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吴晓兵:证券市场周刊机构部主任
●钟文:炒了十七年股票的投资人
2008年理财年终盘点之股市篇———
从去年10月的6124点,到今年的最低点1664点,中国股市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速降过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下跌幅度超过72%,市值缩水最多时达到22万亿。回望过去,需要勇气,更希望能够找到股市的病痛所在,让依然存活的投资人前行以力量。
●十八年不遇大股灾人均亏损13万
如何界定此次下跌?钟文认为此次熊市无论从跌幅,影响的投资人的范围,以及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均可谓十八年不遇。
通过调用各类数据对比,可以发现此次熊得确实不一般。
其一,下跌幅度十八年不遇。
尽管此次下跌幅度72%仅次于2004年的79%,但2004年的下跌用了14个月,此次下跌只用了12个月,这种速降即使是炒股多年的钟文提起来也心惊。
其二,亏损之广,幅度之高,十八年不遇。
这回牛市参加的散户之多、之广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年代。
截止到11月28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数据表明,中国目前A股账户有1.2亿个,如果平均按每个人持有两个账户计算,至少有6000个人参与股市。如果把22万亿的蒸发的纸上财富中,流通盘的8万亿平摊至每个人上,每人亏损13万。
而大部分的入市人群是在2007年入市,这一年两市共计新开户超过4000万户,通过基金开户达到2000万。而A股开户的高峰期在8月后的四个月中,每个月的开户量超过300万户。简单说,就是大部分的新股民是在股市6124点前进去的。在高点上被套牢。
其三,受实体经济下滑的影响前所未有。
国际上爆发的金融危机对美国来说,是自1929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如此计算,等于这种机会又是80年一遇。
其四,A股扩容速度之快,国有股减持力度之大,也可谓18年一遇。国有股减持在2008年之前也有负面的影响,那时大家不是不知道,只不过到了2008年就为全部投资人认知。
●下跌三阶段主要矛盾各不同
用钟文的话说,“股市到了该跌的时候就要跌了,没有原因,没有理由。”然而今天当我们回望下山之路时,很容易就将这段股市的K线图分成三个部分。而三个不同的部分,也分别可以寻找到当时的主因。这些主因并非当时才凸显,许多因素都是酝酿已久的,不过因为一些突发事件的出现,而使大众投资者清醒地也看到了这些因素,并被迅速认同,从而导致市场形成共识。
《死了都不卖》最早出现在去年的5月份,到了七八月份这首歌可谓家喻户晓。
也是在那个时段,进入了牛市的疯狂期,有的老股民开始睡不安稳,不敢再买股票,而新股民却高唱着死了都不卖入场了,那时的歌词现在听来讽刺,却是当时市场的极典型体现,“死了都不卖,不给我翻倍不痛快……就算深套也不卖,不等到暴涨不痛快……到顶部都不卖,做股民就要不摇摆,不怕套牢或摘牌,股票终究有未来。”
钟文说,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有点惊了,而身边的许多朋友表示,都想辞了工作专职去炒股。这一轮的疯狂至十七大召开当天,创出了中国股市的新顶6124点。
其后的下跌,也许就是本轮股市下跌最有典型的一件事情——中石油的上市。
第一阶段:没人承认进入熊市
任课教师:中石油,告诉你死了都不卖的后果是要下十八层地狱,它教会投资者,好公司也要有好价格。
“我站在中石油48元之巅,眼含热泪向山下俯瞰,看那高高耸立的井塔,看那黑色石油井喷的壮观,看那井架旁忙碌的股民……”
如果说,在中石油上市之前,以机构投资者为代表的大蓝畴炒作,让许多所谓的价值投资者赚到甜头了,那么,中石油的上市却是用最惨痛的代价告诉新股民,什么是真正的价值投资。
2007年11月5日,顶着“亚洲最赚钱的公司”、“全球资本市场市值老大”等光环,中石油回归A股,发行价高达16.70元,引来申购资金3.37万亿元,相当于10%的股民参与了中石油的打新,最终只有1.94%的资金中签。
吴晓兵表示,中石油一上市就成为第一权重股,一上市就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跟以前日本股市泡沫出现时显出很类似的特征。到了下跌再反弹到5500的时候,除了机构投资者,还包括很多公募基金经理也认为这不是“熊市”,仍然是一次正常调整,也正因此,在下跌的第一阶段,从6124至5500点的第一轮下跌中,大家的整体情绪是比较稳定的。
就这样,揣着中石油这只中国最赚钱企业的股票,诸多股民坐着电梯地下行。以至于有了新版的《套子》台词,最经典之处就是,“本以为跌到×××元就是地板价了,没想到地板下面还有地窖,地窖下面还有地狱,更没想到的是地狱还有18层!”
