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A股暴跌真相:谁能力挽狂澜
时寒冰
1月22日,中国股市大幅杀跌。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均创史上最长的阴线,下跌点数分别高达354.69点
和1215.08点。同时,沪深两市近千只个股封于跌停,翻红个股仅24只,表明恐慌情绪在市场蔓延。当日,香港市场同样大跌。恒生指数跌幅达8.65%,报21757.63点;国企指数重挫11.97%,报11911.91点。中国石油H股重挫14.87%,股价跌破10港元;招商银行、建设银行、鞍钢股份、中国远洋、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等H股跌幅也均超过10%。
目前,比较多的说法是,次级债重创了中国股市,但是,这更像是一种推辞。
中国资本市场虽然日益走向开放,但它的开放度仍然是有限的。而且,大部分时候,中国股市与国际股市是背离的。比如,2001年6月—2005年5月,中国股市连续下跌四年,而美国股市则持续上涨四年。2006年,两者走势基本同向。2007年,美国股市阴跌而中国A股却上涨近一倍。美国次级债危机会影响到其进口,但是,这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有限,因为中国低廉的商品是无可替代的——仅耗费资源与压低工资这两点上,就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做。
而且,美国股市面临着内在的调整冲动。美国道·琼斯指数从1995年2月到2007年6月1日创下13692点的历史新高,12年间的涨幅是1906年到1995年近90年间涨幅的两倍多。它进行调整并不奇怪。
因此,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绝不至于对中国股市造成如此之大的影响。
与其说是次级债影响了中国股市,倒不如说次级债被人利用了更为确切。
此间种种反常现象,颇值得思考。
一、为什么QFII总是如愿以偿。在5·30前夕,QFII众口一词地唱空A股,有的甚至露骨的要求政府出台干预政策,建议政府“采取措施阻止泡沫的进一步形成”。不久,印花税上调引发A股深度调整,随后的数据显示,QFII在此次大跌后蜂拥而入,实实在在地抄了一个大底。而在抄底之后,QFII又开始一路唱多,其表现与阴谋论的节拍吻合得几乎天衣无缝。而这次下跌,是在QFII额度从100亿美元扩大到300亿美元之后。QFII接受上次集体唱空成为众矢之的的教训,一声不响,但是,相关走势依然令其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机会。这种巧合告诉我们,QFII真的是大富大贵之命。
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时机。
1月16日下午,央行宣布:为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继续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决定从2008年1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而就在此前的1月15日,美国最大银行花旗集团公布该行2007年第四季度业绩,竟然巨亏98.3亿美元,为花旗有史以来最大季度亏损,超过了此前市场所有最悲观的预期,从而引发了美国股市的大跌。加之次级债危机的扩散,中国的投资者心理上已经处于脆弱状态,正渴望温暖的时候,选择此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谓“雪上加霜”。为何不错开几天,偏偏选择这个时机?
三,碍于工作单位限制,这个原因不便提。
四、中国平安巨额再融资的时机。
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时机选择一样,中国平安又选择了一个可以作为“最后一根稻草”的时机。
继美国最大银行花旗集团公布该行2007年第四季度业绩巨亏98.3亿美元之后,华尔街巨头美林公司宣布第四季度亏损98.3亿美元,合每股亏损12.01美元,这也是美林连续第二个季度遭遇巨亏,且亏损额几乎是此前市场预期的三倍——之前分析师最悲观的预期是每股亏损4.8美元左右。这无疑再次挫伤了股市人气。A股投资者再次感受到严寒。
但就在这一关键时刻,中国平安在本周一宣布了它野心勃勃的再融资计划:拟公开增发不超过12亿股,同时拟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不超过412亿元。两者相加,其再融资规模接近1600亿元。而中国A股市场两个最大的IPO,中国石油(668亿元)和中国神华(665.8亿元)加起来也没有达到1600亿元!中国平安将在全世界创下最大融资纪录。
众所周知,我国股市是政策市,同时也是资金推动型牛市。随着H股回归、新股上市、限售股解禁,市场对资金的蚕食效应日益明显。中国平安疯狂的再融资计划,给投资者带来了一个可怕的预期,如果其他上市公司也这样做,资金是否将被抽干?
