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违法乱纪的"银保合作"
文/樊涛
不知从什么时候
“银保合作”所使用的方式是利用保险公司的虚假保险产品,通过欺诈,非法自己订立保险合同,并以此虚假保险合同“绑架”储户、侵犯储户财产权,从而达到侵占储户存款的非法目的!
而此时,大多数储户都不知情,还真以为是什么“银保产品”,其实不过是银行“代理”的“保险”。等明白事实真相,却被银行推得一点关系都没有。储户首先的感觉是上了银行的当,被银行出卖,而储户在银行的存款早已经被保险公司所“绑架”,而接下来想要回自己的存款,则是由保险公司按所谓"保险条款"宰你没商量,扣除高额的所谓"初始费用",才能拿回被抢后剩余的存款....银保如此勾结欺诈、侵占储户存款,这跟向“绑匪”支付赎金有什么分别?
经网上查阅,见诸媒体最早关于“银保合作”提起诉讼的报导是人民网原引《中国
报导称: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业务员何宇翔,因为“业绩”压力,利用在银行偷偷记下的储户付国庆的帐号和身份证号,私自伪造了储户的投保资料,在其工作的泰康人寿公司为付国庆投保了“生命关爱重大
"这是一起由保险代理人一手制造的窃取普通市民的
而最近一起典型案例是2006年云南的郭女士所遭遇。
据新昆明网原引昆明日报2006年4月7日的报导:“郭女士到银行存款10万元,“银行人员”推荐存款三年可送一份超值
法律上不存在的“合同”,法院如何解除?解除非法合同的绑架,才是原告诉讼的原因所在。
以上两个案例都是“银保合作”的受害者为维护存款的合法权益所依法提起的,针对的都是制造虚假保险合同的绑架,但法院判决结果的区别在于:2001年北京的案例认定是“保险代理人一手制造的窃取普通市民的信息、伪造投保假象、制造虚假保险合同的案例”,法院判处“被告人何宇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
从情节上看:北京的案例,受害人付国庆是“毫不知情”,存款就从“其工行帐户内划走”,是保险代理人何宇翔私自伪造虚假保险合同,“购买”了保险,按盗窃论处;而昆明的案例,受害人郭女士也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10万元存款变成了“购买”其“赠送的保险”,原告诉请是对虚假保险“合同欺诈,非法占有”进行诉讼,而法院却自己认定“合同纠纷”进行审理。存款同样是从银行被划走,同样是被银保合作的工作人员用欺诈方式,由保险公司伪造合同代替“购买”保险-------没有银行的实际操作和协助,不管是“伪造”也好,还是“欺诈”也好,能实现存款变保单吗?由此可见,银行的作为才是“银保合作”勾结能够屡屡得逞的关键因素。而这几年来,互联网上报导的没有起诉的案例已经数不胜数!人们不禁要问,银保勾结欺诈储户存款的犯罪
综合上述两个典型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如下的特点:
一、案件的起因都发生在银行,而是否购买“保险”是争议的焦点。受害人到银行办理业务,怎么就要被迫面临要与保险发生关系?银行“引狼入室”,直接或间接地为保险公司欺诈推销保险提供了可能和机会,当然也包括伪造虚假保险合同,还居然就能够得逞?银行的关键作用“功不可没”!难道《银行法》管不住银行?难道银行没有义务保护储户存款的合法权益?
二、案件发现的背景都发生在所谓的“银保合作”期间。银行与保险公司签订违法乱纪的“合作协议”,允许保险工作人员到银行推销保险,打着“银保产品”的旗号,而实际是“姓保不姓银”,并且银行为保险公司进行“代收代缴”,直接划拨,越俎代庖自作主张为储户代为"交纳"保费。要知道,就是购买保险,签订保险合同后交纳保费是客户(被保险人)自己履行的义务,用不着银行冒名欺诈来代替,任何人也无权代替,更何况是替储户保管钱财的银行。银行为什么要越权?为什么要如此积极?储户的钱交给银行管理,保险公司和银行协议就可以支配储户的存款,储户的知情权和财产权何在?为什么银行要利用第三者侵犯储户的存款?
三、保险产品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要素,其条款必须符合《保险法》,也有自己法定的销售渠道和方式,为什么要选择在银行销售?企图混淆视听,混水摸鱼?为什么保险公司
四、保险产品的销售是合同签订的过程。为什么保险产品销售不遵守《合同法》关于合同订立的规定:必须要约与承诺同时进行!而要以“投保单”代替合同订立?投保单上客户的“签字”是对保险公司业务员的口头介绍“要约”的承诺,只表明有“投保”的意愿,并没有实际“签订”合同。实际签订合同是对合同条款要约的承诺,客户必须看过保险条款后在保单上签字才算“承诺”,为什么保险公司打印“出单”,将客户姓名"打印"在保单上就算客户签订了保险合同?居然以投保单上的签字代替合同保单的签字,而以欺诈方式签订保险合同?看过如此不平等保险条款的保险产品,相信已经没有人愿意购买。因为这是虚假的保险产品,不用虚假的方式怎么可能推销出去?而没有银行的协助,又怎么可能实际地非法占有储户的存款?虚假
五、法院的判决。北京的案例对伪造“保单合同”的泰康人寿保险公司的业务员何宇翔进行了合法的判决,但却对同案的银行和保险公司不予追究法律责任。试想,如果没有银行及保险公司的协助,“偷偷记下的储户付国庆的帐号和身份证号,私自伪造了储户的投保资料”,伪造保险合同,怎么可能“盗窃”储户在银行的存款而得到1/3的佣金1303.81元,而“其工行帐户内划走人民币4191.40元”的大头又被谁盗窃了?而昆明的案例,五华区法院审判法官不仅无视没有当事人签名的该保险合同的不成立,无视合同成立必须的法定构成要件,无视常识,居然以法律上不存在的保险公司自己制造的“合同”来审理“合同纠纷”,还居然认为保险公司一手制造的虚假保险合同“合法有效”!认定伪造合同、欺诈绑架“合法”!就因为被告是银行和保险公司?法官应该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市场
“银保合作”如此勾结,自己伪造一纸虚假保单就盗窃储户的银行存款,在建立和谐社会、依法治国的当今中国,如此违法乱纪的"银保合作",必然是死路一条!
“最能骗人的行业是最不能骗人的”-----泰康老总陈东升如是说。
2007.6.14.
后记:
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的结论是维持一审判决。
在本案中,所谓"签订保险合同"的双方,一方是泰康保险公司的法人陈东升,"合同"上有他的商业签名;但却没有另一方当事人的亲笔签名,不过是保险公司打印上去的名字,当事人不认,所以才有本案诉讼.
"银保合作"勾结诈骗,保险公司伪造虚假保险合同收取所谓"保险费"没有合法依据,是以"保险合同"为名非法侵占储户的银行存款,侵犯了当事人郭女士的银行财产权!
陈东升实施合同诈骗,本案侵权诉讼起诉的被告就是他,作为"独立民事行为能力人",他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然而在一审及二审的判决书中,法官私自将被告法人改为其云南分公司的负责人,而不是在“保单合同”上只有陈东升独自署名的“陈东升”,请问冯辉法官,你审什么“合同纠纷”?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