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政文摘(2010-3-11)
重组统计局 撤掉住建部
权贵荒唐言 蚁民辛酸泪
出口强弱皆藏杀机 人币升值压力难消
商银薪酬背离国情 治理须得宜
政府成了公司,是中国财富分配不均的主因
龙吟大地:中国鹰派少得可怜
虎视寰球:美俄裁军条约一拖再拖
还看今朝:教育产业悖中华文化
山寨流水:两会滚闷雷
菩提明镜:军方其实都在抱怨
中国军事网民吹牛
台杂志:胡锦涛之子5月以院长身分访台
.............................................
重组统计局 撤掉住建部
太阳报
今年全国两会,楼价问题成为压倒一切的焦点,国家统计局及住房建设部更成为众矢之的,被代表委员炮轰,要求这两个部门问责之声此起彼伏。
国家统计局由于日前发布去年房价涨幅百分之一点五的惊人数据,被各界批评睁眼说瞎话,根本无视现实。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不得不承认,统计数据的来源并不是来自统计人员的现场调查,而是由开发商自行填报。
其实,房地产价格统计靠开发商填报,开发商操纵房价的情况,公众在多年前就知道了。但国家统计局迟至今日才发现问题所在,是不是太迟呢?如果调查统计都是依靠开发商们自行提供数据,还要统计局干甚麽?倒不如将工作外包给开发商好了,政府又何P:必用纳税人的钱养这些懒虫呢?
国家统计局的问题并不仅仅是施政懒惰,而且还故意溷淆概念。以楼价为例,老百姓最关心的是商品房的涨幅,毕竟老百姓主要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但国家统计局却用「房价」偷换概念,将非商品房、公共建设设施全部统计其中,从而拉低房价涨幅。国家统计局如此处心积虑拉低房价,到底是何居心?拥有经济学博士头衔的马建堂如此轻易被欺骗愚弄,这个博士头衔是否浪得虚名,是否有失察之嫌呢?
稳定楼市 谈何容易
至于住房建设部在两会期间的表现,更是荒腔走板。该部部长姜伟新在接受採访时说:楼价是稳定的,肯定是稳定的!总理都说了,房价必须保持一个合理的程度,这是必须得做到的。当记者再次询问楼价能否稳定时,他更信誓旦旦:「能稳定,总理都说了,不稳定怎麽行,肯定行!不行也得行!」然而一天之后,同样是这位姜部长,又改口表示未来二十年中国楼价上涨的压力很大。他的副手更强调,调控楼价,住建部几乎没有甚麽手段,也就是说,连官方也束手无策,稳定楼价云乎哉。
堂堂一位部长,说话居然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实在是悲哀。实际上,住建部是楼价上涨的幕后推手之一,金融海啸时,住建部官员起早摸黑协调各方救市,不仅使楼市起死回生,而且涨得如火如荼。如今面对高房价,住建部两手一摊,说没甚麽手段,如何取信于民?
全国各地经济适用房之所以建设缓慢,主要是住建部怠政渎职,刻意将老百姓推入开发商的虎口,人为製造购房需求。住建部与开发商结成利益共同体,沆瀣一气,不是稳定楼市,而是推波助澜,这样的住建部已失去原来的意义,还不如一裁了之。其实,当局要真正调控楼价,就须斩断开发商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链与关係链,但这又谈何容易。
权贵荒唐言 蚁民辛酸泪
东方日报
今年全国两会雷人雷语频出,比之历年两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委员代表们口水唾沫满天飞,提桉建议如牛毛,然而中看不中用的多,隔靴搔痒的多,锦上添花的多,无关痛痒的多,真知灼见的少,直面矛盾的少,针砭时弊的少,监督政府、伸张公民权利的更是少之又少。
不妨看一看这些荒唐的两会语录。广东有建筑商针对中下阶层买不起房的现象评论说:「没有人叫你去广州买,也没有人叫你去深圳买。你回老家买就可以啊!」这句话让千百万「蚁族」悲愤莫名,他们在网上质问,为甚麽我们不能在洒下汗水的城市买房?
另一名来自地产界的全国政协委员就同一现象评论说:「老百姓没有买房能力,不要埋怨政府受贿和开发商。房价不能打压,也打不下去。」这样漠视民苦、与民意对着干的委员,真不知到底是代表谁的立场?
