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引资受阻折射改革开放困境
何必
昨日举行的东航类别股东大会现场投票结果显示,“东新合作”在H股七成反对、A股九成反对的悬殊比例下被否决。东航董事长李丰华表示,这一结果在意料之中,会延缓东航与新航的后续合作计划,但他认为新航仍然是东航最好的投资伙伴。出席会议的股东代表总股份为44.76亿股,其中,出席会议的A股股份29.3247亿股,3.96亿股拥有表决权;出席会议的H股股份15.43亿股,拥有表决权的H股股份为5.66亿股。投票统计结果显示,东航向新加坡、淡马锡定向增发H股议案的通过率仅为22.38%,其中A股通过率为5.95%,H股通过率为25.3%,东航战略引资新航的方案被否决。东航修改公司章程以及选举新航、淡马锡相关人士为董事的议案也随之被否。在股东大会结束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李丰华表示,这次投票未通过一方面有同行业竞争者在投票前采取不规则手段暗仓操作的因素,同时也是股东短期获利与企业长期发展博弈的结果。竞争对手直接向市场而不是向合作方东航抛出新方案,扰乱了东航与新航的合作计划。目前东航领导团队一致认为,新航作为战略投资者是东航的最佳选择,下一步公司将做好法律、市场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并与相关政府部门作进一步的沟通。“东新合作”方案被否,市场对新航是否会成“逃兵”充满疑虑。李丰华表示,双方并没有做不再合作的思考,东航凭借自身努力已经不能改变财务状况,通过资本市场继续引资是必然的。而东航、新航经过两年漫长的谈判,双方都有双赢的心态,在法规允许之下,双方还将继续推动合作的进行,但方案被否将使后续计划延缓实施。对于市场关心的东航与国航是否有战略合作的可能,李丰华表示,中航从来未向合作方东航提交任何方案,即便中航日后提出方案,东航也不愿意将国航作为战略投资者引进,因为引资不仅要考虑价钱,更重要的是与强者为伍。中国民航整体运作水平低,国航远远无法与新航相比,与国航合作无法实现“1+1>2”的效果。对于昨日的投票结果,中航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中航方面尊重市场的表决结果,中航有限投反对票是其作为东航的股东应该行使的权利,也是出于对国家利益和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的结果。对于下一步的计划,上述人士强调,将以1月6日中航有限发布的声明为准。而国航方面,中国国航(601111行情,股吧)的董秘黄斌昨晚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航的态度跟7日发表的公告内容一致,一旦中航有限提出具体的收购方案,国航会认真考虑。(2008年1月9日《证券时报》)
嘻嘻。
昨天,是吸引了全世界目光的一天。其原因,就是因为1月8日是东航被表决的一天。
结果呢?应该用那句经典的话来概括:“果然不出所料”。
其实,东航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历程,本身就很是一波三折。不妨把友人发给我的相关材料罗列出来,也可以作为东航、乃至最近中国民航业变化的一个资料。
由于材料较多,在其间与结尾只是用加长省略号表示。
投资航空业需防看走眼
2006年10月19日11:23大 | 中 | 小
中国的航空市场前景诱人,中国各航空公司的前景又怎样呢?对于那些正在考虑是否投资中国航空业以及具体投资哪些航空公司的人而言,注意各家航空公司间的细微差别可算得上一个投资窍门。
中国的航空公司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从中国这一世界最大且发展最快的航空市场之一获利的机会。中国去年的经济增长率超过10%,而政府认为经营良好的航空公司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各航空公司的航空客运总量去年达到1.38亿人次,这一指标自2000年以来一直在以年均16%的速度增长。中国三大航空公司今年9月的客运量都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0%以上。
中国三大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China Eastern Airlines)、中国南方航空(China Southern Airlines)和中国国际航空公司(Air China)──的控股股东都是中国政府,随着中国航空市场的对外开放,政府当然不希望它们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这三家航空公司的股票都在香港和美国上市,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还有股票在伦敦上市,因此购买这些公司的股票是投资中国航空业的最便捷选择。
中国多数商业航空公司都一直做不到持续盈利。中国东方航空和中国南方航空正在大量亏损。一些分析师预计,由于它们正在举借更多债务来推进其雄心勃勃的机队扩张计划,从而使本已不佳的资产负债状况进一步恶化,因此这两家公司的亏损将会持续下去。
而另一方面,中国最大的航空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则在大量盈利。该公司最近与国泰航空(Cathay Pacific Airways )结成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则使它得以从这家亚洲经营最好的航空公司身上学习服务和管理经验。中国国际航空被认为是中国三大航空公司中最安全的投资选择。
但许多分析师认为,该公司的股票市盈率可能已没有多少上升空间,而那些想当然地对中国东方航空和中国南方航空敬而远之的投资者则有可能忽视了现实情况的复杂性。
中国三大航空公司的飞机都需由政府集中采购,在这一过程中对国际政治的考量往往要超过对商业合理性的关注。
此外,中国政府拥有对国内航空燃油的定价权,它还禁止对国内航班用油进行套期保值,这就剥夺了三大航空公司对其最大一块成本的控制权。
中国监管部门上个月授权各航空公司,从10月1日开始它们可以将燃油附加费的征收范围从国内航班扩展到国际航班。但航空公司管理人士和分析师们说,燃油价格仍是一件需要关注的大事。航空燃油的价格近期虽有回落,但仍然有很大的波动性。投资银行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的Karen Chan说,航空燃油的价格每桶上涨1美元,就会使中国三大航空公司每家的年利润下降人民币1.5亿至2亿元(相当于1,900万至2,530万美元)。
总部位于商业中心上海的中国东方航空宣布,公司2005年亏损了人民币4.67亿元,今年上半年的亏损额更是达到17.2亿元,尽管该公司的收入在这一年半中都是增长的。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预测,东航今年将亏损人民币11亿元。该行建议投资者减持或卖出东航股票,它还将该股的12个月目标价定为1.05港元(13 美分)。中国东方航空的股票周三收盘持平于1.37港元。
瑞士信贷的Karen Chan对东航股票的前景更不乐观,她将该股的12个月目标价定为0.78港元,并将该股的评级定为“弱于大盘”。
她认为东航难以扭亏为盈,并指出该公司的净债务与股本之比为8:1,而它在整合去年收购的两家小航空公司方面也遇到了困难。
但投资银行瑞士银行(UBS)的达明?豪斯(Damien Horth)却认为,尽管有上述不利因素,东航仍不失为一个投资机会,他将该股的评级定为“买进”。豪斯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预期中的进一步走强将使东航巨大的美元债务负担大为缓解。
豪斯还预计,中国东方航空与亚洲航空业巨擘新加坡航空公司(Singapore Airlines)围绕一项股权合作计划进行的长期谈判可能即将完成。根据双方可能达成的协议,新加坡航空将在资金和管理知识方面对东航提供帮助。
东方航空的一位管理人士说,该公司希望引入战略投资者,而新加坡航空可能是它的首选。新加坡航空的一位发言人则表示,该公司正在探讨中国“可能存在的机会”,但他拒绝详谈此事。
总部位于广州的中国南方航空是中国客运量最大的航空公司。该公司90%的业务是国内航班,这一比例比国航和东航都要高。由于监管机构禁止国内的航空公司对国内航班用油进行套期保值,因此南航最易受到油价上涨的打击。而国内航线上的价格战也使南航深受其害,一些航线的折扣票价甚至会比原票价低70%。
中国南方航空2005年和今年上半年分别亏损了人民币18.8亿元和8.25亿元。但为了增加市场占有率,该公司仍在积极扩大机队规模,它周二宣布又新订购了12架波音飞机,总价值高达18.4亿美元。南航发言人苏亮说,虽然这笔购机交易会进一步提高该公司的负债水平,但“如果只担心债务权益比过高,你又如何发展呢?”
