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现在的路越修越好,干部下基层却越来越少;电话越来越多,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远……”这是去年夏天,薄熙来书记在市委全委会上,批评一些干部远离基层、脱离群众时的讲话。
此后不久,重庆市便启动了大规模的干部结穷亲活动,约有10万名党员干部深入8700多个村,与29.3万户群众“结穷亲”。观察人士认为,重庆的这一大规模的创新行动,不仅有利于推进当地扶贫工作的开展,更是执政理念的升华。
华龙网讯 (记者 程必忠)“一次,有个小偷钻进了廖中国家,最后小偷不仅空手而去,反而还在他家桌子上留下了200块钱。”这是带路乡亲所讲的故事,虽没有得到主人的证实,但眼前的景象还是让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市科委主任周旭深感震惊!
面前的房子没有窗户,四处漏风,主人不在,门虚掩着,家里就一张床,床上堆满的被子衣服乱成一团。
带路的乡亲说,这是廖中国的家,他讨了一个疯子老婆,在外边疯疯癫癫的一呆就是几个月,生了两个小孩都有病,老婆回来时,一家4口人就睡在一张床上。
老乡的平淡描述,让随同前往万州区后山镇石关村“认穷亲”的市科委干部一行心里沉甸甸的。
以至于两个月后,周旭回忆此事时,仍不停感慨:“去农村后才知道,直到今天,依旧有很多农民兄弟生活在苦难之中。”
据悉,在市科委到万州后山镇“结穷亲”前后一段时间,全市共计有86个市级部门,10.1万名党员干部深入8750个村,与29.3万户群众结成亲戚。
贫困山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难
2月23日,市委办公厅小会议室,市直机关“结穷亲”活动专题研讨会在此举行。
与其说是一次研讨会,不如说是一次反思会。反思什么呢?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难!”这是研讨会中,“结穷亲”归来的干部在发言中提到的一个共同话题。
我们尝试从两个边缘小山村来深刻剖析。
开县谭家乡花仙村是“两翼”地区中贫困山区农村的一个缩影。
该村在2004年由田丰、许家、田坝三个市级特困村合并而成,现有人口3101人。整个村子共有贫困户196户,涉及634人;低保户74户,涉及186人。
贫困让大多数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赚钱,不愿种地、不愿困在农村。全村有劳动力1804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就达1216人。2008年,该村人均年收入仅为2100元。
相较于开县花仙村,潼南县双江镇高石村则是主城“一小时经济圈”中贫困村的代表。
该村到镇上有8公里的路程,由原来的高石村、郭沟村、长五村合并而成。全村现有2869人,而在家务农的人口仅有960人,大部分群众选择了背井离乡打工赚钱。
全村的人均年收入仅有3122元,比全县农民人均收入低1387元。整个村子建卡贫困户222人,低保户有166人,经济非常困难的有255人。
不走进农户家里,外界是无法感知这些冰冷数据所蕴含的意义。
1月5日傍晚,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范照兵带领市委办公厅一些干部来到高石村“结穷亲”。
高石村支部书记侯胜元书记说,当天晚上,范秘书长就去了贫困党员戴甫吉家。戴甫吉今年76岁了,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家里的几个女儿早已出嫁,一个人长期孤零零地生活在四面透风的房子里。“秘书长到的时候,戴甫吉正在露天坝做饭。当时,我看到秘书长很难过。”
侯胜元称,与戴甫吉家情况差不多的,还有不少。整个村的经济都不太好,至今老百姓在养殖方面都以种粮为主,没有现代农机具。村子里的机耕道,晴天不能通,雨天不能走。仅有的一点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利设施已经不能使用。
不管是花仙村还是高石村,除了贫穷外,都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村子里面的青壮年劳动力普遍选择离乡打工,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残”(也有人称38、61、99),农村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农村产业无从改变等。
这两个村子面对的难题,也是全市众多贫困农村面对的共同问题。
市直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况由志说:“花仙村的案例说明,贫困山区的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难。”
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政策难以适应老百姓需求
如果不走下去,不到最边远的基层,我们有多少干部了解农村的真实现状,了解基层群众的喜怒哀乐,知道老百姓最盼望的事情是什么?