更荒唐的是,还有政协委员建议「老婆做家务,老公应付工资」。而对于毕业即失业、有大学生竞争当掏粪工的现象,一个颇有名气的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不予同情,反而揶揄「大学生掏粪工,会改变中国掏粪现状,无论是在掏粪工具的使用上,大学生都具备优势。」
华丽盛宴 歌舞昇平
种种荒唐言,蚁民辛酸泪。在贫富差距日益增大、下层百姓生活穷困化的今天,权贵们撕下了最后一丝社会同情的伪装,扔掉了最后一点礼义廉耻的遮羞布,将两会变成歌舞昇平的盛宴。富人、名人、达官、显贵聚首一堂,跳恰恰舞、唱流行歌、讲美容经、鑽录音棚……不一而足。如果两会不是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召开,乍一看一听之下,还以为是哪家富人小姐的生日宴会,大家有说有笑,嗑着瓜子,穿着盛装,像前来道贺敍旧一般。权贵们为自身及所在利益集团长袖善舞、四处张扬,完全违背大众的利益,更违背常理与常识。他们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堂皇身份,也忘记了来京开会的目的之所在。
代表轻描澹写,百姓水深火热;代表鲜衣华服,百姓破衣褴褛;代表高堂大屋,百姓寒屋茅舍;代表有说有笑,百姓义愤填膺;代表荒唐可笑,百姓辛酸泪水……还有比这些更鲜明的对比吗?还有比这些反差更能映衬出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不公不正不平吗?
无数的网友激愤地留言,代表们不是这个商就是那个官,我们由谁来代表?两会的代表性愈来愈窄,与人民群众的联繫愈来愈澹,执政的合法性愈来愈低。如果长期这样荒唐下去,就不止群起而笑之这麽简单,恐怕要到群起而攻之甚至揭竿而起的地步,到那个时候,代表委员们才醒悟过来便来不及了,这就是荒唐的代价!
太阳报:出口强弱皆藏杀机 人币升值压力难消
金融海啸以来,内地出口刚录得连续第三个月的增长,增幅更是逐步扩大,为今年经济表现打下良好的基础,出口已回复至○八年二月金融海啸前的水平,表面上可喜可贺,但大家不要太早高兴,内地出口强劲上升的背后,将会伴随一连串的内忧外患:例如内地经济过热、激化贸易保护主义、外界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等。只要内地官员处理一众问题时出现轻微失误,都会成为内地经济稳步发展的绊脚石。
内地出口市场回稳,在外需上升带动下,内地二月份出口创下○七年三月以来最大增长,更远胜市场预期,部分归因于去年同期低基数效应,而且相信会持续至第二季,虽然低基数效应在下半年将会逐步减弱,但内地出口超预期地大幅反弹,将对内地经济产生複杂的影响。
内忧方面,内地出口大反弹后,将增加内地经济过热的风险。去年第四季度,内地经济增长已经超过百分之十,若出口再度急升,势提高经济增长幅度。另一方面,内地製造业产品涨价,或取代食品的位置,成为内地通胀主要推动力。虽然内地官方估计今年通胀只有百分之三,不过由于製造业产品涨价带动通胀压力浮现,令内地今年经济是否一如预期般,维持「高增长、低通胀」的情况,势需面对严峻考验。
至于近期国际机构频频开腔,指人民币被明显低估,若果内地经济增长高于预期,出口保持高速增长,累积更多外汇储备,就会予人更多攻击的藉口,人民币汇率政策势面临更大的国际政治和舆论压力。发展中国家阵营会指内地通过汇率政策,霸佔更多市场份额;发达国家为保护当地市场发展,亦会向中国採取更多贸易制裁手段。面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压力升温,内地为避免人民币升值,打击企业出口,处理这项问题时,不得不步步为营。
事实上,人民币升值步伐若太快,对内地出口及就业必会构成打击,更严重的是,若升值步伐失控,将引来更多热钱流入内地。目前已流入内地的热钱,为内地资产急涨火上加油,酿成泡沫风险。投机者亦普遍相信,内地在国际压力下,将会一不离二、二不离三,容许人民币再度升值,吸引更多热钱流入,博人民币再升值,形成内地资产泡沫不断恶化的循环。