分析师们对南航的基本面看法不一。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对中国南方航空低下的乘客收益率和不断增长的债务表示关注,因此将该股的评级定为“卖出”,将该股的12个月目标价定为1.78港元。法国巴黎银行则预测南航全年将小幅盈利人民币1,000万元,它将该公司的股票评级定为“买进”,并将该股的目标价定为2.60港元。
而花旗集团(Citigroup)则声称,仅仅是人民币的升值前景就足以推动南航的股票上扬;它也将南航的股票评级定为“买进”,并将该股的目标价定为2.40港元。
中国南方航空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周三下跌0.01港元,收于2.38港元。
总部位于北京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分别达到人民币24.1亿元和4.58亿元。该公司一位管理人士说,公司在截至9月30日的第三财政季度业绩“非常良好”,但在10月底之前该公司不会公布这一季度的收益报告。
国航与国泰航空结成的合作伙伴关系──两公司都持有对方的大量股份──增强了国航的竞争地位。国航是中国三大航空公司中受油价上涨影响最小的一家,因为该公司拥有众多国际航线,因此它可以对自己在海外购买的燃油进行套期保值。花旗集团在最近一份致投资者的报告中说,国航已对其今年上半年39%的用油需求进行了套期保值,并从中获得了人民币3.38亿元的套期保值收益。
花旗建议投资者购买国航的股票,它将该股的12个月目标价定为3.52港元。法国巴黎银行也将国航的股票评级定为买进,并将该股的目标价定为3.42港元。国航的股票周三收盘小幅下跌至3.49港元。瑞士银行的豪斯对国航保持住其现有乘客收益率的能力提出了质疑,因为开行通往北京航班的国内外航空公司日益增多。豪斯还对国航的长期战略感到迷惑,理由是该公司计划加入星空联盟(Star airline alliance),而国泰航空却加盟了星空联盟的竞争对手寰宇一家航空联盟(oneworld)。
豪斯将国航股票的评级定为“减持”或卖出,并将该股的12个月目标价定为2.70港元。
Bruce Stanley
……………………
新加坡航空或将参股东方航空
2007年05月23日11:13大 | 中 | 小
新加坡航空公司(Singapore Airlines)确认,目前正与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Eastern Airlines Corp., 简称:东方航空)展开进一步的谈判以达到参股后者的目的,此举若成功,新加坡航空公司将如愿进入中国这个最具发展潜力的航空业市场。
一位知情人士周二透露,双方即将达成一项协议,不过两家公司还将就持股比例和投资规模进行商讨。
两家航空公司的股票均在周二早些时候停牌。新加坡航空在一份公告中表示公司,就某项投资进行的谈判已进入后期阶段。过后该公司才确认谈判对象为东方航空。
虽然具体的参股比例尚无从知晓,但中国有关法律规定一家外国投资者在中国航空公司里的持股比例不得高于25%,此外新加坡航空也在其公告中暗示此次参股的比例将低于25%。依据高盛(Goldman Sachs)基于东方航空周一3.73港元(约合48美分)的股价计算,若以发行新股的方式购得后者25%股权,那么购买者需支付约10亿美元。
中国经济增长迅猛、社会日显繁荣,旅游业前景光明,这些都吸引了全球各大航空公司的目光,纷纷想在中国市场上抢得一席之地。再加上遇到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契机,这就使得中国市场在航空公司眼中变得更具魅力了。
其实从去年年初开始,东方航空就一直在就参股事宜与全球市值最大的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进行协商。新加坡航空希望在参与东方航空国内航线的同时,也能吸引中国乘客搭乘其国际航班。香港国泰航空有限公司(Cathay Pacific Airways Ltd., 简称:国泰航空)在中国大陆的业务规模与之相当。国泰航空与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 Ltd.)交叉持股,持有后者约17.5%的股权。
悉尼咨询机构亚太航空业中心(Centre for Asia Pacific Aviation)的彼得?哈宾森(Peter Harbison)认为,五年内中国将成为该地区航空业的霸主。他还指出,在初期阶段进入中国将确保企业今后能在这个全球发展最快的航空市场上取得有利地位。
欧洲航空防务航天公司(European Aeronautic Defense & Space Co.)旗下空中客车公司(Airbus)预计,从现在起到2025年,中国国内民航市场将以年均11.3%的速度增长。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中产阶级选择去海外度假和进行商务旅行,国际航线业务也将保持上升之势。
对境况不佳的东方航空来说,若能赢得新加坡航空的投资,那对它而言将是一次雪中送炭。作为中国三大国有航空公司中实力最弱的一家,东方航空债务缠身,一直在竭力控制成本。该公司2005和2006年的净亏损额分别达到人民币4.67亿元(约合6,090万美元)和33.1亿元(约合4.319亿美元)。除此之外,该公司在上海总部面临的竞争也正逐步升级。
由于缺乏国家明确的财政支持承诺,一年多以来东方航空已经向数家战略投资者表达了合作意向,其中公司高层更是直言不讳地表示新加坡航空是他们中意的合作对象。
东方航空一名管理人士周二指出,新加坡航空是航空业的一流品牌。
然而牵手新加坡航空不一定就意味着东方航空能够扭亏为盈。惠誉国际评级(Fitch Ratings)驻香港分析师Michael Wu谈到,除燃油价格居高不下外,某些航线运力过剩也将损害东方航空的利润率。他表示即使新加坡航空入股东方航空能对其利润带来积极影响,这种作用也并非实质性影响。他还说自己不太看好新加坡航空此次战略投资对东方航空利润的提振作用。
新加坡航空表示其在新加坡市场上市的股票将于今天复牌。记者无法联系到东方航空管理人士就其股票在沪港两市的复牌时间置评。
新加坡航空指出,此次潜在交易的规模尚未达到新加坡交易所要求披露的水平。该交易所规定若一项交易超过公司市值的5%,则交易方需予以披露。新加坡航空目前市值约为230亿新元(约合150亿美元),其5%大概为11.5亿新元。
Bruce Stanley
……………………
国航竞争优势凸现
2007年06月29日14:34英 | 大 | 中 | 小
有时候一项好的投资可能就在你的眼皮底下,考虑一下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 Ltd.)吧,这家已经比国内同行胜出一筹的航空公司如今面前又有了更上层楼的新机遇,那就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
中国去年的经济增长率超过了10%,而一国航空业的增长速度通常是这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的1.5倍。北京2008奥运会有望给中国本已蓬勃发展的航空业带来10%到20%的运量增长。以北京为基地、占据北京航空市场近半壁江山的国航已被指定为北京奥运会独家航空合作伙伴,这一资格所带来的利益远非赞助商和供应商资格可比。
中国国航相关报导
? 中国国航06年净利润增长12%
? 中国国航调低IPO规模
花旗集团(Citigroup)预计中国的航空运量今明两年将分别有15%和20%的增长,并据此给予了国航股票“买入/低风险”的评级,同时将其12个月目标价位定为8港元(1.02美元)。在香港上市交易的国航股票周四收涨0.05港元,报6.02港元。
花旗集团对中国航空业的总体前景颇为乐观,但是具体到该行业的各家公司,相对于同为大型国有企业的中国东方航空公司(China Eastern Airlines Corp.)和中国南方航空(China Southern Airlines Co.)而言,它还是更看好国航。花旗今年4月给东方航空和南方航空两家公司股票的评级分别是“买入/高风险”和“买入/中度风险”,12个月目标价位分别是3.35港元和5.50港元。周四收盘时,南方航空报5.23港元,而东方航空股票自5月底以来一直停牌,该公司称正在就出售股权一事与新加坡航空公司(Singapore Airlines)进行谈判。该股停牌前价格是3.73港元。
北京的机场也会让国航享受到一定程度的优势。一座新航站楼大约将在今年年底投入使用,新航站楼将分为A、B两座,分别供国内航空公司和国际航空公司使用。在中国的三大航空公司中,只有国航能够使用新航站楼。而除中国国航外还有三家较小的航空公司也可以使用,包括国航旗下的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Shandong Airlines Co.)。即将交付使用的候机大楼面积相当于现有两座候机大楼面积总和的两倍。
此外,中国国航以高端市场为业务重点的发展策略或许正好迎合了奥运期间的客运特点。在该公司国内市场中,公务舱机票收入的贡献占到了总利润的70%。
花旗集团分析师Ally Ma自去年10月以来就看好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发展。Ma说,奥运会给中国国航带来很多机会,或许2008年之后才是对它真正的考验。
中国国航的前身是中国民航总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下属国际航运部,虽然它在1988时更名为中国国航并开始自主运营,但所有权仍归国家。该公司于2004年在香港和伦敦上市,2006年在上海上市,目前总市值约为1,200亿港元。
截至去年年底,中国国航已拥有飞机207架,每周开设的航班数超过5,000架次。此外,该公司第一季度载客率由去年同期的71.8%升至74.7%;第一季度乘客人数也较上年同期增加15%,达到786万人次。
中国国航2006年净利润较上年增长12%,至人民币26.8亿元(3.518亿美元),收入较2005年增加17%,达到人民币449亿元。今年头一季度该公司实现净利人民币4.03亿元,而去年同期则由于油价高企而出现亏损。过去三年中,中国国航累积净利达到人民币59.4亿元,相比之下,东航与南航则分别亏损人民币6.1亿元和人民币17.4亿元。
中国国航是国内唯一一家与全球一流航空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的航空公司。国泰航空有限公司(Cathay Pacific Airways Ltd.)持有中国国航17.3%的股权,同时后者也持有前者17.5%的股权。双方的合作关系涉及多个领域。中国国航负责国泰航空在大陆地区的票务工作,国泰航空则负责国航在港澳台地区的售票工作。
在国航去年的业务收入中,国际航线收入占到了其中的46%。这其中与国泰航空的合作自然功不可没,因为香港作为中转地的作用不可小视。国航投资者关系经理王凯谈到,香港在疏导往来内地各城市的国际航线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花旗估测,按照国航对国泰航空的持股比例,它将在2007年分得后者人民币6亿元的利润。它还预测国航今年上半年将实现净利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一倍有余。
然而一些分析师却没有那么乐观。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就仅给予国航“中性”评级,称虽然该公司的发展前景看好,但这已在股价中得到体现。瑞士信贷分析师陈翠珊(Karen Chan)将国航12个月目标价设为5.30港元--较其周四收盘价低12%。
在陈翠珊看来,鉴于其强大的基本面和盈利能力,国航与国内其他航空公司相比的确是上佳之选,但她也表达了对奥运效应的担忧。她担心奥运在创造机会的同时也会引入更多的国际竞争,尤其是新候机大楼的建成将给外国航空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带来更多便利。她还谈到,与国泰航空的合作更大意义上只是一种宣传姿态,而非实质性合作。
总体而言,中国各家航空公司有着与全球同行一样的心头之患--高昂的燃料成本。而国航在这方面的忧虑更是甚于国内其他航空公司,如今为了规避国际燃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它已购买了期货合约。
然而,在中国国内市场很难对冲掉这种油价风险,因为中国航空油料集团(China Aviation Oil Group)是市场唯一的供应商。所以尽管对于购自国际市场的燃料国航能够对冲掉大部分风险,但对于购自国内市场的部分它仍将面临价格波动的考验,而这部分燃料则占到了它所需燃料的51%。通常情况下,国内燃料价格每隔数月就要重新设定一次。
花旗表示,如果今明两年原油均价依然维持在2006年的水平(每桶66美元),那么它将把国航目标价下调至6.60港元。
虽然油价可能成为阻碍国航发展的“对头”,但汇率则向国航以及其他拥有美元债务的中国航空公司伸出了援手。自2005年7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累计升值6.5%,这有效缓解了上述航空公司的债务负担。得益于人民币的稳步升值,国航去年因此获得的汇兑收益为人民币9.8亿元,2005年时这一数字为9.18亿元。
Juying Qin
