洲银行(National Australia Bank Ltd.)驻墨尔本的大宗商品市场预测师杰拉德•伯格(Gerard Burg)说,它们还要很长时间才能对市场产生影响。它们与其他生产商一样面临诸如劳动力和设备等方面的障碍,而在这些领域它们可能不敌必和必拓这样的大公司。

这一切都发生在中国的矿产品需求不断超出预期之际。很多分析师相信,来自中国的需求会在未来几年中使原材料价格保持强劲水平,虽然可能比目前水平要低些。中国每年的锌和铁矿石消耗量超过世界总消耗量的三分之一。

位于堪培拉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最近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的钢铁消费水平与其他工业化国家相比仍然较低。

Patrick Barta

 本文涉及股票或公司

BHP Billiton Ltd. (ADS)

总部地点:澳大利亚(Australia)

上市地点:纽约证交所

股票代码:BHP

力拓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Rio Tinto PLC (ADS)

总部地点:英国

上市地点:纽约证交所

股票代码:RTP

Bhp Billiton Ltd.

总部地点:澳大利亚(Australia)

上市地点: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

股票代码:BHP

Rio Tinto Ltd.

总部地点:澳大利亚(Australia)

上市地点: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

股票代码:RIO

力拓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Rio Tinto Plc

总部地点:英国

上市地点:伦敦

股票代码:RIO

……………………

这也就告诉我们,中国正在经历着被洋鬼子屠杀的新鲜历程。与八国联军在中国的烧杀劫掠不同的是,这次的屠宰则是兵不血刃,不用花费一枪一弹,只是通过类似铁矿石交易的私下谈判,就让中国走向了不归路。

全世界铁矿石资源的高度垄断,让中国人也无可奈何。

友人发相关材料。

铁矿石定价权可能进一步倒向供应方

2007年11月12日14:00英 | 大 | 中 | 小

若力拓(Rio Tinto Plc)和必和必拓(BHP Billiton Ltd.)这两家主要的铁矿石国际供应商联手,那么在2008年的铁矿石长期供应合约谈判开始之际,作为铁矿石主要消费者的国际钢铁厂商们将在讨价还价中陷入被动境地。

力拓与必和必拓的收购战估计将促使各大钢铁企业加快收购铁矿,以尽量实现自给自足。过去他们也许还能靠“离间”力拓和必和必拓的办法来压低铁矿石价格。不过现在钢铁厂商,特别是欧洲和亚洲的厂商可用来将铁矿石价格涨幅抑制在最低水平的手段是越来越少了。

虽然受到直接影响的是钢铁企业,但最终将会波及汽车和电器生产企业等最大的钢材终端用户。不过美国的部分钢铁企业对铁矿石供应商的依赖较小,原因是他们都自己拥有铁矿。

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的钢铁企业正在与力拓、必和必拓和巴西的Companhia Vale Do Rio Doce(CVRD)等三家公司就来年的铁矿石供应样板协议进行谈判,其价格将作为全球钢铁业支付的统一基准价。铁矿石供应商想将明年的长期协议价格提高30%至50%。目前铁矿石的长期协议在每吨80美元左右,而现货价要高出很多,正迈向每吨180美元左右。

虽然谈判尚未接近尾声,但分析师预计涨价幅度将接近50%。此外,由于没有足够的船运能力来满足运输需要,预计船运成本也会增加。必和必拓在递交给力拓的收购要约中表示,双方合并将在船运方面实现协同效应,进而让铁矿石价格最终回落下来。

但就眼前的情况看,铁矿石价格仍然保持上涨势头。力拓、必和必拓和CVRD均拒绝对谈判置评。

英国钢铁企业Corus Group Plc的发言人安南娅•萨林(Annanya Sarin)表示,由于全球钢材需求强劲造成市场供应吃紧,钢铁业很可能要面对原材料价格及运费进一步上涨的局面。而公司别无选择,只能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客户。Corus Group Plc是Tata Steel Ltd.旗下的子公司,约75%的铁矿石供应依赖于大型矿业公司。

