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政文摘(2010-4-8)
做完房奴当墓奴 中国走进奴时代
问题疫苗祸子孙 谁为宝宝鸣不平
印度毛游大反扑 新德里束手无策
龙吟大地:美越联手 中国崎岖
菩提明镜:美剑悬而不发
上海金融中心排名意气之争劲无聊
建筑的寿命是一个城市的远见
短命皆因豆腐渣
人寿长 楼命短
贪官自有后来人
「飞鸽炸弹」深圳惹恐袭惊魂
白酒广告泄国家机密
吉尔吉斯内乱 打乱中国输油部署
重温尼逊震撼主义
..............................................
做完房奴当墓奴 中国走进奴时代
东方日报
当今中国人可谓千辛万苦,活着当房奴,死了还要做墓奴。不仅高昂的楼价难以负担,就连死后能否有一个葬身之地都成问题。中国人到底是走进新时代,还是走进奴时代呢?
目前的中国楼价节节攀升,很多人为了一块蜗居之地,迫不得已做了房奴,经过三十年省吃俭用的辛勤供楼,等到终于走出房奴的阴影之后,人生已到了风烛之年,而这时候又得步入墓奴时代,以便自己能够百年之后入土为安。
据内地媒体报道,北京现有合法公墓三十三处,其中最便宜的为一平方米价格单穴三千元。一般墓地均在每平方米三万元以上,最贵的一座高达近百万元。而北京大兴区离陵园不远的房价是每平方米一万两千元,墓地价已超过了楼价。
吉林长春市更离谱,现售最贵的墓地一平方米二十六万八千元,一块墓地的总价约等于城区一套七十平方米商品房的售价。山东青岛的豪华墓地,一平方米三十万元,买一个十平方米墓地,在当地可以买幢别墅。买房还是买坟,已经成了现今孝子一个两难的选择。墓价超过楼价,很多网民直言「死不起」。
神州大地不仅有房奴、墓奴,还有为了还信用卡贷款而苦苦挣扎的卡奴,每月给车辆供款的车奴,为了孩子教育费用而愁眉苦脸的孩奴,以及为了偿还高昂医疗费用的医奴。诸如此类的「奴」已成为当代弱势群体的主体,他们为了温饱和健康,活在压力之下,甚至掏空几代人的心血与积蓄。
社会不公 民怨难遏
不过,弱势群体的「奴时代」,对既得利益阶层来说确实是「新时代」。中石化前总经理陈同海,每天的交际费就达四万元,并豪言不会花钱就不会赚钱;国家开发银行前副行长王益,为了出国听一场音乐会,用公款坐头等舱前往欧洲,第二天再悄然回国;重庆市公安局前常务副局长文强,包养情妇、强姦女生,受贿上千万元;广东前纪委书记王华元,嫖娼为乐,即便身患梅毒二期仍然乐此不疲。对这些官员们来说,意气风华走进「新时代」,又怎能看见民间的「奴时代」?
房奴、墓奴、卡奴、车奴、孩奴、医奴,这一系列的奴,并不是简单的造词运动,里面包含着中国人难以言说的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奴时代」其实是当代中国的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的不公与不平等。
当年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一声高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但如今在教育、医疗、楼价等多座大山的重压之下,中国人民又情不自禁地跪下去了,做了新时代的奴隶。如果老百姓居无定所,病无所医,葬无所穴,生死两难,还会有多少人能忍下去呢?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奴时代」的来临,预示着社会动盪的开始。
问题疫苗祸子孙 谁为宝宝鸣不平
太阳报
本文重点
• 官 商勾结 集体腐败
内地问题疫苗层出不穷,日前江西爆出有十多名小童接种问题疫苗之后,身体出现病变,有的女童出现黑鬍鬚,有的小童昏迷十几天,受此影响,内地很多家长已中止小童的疫苗接种计划。疫苗信任危机蔓延全国,祸延子孙。
据内地媒体报道,江苏和河北厂商生产的问题疫苗高达几十万份,已全部销售完毕,流向全国二十七个省市,具体有多少小童受害,目前仍无法统计。据了解,这些问题疫苗生产时间是二○○八年七月至十月间,发现存在问题的时间是去年三 月,但国家药监局公布的时间却是去年十二月,也就是说足足等了九个月之后,药监部门才对外发布消息。这中间到底有何黑幕呢?