坦白说,内地目前面对的一系列问题,部分可归咎于太过依重出口,弄致今日面对出口表现「强又死,不强又死」的两难局面。事到如今,内地注意平衡出口之馀,也必须加大力度催谷内需市场的发展,尽快令内需市场壮大和抬头,成为足以和出口以及基建投资鼎足而三的经济动力,避免处处遭其他贸易对手牵着鼻子走。
东方日报:商银薪酬背离国情 治理须得宜
中银监颁发商业银行薪酬监管指引,基本薪酬一般不高于其薪酬总额的三成五,主要负责人绩效薪酬在其基本薪酬三倍以内确定,绩效考核不达标不能加薪。有了这个指引,对银行薪酬膨胀发挥一定抑制作用,否则薪酬可能脱轨,像欧美大银行滥发花红那样激发民怨。实际上,就商银及大型国企的薪酬,已在内地引发极大反感,当局监管一直不痛不痒、眼开眼闭。
国企主管对其薪酬总爱扯上接轨国际,认为薪酬远远追不上国外的同行。这虽是事实,但接轨国际的诉求隐去了背离国情的现实:其一,企业的性质不同。国外高管身在高位的企业多是私营企业,人事、薪酬制度市场化、自由化,内地高管是国有企业,人事、薪酬不能脱离国情。事实上,由于一向监管的鬆懈,内地高管薪酬已过度市场化、自由化,呈现激励有馀、制约不足。
市场化的典型是激励性薪酬过度膨胀,自由化的表现则是小圈子的薪酬自决,自己话事。正如两会发言披露,商银利润惯例两成作为高管的激励,结果出现五亿元做奖金,一百多人分掉的例子。现今银监规限绩效薪酬在基本薪酬三倍以内,数额已不为少,可见以往「越规」的严重。实际也造成了企业同当地私企的薪酬鸿沟,且在企业内部也製造了高管与普通员工收入县殊。高管一年收入,普通员工再生再世打工也赚不到。
其二,企业的绩效执行不同。国外企业严格接受董事会及股东的监管,要向股东提供满意的回报,内地却疏于执行,管理层更多是独立王国,自我主张。历年国营大企包括商银在内,拿了高额绩效激励,其绩效如何?有数据显示,国企去年上缴两成利润给中央财政,总数二千六百七十多亿元,企业留存一万零七百多亿元。国企在企业总利润约佔近五成二,与民营企业约四成八几近平分秋色,但国企就业仅佔百分之八点二,而非国企解决就业八成五,人均佔有利润差异极大,可供分配的空间悬殊。就创造利润及创造就业,国企有甚麽了不起的绩效?
有人说,国有商银有多少,多少家打入全球五百大,商银规模扩大了多少、多少倍。究其实,这又岂是高管个人才智经营换来的?一方面商银拥有垄断性经营地位,佔有最大的政策利好,另一方面商银可以选择最有利的配置,包括企业股份制改造时大量裁撤冗员,将包袱丢给社会,以及坐拥市场的定价权,这样的条件铺平商银的赚钱之路。民营企业家有如此好的条件,恐会做得更出色,前述的利润及就业贡献的比较,已足反映民企的绩效优越。
没有整体性的改造,中银监的商银薪酬指引,在大到不能倒的国有商银那里,恐怕沦为一纸空文。何况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企业官,胃口已经撑大,要喂饱自己不难找到藉口或方法。中银监聊胜于无的指引,反映了其管理的意愿,但未必能收到好的效果。对商银高管薪酬设限,跟上欧美的做法,客观上能起到薪酬激励变成高管甘冒风险经营动力的作用。从另一角度看,也是薪酬差异严重脱离国情,激起民怨,有必要加以梳理。然而,仅仅不痛不痒地指引,若不辅以强硬的规限及执行监管,相信难以收到实效。
政府成了公司,是中国财富分配不均的主因
今年两会代表委员议论的最大热点是收入差距、贫富分化。经济专家说,中国经济经历了奇迹般增长;十几个省份也已宣告其本省GDP达到“中等程度”发达国家的水平。然而,世界上的中等程度发达国家是否存在一大群人,每月收入不足1000元人民币或不到2000元人民币?很显然,由于制度扭曲,经济总量与人均实际收入之间出现了逻辑的断裂。
某些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奇迹的解释,就已揭示了此扭曲之所在。张五常教授惊喜地发现,中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增长奇迹主要源于地方政府、主要是县级政府之间的竞争,身处竞争中的地方政府成了公司。
