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地总结改革开放30年
卫兴华
对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和成就,所碰到的问题,究竟怎么来进行评价,怎样总结,目前学界观点并不一样,这是正常的。但我觉得应当有个共识,即要进行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总结。客观总结改革开放的得失,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是为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更好地搞好改革与发展大业,推动经济社会更好地向前发展。
既要总结成功的经验,这是主要的一面;也要总结某些方面的不足。肯定成就,是为了沿着改革的正确方向与道路继续前进;正视不足,是为了弥补缺失,改进工作,以利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现在有一种绝对化的看法:不允许谈改革开放的任何缺点和不足,甚至不允许讲反思。谁要讲点缺点,谈点不足,提点完善改革的意见,就是反改革。更有甚者,把强调应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不赞同把国企“一卖了之”,批判新自由主义,也指责为反改革。应当注意的是,在谈论改革还是反改革问题上需要分清两个不同的方面。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事实上存在两种改革观。党中央和邓小平所主张和实行的改革,前提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包括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旨在使社会主义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而某些人所主张的改革则与此相反,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他们搞“全盘西化,打着拥护开放、改革的旗帜,……是要改变我们社会的性质”,“某些人所谓的改革,应该换个名字,叫作自由化,即资本主义化……我们讲的改革与他们不同,这个问题还要继续争论的”。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在改革中不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会葬送党和人民七十年奋斗的全部成果。要划清两种改革开放观,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开放,同资产阶级自由化主张的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化的‘改革开放’的根本界限。”某些“改革”理论家高调批评别人“反改革”,实际上是不满别人不赞成和反对他们所主张的私有化、全盘西化的改革。这种被他们批评为“反改革”的观点,实际上是用正确的、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改革观,反对他们打着改革旗号企图演变社会主义的所谓“改革”。
毋庸置疑,30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成就是主要的,应在总结经验中充分肯定。但改革开放的实际工作中,并非没有需要总结的教训和缺失。1989年11月9日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中,对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指导也有失误”。“在建设和改革两方面都存在急于求成的偏向”。为此,“党中央和国务院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多做调查研究,多走群众路线,努力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自1989年以来,又经过了近20年的改革开放,改革的涉及面更宽,力度更大,改革的成就也更大。我们的国民收入大幅提高了,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生活水平和质量的确提高了,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空前提高了,经济总量已从世界第十一位跃至世界第四位,将进入世界第三。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我在中央党校《理论前沿》2007年第22期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具体讲了改革的成就,按照十七大精神讲改革不能倒退,倒退是没有出路的。但与此同时,广大群众也切身感到存在一些问题和偏误。比如说,改革过程中大量国有资产流失,有的企业负责人借改革之机以权谋私,侵吞国有资产,或是官商勾结,以超低价将国企出卖给私人。如果事先有个出卖国有企业的严格的章法,有一定的审批程序,公开竞标出售,事先有安排,就会好得多。还有,长期以来流行着“国退民进”的提法,广泛地被误解为中央提出的指导思想,其实中央并不赞同这一偏颇的提法。中央的指导思想是国有企业“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而讲“国退民进”,意味着对国有企业只留下一个“退”字,退出来让位给私有企业(民营企业一般被用作私有企业的代名词),似乎改革的战略就是让私有制企业取代国有企业。前些年出卖国企成风、“一卖了之”的现象,与“国退民进”的宣传是有联系的。如能公开对其澄清,辨明理论是非,消除其负面影响,国企的损失自然会小些。再比如,30年来,财富大幅度增长,人均GDP翻了三番多,但出现了收入差距过大的趋势。我们改革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先富带后富。这对摆脱普遍贫穷起了积极作用。但30年来,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意愿实现了,可是没有带动起后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强调应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应更加重视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解决三农问题,这是完全必要和正确的。如果能更早地关注和着手解决这类问题,改革与发展的成果会更大一些。另外,教育体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住房体制改革,乃至国有企业和集体经济改革,也还存在一些需要探讨与总结的问题。回顾与总结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并不是反改革。
现在人们在议论是否出现了一股反改革思潮的问题。邓小平讲,中国没有反改革派。当然也不能否认,会有个别或少数人有一种比较偏颇的看法,就是用“过去的”剪裁和评判“现在的”,把问题和不足看得偏重,把成就和功绩看得偏轻。对改革开放质疑多,横挑鼻子竖挑眼,这类意见多见于网上和会议发言,影响并不大。据说也有个别人肯定阶级斗争为纲,肯定文化大革命。这当然不能赞同。事实上这些说法也不会起多大作用,并不能成为“思潮”。不能把个别事例扩大化,将其与正当地提出改进意见混在一起,都作为反改革来批驳,甚至把与中央一致的理论认识,如强调更加重视公平,主张调整“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诬之为“反改革”;把主张缩小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正确意见,说成是“左”派挑起的有害的事端。我认为,应分清带引号的“左”和不带引号的左。不带引号的左派,是代表革命、代表进步的。国民党左派如廖仲恺、何香凝等是我们党肯定和支持的。鲁迅等的左翼作家联盟,是进步的,鲁迅是左派。我们反“左”是反那个带引号的“左”,反对极左。有人则不分青红皂白,把不带引号的左,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也作为“左”来反。
该怎样回顾和评价改革开放30年,我的看法是:一,应以正面总结和宣传成就为主,但要不讲或少讲大话、空话、套话,不要千文一面。文章要有思想,有见解,有分析,有归纳。总结要将经验上升到理论,要探求改革开放和发展的规律性的东西,以便更好地用创新的科学理论指导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二,要敢于实事求是地总结理论认识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存在的某些不足与教训,不要回避。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始终采取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成绩、克服缺点的科学态度。这有利于我们正确面对和解决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所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三,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不需要某些专家学者自我标榜在改革开放中的理论贡献,那种高调凸显自己,自我吹嘘的东西,多不如少,少不如无。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摘自《高校理论战线>2008年第8期》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