国家药监局直到二十一万份问题疫苗已卖完,才宣布暂停生产和销售,这样的公布对保障百姓健康有何意义?如此不及时的讯息公布机制,是不是拿百姓的健康当儿戏?按国际常规,一旦发现问题药品,监管当局必须雷厉风行,全面禁止,但在 中国,国家药监局却如此玩忽职守,这到底是以人为本,还是以商家利益为本?
疫苗是一种生物製品,其作用是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应比普通药品监管更严格。从制度上看,国家药监局对疫苗生产的监管的确无懈可击,规定每批疫苗出厂上市或者进口时需进行强制性检验、审核,检验不合格或者审核不被批准者,不得上市 或者进口。
官商勾结 集体腐败
但实际上,这种监管却是不堪一击。只要生产商买通国家药监局的工作人员,其生产的问题疫苗便可畅通无阻,所谓的检验,也不过是例行公事。有钱能使鬼推磨,在万能的金钱面前,再严格的制度、再严厉的监督都变成废纸一张。今年一月,国家药监局多名官员因腐败被双规,便是 最好的明证。
近些年来,国家药监系统已成腐败的高发区,国家药监局前任局长郑筱萸便因收受巨额贿赂被处死刑。药监官员本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神,如今却变成无良奸商的帮凶,成为不折不扣的刽子手,他们收的一分一毫黑钱,都浸透了人民的鲜血。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对这些贪官污吏处以 极刑,实在难以平民愤。
中国灾难宝宝实在太多了,地震宝宝、结石宝宝、爱滋宝宝、血铅宝宝、疫苗宝宝,这一连串的灾难宝宝压得天下父母亲都喘不过气来,当这些原本天真活泼的小童因官商勾结的腐败,早早闭上双眼或者经受疾病的煎熬,有谁为他们鸣不平呢?
纵容製造结石宝宝的官员们接二连三官复原职,而为结石宝宝鸣冤的人却被关进监狱,这便是中国特色的政治。或许这一幕,也将发生在疫苗宝宝事件中,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印度毛游大反扑 新德里束手无策
太阳报
印度毛派游击队在东部森林根据地重创安全部队,造成七十六死,这场四十多年来最伤亡惨重的袭击,震撼全国,舆情汹涌要求政府出动军队剷除祸根。不过,出兵并非万应灵丹,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成立的毛派,随着印度经济起飞却未能惠及农村贫困阶层,影响力有增无减,在东部与中部形成所谓「红色走廊」的势力范围,今 次袭击反映毛游实力不可小觑,对印度国内安全的威胁,已愈来愈大。
毛游今次施袭,相信是报复当局的「绿猎行动」。从去年底开始,中央后备警察部队连同当地警察,在毛游最为活跃的六个邦展开清剿,要把毛游赶离藏身的森林,这项无异大海捞针的行动,显然收效甚微。专家指出,安全部队之间欠缺协调,人员训练不足装备差,又不熟悉地形,资 讯不足,行动变得难上加难。今次安全部队在切蒂斯格尔邦遇袭,正是「在错误策略下白白送死」,他们在一个完全陌生环境巡逻三、四天,像盲头乌蝇般,就如印度内政部所言「掉进毛游陷阱」,连连中伏,碰到挂在树上炸药,踩中埋藏的地雷,在敌众我寡下,一味捱打,据悉毛游出动逾千人,但安全部队却仅一百多人。毛 游武器不见精良,正是凭这些传统游击战术,屡屡出奇制胜。
然而毛游更厉害的是其「反对社会不公,为穷人谋福利」旗号。毛游一九六七年在西孟加拉邦一个名叫「纳萨尔」的村庄成立,故又称纳萨尔派,奉行毛泽东暴力革命策略,在东中部地区一呼百应。印度近年经济急速发展,城市中产阶层冒起,可是农村穷人未丝毫得益,最贫困者不能 翻身,仍处社会最底层,造就毛游势力不断扩大,印度二十九个邦中,目前毛游活动遍及二十个邦,毛游战士估计在几千至二万之间,但所控制人口多达二亿。
印度当局对毛游採取既清剿又对话的策略,一直表示只要对方放下武器,即可以展开谈判,但毛游坚持不得有先决条件。在今次袭击后,总理辛格备受压力,遭指摘长期忽视毛游威胁,他对毛游态度不免更趋强硬,但实际可做的并不多,内政部长奇丹巴拉姆已排除出动军队清剿的可能 性。
事实上,毛游在农村地区具有强大号召力,军事行动无助赶绝毛游,恐怕反激起更大对抗,而且军队亦随时像安全部队一样,陷入老鼠拉龟困境。说到底,毛游根源在于印度农村的赤贫问题,但这要解决,难如登天。
龙吟大地:美越联手 中国崎岖
本文重点
• 美国越南一 拍即合
• 中国必须未 雨绸缪
东盟峰会昨日开始在越南召开,东道主在峰会上炒作南海问题,意图协调东盟立场,共同对付中国。此前,越南国家主席阮明哲就在越南军舰的护衞下,视察有主权争议的岛屿,并表示越南不允许别人侵犯其领土、领海和岛屿,不会对任何人作出一寸土地的让步。
