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铭:我身后站着数亿农民
21世纪网 2008-8-4
在日内瓦小型部长会议的最后一天,中国代表团团长、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用了两个字来形容这次在最后关头功亏一篑的会议:“悲壮”。
自2001年11月启动以来,多哈回合谈判即将进入了第七个年头,在经历多次曲折之后,多个重要问题终于在2008年7月的日内瓦获得突破,但由于美国、印度在农产品特殊保障机制上分歧无法弥合,谈判最后宣告失败。
与其他80多位部长一起,陈德铭在这10天中,积极地为谈判的成功和中国的利益奔走。他身后是中国数亿农民,以及纺织、鞋帽、玩具、机械、电子等诸多会受到谈判结果直接影响的企业。
8月2日,刚刚归国的陈德铭在北京接受了包括本报在内的中国媒体的联合采访,他具体介绍了日内瓦会议的情况,以及谈判对中国经济和企业的影响。他认为,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企业如何在竞争环境中学会自己生长、了解国内外形势,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多哈谈判失败原因
《21世纪》:所有人都对这次日内瓦小型部长会议寄予了很高的希望,但是谈判最后还是失败了,这次会议的焦点是什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陈德铭:这次是世贸组织一次非常关键的会议。我和中国商务部、农业部、发改委、财政部的同志一起,经国务院批准组成了代表团。总共有80多个国家的部长到了日内瓦,会议一共持续了10天。这么多的部长、历时这么长的会议,都是从来没有过的。
谈判分为几个层次,首先是80多个部长参加的贸易谈判委员会,考虑到人太多,又有了35个部长参加的小型部长级会议,这35个成员的贸易量占世界的90%。由于前两天谈判没有取得进展,所以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又召集美国、欧盟、印度、巴西、日本、澳大利亚、中国7个成员开会,这7个国家的贸易量占到世界的80%。其中,中国是第一次参加世贸组织最核心的谈判。
谈判前,拉米列出了12个谈判的难点。我算了一下,在10天不到的时间里,我们参加的多边、双边等会议超过了150个小时。其中经历了多次峰回路转。
多哈回合的主要目的,是要减少扭曲贸易的政策,主要是针对发达国家的。这一问题这次谈判中已经取得一致,美国要将自己的农业补贴减少70%,从482亿美元减少到145亿美元,欧盟要减少80%的农业补贴,从1000多亿欧元减少到200多亿欧元,大大减少了贸易扭曲的程度。
此外,发达国家还需要削减农产品和工业品的关税。世界贸易组织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如果谈判能够达成,世界需要削减的关税大概在1000亿-1100亿美元左右,给世界带来的好处在500亿-1000亿美元之间。这样会对当前下行的世界经济,注入“营养剂”和“强心剂”。
大家降低关税、减少贸易扭曲行为的同时,也会对反倾销、反补贴这样的规则作出修订。
在最后一个难点——发展中国家农产品特殊保障机制方面,美国和印度两个国家意见相左。发展中国家需要这样的一个保护机制:就适当进口产品连续三年超过某一增幅,就可以启动保护机制——我们称为触发机制,在这个机制下,能够增加多少关税、在总税目中有多少商品可以使用这个机制,这三个系数可以限制进口国的行为,以免滥用。
在触发机制的系数上,美国坚持要40%,也就是说特定商品进口连续三年增加40%以上,这个门槛非常高。印度坚持把系数最高设定为15%。这个问题争论了很久,用了很多方法,最后没有达成一致,谈判宣告失败。
我个人认为,表面上看,这次是特殊保障机制的触发机制令谈判没有成功;但其背后有深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这两个国家国内政治的因素,比如产业的压力、国会的压力、农民的压力等等。
中国的多哈机会
《21世纪》:中国本次参加7国谈判,受到广泛关注,那您如何评价中国在本次谈判中所发挥的作用?
陈德铭:这一次中国是第一次进入了核心的G7谈判,进入了世界贸易规则制定的核心层,我觉得这是应该的,因为这么大的一个规则制定,如果没有中国的意见,是不完整和不公正的。
但同时,中国在其中更多是一个公正、积极的角色。这次谈判几次面临困难的时候,中国都主动出面调解、做工作,表现了极大的灵活性,提了很多的意见。所以很多参加这次谈判的主要成员,在谈判失败后,都走到我面前来表示对中国的感谢,包括欧盟、澳大利亚、巴西,包括美国和印度也承认我们在这次谈判中起到的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我刚才讲了,这次谈判破裂的主要原因是特殊保障机制,中国在这一问题上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顾全大局,所以破裂跟我们没有直接关系,我们在这一问题上做过很多工作。
《21世纪》:谈判中的一些核心议题,会对中国产业产生什么样的直接影响?
陈德铭:比如农产品,如果谈判达成协议,那么在欧美削减巨额农业补贴之外,发达国家平均将降低50%多的农产品关税,发展中国家也会降低一些关税,这会有很大的影响。当初中国入世时,已经做出了比较高的承诺,所以我们的关税水平已经比较低了,其他国家削减关税对于我们的企业是一个重要的机会。
在工业品方面,发达国家也会削减很多关税。美国的平均关税将从百分之三点几降到一点几,欧盟要从四点几降到两点多,特别是服装、纺织、鞋帽、陶瓷这些产品,对于中国相关企业来讲,将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21世纪》:中国政府重点关注和联系的行业包括哪些?
