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收到一条短信,称地下钱庄提供“低息”贷款,无须抵押担保,月息为3%。这个年息达到36%的地下放贷,危害不小,必须采取强有力的干预措施。
仅仅一条短信,是不是有点捕风捉影,或者神经过敏呢?恐怕不能这么认为。据笔者了解,东部农村地下钱庄的高利贷者,今年春节之际大模大样神气活现地上门逼债的行为仍然比较活跃,甚至有地方执法人员介入其中。因此,不能以为地下钱庄提供“低息”贷款的短信,是虚假信息。
东部农村地区的地下钱庄,大约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历史了。当年的高利贷水平通常是年息3%左右,俗称三分利;并且利滚利,俗称驴打滚。这种高利贷的存在,使一大批包括出门经商、更新渔船、投资个人项目在内的借贷者,之后纷纷破产,沉重打击了当地农副经济,进而造成更大范围的背井离乡。
在资金需求大、银行借贷难的现实中,地下钱庄也就应运而生了。当年地下钱庄的原始资本,大约有以下几种来源。一种是个人资金相对富余者,这种来源不是地下钱庄的主要部分;一种是通过关系由银行贷款后的转货行为,就其性质属于“次级贷款”,这种来源应当是地下钱庄的主体部分;一种是银行自有的体外循环资金,这种来源同样占有地下资金的较大比重。
笔者怀疑,在新形势下,地下钱庄的另一种资金来源,很可能是通过各种管道转入的部分“游资”。由于国家对房地产、股市等领域,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加上总的银根紧缩政策作用显现,使得从过热领域抽逃出的“游资”难有出路,就完全可能转向地下钱庄,成为高利贷的新鲜血液。假如年息果真达到36%,急需用钱或面临资金断链的借贷者,必然会在不长时期内陷入绝境。
地下钱庄的高利贷,尤其是可能加盟的市场“游资”,将直接抵消国家财政紧缩政策的应有效能,并且严重扰乱微观经济的健康发展,进而导致民生问题有所加剧。因此实行政府综合干预极有必要,在坚持总体紧缩、继续适度放宽农村地区和优先扶持产业的贷款项目的基础上,对地下放贷行为,应当进行坚决打击。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