越南之所以迫切地出手,主要是因为中国加大对南海的开发力度。二月底,中国自发研製的深水半潜式鑽井平台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顺利出船坞,这座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第六代三千米深水鑽井平台,自重超过三万吨,甲板面积相当于一个 标准足球场大小,从船底到鑽井架顶高度为一百三十六米,相当于四十五层的高楼,电缆总长度超过八百公里,该鑽井平台将用于南海深水油田的勘探鑽井作业。
美国越南一拍即合
过去,由于中国缺乏类似的深海鑽井平台,对南海资源一直无力开发,坐视越南等国利用美资石油公司在南海开採。如今中国製造新式鑽井平台,将改变过去在南海问题上「搁置主权,别人开发」的屈辱历史,终于扬眉吐气,但这也令南海诸国高度紧张。
值得关注的是,越南之所以如此底气十足叫板中国,很重要的原因是美越关係迅速接近,特别是美越在南海的军事合作进入实质阶段。日前美国第七舰队证实,美军补给舰「理查德.伯德」三月底在越南进行了超过十六天维修,这次维修由越南国营金兰湾船厂处理,地点是靠近金兰 湾。
这次维修作业看似商业行为,实际上美国是暗度陈仓、重返金兰湾的战略测试。金兰湾这个天然深水军港可停泊航母,地处印度洋与太平洋交汇的水路上,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越战期间,金兰湾是美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军事基地。由于越战失败,美军退出,越南将金兰湾转给苏联。苏 联崩溃后,进驻金兰湾再度成为美国的目标。一旦美军以建立维修基地为名再次进驻,美军对南海伸入以及对中国航运的封锁将更加有力。
当然,越南欢迎美军巧立名目重返金兰湾并不是没有收穫,美国为此会加大对越南军售的力度,将先进战机和舰艇出售给越南,增加对抗中国的资本;美国也会帮助越南反潜监测线,以对付中国在海南部署的先进核潜艇。美国利用南海问题浑水摸鱼,增强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存在,完善 对中国海军的军事封锁;越南背靠美国狐假虎威,加强对南海资源的抢佔,双方一拍即合。
中国必须未雨绸缪
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将面临美国不断加大介入的局面,必须未雨绸缪。在南海资源开发方面要加快进度,能佔就佔,能採就採,只有造成既定事实,才能为今后南海谈判提供依据;军事斗争准备须全速前进,更要摆出不惜一战的决战姿态。
冯海闻
菩提明镜:美剑悬而不发
美国推迟提交关于中国汇率政策报告,北京的媒体似乎鬆了一口气,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讯号,为进一步磋商和谈判创造了空间,有人甚至说,「美国服软了」。北京媒体的反应,说明这回美国是抓住北京的软肋了。
中国人向来以为自己足智多谋,计策天下,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殊不知,这次玩谋略的明显是美国。说甚麽美国「服软了」,真是基本逻辑都不通,北京又没有出招攻美国,美国不需要作甚麽防御,有何「服软」可言?事实上,美国只是推迟发表中国汇率报告,而不是明确说中国并非汇率操纵国家,美国及欧洲都暂时不会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看来这是他们对付中国的最后利剑,这把利剑,现时不是作废,而是悬而不发。
一把利剑高悬在头上,随时有刺下来的危险,西方人所谓的「达摩克利斯剑」就是如此。三禅相信,受到这把剑威胁的厂家更希望「乾乾脆脆砍将过来」,是轻伤破皮,还是重伤致残,也好过整天吊在头上,分分秒秒提心吊胆。于是,你也知道,美国佬也会用计,悬而不发的威力大过赤裸裸砍将过来。
北京喜欢「听言观行」,这本质是强者对弱者的手段。这回美国推迟公布「报告」,其实也是一种「听言观行」,他抓住了你的软肋,置剑于上,说到底还是逼你就范,你不就范,「报告」还是随时会公布。三禅猜想,美国其实非常清楚北京的底牌,也明瞭北京高层的心态,对台军售,美断定北京停止军事交流不超过八个月,实质上现时北京也顾不上这件事,但求不要发生贸易战。
三禅愚见,北京有种,就对美国说,你就放剑过来吧,要就大家一齐死,可能还可「化剑为犂」。
柳三禅
上海金融中心排名意气之争劲无聊
太阳报
全球的国际金融中心向来以伦敦及纽约为先,东京、新加坡及香港等紧随其后,纵使排名并非一成不变,也相距不远。作为后起之秀的上海,按照中央的规划,要到二○二○年才会问鼎国际金融中心。不过,由上海一家民间谘询机构编製的首份「全球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指数」报告,显示上海的竞争力排名位列全球第三,仅落 后于纽约及伦敦,香港只得第六名,被即时比了下去!
