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时政 > 时代观察

《探讨三峡水库的长期生态环境效果》《水电开发漫谈》

张博庭 · 2010-04-24 · 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收藏( 评论() 字体: / /

转自李其道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liqidao

转发《探讨三峡水库的长期生态环境效

果》(2009年10月稿)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年秘书长  张博庭 

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评价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果,我们既不能忘记三峡工程将要发挥出来的巨大的生态环境效果,也不能忽视我们未来所面临的的生态保护任务。目前,我们要特别防止因为只注意强调三峡库区的生态保护任务,而忘记了描述它无可取代的生态保护作用。

这样的宣传,常常会给人带来一种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果好坏如何还是未知数,只不过因为它已经建好了,所以,我们面临的生态保护任务将会很重的错觉。

……

我们可以给大家这样一个概念:三峡工程最大的、最重要的防洪和水资源调节的生态作用我们不好量化,我们谨以它第二位的发电作用而获得清洁能源的效益来说,每年5000万吨煤炭,永不枯竭。如果需要的话一千年也没问题,这个能源的总量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一定会超过我国东海和南海的油气能源的总和。也就是说如果不建三峡仅对我国能源的损失一项,将超过丢掉南海和东海的全部石油和天然气。这也是我们今天特别需要探讨和强调三峡工程的长期生态环境效果的意义。

  一、全球早就建有二十多座比三峡更大的水库发挥了巨大的生态保护作用

  我国的三峡水电站的建设曾经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一些反对的意见在没有建设之前,有人预言说三峡根本就建不成;建设当中又有人预言说,建成了也是第二个三门峡不可能运行;现在建成之后,尽管当初的各种疑问都已经用事实做出了回答,这时候大多数人都已经改变了过去对三峡的看法,但是,也还有个别反对三峡的人士改变了策略,开始用一些根本无法验证的猜测,来质疑我们的三峡工程。

  有的说三峡工程人为地把这么大的水体存在那里,已经改变了川渝的气候。特别是2006年川渝大旱,一些人就说是三峡大坝挡住了太平洋过来的水汽造成了大旱。随后2008年的大水把这种大坝挡住了水汽的说法彻底否定了之后,他们虽然不再说是大坝挡住了水汽,但还是有人又说三峡水库造成了气候异常。

还有一些人说三峡水库存了这么多的水,甚至可能会压弯了地轴,影响地球的正常转动。像这些炒作概念的问题,即使是专业的科学家也比较难以解释清楚。也有人说这么多的水存在水库里,几百亿吨的重量难免会引发特大地震等等、等等

这些宣传几乎都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强调现在的三峡大坝刚建成,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还不明显,等到时间一长,一切严重的问题都会暴露出来。这种对三峡将来会产生严重的生态灾难的宣传,特别能干扰公众对三峡工程的正确评价。现在,甚至还有人相信三峡大坝早晚都要被炸掉。当然,大多数对于三峡和大型水电没有偏见的公众并不是这样认为的,不过,面对各种的争论,有一种说法非常有代表性。那就是认为三峡工程刚刚建成,它的到底生态环境影响如何,还需要由以后的实践来证明。

  这种说法的根据就是因为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既然是史无前例,所以其长期运行后的生态环境效果如何,当然还有待于实践来证明。然而,很多公众至今还不清楚,我们的三峡工程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但却不是最大的水库和大坝。在半个多世纪以前,世界上已经建有了一批比三峡还要大几倍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所以,像三峡这样的大型水库水电站的生态环境效果到底如何,世界上其实早已经有了大量的工程实践的检验。

  最近,为了回答社会公众关于三峡以及一些大型水电站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疑问,我们开展了一项绿色水电能源特性的专题研究。研究中有一项,我们通过对世界各国大型水电站的历史资料的分析,发现当前我们一些关于三峡这种特大型水电站的生态环境的过分担心似乎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世界上已建成的一大批大型水库的历史,已经非常说明问题。

  此外,08年3月《科学》杂志网络版《科学特快》上有文章指出:根据科学家的预测,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将使数亿人面临沿海洪灾的危险。这项新研究显示,过去50年里,新水坝和水库“扣留”了大约1.08万立方千米水,这些水足以让全球海平面提高近30毫米。换句话说,如果不是上世纪50年代至今修建的数量巨大的水坝和水库,因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可能要大大超过现在的程度。即:大型水库的修建还有助于抵消温室气体造成的海平面上升。

  世界已建成的大水库(中国的三峡排在第22位)。

2005年年底全世界有坝高超过 300m以上大坝3座,坝高在200m至300m之间的大坝52座,坝高在150m至200m的大坝153座。

除了三峡之外这些都是在20多年前就开始建设的工程,其中有不少工程建成的时间已经超过了半个世纪。可以说这些大型水库水电站的长期生态环境到底怎么样,都已经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如果要算水坝高度的话,三峡工程在世界的排名要在第100位以后)。根据我们了解到的各方面的有关资料发现,不仅所有的大型水库工程的生态环境情况都非常好,而且,各国人均水库蓄水能力与国家的现代化程度也完全都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大型水库的生态环境作用和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都是非常突出的。有关这些具体情况我们的研究报告将详细地介绍。

  然而,在全球所有的这些特大型水库中,只有埃及的阿斯旺大坝工程和中国的三峡工程的争议和负面报道比较多。仔细分析这些争议和负面报道也都是有特殊原因的。

  阿斯旺大坝是当时美苏两大阵营政治对立的焦点。苏联人修的大坝,美国人就发动全世界的专家都来挑毛病,造舆论。有些曾经流传非常广泛影响的舆论,仔细推敲起来竟然是非常的可笑。例如,埃及阿斯旺大坝的重要作用分明是减少了洪涝灾害,但却也被说成是没有一年一度的洪水,土地失去了营养物质的补充,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灾难。我到阿斯旺参观的时候,当地村民非常气愤地说我们有毛病啊,愿意让洪水一年淹我们一次。……

