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第一贪宋建平:亏损国企托起的亿万富翁
2008年02月14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宋建平,山西省技术进出口公司原经理、山西大典商贸有限公司原总经理。短短几年时间,宋建平积累的个人资产达数亿元。2月1日,他因贪污、挪用公款等5项罪名被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数罪并罚,判处无期徒刑。
穷庙富方丈 亏损国企老总身家数亿
成立于19 84年的山西省技术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技术公司),是一家国有外贸公司。2001年以来,因长期负债经营,无法正常开展业务,公司领导层决定成立山西大典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典公司)以延续技术公司的经营业务,时任技术公司副经理的宋建平,被任命为大典公司总经理。
“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大典、技术公司签订协议,从2002年起,技术公司的焦炭出口配额全部转给大典公司;大典经营的焦炭出口业务,按每吨5元提成,其余返还技术公司。经审计查实,3年间,大典公司按协议应上缴却未上缴技术公司的利润达2.5亿余元。
2005年,根据山西省政府国有企业改制的有关政策,技术公司委托山西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改制前的清产核资,已升任技术公司经理(兼大典公司总经理)的宋建平,明知大典尚欠技术公司2.5亿余元,却对审计单位只字不提,故意隐瞒了这笔巨款,致使审计单位得出“技术公司亏损3000万元”的结论。随后,技术公司作为严重亏损企业,被有关部门列入了改制行列,并进入破产程序。
2006年7月,宋建平被立案侦查。办案人员发现,技术公司的破产申请一旦得到批准,本应属于技术公司的2.5亿多元国有资产将会随之流失。检察机关据此认为,在技术公司改制中,宋建平利用职务之便,将2.5亿余元国有资产隐匿于大典公司。技术公司一旦破产成功,这笔巨款将被宋控制。虽然宋建平的犯罪行为被迫终结,但仍构成贪污罪(未遂)。
据悉,太原市人民检察院已向山西省商务厅发出检察建议,紧急叫停技术公司的破产程序,并要求商务厅对技术公司重新进行清产核资。
借鸡生蛋 “宋氏王国”一夜暴富
在大肆“运作”数亿元国有资产的同时,宋建平先后以家人、同学的名义,承包、开办了多家公司,所经营业务与大典公司、技术公司完全相同。到2006年3月宋建平被“双规”时,他的“宋氏王国”资产已达2.6亿元。
但是,宋建平生活之节俭给办案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2006年4月,太原市人民检察院开始对宋建平展开调查。自始至终,他只穿着一条左裤腿已经开线的裤子;半年后,他仍然穿着这条裤子,只是右裤腿也开了线。
直至2007年7月,该案侦查终结,宋建平对办案人员说得最多的就是“我是有功之臣,我没有罪。”
大典公司成立之初,宋建平多次独自开车去各地联系客户,累了,就趴在方向盘上休息片刻;饿了,就吃一碗西红柿面。日积月累,大典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
2004年前后,焦炭出口行情日渐高涨,成为绝对的卖方市场。面对日进斗金的骄人形势,宋建平动起了心思,在国有公司这棵大树下,开始埋头打造自己的“宋氏王国”。
山西天鸿能源有限公司是宋建平暗中成立的第一个“宋氏公司”,为避人耳目,宋安排其二哥宋建荣担任法人代表,为了避嫌,又将宋建荣变更为其同学张某。随后,天河能源有限公司诞生,法人代表仍为宋建荣。
此前,宋建平还出面承包了河津进出口公司(国有公司,以下简称河津公司),它弥补了上述两家“天字号”公司没有进出口经营资质和外汇结算账户的不足。
办案人员给记者演示了宋建平屡试不爽的“借鸡生蛋术”:在每一桩出口业务的合同上,只签盖甲方(国外购货方)的公司印章,乙方空缺。如果赚了,乙方就是河津公司,盈利就结到河津公司的账上。赔了,乙方就变成大典公司,大典公司的账上就多了一笔亏损记录。
以焦炭行情最火爆的2004年为例,大典公司共有出口配额45万吨,实际出口58.8万吨,账面利润6000万元,平均每吨利润仅为100元;而同期的河津公司,共获得出口配额3万吨,实际出口21万吨,账面利润竟达2.4亿元,每吨利润达1140元以上。
倒卖配额 4年变身亿万富豪
“如果不出事,我也许就是山西的李嘉诚。”宋建平说,“别人没有货源,我有;别人没有配额,我用不完。”
2004年4月,焦炭出口配额的代理费暴涨,由原来每吨十几美元一度涨到200美元,货源及配额“比黄金还金贵”。即便如此,天鸿公司仍在山西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对外贸易经理张英(化名)的帮助下,获得了多达5450吨的配额。
李涵静,中粮集团退休干部,“配额最紧俏的时候,只有她能倒出来”,号称“京城第一倒姐”,她和商务部外贸司工业品出口处处长孟丹的权钱结合,一度搅浑了中国焦炭市场,并引发了震惊全国的“焦炭配额第一案”。
2006年,李涵静、孟丹相继被抓。李的倒台,牵出了众多“下家”,宋建平就是之一。
2004年9月,经人引荐,宋建平结识了李涵静。宋建平以每吨30美元的价格向李购买了3万吨焦炭配额,用于山西天鸿公司的焦炭出口业务,获利472万余元。