这个「国产版」的全球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指数,是由上海浦东国际金融航运双中心研究中心编製。该机构表示,指数是从金融中心能级、发展与引领潜力、金融生态系统等三个分项中,选取六十八项指标编製而成。另一方面,伦敦金融城在过去数年也委託一家顾问公司,在每年三月 及九月,公布另一个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最新的报告刚于上月发表,在七十五个金融中心之中,纽约与伦敦齐居榜首,香港排第三,上海反而只得第十一名。
两家机构的调查结果大相迳庭,原因是研究方法有别,根本是各取所需。伦敦金融城的调查方法,主要是询问身处各个金融中心的专业人士,由他们评分;至于内地谘询机构,则选用从各地公开资料获得的统计数据,并强调这样更权威,更公平、公正。言下之意,显然是指伦敦金融城 的调查偏帮欧美,贬低上海,多少有点意气之争,非常无聊。
内地机构认为,A股的市值、交投、新股集资额,以及期货市场的成交额,于全球均名列前茅,凸显上海在全球的分量,而且在金融海啸之后,内地强劲的经济更是欧美望尘莫及,证明上海实至名归。不过,由金融专业人士评分也未尝没有道理,因为人才汇聚正是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 特徵,他们才是真正用家。如果单凭「地大物博」,只求以量取胜,说不上是真正的国际化。
自从内地「钦点」上海于二○二○年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之后,即时触动上海与香港的双城竞争,不少人担心香港金融业将被边缘化,慢慢被上海取代。同时,上海亦积极推进金融国际化,力求在硬件上追上香港。不过,「软实力」看来更加重要,例如人力资源、营商环境、市场准入、 金融监管、资讯流通等,上海仍有待改进。民间机构自吹自擂,反而显出急于求胜的心态,在大国崛起之后,不甘再被欧美指指点点。
当然,香港也不见得好到哪里,不久前有国际媒体以「纽伦港」形容香港与纽约及伦敦鼎足而三,逗得特区政府开心不已。坦白说,香港能维持较高排名,不过是在食老本,不进则退。现在面对上海积极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民间机构锐意「催谷」排名,对香港既是鞭策,也是强 烈的警号,如在金融规划上仍是得过且过,不久将来肯定会被超越。
建筑的寿命是一个城市的远见
来源:华商晨报
近几年,诸如“楼脆脆”等质量低劣建筑不断出现,让人们对于建筑质量充满了愤懑和忧虑:这些口口声声称自己质量合格的建筑都是如何蒙溷过关的?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上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大,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就逐渐暴露出来,过度追求外在形象而忽视整体性的规划,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背后是远见的缺乏和“大跃进”式的浮躁。(刘言)
建筑的寿命是一个城市的远见
2010年04月07日 华商晨报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近日透露,中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但这些建筑只能持续25-30年,每年中国消耗全球一半的钢铁和水泥,产生了巨大的建筑废物。据资料显示,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达到132年,美国则可达74年。(4月6日《中国日报》)
在这里,我们要明了这种寿命的差异,并不只单纯地说中国的建筑存在着简单的质量问题,还有那些大规模盲目的拆迁。梁思成的一句名言,对待建筑 “要让它延年益寿,不要返老还童”,这个说法背后,就反映着对于盲目的破旧立新的那种形象工程的反对。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是需要远见的。而25-30年的建筑寿命,让我们看到的却是鼠目寸光的短视。
在中国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一个最普遍问题就是急功近利,过分追求一种外在的形象效果,而忽视整体性的规划与对于远见的追求。
