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耶鲁精神的‘草根’”
wuhaiyi
2008年3月4日《中国青年报》第6版刊登了“钟灵毓秀:契合耶鲁精神的“草根”的文章,读后令人感慨,今天,我们的媒体究竟怎么了?
该文报道了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高三学生钟灵毓秀“拼命”刻苦学习的事迹,通过托福、STA被大洋彼岸的美国耶鲁大学提前录取的。又一个“哈佛刘亦婷”在媒体的这种热炒中诞生了。作为在全国大众心目中拥有良好口碑的大报,更作为担当引导全国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灯塔”党报的喉舌,该文向全国青少年又竖起了一个“考试机器”和如何尽快引导青少年投向大洋彼岸的美丽坚合众国的道路的捷径的醒目标杆。
看看该文传达的信息:“北京的学习尖子往往会给自己做类似的计划:上普林斯顿的本科。然后去哈佛的商学院毕业之后到华尔街任职,任职3年之后中作”首代“派驻中国,或从政、或进联合国。”多么诱人的一幅“钱程”图,我想那些胸怀这种“远大理想”的中国孩子和家长,读了此文后,难免不会心潮澎湃,热血奔涌!
这就是我们的媒体向大众传达的声音!这就是我们担当青年思想主阵地向青年传经布道的思想的可怕的媒体!
俗语云:文以截道。《中国青年报》的言论无疑代表着这个时代“先进生产力的方向”向全国青年传递这样一种价值观,我总觉得能嗅出一种醉人的鸦片烟味。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价值导向?
在这里,我不想评论灵毓秀同学,因为该同学的优秀被耶鲁大学录取本无可厚非。但把这样一个不具典型性的“优秀”个体的学习的“成功”经验向全国青少年推广,这样崇洋媚外的洋奴意识就这样在主流媒体的热炒中传给了下一代!这就是我们主流媒体的声音向大众传播着一种可怕的价值观。
青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培养青年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党报的首要责任,引导青年应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树立远大理想是我们媒体的职责和新时候代的要求,我们敬重的老一辈科学家钱学森爱国主义精神难道不是我们这个时代青年人所在需要学习的吗?
写到此,想想十年或二十年后这样一批食“洋肠”,唱“洋奶”的社会精英,作为“首代”派驻中国以后,那将是怎样的一种境遇;不知这样的“洋草根”与我们的“本土草根”能否共同奏出一曲“和谐”美妙的音符,想到此,我的脊背就会飕飕发凉!
“这样的洋草根”,不要也罢!
我们的尊敬的主流媒体,听到你发出的这样的“声音”想说爱你,不容易!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