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中国经济的死结
卢麒元
俸禄,是古代皇朝政府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主要形式有土地、实物、钱币等。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劳动关系双方的约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现代中国,一切都在现代化,唯独官吏之报酬没有现代化。中国官吏报酬没有实行真正意义的现代工资制度。中国官吏复杂的收入形式更接近皇朝的俸禄。
这是一个历史的遗憾,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属于代主制度(非君主亦非民主)。当代主处于弱势的时候,国家处于近乎无主的状态。这是一种无主而有政府的状态。各级政府官员的权力迅速地膨胀。代主制度下,官吏名义上是员工,“员工”实际上是老板,官吏事实上是自己雇佣自己,根本无法建立真实的雇佣关系,更无法在劳资双方博弈的基础上产生官吏的现代工资制度。于是,官吏们便以“工资”的名义实行皇朝的俸禄制度。
与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的问题一样,对于“俸禄”的管理总是会随着集权的不断弱化而混乱不堪。各级悍吏并不受限于“政府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他们会将“俸禄”的内容和形式无限扩大。他们会迅速发展成为豪门望族。他们有的时候甚至还可以富可敌国。他们不仅仅是在与民争利,他们更是在与国争利。与民争利,则民间消费疲不能兴;与国争利,则国家实力日渐衰微。中外历代王朝,败亡于“俸禄”者不计其数。
中国官场文化历来虚伪。“公仆”一词极富欺骗性。明明是老爷,非要发放仆役的“名义工资”。“名义工资”不足以维持老爷的实际生活水平,“老爷们”就去搞花样翻新的“创收”。“创收”就是使用公权力与国、民争利,形成事实上的“地下税收”。为了广开财源,官吏们可以将万法皆税。
“地下税收”的后果极其严重。
第一, 无规则可言。无规则,则会破坏一切道德和法律规范。
第二, 无底线可言。无底线,则会破坏一切社会和经济秩序。
于是乎,就出现了中国式的经济悖论:一方面,特殊群体消费惊羡世界;另一方面,普通国民消费严重萎缩。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拉动消费”之说是何等的荒谬!消费难道是可以“拉动”的吗?
或有“智者”倡导“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一种“王顾左右而言他”的典型做法。财政越积极,民众负担就越重;货币越宽松,百姓的钱袋子就越紧绷。明明是社会分配出现了严重问题,不下决心调整社会分配结构,却天天叫嚷产业结构升级。时下所谓的“产业结构升级”,就是放弃传统产业,进军房地产业。这是饮鸠止渴,这是最后的晚餐。中国终于实现了“一业兴旺”的奇特景观。中国官吏的“创收”规模和“创收”速度迭创新高。中国经济结构失衡却更加严重了。
“俸禄”带来的问题当然不仅仅是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
地下税收就本质而言属于制度成本。当这个无形的制度成本失去控制,将耗尽代主的一切信用。并且,地下税收一定会侵蚀地上税收,最终导致政府入不敷出。弱势政府应对支付危机的唯一出路就是通货膨胀。中国外汇结算制度就是一种经典的滥发通货的制度安排。通货膨胀必然引发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必然形成政治危机。这从来都是一条衰败沦亡的不归路。
这里面有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关系:俸禄不明~资产不清~税负不公~分配倒置~消费萎缩~经济失衡。早就应该治理源头了,不要继续在细枝末节中做文章了。
“俸禄”问题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的死结。
如何打开这个死结呢?
经济问题从来无法依靠经济方法得到彻底解决。我们已经不能回避行政体制改革了。
让“老爷们”拿老爷该拿的实际工资,并且让“老爷们”仅仅拿老爷该拿的法定工资。从此以后,不要再搞谁也说不清楚的“俸禄”了。以此为契机,在公民财产透明的基础上征收个人资产税和个人所得税,实现社会财富的水平转移支付,从而建立真正的社会主义和真正的和谐社会。
道理就是如此简单。然而,三十年了,人人装傻充愣。有几个人敢建议重新核定总理的实际工资呢?有那个高级领导有勇气率先公开自己的私有财产呢?
当年,明朝首辅张居正胆气过人。“万历新政”就是一次对于贵族官吏俸禄和资产的正本清源。“万历新政”执行短短数年,国家欣欣向荣。可惜的是,明朝的“公仆”们太“高尚”了,他们很快就以“道德”的名义结束了“万历新政”。张居正人亡而政息。明朝因为“万历新政”失败而终至灭亡。需要思考的是,明朝的悲剧能够历史性的终结吗?满口仁义道德的士大夫们谢幕了吗?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曾经数度讨论官员工资制度改革,也是因为“道德”的压力始终无法破题。“公仆”们嘴巴上仍然不愿意拿“老爷”的工资。“公仆”们或许很满意当下的“地下税收”模式。“公仆”们活在当下,修好了贞节牌坊,同时惬意地做着婊子。一个又一个的腐败案让我们隐约感觉到了历史的轮回。不是吗?扭曲的俸禄导致扭曲的税收;扭曲的税收导致扭曲的分配;扭曲的分配导致扭曲的经济结构。最终,将国家导入经济危机的陷阱。
中国曾经经历过汉唐盛世。那时世界上还没有诺贝尔经济学奖,也谈不上有专业的经济学家。但是,那时的中国政治家有自信,他们还没有失去悲悯的情怀,他们起码相信自己的常识。今天的中国,学者专家满街走,思想理论不断翻新。然而,连最起码的逻辑关系也梳理不清了。有时候,听到官员们的经济政策言说,令人惊诧莫名。比如:积极拉动消费,努力调整产业结构。这是什麽逻辑?积极拉动消费,竟然不是调整社会分配结构?努力调整产业结构能够拉动消费吗?胡闹得有点儿过分了吧!
中国的经济问题一点儿也不复杂。解决中国经济问题一点儿也不难。该说的道理,早就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
打开中国经济的死结,根本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这是一个经典的道德问题。
我们这个民族生病了。一个男人具有女人的气质,这不算是问题。但是,当男人女性化成为全民族的集体审美,这就是很大的问题了。小沈阳变成了国粹,让英雄们如何安身立命?没有了英雄,这个民族靠什麽崛起呢?轻浮的喜乐背后,往往蕴含着深沉的悲哀。
我喜欢刘伯承元帅的话。请你们摸一摸自己的下面,看看是否还有那个东西,如果有的话,赶紧爬起来,冲锋吧。
这或许是对代主们最后的考验了。
就别再扯淡经济政策了,拿出一点点的道德勇气吧!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