我们见惯了道路建了又挖、挖了又填,几乎每个城市都在重复再重复地进行这种“热火朝天”的建设。而且,更深层次的还有那些城市建设中的种种失误,以及没有远见的规划,如暴雨一来就洪涝、淹城,车辆一多就严堵的那些尴尬。这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一个城市如果没有远见,很容易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问题却一再以不同面貌浮现的困境。短视的建设不仅在资源上是一种绝对的浪费,那些反复进行的施工,还将因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而严重影响到居民的生活和恶化环境。
城市发展战略作为对城市未来的根本谋划,必须要富有远见,要在时间上看得“远”和看得“见”:五十年、一百年后会怎么样,没有这种眼光和预见能力,就很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和抉择。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例如,北京古城墙、城市湿地、城市地下文物、城市名人故居等等规划保护的缺失。在这方面,借鉴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经验,可以少走弯路。
举两个远见规划的例子:包头市是由苏联专家设计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由于包括火车站等都被规划在当时认为的比较偏远的地方,设计一出来就被老百姓骂个不停。可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随着城市的扩张和急剧发展,如今的包头火车站却依然不需要搬迁;还有,青岛市旧城区的排水管道是一个世纪前德国人设计的,管道可以并排行驶两辆装甲车,到现在一下雨还是完全不积水。
芬兰着名的城市规划和建筑专家伊利尔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人追求的是什么”。因此,我们不妨也可以这么说:让我看看你的建筑,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追求的是什么!而每一个城市的追求,汇合起来,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追求。
强词有理:短命皆因豆腐渣
人类愈来愈长寿,而中国的建筑物则愈来愈短命。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位副部长透露,中国每年新落成的建筑物面积达到二十亿平方米,消耗了全球约一半钢材和水泥,但这些建筑物的平均寿命只有二十五至三十年,真是奇哉怪也。有人作了一项比较,英国建筑物的平均寿命是一百三十二年,美国建筑物是七十四年,不怕不识货,最怕货比货,中国建筑物根本无法和人家相提并论。
说来实在讽刺得很,以前没有钢材,没有水泥,只有石、砖、木、泥土、茅草等等,可是以前的建筑物保存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比比皆是,反而如今用钢材和水泥兴建的建筑物却如此短命,这到底该如何解释呢?
有人担心,建筑物太过短命,不仅会浪费钢材和水泥,也会带来建筑垃圾的问题,不利环保,其实这些问题都还在其次,建筑物短命的最大问题是对老百姓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威胁,君不见如今到处都是豆腐渣工程,楼脆脆、楼歪歪、楼薄薄……这岂止是浪费的问题,简直是草菅人命。前年四川一场地震毁了一万三千多间学校,当局声称其中没有豆腐渣工程,你相信吗?
当年诗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颇发了一番牢骚,如果他知道今天的楼宇没有秋风吹袭也会忽喇喇倒塌,他大概就不会有牢骚了。这年头,即使有瓦遮头,也未必可以庇得天下寒士俱欢颜。
陈竞立
雪地鸿爪:人寿长 楼命短
人有寿命,楼也有寿命。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位官员表示,欧美楼房的平均寿命是一百岁,而中国楼房平均寿命是三十岁。外国人买一次楼可以供自己生活一辈子,而中国人穷其一生必须买二至三次楼,所以一辈子都要供楼,永远是房奴。