很多经济学家认同这一观察。我也认同。但与主流经济学家对此模式的评价相反,我要说,恰恰是这一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制度,要为目前的财富分配不均承担主要责任。这种不均首先表现为政府拿大头,民众拿小头;在民众内部,不同群体也按照其距离权力的远近而各有等差,这一制度长期以来都在抑制权利最为弱势的群体的收入增长。
对这种收入分配扭曲机制,古代圣贤已分析得十分透彻。《孟子》开篇就讨论了治国者求利的恶果: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如果国君把利、把财富作为治国的最高追求目标,那自然会出现“上下交征利”的局面,各级政府官员都以物质利益最大化为执政目标,上级以此要求下级。如此一来,整个政府将变成一个逐利机构,此即张五常们所说的“公司化”,政府官员变成追求物质性利益的商人。应当承认,官员求利,部分地是为公家,也即官员通过经济增长表现,给上级展示良好的政绩。但一旦天天与“利”打交道,官员的私利心也就会被调动起来,私利就越多进入官员的考虑范围内。官员们追求政绩的过程通常也伴随着贪污腐败、中饱私囊的行为。
这个时候,官员确实很像经济学所描述的商人,地方政府也确实像极了公司。但是,政府终究是政府,官员终究是官员:官员们手里掌握着权力。政府公司化的自然结果就是,权力大规模地进入经济活动过程中。由权力来分配资源,由权力来决定哪些人可以进入哪些领域。这样,权力就导致不同群体在经济过程中的权利不平等。其结果当然是,财富按照距离权力的远近在不同群体之间做不均平的分配。
更糟糕的是,政府公司化、官员商人化的结果将是整个社会成员普遍地“唯利是图”。民众要生存,当然需要追求物质利益。但是,正常情况下,物质利益只是人生诸多价值中的一个。人固然有物质的欲望,但也天然地倾向于其他价值,比如,喜爱荣誉,喜爱正义,或者是关爱他人。一个社会要维持健全秩序,哪怕为维持正常秩序,就应当鼓励人们同时追求多个物质。
但政府逐利的制度安排,会鼓励、诱导人们把目光完全集中于物质利益,而忘记其他价值对于人生的重要性,某些制度安排甚至可能强迫民众把物质利益当成唯一人生目标。比如,政府不断地进行大规模拆迁,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催生房价迅速上涨,所有民众都被卷入畸形的房地产市场中。人人见面都在谈论是否买房,有没有房子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志。
当然,政府逐利、公司化的短期效果通常很诱人:经济看起来相当繁荣,甚至可以异乎寻常地,政府收入大幅度增长,当然,官员和政府支持的社会群体的财富的收入也大幅度增长。整个社会似乎到处闪耀着物质主义的金色光芒。
从长远来说,这果真是好事吗?“上下交征利”的第一个结果是财富的分配秩序失衡,第二个结果是整个社会的精神秩序失衡。当人人被卷入房地产狂热中时,有钱有房者固然沾沾自喜,无钱无房者则焦虑、惶恐。所有社会成员的精神都陷入紧张之中。如果人人都把物质利益当成人生最高价值,那么所有人都不可能对自己的状态满意。尤其是广大中低收入群体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失败感,而自己权利遭到侵害的经验也会让他们形成强烈的怨恨情绪。这样的情绪、这样的精神状态,当然会侵蚀社会的基础性秩序。
所以,孟子在这场对话的结尾教诲梁惠王说:“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在现代社会,官员能否行仁义,当存疑。但起码,政府、官员们不必天天把经济增长、GDP、税收等等挂在嘴边,民众至少不会被淹没在“利”字之中,而迷失人性。 (系北京学者,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原标题为“治国者何必曰利?”)