如前所述,美国次级债对中国股市的影响是有限的,中国股市的涨跌乃是其他力量左右的结果。那么,是什么力量在狂砸股市?
中国平安的再融资计划,被认为是摧毁股市人气的一个导火索,但它也仅仅是一个导火索而已,这是一个表象的因素。问题在于,如此离谱的再融资计划为何迟迟没有有关部门表态?即使在上次的5·30大跌中,暴跌开始不久,有关部门即发出安抚声音,比如,让四大证券报同时发文鼓舞人气。而此次下跌悄无声息。一切似乎都静止了,只有散户投资者的哀伤和无声流下的眼泪,这种令人震撼的痛楚竟被残忍地忽略了。
而就在不久前,“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声音还那么令人欢欣。
……
说到这里,其实一些问题已经明白。我前段时间一直在关注住房等民生问题,对股市的关注和研究时间非常少,没有注意到一些细节的变化。倒是一些常读我博客的朋友,用利益分析法分析出了这波调整的到来,并提前空仓。一个始终关注民生问题甚至将之作为毕生事业的人,当看到此次调整给弱者带来的伤害,心中之痛是难以自抑的。我虽然最早使用利益分析法,却常常因为它分析出来的结果的残酷而憎恶。因此,从去年9月、10月开始呼吁空仓,但当没有空仓的弱者被套之时,我仍然呼吁他们保持良好心态,这种良好的心愿影响了我后来的判断。既然利益法是残酷的,何必要为它注入温情?
那么,A股将调整到哪里?
应该注意到此次下跌与5·30大跌不同的几个重要细节:
第一个细节:5·30大跌是关门大跌,许多人想出根本出不来。一些人开盘就提前摆上厚厚的卖单,根本不给出逃者机会,只是到5·30后期才可以逃——当然,出逃就是止跌之时。而这次是敞开门大跌,你只要愿意,随时可以逃。而且,成交量比较大,换句话说,一直有人在接盘。只是在收尾的时候,才突然关门。这一点在22日表现得尤其明显,有的跌停板不断打开再合上再打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制造出更恐怖的气氛,迫使散户因承受不了巨大的恐惧而砍仓。正常情况下,散户尤其那些经济生活困难的散户,晚上计算损失的时候,更恐惧损失的放大。这更容易迫使他们在第二天砍仓,而砍仓同样是顺利的,只要愿意砍就一定能砍出来。从利益分析法的角度来看,这种效果正是某些人梦寐以求的。
第二个细节,如前所述,5·30大跌中,暴跌开始不久有关部门即发出安抚声音。道理很简单,即使上层也不知道底部在哪里,他们担心引发股民的愤怒!同时,他们也不愿意失去这个平台。失去这个平台,还融(熔)谁的资?而这次暴跌,没有谁说话,甚至连中国平安离谱的再融资计划也没有人提出异议。而在之前,“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还在给人带来希望。同时,去年11月初,温家宝总理指出:作为政府,就是要维护一个公平、健康、透明的市场秩序。政府总的目的是让股市保持一个健康稳定的发展状况,不使其大起大落。
那么,在股市连续下跌过程之,在弱者一片哀嚎之声中,为何是一片近乎冷血的平静?
这个问题的答案要跟第三个因素结合起来写。
第三个细节,5·30大跌是散户重仓股票的集体暴跌,而“国家队”重仓股及“国家队”所属股票,则保持坚挺,甚至屡创新高。而这次下跌,则是“国家队”重仓股及“国家队”所属股票带头大幅下跌,而散户钟爱的题材股却反之。这种情况非常反常。因为,这与利益分析法中的利益原则背离。
但是,如果结合第二个细节来看,答案就变得一目了然,对方知道底线在哪里!并且,对方非常清楚,未来的空间将加倍补偿他们这次领跌的“损失”——在这次从散户手中接受他们用血汗钱换来的廉价筹码之后,“国家队”仍会重新占领高地。到那个时候,有人或许会宣告,财产性收入在增加,但已经与砍仓者无关。
退一步说,如果此次股市是牛市的彻底走完,有关部门一定会通过安抚之语提前撇清责任。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做。而是在默认。这是一种近乎残酷的胸有成竹。
我不知道如此表述,是否已经非常清楚。但我知道,这次的教训让我认识到,再不能带着哪怕一丝的温情去判断利益,利益分析法是冷血的,除非土壤已经不复存在,否则,任何温情都可能影响到它的判断。利益分析法是对冷血的判断对象有用。其实,我多么希望它彻底没有用的那一天到来!