但是,大家要搞清楚「平均寿命」这个概念,中国还有不少北京故宫那样数百年屹立不倒的古建筑,如果撇除这些「老不死」,可以推断,新建楼房的平均寿命只有二十年,甚至更低,不然各地就不会频频出现「楼薄薄」、「楼脆脆」、「楼塌塌」、「楼歪歪」等奇观。中国每年消耗全球一半的钢铁及水泥,集中了全世界一半的吊臂机,就是因为楼房寿命很短,未老先衰,摇摇欲坠,不得不频繁地拆与建。
同样是大地震,其他地方死亡人数仅数百或数千人,有指四川地震就死了八万多人,关键在于楼房质量不同。偏偏中国多灾多难,一年到头,地震、洪水、风灾、雪灾不断,而楼房不堪一击,死人就特别多,说中国楼房是「活死人墓」并不过分。
当然,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坏事也可变成好事。建楼成本愈低,发展商的利润愈高,而官老爷对楼房质量不监不管,不少问题楼还获评建筑或设计大奖,背后原因不问自明。中国富豪人数增长得特别快,其中不少与短命楼有关。
经济学上有「掘窿填窿」的理论,在中国变成「拆房建房」论。拆了建、建了拆,虽然楼仍然是一栋,但「鸡的屁」(GDP)却翻了好几倍,中国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一枝独秀,秘诀就在于此。
香桐仁
山寨流水:贪官自有后来人
近期山西、河北、江苏等地接连爆发问题疫苗事件,令大批民众致残、致死,舆论广泛关注药品监管制度是否出了问题。果然没错,疫苗事件曝光后,传闻国家药监局多名官员被拘捕或双规。据披露,有人涉嫌收受药商贿赂,为问题疫苗大开绿灯。
据称国家药监局下属的中国药品生物製品检定所,去年三月已发现江苏延申药厂生产的疫苗有造假等问题,却秘而不宣,不但没有及时回收,也不叫停销售,一直拖到去年下半年才开始调查。如果这一指控属实的话,只能用「丧尽天良」四个字来形容这些狗官。因为正是在这大半年中,问题疫苗迅速向全国二十多省市蔓延,各地不知有多少人因而丧失健康,甚至生命。
国家药监局官员再次顶风作桉,令人不能不惊叹金钱的魔力。当日国家药监局多名高官因受贿被查处,局长郑筱萸更被处以极刑,本以为治乱世用重典,总可震慑一下药监部门的腐败风气了,没想到才过了两年多,又爆出惊天大桉。
其实大家不必大惊小怪,製药行业利润丰厚,製造假药、劣药更是无本生意,可以大发特发,业内奸商为追求巨额利润,不惜拨出巨款作为「公关费」,贿赂药监部门的大小官员。在白花花的人民币诱惑下,贪官们早已忘记了老上司伏法的教训,更把党纪国法抛诸脑后。真是「杀头不要紧,只要金钱真,杀了郑筱萸,自有后来人」。
因此,如何从机制上杜绝这种「贪官杀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状况,将考验当局的政治智慧。
申小舟
「飞鸽炸弹」深圳惹恐袭惊魂
福田地标附近爆炸 北京反恐专家南下调查
【明报专讯】深圳发生怀疑涉及恐袭的「鸽子炸弹」爆炸事件。据本报获悉,上周三(3月31日)上午,一隻来历不明并绑有炸药的鸽子飞至福田地标建筑「信息枢纽大厦」西北角附近时突然爆炸,鸽子当场粉身碎骨,但并未造成人命伤亡。由于爆炸地点距离市政府大楼(市民中心)仅500米左右,当局怀疑是「有目的事件」,严密封锁消息,而来自北京的反恐人员已到深圳调查事件。
当局封锁消息 加强警戒
属于中国电信深圳分部所在地的「信息枢纽大厦」位于福田益田路和福华二路交汇处,记者昨日到现场察看时,大厦保安和治安联防员均对「鸽子炸弹」一事三缄其口。记者在现场并无发现任何爆炸痕舻,而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场增加了保安数量和驻点巡逻,气氛相对紧张。
据了解:事发于上周三上午,一隻身上绑有炸药的鸽子正飞往「信息枢纽大厦」,但在接近目标、穿越树梢时炸弹突然爆炸。因爆炸发生在空中、威力不算大,又值中午时分行人不多,未造成伤亡。有大厦对面商场清洁女工透露,当时她听到一声巨响,只因正在打扫卫生,不远处又有工地,于是认为这声巨响可能是施工声音,并未在意。
港人聚居楼盘 名企密集
信息枢纽大厦由裙楼、主楼及副楼组成。总建筑面积达到18万平方米,主楼48层,高240米;副楼22层,裙楼8层。大厦内有许多国内外知名的电子科技公司,所在区域是福田CBD商务区、高级写字楼密集,不远处又有多个港人聚居的高级楼盘如「星河世纪」等。
记者昨向深圳信鸽协会查询,有工作人员表示未听闻此事,虽然深圳的信鸽都有登记和编号,但这也难证明鸽子主人涉嫌恐袭,因为信鸽经常去别的鸽巢交配或参加比赛时有其他人接手。就算是鸽子炸弹,也应是野鸽,因为信鸽只认识回程路,不认识去程路,除非肇事者在「信息枢纽大厦」内养信鸽,由外面放飞进行攻击。而信鸽负重能力也不大,一般只有50克。
反恐专家、中国现代国际关係学院反恐中心主任李伟在接受本报访问时认为,不排除有人恶作剧或恶意报复,至于鸽子炸弹是否属于恐怖袭击新方式,目前因资料有限尚难下结论。