(更新完成)
……………………
新航或将很快和东方航空达成入股协议
2007年07月30日18:40大 | 中 | 小
据知情人士透露,新加坡航空公司(Singapore Airlines Ltd.)接近同意入股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Eastern Airlines Corp., 简称:东方航空),预计交易将在未来五周内宣布。
其中的一位知情人士向道琼斯(Dow Jones newswires)表示,双方的谈判已经拖延了一段时间,但谈判并未破裂,双方应会在未来5周内达成协议。
相关报导
? 新加坡航空振翅高飞
? 新加坡航空或将参股东方航空
该人士称,上述交易必须首先得到中国四家监管部门的批准,最后才是提交给国务院(State Council)审批。他表示,目前来看双方的谈判没有障碍,双方接近达成最后的交易。
新加坡航空公司正在就收购东方航空不超过25%的股权进行谈判。双方的谈判于5月份正式启动,自5月22日起,东方航空A股和H股一直处于停牌状态。
新加坡航空公司发言人福肖(Stephen Forshaw)表示,虽然谈判正在进行,但公司目前并没有承诺会及时投资于东方航空。
另一位知情人士称,新加坡航空的母公司淡马锡控股(Temasek Holdings Pte. Ltd.)可能也将入股东方航空。他表示,从目前来看,入股的比例可能是新加坡航空入股15%至20%,淡马锡控股入股5%至10%。
他还表示,一旦通过国务院的审批,三方将就具体入股比例进行磋商。
淡马锡控股拒绝对是否入股东方航空进行评论。东方航空的一名管理人士称,谈判的时间表和所讨论的入股规模还不清楚。
Costas Paris
……………………
航空公司对决中国长空
2007年08月28日12:01
经过数月等待,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Eastern Airlines Corp., 简称:东方航空)终于决定向新加坡航空公司(Singapore Airlines Ltd.)和新加坡国有投资公司淡马锡控股(Temasek Holdings Pte. Ltd.)出售部分股权,此举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继续领跑世界,争夺中国国内、国际航空市场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知情人士周一透露,东方航空将于周日在上海签署相关售股协议。今年5月,上述两家航空公司正式启动谈判,但东方航空自去年年初以来就一直在与新加坡航空磋商这份潜在的参股计划。当新加坡航空宣布它与东方航空就入股事宜进行的谈判已进入高级阶段后,东方航空在沪港两地上市的股票从5月22日起就一直处于停牌状态。
入股协议生效后,全球市值最大的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将在中国这个世界增长最快的航空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它不仅想利用东方航空的国内航线网络,还想染指中国的出境旅客市场。
新加坡航空的这次参股举动对香港国泰航空有限公司(Cathay Pacific Airways Ltd., 简称:国泰航空)来说,可谓一次正面挑战,因为在投资中国内地航空市场的外资航空公司中,目前唯一能和新加坡航空分庭抗礼的就只有国泰航空了,后者与总部位于北京的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 Ltd., 简称:中国国航)各持有对方17.5%的股份。
悉尼咨询机构亚太航空中心(Centre for Asia Pacific Aviation)的皮特?哈比森(Peter Harbison)指出,这无疑正是新加坡航空所期待的。
而对东方航空来说,与新加坡航空的合作不但可以帮它缓解资金问题上的燃眉之急,还可以从这位业界领袖身上学到不少营运经验。在中国三大国有航空公司中,东方航空的实力是最弱的,它债台高筑,2005和2006年的净亏损额分别达到人民币4.67亿元(约合6,170万美元)和33.1亿元。此外,它在自己的大本营上海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据一位了解会谈内容的知情者透露,新加坡航空的母公司淡马锡控股将收购东方航空不足10%的股份,而新加坡航空则将收购东方航空15%或者更多的股份。这名知情者还说,周日签署协议后,三方代表将讨论具体的股权分配问题,谈判将在几天内全部完成。
虽然目前还不清楚具体的外资参股比例,但中国法律规定,外国单个投资者入股中国航空公司的比例不得超过25%。对此新加坡航空5月份时也曾暗示,它的股权收购比例将小于25%。
据高盛(Goldman Sachs)根据新加坡航空5月份宣布启动谈判前东方航空的股价计算,这桩交易的价值将达到约10亿美元新加坡航空。东方航空将以发行新股的方式将公司25%的股权售予新加坡航空。中国新闻媒体也有报导称,这笔交易的价值将会达到10亿美元左右。
东方航空和新加坡航空的管理人员均拒绝确认此交易,记者未能联系到淡马锡的管理人士对此发表评论。
一位熟悉上述收购计划的消息人士透露,协议将于周日在上海虹桥机场签署。
这桩买卖使得中国其他航空公司又多了一个实力强劲的对手,但有些分析人士认为,协议也许不会像新加坡航空期待的那样一下子释放出所有积极效应。中国法律规定外国投资者在中国航空公司中持有的股权比例不得高于49%。由于无法取得控股权,新加坡航空对东航管理层所能施加的影响可能无法达到它希望的程度。
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驻香港的研究人员皮特?希尔顿(Peter Hilton)谈到,能够在别的航空公司中掌握少数股权,这本身已经很不容易了。他说,新加坡航空的这一投资也许至少在五年内不会给它带来“有意义的”利润,但考虑到中国政府“不会真的”让东方航空破产,因此新加坡航空所承受的经济风险也就没那么大。
惠誉国际评级(Fitch Ratings Inc.)驻香港的分析师Michael Wu预测,要想让双方的这种合作关系给东方航空带来任何实质性变化,至少要等到一年半之后。改变是需要时间的,他说。
2002年,中国政府在中国航空业发起了一项重组活动,期间东方航空收购了一批规模较小的地方航空公司,但事实证明这给它自身带来了债务负担。除此之外,东方航空的机队是国内同行中最为多样化的,其用于维护备用零件和培训机械师的费用也是相对最高的。
再来看看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Southern Airlines Co., 简称:南方航空)。对这家中国三大航空公司中唯一没有引入战略投资者的企业来说,东方航空与新加坡航空的合作或许也给它带来了新的压力。总部位于广州的南方航空目前是航空联盟组织──天合联盟(SkyTeam)的成员,加盟者还包括达美航空公司(Delta Air Lines Inc.)和法国航空公司(Air France-KLM)。根据协议,联盟成员不仅可以通过共用候机室的方式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还可以帮助彼此代卖机票,以此来拓宽收入渠道。
其他两家航空联盟──寰宇一家(OneWorld)和星空联盟(Star Alliance)一直在竞相力邀大陆其他航空公司入盟。可如今,新加坡航空与东方航空的合作却把一种不同寻常的状况摆在了它们面前。
中国国航已经打算加入星空联盟,后者目前已有新加坡航空加盟。东方航空虽未加入任何一家航空联盟,但目前成员中缺乏大陆航空公司的却只有寰宇一家。此外,寰宇一家已接纳了国泰航空作为成员,后者是中国国航的股东之一。
Costas Paris / Bruce Stanley
……………………
新航和淡马锡将以9.3亿美元收购东航股权
2007年08月29日07:30大 | 中 | 小
知情人士表示,新加坡航空公司(Singapore Airlines Ltd.)和其母公司淡马锡控股(Temasek Holdings Pte. Ltd.)将斥资大约9.3亿美元收购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Eastern Airlines Corp., 简称:东方航空)共计24%的股份,此项交易将于周日对外宣布。
相关报导
? 航空公司对决中国长空
这位知情人士周二对道琼斯(Dow Jones)表示,周日前上述交易可能略有变化,但目前所达成的共识为收购24%的股权;新加坡航空和淡马锡控股将以约9.3亿美元的价格分别收购东方航空大约16%和8%的股份。
他指出,全部收购比例可能提高至25%,但肯定不会超出这一水平,同时新加坡航空和淡马锡控股各自的收购比例可能也会出现细微变化。
东方航空和新加坡航空均拒绝对收购交易的具体情况发表评论,记者也未能即刻联系到淡马锡控股管理人士对此置评。
广告
东方航空执行董事罗祝平周二表示,公司将于周日在上海虹桥机场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其与新加坡航空拟议中的合作事宜进行说明。
新加坡航空一直在就收购东方航空不超过25%的股权一事进行谈判。双方的谈判于今年5月份正式启动,自5月22日以来,东方航空A股和H股一直处于停牌状态。
中国媒体此前猜测,这项收购交易金额大约为10亿美元。
这是国外航空公司首次收购中国三大航空公司其中之一。分析师认为,此项交易将使东方航空获得急需的现金,并享受到新加坡航空的全球网络;而新加坡航空则可借助本次交易在不断增长的中国航空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Costas Paris
……………………
国航将考虑与其他中国航空公司合并
2007年08月29日18:50大 | 中 | 小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 Ltd., 简称:中国国航)总裁蔡剑江周三表示,由于来自国际航空公司的竞争加剧,该公司将考虑与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Southern Airlines Co., 简称:南方航空)等其他中国航空公司合并。
蔡剑江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由于自由航空服务协议数量增多,海外航空公司在进入中国城市方面被授予了更大的自由度,这改变了中国国内航空业的竞争格局。
在被问及中国国航是否计划与南方航空合并时,蔡剑江表示,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中国国航不排除与南方航空等其他航空公司进行股权重组的可能性。
不过,蔡剑江表示,公司对此并没有一个确定的计划,也没有时间表。任何合并事宜最终需要由中国政府决定。
大陆媒体曾报导称,中国国航已经向有关当局递交了合并建议。
蔡剑江表示,中国政府正在考虑重组国内民航业,以提高行业效率及竞争性,但他没有作详细说明。
广告
蔡剑江表示,其他潜在合并对象还包括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Shanghai Airlines Co., 简称:上海航空)和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Hainan Airlines Co., 简称:海南航空)。
中国民航业上一次进行重大重组是在2002年。当时10家国内航空公司合并成三大集团,分别隶属于中国国航、南方航空以及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Eastern Airlines Corp., 简称:中国东方航空)。
中国国航周二表示,受人民币升值及投资回报增加推动,上半年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了两倍多。
这家总部位于北京的航空公司截至6月30日的六个月净利润从上年同期的人民币4.58亿元增至人民币15.7亿元。
中国国航今年上半年共运送旅客1,669万人次,较上年同期的1,456万人次增长15%。货运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8%,至454,310.7吨,上年同期为383,866.1吨。
中国国航所持国泰航空有限公司(Cathay Pacific Airways Ltd., 简称:国泰航空)的17.5%股权贡献了丰厚回报。去年8月份,这两家航空公司通过一项复杂的股权重组交易互相持股17.5%。
今年上半年,中国国航从国泰航空和澳门航空(Air Macau Ltd.)等关联公司处获得的经营利润从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078亿元增至人民币4.789亿元。
Jeffrey Ng
……………………
新航入股,东航振翅
2007年09月03日13:05英 | 大 | 中 | 小
新加坡航空公司(Singapore Airlines Ltd.)终于作出人们期待已久的决定,正式对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Eastern Airlines Corp. Ltd.)进行战略性投资;中国国内实力最弱的一家大型航空公司的命运就此与全球航空业超级明星联系在了一起。