为了减少对大型铁矿石供应商的依赖,一些钢铁企业正在想方设法拥有自己的铁矿。全球产量最大的钢铁公司──安赛乐米塔尔(ArcelorMittal)最近就在利比里亚收购了一座铁矿,并表示会继续寻找铁矿收购,直到铁矿石的自给自足率能达到70%。目前该公司的铁矿石需求已经有一半能自给自足。Corus同样也计划通过收购铁矿将铁矿石外购比例降低至20%-30%。

力拓与必和必拓的合并想要过关,可能不得不出售一部分铁矿资产,以换取反垄断部门的同意。而钢铁企业正是可能的买家。标准普尔证券研究(Standard & Poor's Equity Research)的金属和采矿行业分析师里奥•拉金(Leo Larkin)表示,在钢铁生产日益全球化之际,进行一定程度的后向整合意义重大。

安赛乐米塔尔的首席执行长拉克希米•米塔尔(Lakshmi Mittal)表示,公司在准备收购铁矿。包括U.S. Steel Corp.在内的一些钢铁企业在北美已经实现了铁矿石的自给自足。但世界上的大多数钢铁企业仍做不到这一点。

Robert Guy Matthews

……………………

透过铁矿石的重重迷雾,我们还能够看到什么?中国的畸形的经济增长,正在造成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资源危机。这种情势,将会以让人类脱胎换骨的方式被后代刻骨铭心。

至于说,中国如此疯狂的资源掠夺,会不会产生一场国际性的军事冲突,甚至新的世界大战,恐怕现在谁也无法给出确切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在带动国际资源价格上涨方面功不可没。许峥发来的材料当中,就有相关的评论。

中国资本看中的投资标的都会涨价:

中国参与全球化的过程,近几年正在出现一种新现象——资本输出,参与全球资产并购。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TCL收购法国汤姆逊、中海油收购优尼科,都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方式。金融企业参与国际并购,则是中国资本输出的最新动向——中国投资公司入股黑石集团、国家开发银行入股英国巴克莱银行、中信证券入股贝尔斯登,都属中国资本“走出去”的高级阶段。

对于中国企业和中国资本这些新的游戏参与者,国际市场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市场竞争、国家安全、政治歧视、民众敌意等种种因素,都可能成为影响中国资本国际并购成败的问题。从市场角度来看,中国的参与,同时也为国际市场提供了一个“题材”——这里也许隐藏着重大的商机。这是国际资本市场的“大鳄”们不会轻易放弃的。

前几年,中国企业“走出去”还主要体现在大量地买油买矿。据了解,那时就已经有不少国际资金在关注中国的收购,并且利用中国收购的机会来赚钱。其基本做法是,一旦它们窥探到中国准备收购的海外石油或矿产等资产,便会提前进行布局,抢先投资或收购。等到中国企业加入之后,再提高价格卖给中国企业。既然“中国需求”已成为影响国际市场的重大题材,为什么不把握机会大赚一笔呢?作为熟悉国际市场规则、对于市场盈利机会高度敏感的国际资金,进行类似的操作是完全有可能的。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也许会“买得到”,但很可能“买贵了”。

今年有国家开发银行参与的两桩并购案,典型地展示了中国参与国际并购的道路崎岖。

一是巴克莱银行与苏格兰银行竞购荷兰银行。在进行了长达半年的收购战之后,荷兰银行86%的股东最终接受了苏格兰皇家银行财团创纪录的收购价——711亿欧元,出价较低的巴克莱银行最终退出了竞购。该收购与中国有关。今年5月,巴克莱银行力邀国开行投资入股并参与收购荷兰银行。7月双方签署协议,国开行于首期出资15亿英镑认购巴克莱增发股份,占巴克莱总股本约为3.1%,并向巴克莱银行17人董事会中派出一名董事。如果巴克莱收购荷兰银行成功,国开行将再向巴克莱银行投入76亿欧元,从而使国开行在巴克莱银行的持股比例达到5%以上。遗憾的是,国开行以收购荷兰银行为目标而入股巴克莱银行,最后却没有达到直接目标。

