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简析
美国“次贷危机”是一种金融方面的信用危机。由于美国主要靠消费拉动经济的增长,在富人的消费需求都到了极限时,如果继续挖潜,就只有通过银行按揭借钱给穷人买房,而按揭银行又不想单独承担如此巨大的风险,就将此高风险的债务打包成“创新”的金融产品向全球出售。由于美元走弱,美国为了挽救美元地位,实行强势美元政策,去年前一直走加息路线,但是,加息使穷人还不起按揭贷款,从而引发了“次贷危机”(从本质上说,“次贷危机”也是一种杀富济贫的二次分配周期危机)。
“次贷危机”必然产生二个后果:1、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因为依靠扩张信用、借贷消费这一块必然不再,最少要经过一个较大的调整周期才能恢复。2、由于“次贷危机”美国不得不实行与强势美元相反的减息政策,美元将进一步走弱。而美元走弱,使得美元资产持有国进一步释放美元,美元的世界霸主地位将到威胁。
美国为防止“次贷危机”引发国内更大的金融危机,选择的是采取减息、释放更多的流动性的弱势美元政策,这种政策对解决“次贷危机”是会有效果的。但是,弱势美元政策将有可能使美元失去霸主地位。因此,当前的“次贷危机”实质是一种美元危机,是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以来美元地位所受到的最大挑战的危机。
在强势美元历史上,欧元曾对美元地位产生过一次大的挑战,但有二个原因使得美元地位得以延续:1、是“新经济”(电脑、互联网)支持,使得美元霸主地位获得了十多年的延续支持;2、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使用的盯住美元政策,央行用1.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支持美元霸主地位保持。现在,“互联网泡沫”经济早己破灭,唯一支持美元强势的只有中国经济的美元政策选择。
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2007年之前一直走的是将“剩余劳动”产品借给美国人消费,换回纸美元国家储备的支持强势美元政策。但如果中国将劳动者继续钉在极低消费水平上,继续扩大国内的二极分化,让国家的纸美外汇储备无限扩展,美元地位是能够得以保持的。早二年美国一直意图用加息来维持美元的强势地位,我国的央行则意图用“美元利息>人民币利息+人民币升值幅度”的政策增持美元外储,如果这种配合默契的政策能够一直延续,美国或许就不会产生“次贷危机”。但中国的这种为美国生产而生产的发展方式是不可能持续的。从2006年开始,这种发展方式不仅受到民间学者的质疑,而且也构成我国经济的隐性危机(见蔡定创《我国正处在经济危机之中―《中国为何未能成为发达国家》注释之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07ba.html)
》)。因此,从2007年中期开始,我国家管理层已经注意到,内需不足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经济的出口拉动才有渐向内需拉动的趋向。
因此“次贷危机”是美元经济的必然,但是在暴发点上与我国经济开始向“内需驱动”转型是相契合的。
尽管如此,“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仍有二种可能性,其影响的大小取决于我国“内需驱动”转型的速度。
1、如果我国经济能加快转型为“内需驱动”,将不会受到“次贷危机”影响。美国经济得不到中国经济支持将会更进一步放缓,甚至会引起滞胀,美国消费中国产品的能力肯定会减少,但这减少的消费完全可以由我国增加的内需来填补。如果中国经济能完成“内需驱动”机制的转型,在达到发达国家经济水平之前,不受外部经济波动影响,保持高速成长是不会有问题。
但是,转型“内需驱动机制”,此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然我国经济当前仍是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国家仍保持对经济的强大调控能力,但因经济生活中已经是市场经济的利润原则起支配作用,建立“内需驱动”机制将会受到权力资本或利益集团的强大阻力。因此,“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仍然会有第二可能。
2、继续维持现有的美元政策,或者是现政策转型缓慢,那么,中国经济必将受困于“次贷危机”,不仅会因出口减少而使我国经济增速减缓,而且美元进一步走弱也会使我国内的通胀居高不下而不能缓解。
(选编来自蔡定创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447497337)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