这一经典之词,也不只适用于中石油一家,诸多的大盘蓝畴,小盘成长股无一例外地开始了新一轮下跌。中石油给股民上了深刻的一堂课:那就是,再好的公司也要有好的价格。不赚钱的股票算不上好股票。
第二阶段:三个月跌幅近50%
任课老师: 中国平安(601318),告诉你“大小非”有多黑,股市已变成了提款机。
第二阶段的下跌主因,却是上市公司的疯狂圈钱行为,让投资者认识到股市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的提款机。
2008年1月21日,刚刚登陆A股不到一年的中国平安公告宣布,要再融资1600亿,至于融来的钱干什么,说的只是海外资产并购,买谁不清楚,但圈的钱的数额之大却是让人难以承受之重。
近两年在市场上增发之类的再融资行为反被当作利好大肆炒作,因此市场的融资额度不断攀高,07年一年通过IPO融资8000亿元人民币,创历年来新高。而中国平安这一融资计划要抽走的资金量,相当于07年整个A股市场融资额度的1/4左右,市场根本负荷不了。
平安的雄心,在资本市场换来了公募基金用脚投票,基金开始不计成本的带头抛售下,大盘随后连续两天出现巨量下跌,其惨烈程度堪比07年由调高印花税引起的那场“530”股灾还要大,极大地动摇了投资者的持股信心。
许多投资者就是在中国平安的教育中,明白了一件事件,上市公司不论上市多久,永远都是饥渴的。而他们的嘴巴一旦张开,均是大到你不敢想。也许就在那一瞬间,增发,再融资不再成为上市公司的“利好”,利好与利空的界定转换,也正是牛熊的心理分界线。
直到422政府宣布下调印花税,恢复到1%的征收水平,市场才止住下跌。不过反弹也仅仅20%,至3700点后,再次下跌,从而进入了第三个阶段的下跌。
时至今日,中国平安没能够再融资,而其号称投资于富通的股票已经浮亏超过157亿。万幸的是,中国股民没有满足中国平安的欲望,否则现在它的亏损会更严重。
第三阶段:股市温度计的作用出现
任课教师:海外一系列金融机构,贝尔斯登,两房,几大投行,保险公司……主要教程,谁也信不过。
悲观是第三阶段的主旋律,其间政府的各种利好政策,包括各个利好传闻不断被制造。部分传闻和政策都只是起到了短暂托市的作用。
中国政府再次改税,将印花税改成单边征收,托住了狂泻的股市,并在此后,股市给予了近600点的反弹,但延续的时间并不长久,受国内外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很快再次下跌,创出1664点新低。
直至近期政府出台4万亿的经济振兴计划。
谈到国家的救市政策,吴晓兵表示,要区分4万亿出来后对实体经济、股市经济的影响,其实不是一回事。有可能实体经济仍然不好,但是把股市泡沫吹起来了。中国本身的经济问题不是次贷或者是全球金融危机引起的,更多是自身结构的问题,从长周期来看走势如何很难说。
从短周期来看,这4万亿砸进去,肯定会保证增长率。中国跟国外不一样,消费、服务行业都是极小的,虽然在GDP上表现良好,但是实际上人民生活水平并不会很好。所以短期,我国经济在未来每年三季度见底后可能会有一轮反弹,包括资产价格水平和物价水平也会有一个反弹。
钟文:中国股民必经之路
经历了惨烈的下跌,最近网上又出现了一首流行歌曲,是股民写给自己的,叫做嫁人要嫁炒股的人,理由很多了,比如炒股的人有恒心有毅力,感情专一;头脑够灵活,将来生的孩子聪明; 经历股市大起大落,不被淘汰,就说明能够经得起风雨,成熟稳重等等。
钟文表示,现在能够还留在市场中的人确实不容易。
他说,现在股市里还能够天天看股票的人有三种状态,仓位不算太重的人——扛着,仓位较重的人——忍着,满仓的人——熬着。老股民到3000多点都已经卖了,到5000点基本上就没人了,他们没赚这个钱。而所有投资者在股市里就分牛市和熊市,牛市里比的是谁疯狂、谁敢想,熊市里比的是谁保守。
在牛市里永远是高估值,1000倍市盈率都不高。今天这个企业亏损了,说这个股票5块钱你买了,明天只要有人出5块5买你的,你就会卖,不在乎它估值多少,估值只是一个象征性的东西。牛市被高估,熊市被低估,牛市时1500多倍的市盈率大家也不觉得高。
