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上午,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专门研究继续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会议一结束,胡锦涛就立即赶赴浙江省湖州市,实地考察救灾帐篷生产情况。 (《人民日报》5月23日)
在地震灾区群众急需帐篷遮风挡雨,帐篷成为抗震救灾当务之急的紧要关头,胡锦涛总书记赶赴浙江湖州,深入生产车间考察帐篷生产,动员鼓励企业职工努力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帐篷,支持受灾群众,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区群众无比关爱。由此想到地震发生的5月12日,温总理于当天晚上赶到灾区,深夜11时40分,在都江堰临时搭起的帐篷里主持召开全国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一次会议……不由令人沉甸甸、热呼呼、暖洋洋的。
从温总理召开“帐篷会议”到总书记考察“帐篷生产车间”,前后不过11天,但却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见证:
——它见证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区人民群众的无限关爱和海洋般的深情。天崩地裂之际,被埋人员要抢救,受伤人员要治疗,灾区群众要抚慰,救援队伍要开进,救灾物资要运去……在胡总书记于当晚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对抗震救灾作出部署后,温总理于深夜召开的帐篷会议拉开了全国人民抗震救灾的大幕。此后,总理在地震灾区连续奋战四天,日夜操劳,黑发熬成白发;总书记于5月16日赶赴现场,冒着余震的危险,指导、指挥抗震救灾。在受灾群众急需救灾帐篷的关键时刻,总书记又赶赴浙江湖州,到生产车间现场考察,慰问鼓励第一线职工,这对企业和职工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对帐篷生产无疑是一个有力的推动。这种把 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把受灾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第一位的精神,让人永远感佩。
——它见证了总书记和总理的心心相印和紧密配合。惟有大仁大爱方能大智大勇,惟有高尚情怀方能珠连璧合。地震发生后,总书记运筹帷幄,总揽全局,温总理亲临前线,指挥若定。5月16日两位领导人“换防”,5月19日下午共同在北京为地震遇难者致默哀。5月22日,温总理再赴灾区,部署继续救助和重建家园工作,总书记心系灾区群众急需帐篷,在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立即赶赴湖州,到生产车间考察动员,并专题召开帐篷生产会议,提出加紧生产、确保质量、积极调运、加强协调四点要求。既指明方向,又抓住重点。两位中国最高领导人前线、后方配合得如此默契,使全国抗震救灾形成了一盘棋。前方在倾尽全力救助,后方在争分夺秒支援。正象帐篷生产企业职工所说:“总书记的鼓励令人感动,我们更要竭尽全力,加班加点,生产更多救灾帐篷。”这也是全国人民的心里话。十多天来,抗震救灾从有序展开到步步推进,成效凸显,奇迹不断,恢复重建日见端沂,这是灾区群众之福,也是中国人民之幸。
——它见证了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发扬和深化。温总理和总书记对抗震救灾不仅殚精竭虑,周密筹划,而且不避艰险,登山越岭,现场指挥,一线调度,在余震中动员鼓劲,到帐篷中慰问安抚……给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与人民同甘共苦和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榜样,使党和政府的形象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大为提升,也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更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增强。
温总理召开“帐篷会议”和胡总书记考察“帐篷车间”,给抗震救灾带来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给灾区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一个又一个福音,它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坎上!
新闻链接: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08-05/23/content_48585215.htm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