是的,谁也不能代替弱者作出决断。但是,我相信,一切都会重新开始。如果没有恐惧,再嗜血的对手也无可奈何。牛市没有走完,如前面那句话,“对方非常清楚,未来的空间将加倍补偿他们的‘损失’”。美国次级债对中国的影响是有限的,中国股市重新走强不需要次级债转危为安,因为中国股市骨子里或说本质上仍然是政策市,它正在民众的眼泪中等待更好的机会。一旦过程完成,利好政策就随之出台,立即力挽狂澜。但需要时间,弱者能够忍受这种煎熬吗——在不知道结果的情况下。
在这个残酷的市场,在这个寒冷的夜晚,我为那些可怜的人默默祝福。除了神,谁也不能预测未来,谁也不能改变命运。我只能祈求上天,给弱者机会,给善良者机会。擦干眼泪,让心平静下来,一切决断等清醒时作出。天无绝人之路,永远不要放弃希望!
于2008年1月23日凌晨
为什么这次股市大跌没有心理准备?
韩强
自上周以来股市从5522点跌到今天的最低点4511点,可以说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股民都没有心理准备。为什么呢?因为从去年12月一些机构和股评家就预测今年的上涨,甚至有的预测是8000点,上万点。所有这些预期都忽略了一个大问题,中国A股市场已经开始了国际化的历程,特别是国企大盘股在中国香港上市的增多,A+H的形式实际上已经与国际接轨。也就是说国际股市的波动直接影响香港,也会通过香港影响内地。看一看那些乐观的预测,几乎没有人提到美国次按揭危机对A股市场的影响。内地的股评几乎一面倒地看多,也不允许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2007年12月17日我在新浪博客的《注意美国次按揭危机对深沪港股市的影响》(直接点击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2e02cb01008feg.html)
一文中,对广大投资者做出提示:投资者应该明白,随着QFII和QDII的双向开放,中国内地的股市与国际股市的相互影响越来越明显,关注国际市场变化,特别是欧美经济的变化是非常必要的。现在不仅美国房地产出现了跌势,英国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跌势。A股市场很难独善其身。这篇文章没有一家证券报刊愿意发表。现在,大家终于看到了自上周开始A股市场与美国股市同步下跌。我们还看到《中行受次贷危机冲击07年或出现亏损》:中国银行是我国第二大银行,此次次贷危机中,中行受到的冲击最大,2007年前3个季度,中国银行实现净利润6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0%,并在三季度报表中记入3.22亿美元次级债投资。次贷危机爆发后,去年9月,中行将持有的次贷相关证券从8月份的96.5亿美元缩减至79.5亿美元。此外,为了反映次贷相关证券的价值缩水,中行10月份设立了3.21亿美元的准备金。(2008年1月21日新浪财经)这说明,中行减持次级债券的速度太慢,从去年8月份的96.5亿美元缩减至79.5亿美元,只减持了17亿美元,没有高度的风险意识。那么其他的几家中国银行又如何呢?另有消息称,中国银行业监管部门已经向中行、工行和建行等三家银行提出警告,要求各银行对次贷相关资产做出防备。工行和建行涉及次级债的资产分别为12.3亿美元和10.6亿美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说明中国的经济学家、银行管理者、机构投资者对次贷危机冲击的警惕性不高,而股评家呢,没有与时俱进,根本就忽视中国A股国际化的趋势。
所以我再次提醒:观察国际股市是A股投资者的必修课。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