龙吟大地:中国鹰派少得可怜
本文重点
* 爱国血性逐渐消散
* 警醒民众振奋精神
自从美国宣布对台售武、中美关係每况愈下之后,中国军方鹰派日渐活跃,发表了不少强硬言论,然而,这些鹰派在中国仍然少得可怜,还普遍受到压制。
解放军大校刘明福最近写了一本书《中国梦》,认为中国不能只做经济大国,必须理直气壮地做军事大国,甚至还要做世界的设计师,引领世界走向未来,「冲刺世界第一,竞争冠军国家,创造中国时代,建设无霸世界」。此前,解放军少将杨毅表示,应给美国「立规矩」。少将罗援也说,应清算美国对台售武,让美国交出终止对台售武时间表。
一时间,鹰派的强硬言论佔据了中国媒体的头条,引领舆论的风向。在此背景下,就连一直给人软弱印象的外交部长杨洁篪,在全国两会的记者会上也直言,中国应坚持原则捍衞核心利益。但不管怎样,总体而言,中国鹰派的声音仍然缺乏亮度和持久性,这是有原因的。
爱国血性逐渐消散
中国鹰派主要来自军方,在党指挥枪的大原则下,解放军的声音不敢逾越党划定的圈圈,即便有不同意见,也只能在内部讨论时发表,而不能对外公开,否则就被视为违纪。当年国防大学朱成虎少将说,如果美国用导弹攻击中国领土,中国将使用核武还击,轰平美国数以百计的城市。朱的血性言论引起西方的反弹,美国议员还向中国外交部交涉。西方的反弹在情理之中,但可悲的是,国防大学据说也以言行不当,对朱成虎处分。朱少将的遭遇,使中国鹰派声音变得更加稀少。
鹰派凋零,使得鸽派横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对外言论被外交官僚霸佔,外交学院前院长吴建民更以中国外交代言人自居,不分场合不分形势地宣扬中国外交应该「韬光养晦一百年」。国内舆论中,汉奸洋奴言论层出不穷,敌我不分、利益不辨、认贼作父的也不少见。爱国有罪、卖国有理,汉奸光荣、忠烈可耻的溷帐逻辑也大行其道。在一片当缩头乌龟有理的言论之中,中国老百姓的民族主义情绪逐渐消融,爱国的血性逐渐消散,整个国家犹如一盘散沙。
警醒民众振奋精神
其实,作为一个大国,鹰派的声音必不可少。强硬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是鹰派与和平鸽的最大区别。美国的国鸟就是白头鹰,俄罗斯的标志是一隻双头鹰,德国的国徽中也有一隻黑色雄鹰。这些国家以鹰为荣,毫不掩饰本国的进攻性。就连印度也不缺鹰派,「中印十年内必有一战」声音高唱入云。相比之下,中国鹰派则少得可怜,还四处受到内部围攻。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虽然鹰派言论有时过于激进,危言耸听,但也不乏警示恒言,尤其是中国经历三十多年和平,好几代人未经历血与火的考验,以为天下太平。鹰派声音,对于警醒民众、振奋精神,是一剂良药。
冯海闻
虎视寰球:美俄裁军条约一拖再拖
本文重点
* 邀功心切放风达共识
* 奥巴马底牌尽现人前
美俄两国的战略武器裁减条约在去年年底到期,由去年底开始已一直吹暖风,指双方领袖已在原则上达成协议,新协议把双方的核弹头减少到一千五百至一千六百七十五枚,而用来携载核弹头的长程轰炸机和导弹也受严格限制。消息传来,全球都认为是好消息,但消息只是传,却一直没有落实,到去年十二月,在拖无可拖的情况下,两国同意把原有条约无限期延长,直到新条约签署为止。两国发言人尤其是美国这一方,都刻意澹化延期签署,认为达至一份好的协议最重要,何时签署只是次要问题。
邀功心切放风达共识
其实,这种讲法只是自欺欺人。未能及时签约,其象徵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如果不是有共同的裁军意愿,把旧的裁军协议自动续约二十年,那更省时省力,谈也不用谈。双方要谈,那是因为有更高的目标,即奥巴马叫得震天价响的全球无核化目标。作为一个以无核化为己任的国际领袖,在一片看好声中,无法在旧约到期前签署新约,这对奥巴马个人的声望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本栏去年底还是倾向相信可以及时在年底签约,又或者最多拖到今年初,主要是看到奥巴马押注甚重,如果此注落空,不但影响声望,更让人质疑他的外交能力,除了定下一些人人讚好的目标,说些漂漂亮亮的口号之外,面对恶惹难缠的对手如俄罗斯,奥巴马就无法交功课!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美国邀功心切,一早便把双方协议内容公诸于世,享受了掌声。去年底已经放风在原则和目标上达至共识,分歧只在于执行的细节上,尤其是监察双方落实条约协议的内容。但这些监察的细节其实不是新的元素,上一份条约也有类似的安排,为何到新条约面临死线时,才发觉在监察上搞不定?