二是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BHP BILLITON)收购竞争对手英国力拓公司(RIO TINTO)。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透露,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打算秘密入股英国力拓公司,入股比例不到1%。虽然国家开发银行的相关负责人否认了“入股力拓”的消息,但国际市场相信,作为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中国的政策性银行参与竞购力拓公司是完全合乎逻辑的,中国为了保证资源安全,将“不得不卷入”必和必拓收购力拓一案。国开行有意入股力拓的消息传出之后,必和必拓正考虑出售其最大部门之一的石油业务,为其对力拓的恶意收购融资。11月8日,必和必拓向力拓发出收购意向,报价折合现金高达约1450亿美元。必和必拓明确表示,收购的战略考虑之一,就是面对未来中国持续增长的铁矿石需求。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要指出的是,国开行入股力拓的传闻虽然还有待证实,但上述两个案例显示出,只要中国介入的国际资产并购,都会被视为有巨大的“中国需求”作为“后盾”,也会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者来竞逐。其结果就是,只要是中国资本看中的投资标的,价格都会水涨船高。在国际投资者有意识地竞争之下,中国要么是买不到,要么就会买贵了。

……………………

但现在我们得到的消息却是,中国在收购力拓方面的前景越来越无法让人乐观。友人发相关材料。

中国企业收购力拓的可能性很小

英 | 大 | 中 | 小2007年12月07日11:34

虽然金融市场和媒体上传言不断,但中国企业真正收购矿业巨头力拓股份有限公司(Rio Tinto PLC)的可能性很小。不过这样的传言本身就足以令必和必拓(BHP Billiton Ltd.)收购力拓的形势变得更为复杂。

一些捕风捉影的中外媒体最近几周报导称,中国政府和国有企业考虑与必和必拓竞购力拓。必和必拓目前对力拓的估值为1340.9亿美元,力拓在伦敦证交所交易的股票价格比必和必拓的出价高出了13.2%。

这类报导引起反响的原因在于,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主要矿产消耗国之一,同时中国政府官员和企业管理人员担心必和必拓与力拓合并后会在中国经济发展必需的铁矿石和其他矿产价格上给供应商带来更大压力。

力拓首席执行长上周表示,公司已经听取了与其联系的一些中国公司的想法,但还没有进一步的意向。力拓在墨尔本和伦敦都有办事处,公司发言人周三称其立场并未改变。

大多数分析师认为中国企业参与竞购会遇到政治、金融和物流等多方面的阻碍,因而可能性很小。中国商务部下属的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Chinese Academ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研究员梅新育表示中国企业不可能成功收购力拓。他称,澳大利亚和其他西方国家也很可能反对让中国收购如此大规模的资源。

广告

虽然如此,这方面的报导不断还是会令同样在墨尔本和伦敦都有办事处的必和必拓面临更复杂的形势。力拓管理层认为,力拓的价值比必和必拓的出价高得多,而其他公司可能有兴趣以更高价格竞购的任何传言都会成为他们这种论调的依据。这种传言还有助于力拓说服股东耐心观望,在就必和必拓的投标作决定之前看看会不会有其他有意向的竞购者出现。

澳大利亚投资公司Ord Minnett的研究分析师彼得•阿登(Peter Arden)说,中国的一点点兴趣都会增加力拓作为竞购目标的神秘性。阿登说:“如果没有其他人感兴趣,给人感觉就空洞。但如果有人感兴趣,就算不太可能坚持到底,对力拓来说形势也会好得多。”

中国可能参与竞购的最新报导是在周二出炉的,中国的《21世纪经济报道》称其采访了中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商上海宝钢集团(Shanghai Baosteel Group)董事长徐乐江,并援引徐乐江的话称,宝钢提出收购的可能性很大。报道称徐乐江表示出价可能达到2,000亿美元。

该报导出笼后,周二宝钢集团的子公司、在上海证交所挂牌的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Baoshan Iron & Steel Co.)股票上涨了5.2%,同时力拓在伦敦的股票上涨了1.3%。周三力拓股票在伦敦涨3.2%至57.20英镑(合117.70美元)。后来宝钢集团的几名管理人员否认徐乐江说了报导中的那些话。宝钢要实现竞购也需要外界的很大帮助──该公司去年年底的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和短期投资为59亿美元。

事实上,如果收购价达到2,000亿美元的话,没有哪家中国公司有实力独立参与竞购。这桩并购将会是中国迄今最大的海外并购案估值的40倍。中国今年的三桩重大海外投资有两桩赔钱,这可能会令中国政府官员没有信心进行收购力拓这样的大手笔投资。