(明报记者深圳报道)
白酒广告泄国家机密
明报
内地的电视广告有两多,一是药品广告,一是白酒广告,尤其是酒广告,茅台、五粮液等名牌自不待言,各个地方都有本地的名酒广告,最近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的一隻名为「清样」的白酒广告,却引来人们的侧目。
比喻高干如封建帝王
清样本来是印刷行业的术语,是指有大致的排版格式、但不是正式的文稿样版。用它来作酒名本来就有点不伦不类,但原来「清样」在内地还别有含意,原来是指官方新华社向高层官员呈报的「内参(内部参考资料)清样」,属于机密级文件。
在央视播出的「清样」酒广告中,先是出现古代帝王的形象,然后就是奴才呈上奏摺的画面,旁白说「在古代,清样是地方大员呈报给朝廷重臣乃至皇帝参阅的朝报」。接覑画面一转,出现一名高干状男子在阅读文件,旁白说,「今天,清样依然是为领导者提供决策的直接参考」,此时,那位高干率一众秘书随从走向酒席,举杯一饮而尽… …
「清样文化」就是「密报文化」,「内参」属中共发明,说古代皇帝也读「清样」纯属无稽,但该广告无意中泄露了一个「国家机密」。在中央电视台的众目睽睽之下,这样一个将今日高干比喻成封建帝王,严重诋眦高干形象的广告,如何却能照播无误呢。
原来,酒厂的文宣披露,该酒是2006年5月,奉湖北省委之命研製,动用5名国家级评酒师,採用地窖窖藏多年的原浆老酒调製出样酒,由时任湖北省委书记的政治局委员俞正声品尝后,大加讚赏,并以新华社向政治局委员呈报的内部材料「清样」为其命名,作为湖北省委、省政府接待党国领导人和政要名流的「专用酒」,其寓意是「代表中国白酒的最高级别和最高密级」,难怪广告可以畅通无阻了。
一段白酒广告,透视丰富的中国政治文化和酒文化资讯,可谓绵长醇厚。
孙嘉业
吉尔吉斯内乱 打乱中国输油部署
明报
毗邻中国的吉尔吉斯,虽是前苏联地区中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但因处于中亚战略据地,是美俄在中亚「大博弈」的主要战场。事实上,吉尔吉斯蕴含石油、天然气及金矿等天然资源,亦是中国通往中亚产油区如乌玆别克以及里海的重要中转站。吉尔吉斯一旦内乱,有可能打乱中国从西部输油的部署。
吉尔吉斯总统巴基耶夫(Kurmanbek Bakiyev)自2005年鬱金香革命上台后,屡被指贪污及用人唯亲。外交上,巴基耶夫一直採左右逢源策略,同时与美俄中合作,但要平衡列强利益并不容易。今次吉尔吉斯局势恶化,有分析便归咎于巴基耶夫跟俄罗斯关係转差。
支援美军战线 与俄关係转差
美俄一直关注中亚伊斯兰武装分子势力,两国在吉尔吉斯都有驻军。由于美国正在阿富汗作战,吉尔吉斯是美军补给线的重要一站,该国的美军空军基地负责支援阿富汗战争。俄国去年初向吉尔吉斯提供21.5亿美元援助,分析家相信俄国是要换取吉尔吉斯终止美军的马纳斯空军基地租约。巴基耶夫一度宣布不再续租,但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自介入,并大幅提高租金,美军得以保留基地,引起俄国不满。俄国总理普京本月1日便宣布,将对输往吉尔吉斯的石油製成品徵收新关税,分析指这可能令吉尔吉斯的汽油价格大涨三成,严重打击吉尔吉斯经济。分析家相信俄国此举是向巴基耶夫报复,试图令民怨火上加油。俄国传媒近日亦大肆攻击巴基耶夫。有传言甚至指俄国有份幕后策划近期反巴基耶夫示威,但俄国副外长昨严辞否认。
明报记者 林康琪
重温尼逊震撼主义
早报
● 哈罗德•詹姆斯
已经逝世15年的尼逊,最近好像在美国借尸还魂了。这位美国第37任总统认为,光靠磋商不太可能改变国际货币关系,激进的单边行动是必要的。如今,美国财政部正面对日益增加的彷效尼逊错误做法的压力,最迟于4月15日裁定中国为汇率操纵国(编者按:美国政府已决定暂时延后向国会提出是否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的裁定)。
约130名国会议员联署信件,要求对中国采取行动。这场“战役”获得美国顶尖经济学家和贸易专家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Paul Krugman)的大力支持。
以今天的观点来看,尼逊时代的问题似乎相对容易处理,甚至显得微不足道。当时,全世界的货币储备分布略显不均:在1971年底,德国拥有172亿美元的储备,日本则是141亿美元,分别占世界总量的14%和 11.5%。在2008年(我们拥有的最新数据),日本拥有全球储备的23.4%,中国则拥有44.8%,比之前的数字更高了。