过了十二月这个限期,奥巴马的面子已经非常不好过,现在还有另一个不好过的难关,就是奥巴马将亲自主持核不扩散峰会,日期是四月十二和十三日。如果在这个日子还无法签署新的条约,奥巴马一定会受全世界舆论质问,究竟在条约的商谈中出了甚麽问题?
奥巴马底牌尽现人前
其实不必细问,问题是出在美俄关係之上多于条约的技术问题,所以到时记者一定会追问美国的所谓重启美俄关係,究竟是空谈还是实话?美国媒体已经报道,奥巴马在跟俄国总统梅德韦杰夫通话之后,显得惆怅失望,因为跟俄国打交道,根本没有底,尤其是奥巴马的底牌已经尽现人前,俄国自然尽量叫价,这次裁核条约如是,将来制裁伊朗也可能如是,但总不如今次裁核条约那样来得赤裸裸。由于俄国不同意,奥巴马已经没有任何补救方桉,现时只好希望俄国手下留情,在四月中之前签约,否则奥巴马到时有口难言!
张志刚
还看今朝:教育产业悖中华文化
内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推行「教育产业化」,惟它的实行一直以来都惹起社会各界的无止境争论。近日北京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再一次就「教育产业化」的问题,批评产业化后的教育资源,只会一面倒的倾斜到名校身上,造成教育不公,更令家长在教育上的经济负担增加。
因何出现此等现象?一言以蔽之,利欲薰心也。产业化是将事业重新包装为向牟利挂帅的生意。将教育事业产业化,更是将教育工推向金钱堆砌的战场,令学校争相「掐尖」挖优生,仗着名校的优势及家长追逐名校的心理,抢佔地区内的资源。资源集中于若干重点学校,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
事实上,教育本身就不应该以利益挂帅。教育是一项肩负着社会使命的「事业」,绝不适宜牵涉于商业之中,甚或视之为「产业」。虽然西方社会将教育当作是一份利润可观的生意来经营,但中国社会则不然。中华文化历史以降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的好与坏,并不是教育制度的生财能力;教育亦不纯粹为对孩子「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而是要「传其道、授其业、解其惑」,将一个年轻人蜕变为成人,将一个无知的小孩培养为有知识、有教养的绅士。
今日特区政府夸夸其谈教育产业,却未能得到坊间教育界人士的支持,有人谓,归根究柢是政府被眼前短暂利益蒙蔽,利欲薰心,忽视了教育的真正意义。内地学者也在反省产业化的成效,特区政府还有时间迷途知返。
何志平
山寨流水:两会滚闷雷
今年两会了无新意,几名雷人几句雷语,被媒体横炒竖炒,叫好声反对声交织,雷成一片,其实不过是闷雷滚动,看似闹勐,黎民百姓当戏看、当笑话听,左耳进右耳出,一笑置之,听过算数,千万莫当真。
「穿国服拉动内需」也算一份提桉,国服、西装不都是服装嘛,与供需有何关係?除非限定每套衣服最多只能穿两个月,才能谈得上拉动内需。「发行千元大钞」也很可笑,农民工每月就挣几百元,拿不到一张钞票,丢一张就会断炊,饱汉不知饿汉飢!
「恢复繁体字」更荒唐,莫非要让现年六十岁以下的祖国同胞重新来次扫盲运动,真是吃饱了撑的。至于建议「让农民工开垦边疆」的代表委员,看来脑子进水,不然就是与农民工前世有冤,否则为何不提议让官员或富人、精英「发配」到边疆去,他们有知识、有文化、有钱财,一可开放边疆,二可巩固边防,一举两得,多好啊!