昨日在上海签署的这份投资协议有望在中国航空界引起巨大震动,同时也应能为渴望从中国航空业飞速发展中谋得利益的投资者创造出新的机会。
相关报导
? 新加坡航空振翅高飞
? 新加坡航空或将参股东方航空
新加坡航空公司最终同意收购东方航空15.7%的股份,同时其母公司淡马锡控股(Temasek Holdings)购得东航另外8.3%的股份,合计投资额72亿港元(合9.234亿美元)。有关这笔交易的消息很早之前就已传出,新航后于5月22日证实自己与东航的谈判已经进入了高级阶段,两家公司的股票于当日开始停牌。
伴随双方在协议细节问题上的反复磋商,香港上市的东航股票自5月22日以来一直处于停牌状态。据该公司一位高层透露,公司股票应于今日恢复交易。该股停牌前股价是每股3.73港元。
里昂证券亚太区市场(CLSA Asia-Pacific Markets)的股票分析师艾德里安?洛伊(Adrian Lowe)说,直觉告诉他股价会上涨。新加坡航空最终同意以每股3.80港元收购东方航空的部分股权。
洛伊谈到,不管东航股价在周日宣布上述售股交易后的短期内会有何表现,它的长期前景“只会是看涨”。东方航空两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其背负的重重债务更使其运营现状雪上加霜。他指出,该公司的净资债比为1,000%,相比之下,英国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和国泰航空有限公司(Cathay Pacific Airways)的净资债比大约仅为30%。
悉尼咨询机构亚太航空中心(Centre for Asia Pacific Aviation)的皮特?哈比森(Peter Harbison)指出,虽然将总部设在中国经济中心上海使东方航空获得了更多拓展业务的机会,但它在当地的发展却受到了规模不及自身的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Shanghai Airlines)的强力挑战。与其他两家主要竞争对手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和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Southern Airlines)不同的是,东方航空目前尚未参与任何一家国际航空联盟。而如果它加入其中,则不仅可以在成员间实现机票代卖,从而增加收入,还能通过共用候机室等设施的方式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有了新加坡航空的财务支持和运营经验,东方航空或许将走出低谷。后者上周宣布,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为人民币5,820万元(约合771万美元),而去年同期则为净亏损13.4亿元。花旗集团(Citigroup)分析师Ally Ma预计,东方航空今年全年也将实现盈利,这与东航总裁曹建雄周日在上海向记者发表评论中所表达出的观点不谋而合。考虑到新加坡航空的战略投资将会发挥出的积极效应,她给予东方航空“买入”评级,并表示将对其3.35港元的目标股价作出调整。
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对此表示乐观。香港时富证券(Celestial Securities)分析师蔡锦煌(Jackie Choi)认为,东方航空的股价目前被高估了,他对该股给出的评级是“卖出”。蔡锦煌预测该股将在一个月内跌至3港元甚至更低。
尽管如此,蔡锦煌还是承认东方航空将从这一新伙伴身上获益良多。迄今为止,新加坡航空是第二家对大型中资航空企业进行投资的国际性航空公司;之所以有如此举动,它某种程度上是想与国泰航空有限公司(Cathay Pacific Airways)一争高下,后者与中国国航各持有对方17.5%的股份。
在经济旺盛增长、政府放松旅游限制以及中产阶级人数扩大等有利因素的带动下,中国航空业有了长足发展。面对当中蕴含的商机,新加坡航空对中国市场可谓垂涎已久。波音公司(Boeing Co.)预测,未来二十年内中国航空客运市场将以平均每年8.1%的速度增长。如今,新加坡航空的加入使中国这一市场的竞争陡然激烈起来。
一直以来,中国国航的盈利能力都要强于东方航空和南方航空。该公司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净利润增加了两倍。与国泰航空的合作不仅帮助国航提高了空中服务及其他重要业务的水平,还让它得以将自身的国内航线网络与国泰航空遍及各地的国际航线进行整合。
时富证券的蔡锦煌表示,基本来说,中国国航是中国三大航空公司中最好的一家。他对国航的评级为“持有”,认为其估值较为合理。国航H股上周五收于9.70港元。
里昂证券亚太区市场的洛伊给予国航“买入”评级,12个月目标价为11.30港元;花旗集团的Ally Ma同样给予其“买入”评级,12个月目标价为10.20港元。
广告
上周三,正当有传言称东方航空即将与新加坡航空达成协议时,国航总裁蔡剑江表示,国航将考虑与其他中资航空公司的合并事宜,其中包括南方航空,而后者当时表示没有合并或是整合计划。次日,国航又一改前日态度,强调指出它并不排除对中国航空业进行重组的可能性,对此前言论予以澄清。
如此转变凸显出市场上一种猜测正甚嚣尘上,即中国政府可能想重组国内航空业,以帮助国内航空公司在面对日益激烈的海外竞争时能有招架之力。中国政府上一次重组航空业是在2002年,当时该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全国范围的合并。
花旗集团的Ally Ma指出,中国必须在鼓励整合方面有所动作,这样才能出现一两家有实力与外国同行一拼高低的大型航空公司。
目前,南方航空是国内三大航空公司中唯一没有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虽然它拥有国内规模最为庞大的飞机编队(超过300架飞机)、且今年上半年的经营状况也由上年同期的亏损转变为盈利,但眼下随着东方航空与新加坡航空合作关系的确立,它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将会有增无减。
“我觉得这将对南方航空的业务产生一些影响,”该公司一位管理人员坦言。他尤其担心的是总部位于广州的南方航空今后在吸引出入境旅客方面的能力,因为旅客们将面临新加坡航空-东方航空的更多选择。这名官员还补充说,“我想南方航空要引入一名国际航空投资者并非易事。”
中国政府现仅持有南方航空50.3%的股份,而中国法律规定外国投资者在中资航空公司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49%。上述管理人员指出,南方航空现有股权结构似乎否定了外资扩大收购比例的可能性,除非公司再发行新股。
不过,人们对有关外资入股的猜测以及它所引发的投机兴趣还是推动南方航空的股价在过去12个月中大幅上涨了五倍。
洛伊表示,投资者对南方航空的交易含有某种投机成分,他们认为由于南航需要帮助,因此它将成为战略投资者的下一个投资对象。
南方航空的股票8月21日收于6.81港元,当天花旗集团对它的评级为“买入”,12个月目标价为7.95港元。之后,该股一路飙升,上周五报收9.93港元。
Bruce Stanley
(更新完成)
……………………
国泰航空据传有意入股中国东方航空
2007年09月24日08:52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国泰航空有限公司(Cathay Pacific Airways Ltd., 简称:国泰航空)也在寻求投资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Eastern Airlines Corp. Ltd., 简称:东方航空),这使此前新加坡航空公司(Singapore Airlines Ltd.)收购东方航空部分股份这一意义深远的交易以及该公司在中国生机勃勃的民航市场上的地位将面临何种前景,突然之间变得不确定起来。
新加坡航空本月早些时候达成协议,将收购总部位于上海的东方航空15.7%的股份。新加坡航空的母公司淡马锡控股(Temasek Holdings Pte. Ltd.)同时也将收购东方航空8.3%的股份。中国国务院以及东方航空的管理委员会已经批准了这两家新加坡公司合计金额72亿港元(合9.25亿美元)的收购计划。
但一位知情人士周日却表示,国泰航空也在寻求收购东方航空的部分股份。如果再加上国泰航空的关联企业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 Ltd., 简称:中国国航)已持有的11%东方航空股份,国泰航空入股东方航空将使新加坡航空入股东方航空的计划泡汤,东方航空的一位管理人士周日已承认了这一点。
国泰航空和中国国航各持有对方17.5%的股份,分析师们早就说过,这两家公司可能会共同努力,使新加坡航空入股东方航空一事成为泡影。国泰航空的股票上周五已在香港交易所暂停交易,以待该公司就一项“拟议中的交易”发布声明。
据上述知情人士说,国泰航空计划在香港股市周一收盘后宣布,它计划收购东方航空的股份。这位人士拒绝作进一步的说明。英国的《每日电讯报》(Daily Telegraph) 则报导说,国泰航空将斥资约40亿美元收购东方航空的股份。
一位拒绝透露姓名的东方航空管理人士周日表示,该公司尚未接到国泰航空的任何收购提议。
他说:“东方航空将努力劝说尽可能多的股东批准这一(与新加坡航空的)交易。”他还说,相信与新加坡航空的交易将继续推进下去,因为这一交易已获得了中国大多数相关部委的批准。
新加坡航空和淡马锡控股都拒绝对此事发表评论。但据一位知情者说,这两家公司将在事态进一步明朗后再采取行动。该人士说,由于它们收购东方航空股份的交易已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批准,所以它们相信该交易能够继续进行下去。
Costas Paris / John Jannarone / Jeffrey Ng / Bruce Stanley
……………………
国泰航空股票停牌,等待就拟议交易发出公告
2007年09月22日11:09大 | 中 | 小
国泰航空有限公司(Cathay Pacific Airways Ltd., 简称:国泰航空)股票周五下午停牌,等待公司就一项拟议交易发表公告,停牌前该股大幅上涨。
这家香港航空公司在递交给香港交易所的材料中未披露进一步的细节。国泰航空发言人梁月芳(Carolyn Leung)表示,公司很快就将发表一份公告,但拒绝就此置评。
在停牌前,国泰航空股价早盘一度飙升12.4%,至23.05港元的纪录水平。股价在午盘休市时上涨了11%,至22.70港元,成交额总计6.407亿港元,远远高于周四全天成交额3.918亿港元。
分析人士表示,国泰航空股价周五上扬之前,中国大陆航空公司股价已连涨两个交易日,因传言将发生行业重组并导致并购。
广告
东方航空(China Eastern Airlines Corp.)H股周五涨12.4%,至9.72港元,周四曾暴涨23%。国泰航空持股17.5%的中国国航(Air China Ltd.)H股则涨1.5%,至11.84港元,前一交易日涨幅为13%。南方航空(China Southern Airlines Co.)H股涨7.6%,至13.90港元。周四涨幅为7.7%。
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在周四下午的报告中表示,东方航空向新加坡航空公司(Singapore Airlines Ltd.)出售股份交易于11月获少数股东批准之前,中国国航可能会采取激进的的行动给交易设置障碍。新加坡航空公司及其母公司淡马锡控股(Temasek Holdings Pte.)已同意联合持有东方航空24%的股份。
中国国航母公司中国航空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Aviation Holding Company)已累积持有东方航空11%的H股,4月份时持股比例还仅有5.1%。
花旗集团称,中国航空集团公司可以联合东方航空的其他少数股东发出高于该交易价格的反报价以使东方航空与新加坡航空公司的交易流产。但是,熟知东方航空与新加坡航空公司交易内情的人士表示,花旗集团所描述的情况不太可能发生。
该消息人士表示,这笔交易是中国政府行为,中国政府已经同意的交易不太可能再出现变数。
中国国航一公司管理人士表示,公司尚无行业重组方面的具体计划或时间表。
市场关注中国航空行业重组的可能性是因为中国国航总裁蔡剑江8月29日表示,由于来自外国航空公司的竞争,中国国航这家中国旗舰航空公司将考虑与其他国内航空公司合并。但蔡剑江表示,公司并无确切的计划,并称行业联合最终将由中国政府来决定。
Jeffrey Ng
……………………
国泰航空放弃入股东航计划
2007年09月25日10:53英 | 大 | 中 | 小
国泰航空有限公司(Cathay Pacific Airways Ltd., 简称:国泰航空)及其中国大陆合作伙伴的母公司在联合入股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Eastern Airlines Corp. Ltd., 简称:东方航空)一事上打起了退堂鼓,从而避免了与新加坡航空公司(Singapore Airlines)为争夺中国有利可图的上海航空市场而彼此摊牌,同时也引发了人们的疑问:中国蓬勃发展的航空业自此将走上哪条道路?