股市受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但并不完全跟经济走同步,还是有自身的东西。任何一个国家刚开始工业化时都会产生一波全民炒股的热情。美国、日本、英国、法国都是这样,只要这个国家工业化了,老百姓突然间有钱了,都想怎么让这个钱保值、增值,所以这回来的新的投资者太多了,排着队去开户。但是这些人又不是特别懂,外行人肯定损失大。
他说,股市就是第二个不挂牌的税务所,从历史上来看,排着队到股市捐钱的,一个是2001年,第二次就是2005年、2006年。一看到他们排队就特别害怕,这回完了。干任何事都是内行人挣外行人的钱,刚刚新股民剩三分之一(100万剩30万)的就给他60分以上,绝对及格了。老的股民,入市10年以上,只要能剩一半就已经很好了。
而进过股市的人的心灵已经被蹂躏过,回去干活一定会特别踏实,比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人要踏实得多。因为做股票时心是飘着的,这会儿是踏实的。我记得10年前我就有这个想法,谁如果在股市上赚了钱我一点儿不羡慕,因为他确实是被折磨过、蹂躏过。精神要是垮了,肉体也扛不住了,股市主要是在精神上摧垮你。股市超过5000点就是疯狂,这次下到1000点也是疯狂的。
吴晓兵:宏观经济造就“熊市”
无论“大非”也好、“小非”也好,对股市的影响绝对不可能脱离经济环境来起作用。也许事后来看,从6100点跌到1600点可以命名为“小非熊市”,等跌到3000点的话会是“大非熊市”,股市会先反弹,等你看到经济数据已经好转时,可能股市的反弹已经差不多了。
当“大非”开始卖时,跟“小非”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现在国资委还有管控能力,但是企业的效率、表现、银行坏账的程度都需要有个两三年才能看出来,到时候一旦缺乏资金,整个资金面很紧张的话,“大非”是有可能在股市上来获取资金的,一切都是顺其自然出现的,那个熊市就叫“大非熊市”了。
所以,真正造成股市熊市最大的原因仍然是宏观经济的原因,“小非”起到的只是一个促发的作用。在2007年10月份“大小非”开始放出来,投资者卖股票卖的比较坚决,在这个过程中“大小非”都有一些卖出,并不是说压制着上不去,更多是股市自身的趋势是下跌的,“大小非”作为因素之一助跌了。
第二阶段的时候还有一些外在环境因素,中国2008年发生了很多大事,政府把注意力放在雪灾、汶川地震、奥运会上,等于政府没有休息。现在把注意力放在经济走势上,尽其所能地加大救市力度。
钟文:中国股市1664点已经见底,复苏指日可待
股市就是“春播夏赢秋收冬藏”。从1990年股市诞生到今年,由于年底企业都要结账,也要跟银行进行清算,年底有行情的很少,这18年里不会超过两年。还有一点天气是不允许了,人也属于动物的一种,跟动物的禀性差不多,人虽然说不需要冬眠,但是冬天也不愿意大动了,人不思动。而每年开春的时候股市往往有一波行情的可能性特别大,而且人心似动,特别是惊蛰的时候。
因为中国的股市有一个特点,每18个月是一个周期。不论是上涨周期还是下跌周期,人的情绪经过18个月以后基本上就告一段落了,就宣泄完了。要从这个角度看的话,从去年10月份到明年的4月份基本上这一波下跌周期,从时间上看够了;从6100多点跌到1600点的幅度现在已经够了。总之一句话,幅度提前够了,但是时间还不够,需要到明年4月份。
吴晓兵:扭转情绪波动促股市提气
这一波熊市有一个现象,之所以跌得这么流畅是因为股市里面有大量储蓄资金,也就是说老百姓的钱在里面,而金融机构受损失比较大的是保险公司。
对于其他金融机构比如说基金、证券公司,因为管控的比较好,同时基金公司本身的模式是收取基金管理费,并没有太多的损失。同时,银行的信贷资金并没有通过某种渠道大规模进入股票市场,这一次下跌银行实际上是没有伤筋动骨的。
可以把股市的运行首先看成一个基本面的波动,大的轮廓跟基本面是趋合的,但是心理因素要加进去,如投资者乐观、悲观的情绪。乐观时给溢价,悲观时给折价,心理因素是在股市极端时占的比重最大的。实际上熊市时估值可能到5倍,牛市可能会到50倍,起作用的就是情绪波动。所以,扭转投资者情绪波动,也就是重建信心,才是上策。
来源:北京青年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