“对这些问题,我们很多干部都不清楚。”范照兵说,现在,有些机关部门的工作是脱离实际的,一些政策是坐在办公室里想出来、制定出来的,真正适应老百姓需求的,是要打折扣的。
范照兵举例说:农村的撂荒地,统计局统计的数据是1%,但我们下去看到的情况出入很大,在潼南县双江镇,通过对几户家庭的摸底,农村的显性撂荒地就达到9.8%,这还不包括隐形的撂荒地。“统计局的数字是层层报上来的,很多政策的出台也是依据这个1%的标准来制定的,最终政策出来后显然不符合农村的发展需求。”
感同身受的还有周旭:“不少干部对农村、农民不了解,制定的一些惠农政策凭经验靠想象,给农民带来的实惠与预期有较大差距。”
周旭称,这么多年,在农村脱贫致富的问题上,政策是有缺失的,发展农村产业,过去很多事停留在口号上,农民依靠养鸡、养鸭、养猪来实现小家庭的致富是相当难的。
依靠农民个体力量,发展种养殖很难实现致富,除了缺乏规模原因外,解决科技资源分布失衡也是一大主因。
市科委农村处负责人称,科学的春天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量的科技资源被配置于城市,服务于经济发展,区县农村所享受到的科技资源非常少。
在一些基层乡镇,农技站是名存实亡,农技人员被逐步减少,即便没有减少的乡镇,农技人员往往也被“挪做他用”。
“如今,农村的现状,农民的心态,农村的经济结构、机制等都发生了变化,如果还是老一套的工作方法,制定出来的政策肯定不对路。”范照兵说,结穷亲,就是要我们的机关干部多到田间地头去走一走,带着对工作、对老百姓负责的心去实地查看。
如果干部不了解农村、农业、农民的情况,就意味着“三农”的治理与改变将无法找到恰当的着力点。三农专家、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说,重庆推行的大规模“结穷亲”活动,有助于干部更好地了解农村基层情况,有利于制定政策时更加科学,让出台的政策更有针对性,能真正惠及百姓。同时,通过对农村的了解,也有利于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
来自市委办公厅的“亲戚”在贫困村里的7天
范照兵说,让干部下去“结穷亲”,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是要通过帮扶,让更多的老百姓富起来。
如何让老百姓富起来?
1月5日下午,潼南黄江镇高石村的群众在村口迎来了他们的“亲戚”———范照兵带队的市委办公厅干部一行。
侯胜元说,接下来的7天里,他陪同范照兵走遍了整个村子。“看望贫困户,走访农家,组织干部开会,与群众一同劳动就是他这几天的主要工作。”
在侯胜元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详细记录了范照兵及其市委办公厅干部在高石村的7天。“过去也有很多干部来过村里,很多时候都是表个态就走了,这次来的干部不一样,很务实。”
“了解村里的情况后,市里面的领导总共组织开了三次会。”侯胜元说,1月10日的座谈会,村社干部、群众代表、党员都参加了。会议开了几个小时,群众提了很多问题:现在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家里人畜饮水很困难;村里的机耕道没法用,老百姓进去都很难;老百姓看不起病,娃儿读书要去很远的地方;退耕还林这么多年还没见到什么效益;农村产业和脱贫致富到底怎么做等。
侯胜元称,会开得很激烈,群众发言很积极。会后,范照兵召集市农委、国土、扶贫办、交委、建委等部门开了一次现场办公会,落实群众提出的问题。
改造山平塘17口来解决生产用水,同时整治囤水田350亩。修建一个日产3000吨的水厂解决高石村的生活用水问题。
在基础设施方面,对村里2公里的机耕道进行改造硬化。
民生方面,为每家每户免费修建沼气池,老百姓只管点火;安排卫生部门为村里群众免费检查一次;对村里经过“四议两公开”确定的10户危旧房进行改造,对过境公路视线范围内的房屋进行风貌整治。
产业布局上,山上发展林下产业,种植杨蹄甲、迎和欢、含笑、刺槐经济林;山下种笋竹,林下养鸡养猪,房前屋后种20株柚子,田里以藕和泥鳅养殖为主。
同时,高石村还将建设5个居民居住点,逐步实现集中居住,集合起来的土地通过流转后用于发展产业。今年,该村将建成一个居住点,可以居住73户,其中新建56户,每个居住点,都将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
3月初,本报记者再次前往高石村时,两公里的机耕道硬化已接近尾声,自来水厂建设已经完成了平基工程,村里确定的农田整治已经基本完成。
侯胜元说:“村里未来的发展,都将围绕这些事情来谋划、落实,土地流转了200多亩。如今村里的老百姓思想变了、通了,很多矛盾都没有了,大家都充满了希望。”
“结穷亲”的“酉阳模式”
如果说位于“一小时经济圈”内的贫困农村还可以通过“结穷亲”,让接近行政权力中心的各种资源快速地聚集,尽快的实现脱贫致富。而处于“两翼”经济圈的农村则要另辟他途。
后溪镇长潭村河湾山寨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清澈的酉水河穿流而过,特别是后溪镇石堤电站建成后,形成了十里长潭。
资源虽好,可河湾山寨的老百姓依旧过着非常清贫的日子,居住的房子破破烂烂。
如何让拥有丰富资源的河湾山寨的群众尽快脱贫致富?这是酉阳县政协2008年与河湾山寨村民“结穷亲”后思考的首要问题。
后溪镇一负责人称,当时政协在寨子里选了四位有一定实力、想谋求发展的村民进行了帮扶。政协资助每户2万元,每户自己投入几万元,分别对房屋进行修缮改造后发展农家乐,最后每家都成功了。
四户村民的成功,也带动了其他村民的积极性。但是基础设施的落后还是让不少村民充满了担忧:“如果不做通盘考虑,仅靠几户人家,外边的人会到山寨来旅游?”