国泰航空在周一晚间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公司不会继续推进与中国航空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Aviation Holding Co., 简称:CNAHC)共同入股东方航空的计划。CNAHC是东方航空的竞争对手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 Ltd., 简称:中国国航)的母公司。中国国航在一份单独的声明中表示,CNAHC通知该公司,入股东方航空的计划目前及未来三个月中将不会继续推进。在这段时间结束后,国泰航空与CNAHC在入股东方航空一事上可能会有新的举措。
国泰航空及中国国航均请求香港证交所允许各自的股票周二复牌交易。两家公司的股票此前一直停牌。
广告
据一位知情人士说,国泰航空和CNAHC在周一的某个时候作出决定,将不再继续推进入股东方航空的计划,该人士称这一计划是由CNAHC和中国国航积极推动的,而国泰航空在其中只是个配角。国泰航空与中国国航各持有对方17.5%的股份。
国泰航空以及作为其母公司代言人的中国国航都未对停止推进入股东方航空一事作出解释。这一入股东方航空的计划旨在压倒新加坡航空与其母公司淡马锡控股(Temasek Holdings Pte. Ltd.)早些时候所提收购东方航空股份的计划。
新加坡航空本月早些时候与总部位于上海的东方航空达成协议,将收购后者15.7%的股份,以便在中国巨大的航空市场上取得一个立足点。淡马锡控股同时也达成了收购东方航空8.3%股份的计划。两公司合计的购股报价为72亿港元(合9.25亿美元),折合下来的每股收购价为3.80港元。这一收购提议已经获得了中国国务院以及东方航空董事会的批准。不过它还需在定于今年12月某个时候召开的东方航空股东会议上获得该公司三分之二以上小股东的批准。
新加坡航空拒绝对国泰航空和CNAHC发表的声明作出评论。而中国国航的管理人士也未回复记者要求其置评的采访电话。
上述声明使国泰航空与新加坡航空间一场历史性决斗暂时得以避免。
相关报导
? 东航H股下跌,国泰入股传言可能落空
? 国泰航空据传有意入股中国东方航空
? 新航入股,东航振翅
澳大利亚咨询公司亚太航空中心(Centre for Asia Pacific Aviation)的首席运营长德雷克?萨杜宾(Derek Sadubin)说,在亚洲还从未有两家一流航空公司为控制另一家航空公司而展开过面对面的竞争,而上海作为一个被众多航空公司觊觎的航空枢纽构建地,其重要性足以挑动起这场史无前例的争夺战。
国泰航空几十年来一直渴望在上海建立一个航空枢纽。该公司与其主营中国大陆业务的子公司港龙航空公司(Dragonair)每日开行16个由香港飞往上海市的航班,但它们在上海航空市场所占的份额只有4%。
总部位于北京的中国国航在上海航空市场的占有率为10%。而据萨杜宾说,东方航空在上海航空市场的份额约为35%。
与国泰航空不同,新加坡航空在中国大陆缺少一个重要的立足点。一些分析师认为,鉴于新加坡这个城市国家只能给新加坡航空提供有限的国内市场,该公司除了做大做强中国大陆业务外别无选择,因为那里正在迅速成为亚洲航空业新的发展重心。新加坡航空拟议中对东方航空的投资将使其得以进入上海的航空市场,从而为其众多国际航线在中国大陆开辟稳定的客源。
这场入股东方航空的争夺战是在中国航空旅客数量强劲增长的大背景下发生的。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率今年上半年达到了11.5%的高水平,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具备了乘飞机作商务和休闲旅行的财力。
今年前7个月,中国本土航空公司的国内航班乘客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6%。波音公司(Boeing Co.)上周表示,中国的航空公司未来20年需要3,400架新飞机,这一数量比该公司去年的预测高出了18%。
尽管中国航空市场正在爆炸性增长,但东方航空过去两年中却一直在亏损,该公司还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负担。以国际会计标准计算,东方航空2006年和2005年的净亏损额分别达到了人民币33.1亿元(合4.41亿美元)和4.673亿元。虽然燃油价格大幅上涨对此应负一定责任,但在分析师们看来,中国航空业2002年上一轮整合所遗留下来的高额成本以及上海航空市场的激烈竞争也难辞其咎。
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驻香港的航空业分析师彼得?希尔顿(Peter Hilton)说,置身于亚洲航空业市场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繁荣,东方航空却没能挣到钱,在一个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11%的国家,你会觉得航空公司赚到钱是件自然而然的事。
东方航空是中国三大国有航空公司中实力最弱的一家;中国另两大国有航空公司是中国国航和中国南方航空(China Southern Airlines)。希尔顿说,中国政府多年来在塑造中国航空业的面貌方面一直扮演着“非常具有前瞻性的结构性角色”,它渴望为东方航空找一个“大哥”作合作伙伴,以提供东方航空所急需的财务和管理支持。
自2006年初以来新加坡航空一直在与东方航空探讨投资事宜。萨杜宾说,该公司迟迟未提出购股报价一事表明,中国政府内至少有部分高级官员可能对新加坡航空这笔投资对中国航空业的长期未来究竟意味着感到担忧。
中国政府正在努力提高国内航空公司的竞争力,虽然中国航空业的增长速度快于政府的预期。萨杜宾说,从新加坡航空与国泰航空分别充当了东方航空和中国国航的“导师”这件事看,中国的航空公司似乎找到了一条提高竞争力的道路。
但中国国航却另有打算,它认为自己应该在中国航空业的整合中起主导作用,由它牵头将国内几大航空公司合并成一家超大型航空公司就是一种可能的选择。那位知晓国泰航空和CNAHC决定停止推进竞购东方航空股份一事的知情人士强调说,中国国航在推动这一竞购计划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
萨杜宾说,我们的观点是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人未必希望国内航空市场再度被一家航空公司所主导,就像上世纪80年代初那样。
Bruce Stanley
(更新完成)
……………………
东航H股下跌,国泰入股传言可能落空
2007年09月24日18:22大 | 中 | 小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Eastern Airlines Corp., 简称:中国东方航空) H股在周一后市掉头大幅下挫,主要受有关国泰航空有限公司(Cathay Pacific Airways Ltd., 简称:国泰航空)最终可能无意入股中国东方航空的猜测影响。
中国东方航空H股跌8.7%,早盘涨幅一度超过8%。
相关报导
? 国泰航空据传有意入股中国东方航空
大和证券SMBC株式会社(Daiwa Securities SMBC Co.)驻香港的销售主管Andrew Sullivan表示,近期东方航空股价受国泰航空或有意入股的传言推动大幅走高,但目前市场对此传言略表怀疑。
Sullivan也持有同样的疑问。他个人认为,国泰航空不会干预新加坡航空(Singapore Airlines)对东方航空的收购;这么做并不符合国泰航空的利益。
新加坡航空本月早些时候曾表示,同意收购东方航空的少数股权。
广告
国泰航空股票已于上周五停牌,因该公司即将发布一项对股价影响较大的公告。
国泰航空停牌引发了这样的媒体猜测,即国泰航空可能正寻求入股东方航空,旨在向新加坡航空与东方航空已达成的股权收购协议发起挑战。
里昂证券(亚洲)(CLSA)周一早些时候在致客户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有可能发生上述情况,但国泰航空及其战略合作伙伴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 Ltd., 简称:中国国航)不大可能联手阻止新加坡航空入股东方航空。
里昂证券在报告中写道,此前外界认为国泰航空将以10架总价值100亿港元(合12.8亿美元)的货机换取其与中国航空联手组建的合资空运公司49%的股权,相比之下,这种预期更有可能成真。
中国国航和国泰航空各持有对方17.5%的股份,前者还持有东方航空11%的股份。中国国航H股也在香港股市周一开盘前暂停交易。
V. Phani Kumar
……………………
国泰航空放弃入股东航计划
2007年09月25日10:53英 | 大 | 中 | 小
国泰航空有限公司(Cathay Pacific Airways Ltd., 简称:国泰航空)及其中国大陆合作伙伴的母公司在联合入股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Eastern Airlines Corp. Ltd., 简称:东方航空)一事上打起了退堂鼓,从而避免了与新加坡航空公司(Singapore Airlines)为争夺中国有利可图的上海航空市场而彼此摊牌,同时也引发了人们的疑问:中国蓬勃发展的航空业自此将走上哪条道路?
国泰航空在周一晚间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公司不会继续推进与中国航空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Aviation Holding Co., 简称:CNAHC)共同入股东方航空的计划。CNAHC是东方航空的竞争对手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 Ltd., 简称:中国国航)的母公司。中国国航在一份单独的声明中表示,CNAHC通知该公司,入股东方航空的计划目前及未来三个月中将不会继续推进。在这段时间结束后,国泰航空与CNAHC在入股东方航空一事上可能会有新的举措。
国泰航空及中国国航均请求香港证交所允许各自的股票周二复牌交易。两家公司的股票此前一直停牌。
广告
据一位知情人士说,国泰航空和CNAHC在周一的某个时候作出决定,将不再继续推进入股东方航空的计划,该人士称这一计划是由CNAHC和中国国航积极推动的,而国泰航空在其中只是个配角。国泰航空与中国国航各持有对方17.5%的股份。
国泰航空以及作为其母公司代言人的中国国航都未对停止推进入股东方航空一事作出解释。这一入股东方航空的计划旨在压倒新加坡航空与其母公司淡马锡控股(Temasek Holdings Pte. Ltd.)早些时候所提收购东方航空股份的计划。
新加坡航空本月早些时候与总部位于上海的东方航空达成协议,将收购后者15.7%的股份,以便在中国巨大的航空市场上取得一个立足点。淡马锡控股同时也达成了收购东方航空8.3%股份的计划。两公司合计的购股报价为72亿港元(合9.25亿美元),折合下来的每股收购价为3.80港元。这一收购提议已经获得了中国国务院以及东方航空董事会的批准。不过它还需在定于今年12月某个时候召开的东方航空股东会议上获得该公司三分之二以上小股东的批准。
新加坡航空拒绝对国泰航空和CNAHC发表的声明作出评论。而中国国航的管理人士也未回复记者要求其置评的采访电话。
上述声明使国泰航空与新加坡航空间一场历史性决斗暂时得以避免。
相关报导
? 东航H股下跌,国泰入股传言可能落空
? 国泰航空据传有意入股中国东方航空
? 新航入股,东航振翅
澳大利亚咨询公司亚太航空中心(Centre for Asia Pacific Aviation)的首席运营长德雷克?萨杜宾(Derek Sadubin)说,在亚洲还从未有两家一流航空公司为控制另一家航空公司而展开过面对面的竞争,而上海作为一个被众多航空公司觊觎的航空枢纽构建地,其重要性足以挑动起这场史无前例的争夺战。
国泰航空几十年来一直渴望在上海建立一个航空枢纽。该公司与其主营中国大陆业务的子公司港龙航空公司(Dragonair)每日开行16个由香港飞往上海市的航班,但它们在上海航空市场所占的份额只有4%。
总部位于北京的中国国航在上海航空市场的占有率为10%。而据萨杜宾说,东方航空在上海航空市场的份额约为35%。
与国泰航空不同,新加坡航空在中国大陆缺少一个重要的立足点。一些分析师认为,鉴于新加坡这个城市国家只能给新加坡航空提供有限的国内市场,该公司除了做大做强中国大陆业务外别无选择,因为那里正在迅速成为亚洲航空业新的发展重心。新加坡航空拟议中对东方航空的投资将使其得以进入上海的航空市场,从而为其众多国际航线在中国大陆开辟稳定的客源。
这场入股东方航空的争夺战是在中国航空旅客数量强劲增长的大背景下发生的。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率今年上半年达到了11.5%的高水平,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具备了乘飞机作商务和休闲旅行的财力。
