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中两地经济学者合作的“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2010年春季预测”报告昨天在北京发布。该课题组认为,2009年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虽然超额实现了“保八”(8%经济增长率)的年度经济目标,但是也导致既有经济结构进一步恶化。
课题组也认为,今后无论出口或是投资都无法像过去一样,让中国维持两位数的经济增长,因此往后增长的唯一动力是结构调整。为此,政府有必要适当地控制增长速度,为结构调整创造条件。
课题组并预测,2010年中国经济将增长9.13%。这个数字低于一般国内研究机构预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社科院的预测大约为9.5%,中国科学院近期的报告则说,今年的经济增速可望达到10%。
使用季度模型来预测中国未来的经济走势,是本地经济学教授陈企业与陈抗在任职南洋理工大学期间,与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共同建立的预测方法,迄今已五年。
“二陈”去年底转往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任职,这份报告今年改以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与厦大的名义发布。
厦大经济学系教授龚敏昨天解释课题组对当前经济问题的看法时指出,2009年外部市场急速萎缩,迫使中国政府通过投资的急剧扩大来稳定经济增长。
结果,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中,投资的拉动率达到历史高位的92.3%。相比之下,从1978年到2000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率平均只有36.7%。
她说,上述特定时期的特定政策,与过去中国政府使用过的反危机政策基本一致,即以国有企业为投资主体,通过国有银行创造信贷扩张,将资金集中投入到制造业、房地产以及基础设施领域。
“高投资低消费”问题进一步凸显
与此同时,政府支出中属于民生保障的份额没有很大提高,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不断扩大,抑制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快速上涨,因而导致中国原有的“高投资、低消费”问题进一步凸显。
对于政府“退出”机制或防范通胀而采取紧缩货币政策的效果,龚敏评估说,如果央行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1.5个百分点,将2010年的广义货币M2增速控制在17%,并持续到2011年,模拟测算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速将大幅减少,2009年仅能达到6.99%,2011年是7.83%。
课题组因此建议,紧缩的货币政策力度不宜过强,否则将损害原有的经济复苏局面。
新中两地学者的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研究进行五年来,昨天是历年来出席者最多的一次。陈抗昨天在会后受访时形容,大家意见相当一致,都看到原来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持续,但也都没有找出新的增长点。
他说,在1997年至2002年之间,中国也曾经出现经济增长缺乏新动力的情况,一直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才依靠外需推动经济高速增长。而今,外部的引擎拉不动了,投资则只有短期效应。
居民可支配收入明显下降可以追溯到1997年的国企改革,而今,中国并没有能够在短期内改变居民收入结构与提高消费的方法。
陈抗在会上说,1997年国企改革的长远效应一直没得到重视。他以图表说明,1997年至2007年间,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下降了11%;其中在1997年到2002年之间下降7.6%。
与此同时,企业与政府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则基本等值上升,其中政府收入上涨在2002年以后仍持续。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下降最大的是工资收入。
陈抗提出,过去10年间,国企与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改革减去了7000万个就业机会,其中5000万个就业机会是在1997年至2002年间减去。这带来了居民工资收入的减少。
此外,中国在90年代末期开始,将银行存贷款利率差维持在3.5%左右的较高水平以保证银行的盈利,意味着居民为国有银行的改革提供补贴。再者,上市公司对股民分红,这些都导致了居民财产收入的下降。
应坚持推进市场要素改革 至于如何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课题组进行模拟后发现,如果通过政府转移支付的方法,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4%,达到1990年代的水平,政府在2010年与2011年必须拨出8万8783亿(人民币,下同,约1万8380亿新元)和9万8950亿元,这可以将2010年的居民消费提高2.5%,不过只会有一次过的效应。
陈抗因此认为,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不可能短期实现,也难以通过单一政策措施奏效。
长期而言,中国应该坚持推进市场要素改革、提高工资并降低个人所得税、扶持中小企业以带动就业,推进政府职能从GDP为中心向提供公共服务为中心的转换。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