出于山寨村民的担心和对这一地区旅游资源的看好,酉阳县委、政府发动全县机关、干部对口到河湾山寨“结穷亲”帮扶。“到2009年9月、10月,河湾山寨的基础设施、整体面貌都得以改变,再经过一年发展,这里的群众大部分将过上好日子。”后溪镇的这位负责人说。
对拥有丰富资源的河湾山寨还可以采用“个人帮扶”与扶贫相结合的方式改变其贫困的现状,而对于更多的老百姓来说,他们脱贫致富的路子又在哪里?
“把‘结穷亲’与农民万元增收计划结合起来。”酉阳县委书记陈勇说,老百姓的增收,既要给鱼,更要给渔,同时还要依托工业化来带动。
酉阳黑水镇镇长吴刚称,镇上领导班子成员,每个领导对口“结穷亲”两户,三年后,每户“穷亲”必须在现在的基础上增收1.2万元,如果完不成任务,干部考核将一票否决。
黑水镇大泉村的老党员全文焕是吴刚结下的“穷亲戚”,儿子死了,儿媳出嫁,带着两个小孙子生活。2009年,全文焕全年收入是1500元。
按照酉阳县制订的三年万元增收计划,在结下吴刚这门“亲戚”后,今年全文焕的年收入可达5500元。
有了“亲戚”后,真的能增加4000元收入?吴刚讲述了自己的计划:帮全文焕喂养20只鸡,年底统一销售,除去成本后按最低每只鸡20元利润计算,大约有400元。另一方面就是种植中药材。
玄参和白术,全国90%的产量都集中在酉阳,大泉村又是酉阳的主产地,今年大泉村要种植中药材1500亩。动员全文焕种了3亩玄参。玄参当年产出,最高时可以卖到14元/斤,最低也有2.4元/斤,每亩产量可以达到2000斤。“即便按照最低价格计算,全文焕一年增收4000元并不太难,”吴刚说。
类似吴刚这样“结穷亲”帮扶的方式,已经在酉阳全面铺开。
吴刚称,以前发展农村经济,怎么做,缺乏重点引导,通过干部“结穷亲”解决了这个问题。事实上,在帮扶老百姓致富的同时,他们也在为当地培养产业,如果养鸡、养猪达到了一定规模的时候,引进老板来收购或者进行相应的投资,解决了企业与农民的市场问题。
陈勇说:“‘结穷亲’,在帮助老百姓实现增收富裕的同时,也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一些产业基地的形成,最终通过规模化、工业化来带动农业化的发展。为此,我们鼓励更多的干部到农村,到基层去。”
干部下去了,还要让更多的政策沉到农村
从高石村来了“贵客”到酉阳“结穷亲”与农民万元增收工程相结合的探索,无非都是在寻求一条让农村老百姓富起来的可行的发展路径。
那么,让更多干部走下去帮扶的同时,通过干部对基层现状的了解,还有哪些地方需要重新调整已经习惯了的执政思维、方式?
万州区后山镇是市科委“结穷亲”的集中点。
该镇中心小学有1600多名学生,由于校内操场过于狭小,校外紧邻公路的空地成为了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
了解这一情况后,市科委多方筹集资金数十万元,用于修建改善学校的操场。
除学校外,市科委对后山镇卫生院改造和一些村的饮水工程也给予了鼎力资助。周旭说:“加上学校,累计给予的资金大约是180万,是多方筹集而来。”
不仅仅是卫生、教育等公共基础设施需要投入,后山镇通往各村的道路设施也亟须改变。
由于农业发展方式和农村劳动力现状导致一些农村目前只解决了温饱而无法解决脱贫,如果不改变现有工作方式和方法,仅靠一些部门筹集一点钱是很难帮助农村致富。
不管是在高石村还是后山镇,下去“结穷亲”的干部都为当地带去了数额不等的援助帮扶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依托“关系”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也让我们在更大的范围内重新审视过去财政、卫生、水利、教育、科技、交通等政策在农村投入不足的问题。
市委党校一学者称,很多政策在过去都是重工轻农、重工轻商,先发展城市工业经济,这种思路在一段时间内是必须的,在这一特定阶段,广大农民用粮票、肉票支援了城市建设。那么,当工业发展起来后就必须反哺农业,就必须调整我们执政策略和理念,让更多的政策惠及到更广大的农村、农民。
周旭称,“只有了解农村,你才能知道农民需要什么,哪些政策对路。”要改变农村的贫困,除财政投入等政策要加大外,科技资源大量下沉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未来,市科委将采用科技下乡、专家入园、高效实用技术和示范基地辐射带动等方式,向“两翼”贫困地区注入各种科技要素和资源,同时将科技信息、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向农业产业链聚集。
“各种政策下沉,并不是全面开花”。市委党校的这名学者直言,需要建立在对农村真实情况了解的基础上来制定政策,如果一个村人口很少,劳动力大量集中在外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很难发挥到应有的作用。“结穷亲”有利于更深层次来系统思考这些问题。
来源:重庆日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