今年前7个月,中国本土航空公司的国内航班乘客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6%。波音公司(Boeing Co.)上周表示,中国的航空公司未来20年需要3,400架新飞机,这一数量比该公司去年的预测高出了18%。
尽管中国航空市场正在爆炸性增长,但东方航空过去两年中却一直在亏损,该公司还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负担。以国际会计标准计算,东方航空2006年和2005年的净亏损额分别达到了人民币33.1亿元(合4.41亿美元)和4.673亿元。虽然燃油价格大幅上涨对此应负一定责任,但在分析师们看来,中国航空业2002年上一轮整合所遗留下来的高额成本以及上海航空市场的激烈竞争也难辞其咎。
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驻香港的航空业分析师彼得?希尔顿(Peter Hilton)说,置身于亚洲航空业市场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繁荣,东方航空却没能挣到钱,在一个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11%的国家,你会觉得航空公司赚到钱是件自然而然的事。
东方航空是中国三大国有航空公司中实力最弱的一家;中国另两大国有航空公司是中国国航和中国南方航空(China Southern Airlines)。希尔顿说,中国政府多年来在塑造中国航空业的面貌方面一直扮演着“非常具有前瞻性的结构性角色”,它渴望为东方航空找一个“大哥”作合作伙伴,以提供东方航空所急需的财务和管理支持。
自2006年初以来新加坡航空一直在与东方航空探讨投资事宜。萨杜宾说,该公司迟迟未提出购股报价一事表明,中国政府内至少有部分高级官员可能对新加坡航空这笔投资对中国航空业的长期未来究竟意味着感到担忧。
中国政府正在努力提高国内航空公司的竞争力,虽然中国航空业的增长速度快于政府的预期。萨杜宾说,从新加坡航空与国泰航空分别充当了东方航空和中国国航的“导师”这件事看,中国的航空公司似乎找到了一条提高竞争力的道路。
但中国国航却另有打算,它认为自己应该在中国航空业的整合中起主导作用,由它牵头将国内几大航空公司合并成一家超大型航空公司就是一种可能的选择。那位知晓国泰航空和CNAHC决定停止推进竞购东方航空股份一事的知情人士强调说,中国国航在推动这一竞购计划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
萨杜宾说,我们的观点是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人未必希望国内航空市场再度被一家航空公司所主导,就像上世纪80年代初那样。
Bruce Stanley
(更新完成)
……………………
新航、淡马锡与东方航空协议获准
2007年11月10日10:30大 | 中 | 小
新加坡航空公司(Singapore Airlines Ltd.)周五称,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Eastern Airlines Corp., 简称:东方航空)向新加坡航空和淡马锡控股(Temasek Holdings Pte. Ltd.)出售24%股权的协议已经获得批准。
相关报导
? 中国东方航空A股停牌
? 中国东方航空1-9月净利润人民币10.4亿元,上年同期亏损9.1亿
? 中国东方航空9月份客运量增长13%
? 新航或将很快和东方航空达成入股协议
此次签订的正式合同中的条款与上述公司9月份达成的协议内容相一致,包括东方航空发行新股的每股价格、以及授权新加坡航空在中国政府放开所有权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增持东方航空股份。
中国国务院(State Council)和东方航空董事会都通过了相关协议内容,但该协议尚待或将于今年12月或明年1月举行的东方航空全体股东大会讨论通过。
新加坡航空今年9月份的时候曾同意出资47亿港元收购东方航空12.4亿股股份,占东方航空总股本的15.7%。同时,新加坡航空的母公司淡马锡控股同意出资25亿港元收购东方航空6.49亿股股份,在东方航空中持股8.3%。
新加坡航空与淡马锡共同持有东方航空24%的股份,这个比例刚好低于外国投资者在一家中国航空公司中共同持股25%的比例上限。
东方航空母公司东方航空集团(CEA Holding)将以每股3.80港元的价格购买11亿股东方航空股份,以将其持股比例维持在51%。
公告中称,上述三方已经签署了4份协议,批准了股份收购条款以及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相关条款。
新加坡航空主席李庆言(Stephen Lee Ching Yen)和首席执行长周俊成(Chew Choon Seng)将出任东方航空14人董事会董事。
东方航空还将成立一个包括新加坡航空和淡马锡代表在内的新委员会,以对关键财务问题提出建议。
新加坡航空可以在东方航空旗下数家关键子公司的董事会当中各自任命一位董事,同时,该公司还计划向东方航空的销售、营销、财务、规划、产品和服务、以及工程部门派遣更多员工。
东方航空已于周一在A股市场停牌,并称,将于协议签订之后复牌交易。
……………………
国泰航空会考虑中国国航的任何收购提议
大 | 中 | 小2007年11月22日07:43
国泰航空有限公司(Cathay Pacific Airways Ltd., 简称:国泰航空)行政总裁汤彦麟(Tony Tyler)周三表示,如果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 Ltd., 简称:中国国航)计划收购其他中国航空公司股权,并要求国泰航空支持收购计划,国泰航空会乐于考虑此类方案。
汤彦麟在一个航空业午餐会上表示,如果中国国航提出要求,国泰航空将会仔细考虑该收购方案;但若中国国航无此提议,国泰航空对当前的安排也很满意。
国泰航空目前在中国大陆的发展战略是与持股17.5%的中国国航联手,进一步开发香港航空枢纽和北京航空枢纽;国泰航空全资所有的港龙航空有限公司(Hong Kong Dragon Airlines Ltd., 简称:港龙航空)则会运营飞往中国大陆20多个城市的航线。
汤彦麟拒绝透露中国国航或其母公司是否曾为阻止新加坡航空公司(Singapore Airlines Ltd.)参股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Eastern Airlines Corp., 简称:东方航空)一事而与国泰航空接洽。总部位于上海的东方航空的股东将于12月或明年1月审议参股协议。
国泰航空和中国航空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Aviation Holding Company) 9月份放弃了收购东方航空股份的努力。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监管部门的阻挠是当时国泰航空和中国航空集团公司放弃该参股计划的主要原因。
这名知情人士称,该计划由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主推,国泰航空只在其中起很小一部分作用。
广告
如果中国航空集团公司和国泰航空的计划实现,新加坡航空公司与东方航空达成的协议将被迫搁浅。
汤彦麟另外还表示,油价上涨之后增收的燃油附加费并未影响航运需求。
他说,在现有市场格局之下,航空公司是有定价权的,所以才能在燃油成本飞涨的情况下保持镇静。
汤彦麟称,2007年年初国泰航空的航油采购价格为每加仑70美元,11月初已经涨到110美元左右,涨幅接近60%。
汤彦麟表示,虽然国泰航空已对预算用油量的40%进行了对冲保值,但燃油附加费也只能抵消50%的成本增量。
……………………
中国航空集团增持东方航空股份
大 | 中 | 小2007年12月05日10:10
国有中国航空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Aviation Holding Company)周一晚间称,已将所持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Eastern Airlines Corp.) H股比例从11.79%提高至12.07%。
相关报导
? 中国东方航空A股停牌
? 东方航空股东将就股权出售进行投票
? 新航、淡马锡与东方航空协议获批
而在中国航空集团此次增持股份之后的一个月,东方航空少数股权股东将就东方航空向新加坡航空公司(Singapore Airlines Ltd.)和淡马锡控股(Temasek Holdings Pte. Ltd.)出售24%股份的计划进行投票,这使得中国航空集团的意图令人生疑。
分析师表示,增持股份后,中国航空集团与新加坡航空公司之间爆发东方航空收购战的可能性加大。近3个月东方航空股价累计涨幅已超过100%。
中国航空集团上周四以平均每股7.585港元的价格买入了428万股东方航空H股,总价3,240万港元。中国航空集团是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 Ltd.)的母公司。
中国航空集团上一次披露增持东方航空股份是在9月初,当时其将持股比例从10.07%提高至11.02%。
在9月下旬,中国航空集团与国泰航空有限公司(Cathay Pacific Airways Ltd.)考虑联手竞购东方航空的股份,但后来放弃了这一计划。一位知情人士称,当时中国监管机构阻止了这一计划的进行。不过,中国国航董事长李家祥10月份表示,中国国航退出收购是因为东方航空股价过高。
广告
李家祥说,是否再次试图收购东方航空股份将取决于资本市场状况。
中国航空集团9月份称,在接下来3个月中不会再试图向东方航空提出收购,直至12月18日。
新加坡航空公司发言人Stephen Forshaw表示,新加坡航空公司参股东方航空将有助于东方航空迎接未来的挑战,新加坡航空公司希望与东方航空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Forshaw向道琼斯通讯社(Dow Jones Newswires)表示,新加坡航空公司已经制订了一套帮助东方航空发展的整体计划,使之能够更好地应对中国航空市场上的竞争与挑战。该计划是以长期的战略投资和新加坡航空公司与东方航空之间全面的管理合作为基础的。
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分析师Ally Ma周二在分析报告中表示,如果收购报价上调,东方航空股价料将升至11.42港元。东方航空周二涨3.1%,收于7.73港元。
但Ally Ma表示,收购战是否会爆发尚不确定,因为中国监管部门还没有明确表态。
中国民航监管部门表示,希望继续维持三大航空公司鼎足而立的局面,说明国有大型航空公司之间近期不太可能出现进一步整合。
东方航空香港和上海上市股票的持有者将在1月8日同时在上海就向新加坡航空和淡马锡控股出售股份的提议进行投票,这可能是完成该交易的最后一个步骤。
东方航空需在香港H股和上海A股股东中分别获得三分之二的多数票数才能通过上述售股提议。东方航空及其母公司中国东方航空集团(China Eastern Air Holdings Co.)不得进行投票。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中国航空集团只要再增持东方航空21%的已发行H股就可让新加坡航空公司入股东方航空的交易落空。
尽管如此,高盛认为中国政府希望进一步开放中国大陆的航空市场,所以政府可能更倾向于让新加坡航空公司收购东方航空股份。
高盛表示,国际成功经验的移植是提高东方航空经营水平的最佳途径。
新加坡航空公司的参股将使东方航空成为中国国航和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Southern Airlines Co. Ltd.)更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东方航空、中国国航和南方航空是中国三大航空公司。
……………………
新加坡航空或领航东方航空
英 | 大 | 中 | 小2007年12月17日12:26
新加坡航空公司(Singapore Airlines Ltd.)的管理人员可能在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Eastern Airlines Corp.)的运营整顿中拥有相当的决定权,前提是下个月东方航空的股东批准新加坡航空公司对这家摇摇欲坠的企业进行战略投资。