中国企业的任何举措都明显需要得到中国政府的支持,因而也会面对外国政府的政治阻力,尤其是在力拓主要矿业资产所在的澳大利亚。2001年,澳大利亚以国家利益为由否决了荷兰皇家壳牌(Royal Dutch Shell)收购澳大利亚天然气生产商Woodside Petroleum。

不过,中国分析师表示,不能排除竞购力拓的可能性,因为这桩交易十分重要,以至中国钢铁业和相关领域的管理人员都不得不寻求所有的可能方案。选择之一是:收购力拓的部分股份,令必和必拓难以获得力拓股东足够的支持票,从而无法完成收购。但这个办法也很麻烦,原因之一是如果必和必拓却步的话,力拓的股权价值就会下降。

必和必拓的一名管理人员拒绝置评中国方面的最新报导。据知情人士称,该公司认为中国不可能参与竞购。同时必和必拓可能会给出更高的收购价,彻底打消中国竞购的可能性。澳新银行(ANZ Bank)商品策略师马克•佩尔文(Mark Pervan)表示,他认为必和必拓可能愿意出到2,000亿美元。

佩尔文说,必和必拓有的是钱,他们可能只是在耐心等待关于中国竞购的传言消退。必和必拓首席执行长马里乌斯•克洛珀斯(Marius Kloppers)曾表示,他愿意等上一年来完成力拓的交易。

不过,一些分析师认为必和必拓可能得尽快完成交易,拖得太久可能令它付出不愿接受的价格。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铁矿石的价格预期将升高,铁矿石是钢铁生产的重要原料,也会是必和必拓与力拓一旦合并后最重要的商品。

与其他商品不一样的是,铁矿石的价格是在矿业公司和中国及其他国家钢铁生产商一年一度的多方会议上确定的。2008年的价格谈判即将开始,如果力拓如许多分析师预计的那样,成功地大幅提高价格,就会极大地增加该公司的市值。必和必拓也会从更高的铁矿石价格中受益,但程度不及力拓,后者约三分之一的收益来自铁矿石。

不过,价格谈判何时才能结束尚不清楚。去年,谈判各方在圣诞节前就已经开始达成一致。但除此之外的其他年份,谈判都拖延了好几个月,最晚拖到6月份。

许多分析师预计这次的进程会十分缓慢,原因之一在于可能出现的并购所带来的混乱局面,同时也有一些钢铁生产商认为如果控制谈判进程,等到走势不佳的美国经济令全球经济增长减缓时,他们会在谈判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与此同时,中国官方媒体报导称,宝钢集团已与中国最大的钢铁交易公司中钢集团公司(Sinosteel Group)签订协议,在铁矿石和其他原材料采购方面扩大合作。

Patrick Barta / Jason Dean

……………………

习惯于政治化生存的中国人,无论什么事都要放在政治坐标系当中进行考量,这种习俗也深深地嵌入到了经济行为当中。

作为暴发户的中国,也乐意于旁若无人地宣示自身的富足繁华和骄奢淫逸,对于国际并购等事务干脆使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招数,嚷嚷的满世界都是,闹得地球人都知道,结果呢?让对方乃至竞争对手早就严阵以待,最终杀得中国人抱头鼠窜。

现如今,在中国对必和必拓与力拓的并购案当中,我们还是能够看到如此这般的荒诞不经。

丫挺的。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你搞一次个人崇拜试试,看看有多少人会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来吗?
  2. 邓论学习 (十二) 是四人帮搞的“血统论”吗?
  3. 星话大白|越南
  4. 为什么批评西方的他们都“意外死亡”了?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五)
  6. 是右就必须反,必须批
  7. 谭吉坷德|决战,或许正在悄然开始
  8. 胡锡进为什么总改不了阴阳怪气的老毛病
  9. 毛主席像事件:美策动,迫使中国放弃毛泽东思想!
  10. 到底是谁在夸《新闻女王》?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5. 这是一股妖风
  6.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7.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8.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痛心,反华润人丁一多因强奸被捕,哈哈!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