由于宋建平案涉案金额巨大,案情错综复杂,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先后4次开庭审理。2月1日,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宋建平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公款1798万美元,并利用国有企业改制,侵吞国有资产2.5亿人民币(未遂,可从轻处罚),构成贪污罪,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违反国家规定,非法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获利472万余元,构成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500万元;犯偷税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700万元……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
“宋建平年仅45岁,任职不到4年成了亿万富豪,其速度之快、敛财之巨令人震惊,教训十分惨痛。”太原市人民检察院一位办案人员说。
利用国企改制,托起了亿万富翁
古洋斋
新华时政(08年2月14日)刊载了一篇新闻,核心内容是:公诉机关指控山西省技术进出口公司经理、山西大典商贸有限公司经理宋建平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公款1798万美元,并利用国有企业改制,侵吞国有资产2.5亿人民币(未遂,可从轻处罚),构成贪污罪,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违反国家规定,非法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获利472万余元,构成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500万元;犯偷税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700万元……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标题是:《山西第一贪宋建平:亏损国企托起的亿万富翁》。(见http://view.home.news.cn/news/7598749.html)
笔者对这篇新闻标题持有异议。分明是先利用国有企业改制,侵吞了国有资产2.5亿,有了原始资本积累(所谓第一桶金),才能“借鸡生蛋”,才能先后以家人、同学的名义,承包、开办多家公司(经营业务与大典公司、技术公司完全相同),建立“宋氏王国”,才能利用近几年焦炭行情最火爆的市场机遇,通过不法手段倒卖配额,4年变身亿万富豪。因此题目改为“利用国企改制,托起了亿万富翁”比较恰切。
众所周知,宋建平不是利用国企改制违法发迹的第一人,也绝不是最后一个被发现的人。见诸媒体的这类犯罪分子已经盈千累万,于是也就丝毫不足为奇了。
“精英”们设计的“国企改制”,对于社会主义国体,对于广大工人群众的生存和生活,对于国家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究竟该“几几开”,至今还在辩论者,笔者也就不好枉加论断。不可否认,一些国有大企业通过改制上市或引入外部投资者成为股份制企业,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引入了资金、技术、管理、市场、人才等资源,增强了活力,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增加了经济效益。一大批国有中小企业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出售等方式放开搞活,使企业真正走向了市场,国家税收因而大幅度增长。但是也造成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改制的过程不够规范。例如,有些企业改制过程中财务审计不严、资产评估不实,出现了国有资产被低估贱卖的问题;有些企业改制过程的透明度不高,产权没有进场交易,存在暗箱操作的弊端;有些企业的改制行为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和职工的合法权益,造成债务悬空;也有些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发生了内外勾结、隐匿转移、侵占私吞国有资产的违纪违法行为。二是改革的推进方式有欠缺。有的改制方案没有采取多方案比较,缺乏周密考虑,改制方式单一:绝大部分国有中小企业“自卖自买”变成了私营或与买方串通低价转让了国有资产、产权;大批腐败分子就钻了改制的政策设计不完善,改革还不配套,规则不够健全的空子,在国有资产严重流失中托起了数以万计的富翁。
只有从国企改制,贱卖国企,培养了一代资本骗子的角度来反思和反腐,才算牵住了“牛鼻子”,否则,拿下了宋建平,还有多少“张建平”、“王建平”……在继续噬食着我们的肌体。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