东方航空董事长李丰华称,根据拟议中合作意向,公司将长期任用10名新航管理人员,直接汲取新航的管理经验;同时,东方航空将选派20名经理人到新加坡向新航的同行们“取经”,为期六个月。
李丰华预计东方航空将与新航缔结战略伙伴关系,上述合作正是这种伙伴关系中一个重要部分。李丰华上周五接受采访时透露了包括人员交换在内的其他细节,力图获得香港股东对这一重大投资的支持。东方航空在中国航空公司中排名靠后,它与新航的结盟不仅将为其增强实力,而且如能获得成功,还将重塑中国航空业的竞争格局。
新加坡航空公司和新加坡国有投资公司淡马锡控股(Temasek Holdings Pte. Ltd.)已同意斥资71.6亿港元 (合9.182亿美元)共同收购东方航空24%的股份。这将是中国国有航空公司获得的最大一笔外资投入;唯一能与之相提并论的是国泰航空有限公司(Cathay Pacific Airways Ltd.)与北京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Air China Ltd.)互相持股17.5%的交易。
东方航空的股东将在1月8日就这项交易投票。李丰华表示中国政府支持新加坡方面的投资,这给人们对国有中国航空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Aviation Holding Co.)或将宣布参与竞购的猜测泼上了一盆冷水。中国航空集团公司是中国国航的母公司。
广告
东方航空股票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该公司的美国存托凭证(ADR)在纽约证交所交易。
根据投资计划,东方航空董事会将从11人扩展至14人,新航将指派其董事长李庆言和首席执行长周俊成加入东方航空董事会。李丰华说,淡马锡控股将得到东方航空董事会的第三个新席位,不过该公司还没有提出人选。
作为全球最赚钱的航空公司之一,新航还将向东方航空灌输运营方面的管理经验。李丰华表示,新加坡航空将指派来自各个部门的10名管理人士与东方航空员工并肩工作,主要是在产品开发、销售和营销以及财务管理方面;合作将是长期的;他们实际上是长期借调到了东方航空。
虽然这样的安排谈不上闻所未闻,但东方航空和新航的合作确实达到了非比寻常的高度,特别是对于一家中国公司而言。2006年国泰航空与中国国航达成互相持股协议后,国泰管理人员只是短暂访问了北京,与中国国航的同侪分享了信息。国泰航空发言人说,两家公司也有工程、电脑支持和其他业务方面的合作项目,但这种人员互换并非长期借调。
李丰华还表示,董事会将设计一个系统、一种工作方式,以确保借调人员有足够的权力来推行他们认为必要的变革。李丰华表示,作为董事长,他将保证计划的履行;新航的管理人士到东方航空不光是提出建议的,否则公司只要请一些顾问就够了。
被派往新加坡的20名东航管理人员将会在六个月后作为一个整体团队回到东航,将新航开展业务的方法教给同事。
李丰华表示,东方航空希望这样的安排能加强整个管理体系,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东方航空尤其希望从新航经营国际线路以及吸引高利润率的头等舱/商务舱客户的经验中获益。东方航空称,过去五年中国航空业的客运量平均每年增长17%,但李丰华承认公司的财务业绩却没跟上。在上海这个中国的商业中心竞争尤其激烈,总部就设在上海的东方航空称自己在当地占有36%的市场份额。
过去两年中东方航空一直在亏损,并背负着巨额债务。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该公司2006年净亏损人民币33.1亿元(合4.491亿美元),2005年净亏损人民币4.673亿元。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显示东方航空可能扭转了局面:公司实现净利润人民币5,820万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了人民币13.4亿元。
新加坡航空的投资计划将为东方航空带来人民币113亿元的新股本。借此注资,李丰华想首先增强东方航空的国内业务,这部分业务收入略多于公司总收入的二分之一。随后东方航空将重点加强国际业务。李丰华说,他的目标是将东方航空的利润提高到优秀航空公司的水平,并举出中国国航、国泰航空和法国航空公司(Air France)等为基准。
李丰华说,东方航空和新加坡航空的一大运营优势在于它们的重合线路很少;而相比之下,中国国航与国泰航空就有很多相同线路。国泰航空发言人说公司在中国大陆与中国国航只有四条线路相同。
Bruce Stanley
……………………
新加坡航空入股东方航空再添变数
大 | 中 | 小2007年12月29日11:24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 Ltd.)董事长李家祥已经被任命为中国民用航空总局(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ivil Aviation of China)局长。对此分析师周五表示,这一人事变动为拟议中新加坡航空公司(Singapore Airlines Ltd.)收购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Eastern Airlines Corp.)股权的交易增添了新的变数。
中国国航已对上述两家航空公司的交易表达了反对意见,中国国航的母公司将于明年1月8日作为东方航空的少数股东之一就该交易进行投票。
中国国航称,李家祥将接替杨元元出任民航总局局长。民航总局的一位官员拒绝对此置评。目前尚不清楚李家祥是否将在东方航空的少数股东就东方航空与新加坡航空间的交易投票表决前履新。
中国国航表示,李家祥将不再担任中国国航董事长以及母公司中国航空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Aviation Holding Co.)总经理的职务。
海通证券(Haitong Securities)分析师马婴指出,李家祥被任命为民航总局局长为东方航空与新加坡航空之间的交易增加了不确定性,同时还加大了中国国航母公司对该交易投反对票的可能性。
东方航空计划以72亿港元的价格向新加坡航空及其母公司淡马锡控股(Temasek Holdings Pte. Ltd.)合计出售24%的股权。
中国国航称,母公司中国航空集团可能将对上述交易投反对票。中国航空集团持有东方航空12.07%的H股。
如果新加坡航空真的入股东方航空,则将构成一大竞争威胁,同时也将阻碍中国航空集团实现雄据上海市场的愿望。作为中国蓬勃发展的金融中心,上海是东方航空的总部所在地。中国国航的运营主要集中在北京。
马婴还说,很难预测这笔交易是否会在东方航空少数股东下月初投票时获得通过。
中国国航发言人饶昕瑜周五表示,对李家祥的任命将很快生效,但拒绝详细说明。她称,一旦确定李家祥的继任者,将发布正式公告。
此前一位知情人士向道琼斯透露,民航总局已经向中国国航的管理层提出了有关李家祥的任命意见。
这位知情人士称,尚不清楚即将离任的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将被调往何处。
尽管在一些分析师看来,对李家祥的任命可能与东方航空的交易有关,但其他分析师认为,这两个事件可能毫不相关。
国信证券(Guosen Securities)分析师李树荣说,作出如此高级别的任命决定绝非一日之事。
他谈到,尽管杨元元放宽了对中国民航市场的管治并推行了改革,但李家祥可能更倾向于保护国内的航空企业,中国的航空公司已对相关领域开放过快而导致竞争过于激烈颇有怨言。
李家祥此前曾表示,他的愿望是中国的国有航空公司合并成一家超大型航空企业,以便有实力与管理水平较高的国际航空公司竞争。
今年9月,为阻止上述东方航空出售股权的交易,中国航空集团曾试图通过计划与国泰航空有限公司(Cathay Pacific Airways Ltd.)联合竞购来取代新加坡航空的收购。
据知情人士当时透露,此后中国航空集团因迫于监管部门的压力而取消了联合竞购的计划。
中国航空集团今年9月称,在未来三个月内不打算再度提出入股东方航空。所承诺的期限在本周初已到期。
不过中国航空集团尚未就入股东方航空提出新的收购报价。一些分析师指出,有更高层的政府主管部门正在阻止该公司采取进一步行动。
东方航空的A股和H股股东将于明年1月8日在上海就交易进行表决。
这一交易若要获得通过,尚需三分之二的A股和H股少数股东投赞成票。
……………………
中国国航反对新航入股东航
英 | 大 | 中 | 小2008年01月02日11:36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 Ltd.)在最后一刻出面搅局,试图阻止其竞争对手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Eastern Airlines Corp.)与新加坡航空公司(Singapore Airlines Ltd.)实现战略合作。此举为中国国航和东方航空这两家国有控股航空公司之间最新一轮角力,或许也反映出中国政府内部对民航业发展战略的不同观点。
据知情人士透露,国航的母公司中国航空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Aviation Holding Company)计划投票反对东方航空9月份与新航和新加坡国有投资公司淡马锡控股(Temasek Holdings Pte. Ltd.)达成的股份出售协议。根据该协议,新航和淡马锡将以72亿港元(合9.238亿美元)的价格联合收购东方航空24%的股份。中国航空集团公司持有东方航空的少数股份。
为了应对在繁荣发展的中国民航市场上来自外国航空公司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国正在推动其国有航空公司进行整合,国航的管理层希望能够引领中国民航业的整合,并曾于今年早些时候计划联合竞购东方航空的股份,不过之后又取消了该计划。而东方航空的管理层则希望东航能利用新航的经验来更快地增强自身实力,摆脱多年来的亏损局面,并保持住公司的独立性。中国国航的总部位于北京,是中国民航业的领头羊。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在一份声明中简述了反对新航入股东方航空的意见。《华尔街日报》记者已看过该声明的复印件。声明指出,股份的出售没有反映出东方航空的公允价值,并表示协议的反摊薄权条款和非竞争条款等内容对东方航空的其他股东有失公平。
新加坡投资者同意以每股3.80港元的价格收购东方航空股份。自该交易宣布之后,东方航空的股价大幅上涨,周一收于7.71港元,涨6.2%。周二为新年假期,股市休市。
中国国航这样的国有公司公开反对已获国务院批准的外国投资,这在中国实属罕见。国航之所以敢于再度尝试破坏东航与新航的合作,可能是中国一些政府部门对这桩合作交易的益处产生了怀疑。上周六国航董事长李家祥被任命为中国民用航空总局(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ivil Aviation of China)局长。
在反对声明中,中国航空集团公司暗示可能会考虑发起对东方航空控股权的竞购。声明说,中国国航将保留提出其他更有利于全体股东利益之提议的权力。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China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rporation Ltd.)目前是中国航空集团公司的交易顾问。
新航发言人史蒂文?弗萨(Stephen Forshaw)说,收购价格反映了公允价值,获得了各相关方的同意,并且是基于业务基本面确定的最高价格。他还表示,股份收购将使东方航空得以迅速增加资本金,新航是东航的长期伙伴,而不是短期投资者。他表示,这一收购将开启双方的战略合作关系,从而提高东方航空的竞争地位。
这样,新航和东方航空继续与中国国航争夺东方航空少数股东的选票。在拟于周二举行的股东大会上,至少需要东方航空已发行H股的三分之二股东和东方航空已发行A股的三分之二股东投赞成票,该交易才能通过。东方航空及其母公司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China Eastern Air Holding Co.)没有对该交易进行投票的权利。
在此之前中国国航已引入一家外国战略合作伙伴。中国国航和国泰航空有限公司(Cathay Pacific Airways Ltd.)互相持有对方17.5%的股份。
Rick Carew
……………………
中国国航愿每股5港元增持东航
2008年01月04日10:2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Air China Ltd.)的母公司对同属中国三大航空公司之列的东方航空(China Eastern Airlines Corp.)的公开争夺已进入白热化,国航希望东航不至最终落入已与东航达成协议的新加坡航空公司(Singapore Airlines Ltd.)的怀抱。