陈德铭:多哈回合谈判包括三个大的领域,一个是农业,一个是非农,包括工业、渔业、林业,还有一个是服务业。这次谈判主要是农业和非农,但是也涉及到了服务业。在日内瓦召开了一个服务贸易的出价会,各国都表示,如果进一步开放服务业,会在哪些领域开放,比如投资、保险、电信等领域。
谈判失败令中国外部环境趋紧
《21世纪》:这次谈判没有成功,会对世界经济、包括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陈德铭:当谈判宣布失败时,包括欧盟在内的几个核心成员部长都非常愤怒。而在35个成员中宣布这一消息时,几个来自非洲的部长热泪盈眶,恳求大家再谈一谈,因为他们本来希望,这次谈判
可以削减发达国家对棉花、香蕉这样关乎非洲农民生计的产品补贴,以促进当地发展。其实包括现在世界粮食安全受到威胁,也和发达国家扭曲贸易的行为有关。
所以我觉得,尽管这次谈判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对于脆弱的世界多边贸易体系来讲,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它会对当前经济带来非常明显的负面影响。
对于中国来说,新的规则无法出台,老的规则在新的全球化贸易中,存在很多问题。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每年进出口都超过1万亿美元的世界第三贸易大国,谈判失败可能会对进出口都带来外部环境趋紧的问题。
《21世纪》:谈判破裂之后,多哈回合会在什么时候重启?在多边贸易体制受挫的时候,中国如何应对?
陈德铭:现在大家都在反思,谈判破裂后,世贸组织召开了总理事会的正式会议。昨天拉米和我通了电话,向我通报了会议情况。几乎所有国家都表示,这次会议取得的大量成果应该予以保留,因为从来没有取得过这么多成果。
下一步拉米会去美国和印度再去做一些游说、协调工作,他本人希望还有机会再启动谈判。但是现在世界经济走势低迷,美国、印度这两个国家也即将面临国内选举,所以我个人觉得,多边贸易体制可能会出现一段时间低潮。
我们自己一方面要做好准备应对贸易摩擦、加快结构和增长方式的调整,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加快区域的合作,比如双边、区域的自贸协定的谈判,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我们也愿意帮助弱小经济体和最不发达国家,解决他们的一些问题。
《21世纪》:您刚才提到世界经济低迷、外部环境趋紧,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已经出现一些问题,而且目前外界普遍对下半年继续保持悲观预期,如何分析目前的局势?
陈德铭:上半年总的贸易量仍然保持了20%以上的增幅,但是6月份开始,出口跌到了17%左右,是有下降的。尤其是对美国出口只有几个百分点的增长,这几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到物价因素,可能实物没有什么增长,甚至略有减少。
我国也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当前碰到的一些困难作了政策调整。我相信下半年的进出口会维持在非常稳定的状态。同时,企业要更多地思考,如何通过调整适应国内国际的新环境、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竞争力。所以某种程度上讲,这是我们调整结构的好机会。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多哈回合谈判美国漫天要价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28日在世界贸易组织(WTO)主要成员部长级会议上说,多哈回合谈判目前出现严重困难的关键,是美国在自己利益得到保障后漫天要价。
当天谈判气氛紧张,令此次会议本可达成一项协议的前景,变得渺茫起来。
据WTO总干事拉米的发言人罗克韦尔说,目前部长们的主要分歧集中在棉花问题、发展中国家特殊保障机制、部门计划、新关税限额的确定等方面。
在当天上午WTO7个主要成员(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巴西和中国)的贸易及农业部长参加的小范围谈判中,美国首先对中国和印度发难。美国代表团副团长戴维·沙克当场说:“当这些重要的参与方对已经呈现在谈判桌上的(多哈回合取得进展的)益处构成威胁时,过去几年所有关于多哈回合取得进展的祈祷就都显得空洞了。而这些益处对于大多数成员方来说都是绝对重要的。”
美方的指责遭到了中国和印度官员的反击。除陈德铭作上述驳斥外,印度工商部长纳斯也说:“我们将不再参加谈判……我想,那些维持本轮谈判的是发达国家……它们对寻求商业利益、增加本国繁荣的兴趣,远甚于减少贫困现象。”
与此同时,多哈回合其他关键参与方的部长则试图平息会场上的火药味,呼吁各方聚焦于取得成果、达成协议。
此前在25日,乐观气氛曾经在此次会谈的举办地日内瓦蔓延。当时,关键各方在服务业开放的谈判上有取得突破的迹象,各方还同意在拉米当天提出的一套妥协方案基础上继续磋商。
根据拉米的方案,美国须将农业补贴限额从先前提出的150亿美元降到145亿美元;欧盟须大幅降低农产品进口关税,不过允许其指定高达4%的农产品为敏感产品,这些产品可以享受关税免减或少减待遇。此外,发展中国家工业品关税的上限可在20%到25%之间选择,选择的上限越低,享受关税免减或少减的产品数量就越多。
但是当谈判代表们开始谈及更深入的细节问题时,对抗变得尖锐起来,发展中国家认为目前的草案仍不公平。
印度尼西亚贸易部长冯慧兰28日说:“很多发展中大国对草案的某些部分仍然有所保留。” 她认为,草案部分内容仍不能反映“一个发展的回合”。她说:“我们感觉到不平衡……还必须有某种程度的妥协。”而在此前的27日晚间,美国代表在参加会议后就已经指责发展中国家阻碍了谈判进程。美国贸易代表施瓦布说,尽管并不完美,但经过当天的谈判,几乎已经达成微妙的平衡,是“一些发展中国家”阻碍了这种平衡的最终达成。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