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时政 > 时代观察

教授李志良之死

杨军 · 2008-08-19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教授李志良之死

  本刊记者 杨 军 发自重庆

http://news.sohu.com/20080818/n258969732.shtml

  千古艰难唯一死。2008年5月24日,年仅46岁的重庆大学教授李志良,从自家楼上一跃而下,放弃了正处于学术盛年的生命。

  近年以来,教授自杀事件已有数例:2006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师文力从办公楼坠下,当场死亡。
 
 
 
2007年1月,年仅45岁的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某女教授自杀身亡。2007年12月,50岁的人民大学中文系博导余虹跳楼自杀,并引起媒体大范围关注和讨论。

  相比类似事件引起的热议,数月之间,理工科教授李志良之死却只引起了网络上小范围的讨论。

  学生爱戴的老师

  李志良是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老师,研究生导师,因为化工学院没有博士点,李同时在重大生物学院带博士。重点从事药物疫苗设计创制、药物生物谱学、化学生物信息与计量学等方面的研究。在采访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表示,他是一个好老师,“是学生特喜欢的那种老师”。

  李老师中等身材,人看起来很学术气,头顶略秃,被学生开玩笑地称为“锃光瓦亮的脑袋”。1990年3月博士毕业,师从著名的化学家俞汝勤院士,博士毕业后赴日做博士后,是日本早稻田大学的高材生。两年后,他谢绝老师的挽留回到母校湖南大学任教,传为佳话。

  1997年调入重庆大学。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据说会说三门外语。一口浓重的湖南普通话,学生戏称他说日语可能更容易听懂些。讲起课来纵横捭阖,偶尔穿插吟诵诗词格律,对学生总是微笑着,“虽不善言谈但是很有魅力”,上课会让学生自己出来讲或者走到学生中间像聊天一样讲课。“让我钦佩的老师不多,李老师是一个。”有学生这样告诉记者。

  学生们说得最多的是他对学术的痴迷。他会在凌晨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就跑到实验室做实验。他和同学谈起学术问题滔滔不绝,完全沉迷其中,忘了周围的事物。他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也要稿科研。对学术专注执著到近乎“迂腐”,工作起来没有节假日、星期天,没有时间概念。“经常看到很晚他实验室的灯仍亮着,第二天胡子拉碴地上课。”其建模能力也很强,每年辅导参加数学建模比赛的学子。

  “李老师是化工学院做学术做得最好的几个教授之一,招研究生的时候,分数不够高报考他的研究生肯定没戏。他的学生就业也相当不错。”没敢报考李老师研究生的学生有点遗憾地说。

  李志良主研或主持完成了国家和省部基金课题20多项及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独立及联合申请中外发明专利十多项。所发表论文,被SCI收录数十篇。

  和学术一样获得学生高评价的是李志良的人品。他“没有一点架子”,和蔼、谦逊,为人“正直善良”,“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对每一个学生都十分关心,自己生活非常简朴,却常常无偿资助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

  他是为数不多的能亲自带学生搞科研的老师,很多老师都是拿到课题分给学生,自己深入科研一线的很少,李老师恰恰能做到这一点。别的老师一般也都是让学生去报账,只有李常常都是自己去报账。

  汶川特大地震之后,李志良给灾区捐了3万多元,虽然据学生估计,“他的积蓄应该也不多”。

  压力何在?

  同时李又是一个不太修边幅的、在生活中粗枝大叶的人,“外表全然看不出是一个科学家、优秀的教授”,他会在凌晨想到问题的时候直接穿着睡衣就跑到实验室,曾因为把家里和办公室钥匙都忘在实验室里,而在实验楼的路灯下站一夜。

  据介绍李志良有一个能干的妻子,还有一个在重庆重点高中读书的女儿,成绩非常优秀。看上去是一个很好的三口之家,李事业发展也不错,又如此受学生欢迎。似乎没有选择离去的理由。

  当时,李志良上课是在新校区D区,在从新校区回老校区的车上还和同学们聊天探讨学术问题,没有任何反常,第二天很多学生听到他自杀的消息,第一反应是不相信。没有人知道他最后的心路历程,是什么导致他跨出了这一步。他的笔记本上这样写:“同学们,我对不起你们……”

  学生们告诉记者,前几年李老师的学生出了点问题,似乎是论文抄袭或者是代写,具体不是很清楚,但当时负面影响很大,一度影响到李老师的招生。但李老师一样挺了过来,说明他心理承受能力应该还可以。

  有学生推测:也许是对学术环境绝望了吧,否则我想不出他自杀的理由,他是个对学术很执著的人。很多学生都认为,李老师是一个不太管人情世故的人,除了学术,其他的东西多看得很淡。

  也有学生告诉记者,李老师学术上比较厉害,但是项目申请有问题,因为现实的学术环境,能力强是一回事,申请到项目是另一回事。在相邻几个实验室中,他的实验室条件是比较差的。因为他争取不来资金,在他手下的学生就没有一定的补偿。李实验做得比较多,但是以计算为主。很多老师在外面都有自己的事业,而李志良就是纯粹搞科研的一个老师。