1971年,美国人感受到德国、日本出口飙升的冲击。德国当时的经常账户盈余占GDP的2.1%,日本则占4.4%。到了2008年,日本的盈余是GDP 的3.2%,德国为6.7%,而中国则是9.8%。
当年的情况同今日一样,对造成全球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存在不同的看法。欧洲人和亚洲人认为,美国过分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是罪魁祸首。美国人则反过来说,日本和德国刻意压低自身货币的汇率,为具政治影响力的出口产业牟取不公平的贸易优势。
尼逊不相信多边主义
面对美国的压力,德国当年比较愿意合作,主要是因为它必须依赖美国的军事保护。德国先让马克在1969年小幅升值,然后在1971年5月转向浮动汇率。但日本政府却不肯就范。任凭美国把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的好处说得天花乱坠,就是无动于衷。结果,当时的美国财长约翰•康诺利(John Connolly)决定向日本的“管制经济”发动攻击。
美国采取两种策略来使日本的所谓封闭经济失去市场。一种叫“善意忽视”,就是放任盈余国家积累储备,直到它们察觉自己面对一个巨大的问题。然而,储备积累起来似乎没有顶限,所以就只剩下对抗这个选择。
尼逊骨子里根本不相信多边主义。当年和如今一样,传统观点是单边行动有引发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的危险。当年的美联储主席阿瑟•伯恩斯(Arthur Burns)以其他国家可能报复为由提出反对,康诺利回答说:“那让它们报复吧。它们能做什么呢?”。他的意思很清楚:“其他国家会不高兴。那又怎么样?”
1971年8月15日,尼逊向进口货物加征10%的临时附加税,以“确保美国产品不会因不公平汇率而陷于劣势。”与此同时,当局还下令冻结工资和物价、终止美联储向其他央行提供支持的货币互换,以及限制黄金交易,这意味着美元的贬值。
这些措施没有一项能够让美国经济恢复增长或纠正竞争对手的贸易盈余。在动荡的1970年代,日本和德国的对外收支的确遭遇剧烈波动。日本的巨额盈余在1973和1979年两度转为赤字,德国则在1974、 1975、1979和1980年面对同样情况。但这不是因为它们同美国的双边贸易关系有了调整,主要是因为当年飙升的油价,让严重依赖能源的这两个国家备受冲击。
在赤字之外的年份里,德国和日本的巨额盈余又卷土重来,比如在20世纪的头十年。实际上,70年代后期的一些调整,的确是因为美国的强大财政和货币扩张压力所致。这扩张又转化成通胀压力,日本和德国人可以预料的又把问题怪罪在美国人头上。
美经济增长在1970年代剧烈下滑
经过一段最初的快速通胀期,美国的经济增长在1970年代又剧烈下滑。全世界的通胀形势都有所加剧,保护主义也有所抬头。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又回到了1930年代,主要是因为对能源的依赖迫使工业化国家维持开放的贸易体制,以便它们挣到足够的钱来购买石油和天然气。
当年,美国的汇率单边主义迫使全世界团结起来对付华盛顿所引发的溷乱。欧洲人加快了他们的区域货币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美元乱局也促使产油国成立(一度)十分有效的卡特尔(Cartel),即石油输出国组织。
只有日本,也就是1971年8月的行动的最明显目标,遭受了被日本人称为第二次 “尼逊震撼”的沉重打击(第一次是一个月前,尼逊宣布将于1972年访问中国大陆的时候)。日本之所以受创,是因为它不像德国,它是孤军作战的。
今日的中国并不像1971年的日本那样孤立。相反的,它很容易就能把美国施压所激起的愤怒情绪凝聚成区域团结的动力——正如70年代的德国所做的一样。
“尼逊震撼”并没有带来美国的复兴,反而催生了很多探讨美国帝国过度扩张和衰落的理论。如今,要把这个世纪变成“亚洲世纪”的最快办法,莫过于给亚洲出口国一次类似的不愉快震撼,刺激这些盈余国家组织起来。
刚刚在国内医疗改革争议中取得重大胜利的奥巴马,是否能够承担采取尼逊做法的代价?
Harold James是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学院历史学和国际关系学教授,以及位于佛罗伦萨的欧洲大学学院历史学教授
英文原题:The Nixon Shock Doctrine Revisited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