倒是「楼价不能打压」、「北京楼价两年内涨到每平方米四万元」、「不少人说买不起楼,我只能说你们没有能力,没有本事」等,直接表述权贵阶层的利欲和希望,人家有楼有财自然有份嘲弄蚁民,如果还在蜗居,谁会说这样的浑话。
甚麽藤儿结甚麽瓜,甚麽阶级说甚麽话,「奴才当了老爷是绝不会废去老爷的称号的」。两会雷人辈出,雷声一片,不足为奇,怕只怕这些代表委员当官发财后,一阔脸就变,忘记自己的从前,以雷为荣,博出位求名声,不再为老百姓说话,这才是最悲哀的。
申小舟
菩提明镜:军方其实都在抱怨
今年国防费预算增幅降至百分之七点五。三禅留意到一些军方高级将领的评论,基本上是貌似理解实际抱怨。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丁继业说,儘管中国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和三百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但国防费投入始终保持较低水准。解放军将坚持从大局出发,坚持走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军队现代化建设路子。其实,他这番话的潜台词是,国防费投入「低水平」与国土辽阔不相适应。
对于中国是否要建造航空母舰,国防大学原副政委李殿仁中将说,很多国家都有航空母舰,而中国这麽大一个国家,也应该有。但是甚麽时候有,会根据形势的变化作出决策。他表示,温家宝总理首次提出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这也激励着军队要保护好人民的生命。三禅的理解,他是说,造航母要钱,保家衞国也要钱,要实现让人民活得「更有尊严」,也不是一句空话,是要投入的。
军事科学院罗援少将说他提桉反映广大官兵的呼声,解决他们实际遇到的问题。他建议尽快制订「军人地位及福利待遇法」,比如俄罗斯有军人地位法、美国有军人福利法、德国有军人地位法,这些法律从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军人的地位和福利待遇。他还说,要设立「独生子女军人家庭风险特殊补贴」。
中国过去传统上是「独子不徵兵」,现在中国兵源几乎有百分之五十左右来自独生子女家庭。所以,罗援提出风险特殊补贴,是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是,钱从何来?罗援还说,国防投入,我们不攀比,但一定要满足需求。再穷不能穷了教育,不能穷了国防。教育是事关我们的未来;国防是事关我们的安全,应该遵守合理、足够的原则。三禅认为,他实际说今年给得不够。
柳三禅
中国军事网民吹牛
中国网民人数世界第一。树大有枯枝,一些偏颇的言论在军事网页尤其触目。国外传媒攻其一点,认为编造假军事新闻、杜撰假军事文章,是中国人心理畸形和扭曲的表现。
美国人认为,中国已成为伪造假军事新闻的头号大国。英国《简氏防务周刊》认为,中国很少公布国产武器的性能和具体参数、指标等等,对武器的缺陷、故障更少提及。俄罗斯专家说,中国的军工和科研人员把实验室条件下的参数指标等等,当成自然条件下的指标参数,欺骗上级。
日本专家分析,中国人伪造假军事新闻纯粹就是为了意淫。台湾军事评论员和印度报纸称,由于西方对中国的军事禁运导致中国武器发展水准落后,中国网民假冒国外报刊伪造假军事新闻自欺欺人。德国精神病理专家分析,沉醉于伪造假军事新闻,与部分中国人逃避现实、脱离社会实际有关,实际上属于臆病。加拿大杂志认为,中国的舆论导向助长了中国人杜撰假军事文章,街头军事杂志充斥中国军力强大、武器先进、军队历史光荣等等,完全符合当局洗脑的主旋律。越南人民军报称,骗人是中国的民族文化传统,他们编写的历史纯属煳弄年轻人的宣传。
韩国《朝鲜日报》称,在中国网络和媒体上刊登美国、法国、英国炒作中国武器先进等等,全是中国人编造出来的。香港媒体认为,中国人看了网络上所谓外国声称、外国媒体报道等等,要检查是否有英文原文,否则一定是编造和杜撰。
法国媒体称,假军事新闻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的麻醉剂和致幻剂。
司马成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