  一个认识他的人说:我听说化学学院有老师自杀了,我想那一定是李老师。在有些人看来,李“太专注于学术了”,以至有点“迂腐”,“有时候有点古怪,甚至偏执”。他性格里面有种现在大学里面缺少的执著和认真,有人认为是“太过认真”。这导致了他在现实中有些格格不入。“不怎么适应这个社会,相对来讲,为人处事很单纯,特别天真。和同事领导相处不太好。”

  也许他已经不理解这个世界的规则,当他无比认真地给出版社填写选题申请表的时候,他可能根本没意识到,书能否出版,和他的认真与否并无太大关系。

  据介绍,因为专心于学术,李的生活能力比较差,因为妻子长年在深圳工作,妻子的姐姐过来照顾他和女儿的生活。

  “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一切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在课堂上,李志良曾把这句诗写在了黑板上。李不是那种只对枯燥的实验数据感兴趣的理工科教授,而是“一个相当有激情的人”,“对科学的思考很有哲学韵味”。这样的心灵是极其敏感的,但在现实中,他却是“挺能忍的一个人”,别人和他说话生气大声他也不计较。

  有学生这样总结:是各方面的综合压力,造成了现在的结果。有太专注学术导致的性格缺陷,以及可能延伸出的家庭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有处处碰壁、情郁其中却不得发之于外的心理抑郁,还有现实的学术环境带来的失望以至绝望。

  有学生告诉记者,李志良老师有抑郁症,曾经入院治疗过。

  沉默的大多数

  在现实面前,总有个人不可逾越的困境和障碍。某种程度上,中国教育体制现状导致知识分子的生存空间在缩小。这可能不是最后一根稻草,但确实给一些知识分子造成了困扰。

  “李志良老师是重庆大学优秀的教授,学术造诣极高,但高山仰止,李老师虽与世无争,但在化工学院仍受到学霸排挤,李老师生活清贫,一心治学。但李老师面对同事关系,面对国内教育现状,时有困顿,不可自拔。”这是百度词条对李志良老师的介绍。

  虽然李志良广受学生爱戴,但奇怪的是,在采访过程中,几乎所有辗转联系到的采访对象都像躲瘟疫一样躲避记者。

  一些学生和记者约好了采访时间和地点,第二天却又反悔,临时爽约。有学生当记者要到约定的采访地点打电话给他时,才告诉记者他正在去往成都的火车上。

  李志良的一位研究生只告诉记者,他不想再谈这件事情,声音低沉。而他的一位师妹一开始同意和记者聊聊,并且约定了时间地点,后来听说师兄不愿意接受采访,她立刻也拒绝了采访,理由是让李老师入土为安,不再打扰他是最好的缅怀方式。

  有学生接到记者约采访的电话,推说自己正忙,再约时间通电话,到了约定时间并不接电话,再打永远不接。在重大化工学院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的人告诉记者自己一点都不了解李志良老师,相当于不认识,所以无法接受采访,却有后来接受采访的人告诉记者,该博士对李老师的了解起码比自己多。

  开始几天记者一直觉得莫名其妙,直到一位前年硕士毕业留校的辅导员声称,学校有规定,采访要通过宣传部统一安排,他不方便私下接受记者采访。后来不断有学生以这个理由拒绝记者的采访。

  当日出警的派出所也告诉记者采访他们也要通过重庆大学宣传部。重庆大学宣传部则以放假师生都出行不好协调把采访时间推到了“开学以后再说吧”。

  李志良的几位同事和同门也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当采访终于有所突破,愿意接受采访并帮记者联系了多人的采访对象告诉记者,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对李老师的感情。他也希望记者能理解不愿意说的人,毕竟涉及毕业等等诸多问题。不否认有学生不接受采访是不愿意再提起伤心事,想李老师早日入土为安,或者为尊者讳,怕说的什么有损老师形象。但对很大一部分人来说,也许主要是对老师的爱戴,还敌不过对自己的担心,或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我不想去关心他跳楼的原因,不想,一点也不想。我只感觉到心里的真切的难受,感觉到真正的怀念,怀念一个真正的学者、一个真正的从事研究的人,一个做事认真严谨的人,他所具有的这一切我想也是处于这个浮躁时代的人都应该怀念的东西。”这是网络流传很广的悼念李志良老师的文章片段。

(责任编辑:田燕)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你搞一次个人崇拜试试,看看有多少人会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来吗?
  2. 邓论学习 (十二) 是四人帮搞的“血统论”吗?
  3. 星话大白|越南
  4. 李昌平:我的困惑(五)
  5. 为什么批评西方的他们都“意外死亡”了?
  6. 是右就必须反,必须批
  7. 谭吉坷德|决战,或许正在悄然开始
  8. 胡锡进为什么总改不了阴阳怪气的老毛病
  9. 痛心,反华润人丁一多因强奸被捕,哈哈!
  10. 到底是谁在夸《新闻女王》?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5. 这是一股妖风
  6.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7.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8.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9.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10.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痛心,反华润人丁一多因强奸被捕,哈哈!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