中国国航是中国的挂旗航空运营商。知情人士称,该公司如能在下周二的股东大会上说服东航股东对已获中国政府批准的东航-新航结盟计划投下反对票,则将有可能以每股5港元(合64美分)的价格增持其在东航的少数股份。
此前,中国国航的母公司中国航空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Aviation Holding Co.)本周已决定,以其手中12.07%的东航H股股份投票反对东航与新航的交易。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不持有东航在上海挂牌的股票,它在东航总股本中持有3.89%的股份。
2007年9月,东方航空同意以每股3.80港元的价格向新加坡航空以及新加坡国有投资公司、同时也是新航母公司的淡马锡控股(Temasek Holdings Pte. Ltd.)出让24%的股权,总计72亿港元(合9.217亿美元)。
中国国航的母公司周四表示,如果东航股东拒绝新航和淡马锡每股3.80港元的出价,国航将出价竞购,但它未就可能采取何种形式的出价透露更多细节。
东航争夺战的结果对中国航空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意义重大。如果东方航空与新加坡航空的合作顺利进行,中国航空业的基本结构就会保持现状:包括中国南方航空(China Southern Airlines Co.)的三家大型运营商,总部分别位于北京、上海和广州这三个中国核心城市。近年持续亏损的东方航空也将得以借鉴新加坡航空高标准的服务和效率,发挥其位于中国商业中心城市的优势实现盈利。
而如果中国国航成功阻止了这桩交易,就可以巩固自己作为国内最有实力的、也是唯一拥有海外合作伙伴的航空公司的地位。其合作伙伴是国泰航空(Cathay Pacific Airways Ltd.)。除此而外,国航还想更进一步,利用自己作为中国挂旗运营商的地位,为自己在国际市场的勃勃雄心增添助力,并在大本营北京之外扩大地盘,尤其是打入上海市场。
在中国,有关方面对国有企业的相互对立的立场之争被公诸于众的情况并不多见。有关企业并购的决策通常都是由政府官员们关起门来研究决定的。
而考虑到新加坡投资东方航空的交易已获得国务院的批准,这种局面就更让人惊讶了。许多观察人士都认为,国务院的批准应能使国航母公司放弃对抗。
政府对这桩交易还没有最后明确表态,不过国航母公司周四表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SASAC)尚未就其应如何投票作指示。记者未能联络到国资委人士发表评论。
要让东航与新航的交易获得通过,下周二的东航股东大会上,至少要有三分之二的已发行H股股东和三分之二的A股股东投票同意。东方航空的母公司将不得参加投票,因为它在这桩交易中也会买进股票,以保持其在东方航空的多数股权。
香港花旗投资研究(Citi Investment Research)的分析师Ally Ma在一则评论中说,新加坡航空的出价在1月8日被否决的机率越来越大了。她还说,中国国航与东方航空在节省成本、线路构成等方面的协同效应要大过新加坡航空。
东方航空周四重申将坚持与新加坡航空的合作计划,并表示中国国航的举动不代表东航大多数小投资者的利益。
新加坡航空和淡马锡控股曾在公开声明中坚定地表示,无意提高对东方航空的出价。知情人士称,两者的这一立场并无变化。
颇具影响力的RiskMetrics Group在一份12月21日完成的报告中指出,投资者应该支持这桩交易,(东航)与有广泛国际网络和技术的世界级航空运营商进行战略合作能带来的效益将非常明显。
中国国航董事长李家祥最近被任命为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局长,此举让人更难捉摸政府的态度了。中国国航周四宣布,李家祥已辞去在国航的职务,在选出新一任董事长之前,副董事长孔栋将任代理董事长。
Rick Carew
……………………
呵呵。
怎么样?花枝招展、曲径通幽吧。
其中,牵扯到了太多的关系、及其利益。
也因此,随着1月8日这个重要日子的来临,国内外都对这个表决结果给予了非同寻常的重视。清华崔之元发来的邮件当中,也有与此相关的内容。
Cui Zhiyuan
2008年1月7日 9:35
Fw: 1月8日:决定东航命运的时刻
1月8日:决定东航命运的时刻
改编自1月7日出版的《财经》杂志《财经》杂志 [2008-01-06]
种种迹象显示,随着投票日期临近,胜利的天平正在向国航一方倾斜
随着2008年1月8日东航类别股东会的迫近,中国东方航空公司股份有限与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小股东争夺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据1月7日出版的2008年第1期《财经》杂志报道,在1月8日举行的类别股东大会上,小股东们将就东航引入新航作为战略投资者进行投票。东航要确保获得三分之二的小股东支持,推动引资进程。而国航方面已经透过中航有限持有东航12.07%的股票,眼下需要进一步联合其他小股东投出反对票,将东航引资方案推倒重来。而《财经》记者在一周之内遍访了东航、国航核心人士及其中介机构,亦透过不同渠道探知国务院国资委的态度。种种迹象显示,随着投票日期临近,胜利的天平正在向国航一方倾斜。
《财经》获悉,国航除了在H股市场做投资者工作,还将争取小股东的工作范围扩大至国内A股的机构投资人,希望获得他们的支持,以达成在两个市场同时阻击的效果。
帮助国航进行游说工作的证券业内人士日前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称,已获得A股前几位的机构投资者的支持,“工作进展顺利”。
据悉,国航已明确传达了将会否决东新方案并提出新的竞购计划的信息,但竞购方案何时提出、出价多少、详细内容如何以及方案会否得到监管层的祝福,尚不明确。
中金公司分析师陶薇在分析报告中列举了1月8日投票的几种可能结果。首先是股东大会投票通过,则东航闯关成功。一旦国航反对导致现有引资方案被否决,则引资方案重新启动,又会出现三种可能性:一是东航新航维持原有方案,再与股东进行沟通;二是东航与新航重新谈判提高价格;三是东航接受国航方案。
“无论是哪种,我们认为都有利于东航投资者。即使最终出现的是少数股东不愿意看见的结果,即合作按原定方案继续进行,东航及其股东仍将获益,因为东航的资产负债状况以及运营效率将得到改善。若最终的结果是提高报价,当然更为有利。”陶薇在分析报告中写道。
“我们现在考虑的是1月8日以后的事情,下一步还是想合作。”一位接近中航集团的高层人士对《财经》记者说,一旦东新方案被否,国航会继续与东航接触,推销国航的合作方案,并且“要尽量争得东航管理层的理解与合作”。
据《财经》记者了解,国航的竞价方案会在“一联一合一交换”的大框架之上再进行补充。“东航是不是接受国航报价,也不是东航说了算。国资委的态度很关键,但这个没法判断。国资委以前更多地偏向东航,现在在往中间走。”一位市场人士说。
截至目前,国资委并未公开出面明确表态。对国航方面而言,现阶段不表态就是最好的表态,意味着他们可以继续以市场手段——投反对票以及拉小股东一起投反对票来阻击新航,并进一步争取国航与东航联姻的结果。
2008年1月4日下午,《财经》记者从接近国资委的人士处获悉,国资委内部认为应尊重资本市场规则。“资本市场的这些事对政府来说也是全新的,以前都没遇到过这种情况,但只要是合法合规的,就应该算数。”一位接近国资委的人士则告诉《财经》记者,此事最后恐怕还得国务院定。”■
……………………
国航阻击东航与新航的联姻,这种动向很值得回味。
近几年来,中国民航业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飞行员出身的杨元元入主民航总局后,加强了对飞行安全的管理,使得中国民航业的安全质量得以本质性的提升,从在飞行安全事故频发到居于全世界民航业飞行安全上游水平,获得了不俗的进步。
但是,在中国的官僚体系当中,成功意味着升官发财,而不是在最适合的位置上继续鞠躬尽瘁。随着杨元元获任中央委员,他的升迁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民航总局局座的位子自然留出了空缺。
这时,在所谓国内三大民航巨头当中一股独大的国航的看门人李家祥取而代之,坐上局长的宝座,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其实,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所谓的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不过是胡说八道而已。国有企业董事长摇身一变成为行政管理部门一把手,这也让人体会到,为什么任命机制(而不是选举机制)旷日持久的制度性因素所在。
在委府高调祭出坚定不移改革开放的幌子下,国资委李荣融的末位淘汰制度的推出,实际上加强了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使得改革开放的市场化进程被严重阻隔。成王败寇的功利主义倾向,让凭借着得天独厚资源优势的国航一骑绝尘,也使得李家祥入主民航总局成为不二选择。
2004年,针对日益凸显的民航班机晚点现象、以及在权利意识逐渐觉醒的大背景下,乘客频繁采用霸机甚至与飞机机组人员拳脚相加的暴力事件层出不穷的情况,民航总局先是表态,航班延误不予赔偿或者补偿是国际惯例,此言一出,媒体大呼小叫,把民航总局骂得狗血喷头,并逼迫其对于航班延误给出明确的态度。不得以,民航总局呼吁航空公司对被延误的乘客给予适当的补偿。
到现在,也只有深圳航空和海南航空这样的小型航空公司给出了明确的航班延误补偿标准,而三大航空公司对此皆无动于衷。
在民航总局做出这种呼吁后的两个月,国航不去做航班延误补偿标准的制定工作,而是推出了空中大餐,也就是乘客可以在航班上像在饭馆里那样点菜,借此来混淆视听,以如此花拳绣腿来惹人耳目。人们对李家祥之下的国航议论纷纷,认为对乘客损失的不管不顾,实际上体现出国航连起码的尊重消费者权利都做不到,遑论国航对外喋喋不休的什么企业的社会责任了。
更大的背景是,中国现在是全世界空域管制最严格的地方。能够对民航开放的天空,只不过也就是全部空域的不到三成。这也使得中国民航业的发展受到了极权制度的刚性制约。与即使在首都北京的道路交通管制的随意性一样,空中交通管制也是为所欲为,只要有个什么稍微带有点子特权级别的贪官污吏升空,就得让其他民航班机避让,使得航班延误成为常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全部让航空公司对航班延误后果进行补偿,恐怕也勉为其难。
而且,中国民航的飞行事故赔偿标准实行国内外双轨制,在国际航线上,与蒙特利尔公约接轨,而在国内航线,却沿用民航总局的标准,二者相差十几倍,让人们看到,昭示于周恩来的外事无小事的殖民心态,在民航领域也活生生地演绎着。我就此曾经写过,如果考虑到这点,飞赴山东一定绕道韩国,赶往广西必定绕道越南……
这样,东航希望与新加坡航空以及淡马锡合作,也就能够让咱们知道其利害如何了。
何况,上海人是最为崇洋媚外的。现如今流行一句话,就是在上海,无论有没有外国人,只有在场的一群人当中有一个说英语,那么大家都会说洋鬼子的话;而在北京,无论有没有中国人,在场者之中只要有一个说中文,全体就都会说中文。所以,人家东航死乞白赖要与新航结盟,也不无道理。
但是,国航眼看着东航与新航翻云覆雨进入粉腿肉林的欢快状态,咬牙切齿怒不可遏。屡屡制造麻烦,试图阻止这场合资。
李家祥摇身一变成为民航总局局长,给国航阻击新航入主东航带来了巨大的变数,显现出权力对于市场的干预到底会是什么样的景象。
而已经被国务院批准了的新航与东航的合作,最终让国航搅局成功,也凸显出国务院失灵的尴尬状况。
在此事上,国资委在态度上的朝秦暮楚,则表现出公权力威信扫地言行不一的德行样。
东航作为国有企业,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被指为国有资产外流,这也是事实。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困境,那就是国航凭借着权力阻击东航与国际先进管理的航空公司合作,但国航自身(当然,国内航空公司莫不如此)又是处于对消费者权益置若罔闻的境地。如果引进国外投资者,会担负国有资产流失的罪名,而如果在国内进行资产重组,则只能在管理上原地踏步,甚至出现坊间称之为的“再封建化”,逆改革开放潮流而动,发生制度倒退,让李荣融们在把持供给方面的高度垄断上无法无天。
其实,这种状况远远不止是一个东航引资案例,在诸多领域,我们都能够看到这种态势。这表明,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一个怪圈,不管是委府,还是企业,能够辗转腾挪的空间日益逼仄,或者说,改革开放的空间已经所剩无几,当局所能够选择的路径几乎荡然无存。
对此,咱们也就只能跟着进入死角。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