  因此,在我国的三峡工程建设前,我国特地派出几批工程技术人员深入了解了阿斯旺实际情况之后,发现国际上对阿斯旺大坝造成生态灾难的宣传是不真实的,也就是说世界上还没有发现真正大水库造成生态灾难的实例。所以,最后国家才决定我们的三峡上马的。

  除了阿斯旺之外,争议较多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就是我们的三峡了。必须承认三峡的争论也不能排除有一些政治方面的因素。国内外有一些人对我国的体制和发展不满,所以就会想当然的认为中国政府干的事情都是有问题的。另一方面就是三峡也刚刚建成,因此,要说很多问题现在还不能得出结论,大多数人都会相信。不过,所有这些三峡可能会有严重的生态问题的宣传,都是建立在三峡是世界上史无前例的最大水电站的这一概念之上的。如果大家知道了三峡只是发电的装机在世界上最大,在它之前,已经有几十座比三峡大得多的水库已经运行了很多年了。要知道我们所关注的大型水电站的生态环境问题,几乎都是在指大型水库所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与电站装机的大小没有什么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说关于像三峡水库这样的特大型水库的长期生态环境效果如何,其实早已经在世界上有了很多经过实践检验的结论。即:以往所有的实践的检验都已经证明,全球那些大于三峡的大型水库的生态环境作用都是利大于弊。

  因此,只要我们不出现重大失误,我们的三峡也不会产生例外。但是,目前社会各界未必了解这些,因此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误解。前天上午,同样在我们科协十一届年会的《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建设论坛》上,还有代表错误地认为三峡工程加剧了库区的地质灾害。这里我们不妨以目前在社会上最有诱惑力的“三峡加剧了地质滑坡灾害”问题为例,加以具体的说明。

  二、有关三峡工程的地质减灾作用

  为什么会有人认为三峡加剧了地质灾害呢?因为我们知道三峡建设前我们担心和争论的最大问题是泥沙问题和移民问题。现在三峡建成了这两项问题远远没有我们当初所担心的那么严重,相比之下地质灾害问题反倒变得更加突出了。记得去年三峡建成蓄水后社会各界对三峡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情况非常担心。其中某媒体的“后三峡时代:地质灾害与二次移民”文章,披露了一些三峡蓄水试验后的地质灾害频发的情况。

  文章中虽然曾提到,世界著名的水电专家香港大学副校长李焯芬院士说“用工程加固的手段来解决库岸边坡的稳定性,这是世界各地水利工程中普遍采用的办法。”。但是,记者和一些公众似乎对李焯芬的说法或者三峡工程的治理地质灾害的方式和结果还不够满意。所以,他们在忽视了以往三峡地质灾害非常严重的历史之后,还要强调 “对于面积巨大的三峡库区来说,地质灾害不断涌现,工程治理的模式陷入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尴尬,库区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治理的长效机制,随之而来的则是高昂的建设和运营成本”。

 

  如果不加说明,很多人不仅会认为三峡工程的建设造成的这些地质灾害的事实已经俱在,而且,文章对我们治理三峡地质灾害的长效机制不理解、不满意也是有道理的。但是,事实上这些地质灾害非但不是三峡工程造成的,而且如果我们没有开发建设三峡,即使是采用了长效治理机制,我们也不可能治理好三峡地区的地质灾害。因为,长江水流巨大的能量每天都还在不断的冲击边坡,切割河谷。随着河床的下切,总会有更多的新滑坡体出现。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长江三峡地区一直就是地质灾害高发区,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整个县城毁于滑坡的灾难。解放后三峡库区严重的地质灾害,仍然极大地危害着库区两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仅从1982年以来,库区两岸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近百处,规模较大的有数十处。如1985年新滩滑坡造成高达70米的过江涌浪,其上、下游各10公里的江段内近百条船只沉没。而我们开发建设三峡的目的之一,也就是要从根本上减少或者说杜绝三峡沿岸的地质灾害。

  要知道,从听天由命根本就无法治理长江三峡地区的地质灾害,到能够用工程措施和长效机制治理地质灾害,这个巨大的进步,正是由于我们进行了三峡工程的建设,已经把江水的能量用来发电了,不让再去制造新的滑坡体了。然而,由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毕竟是有限的,因而对于一个巨大的工程而言,即使我们“用工程加固的手段来解决库岸边坡的稳定性”,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幻想像裁缝做衣服一样,量体之后衣服就应该一次做好的,处理好所有的地质灾害,是非常天真的。在工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不断地进行长效治理,才是最正常的现象。千万不要把这种动态的治理过程视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事实上在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国家通过不断的追加,目前先后已经投入了120多亿元资金,对库区地质灾害进行了治理。仅涉及重庆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3671处,其中673处实施工程治理,482处实施搬迁避让,其余2516个隐患点确定为群测群防或专业监测项目。而且这个动态的治理过程,还将继续下去,治理的资金也还会逐渐地增加。直到把地质灾害的威胁,降到最低的水平。对于地质灾害的治理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有的需要做工程处理,有的则需要避让,还有的需要监测,这些不同的措施难免让一些外行人感觉确实是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然而,这正是我们水电工程中因地制宜的治理地质灾害的最科学方法。面对长达600多公里的三峡水库,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不计成本的对库岸全线盲目加固。对于已经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能处理的就治理,不易治理的避让。对于有可能构成威胁,也有可能相对稳定的地质灾害隐患,采用监测的措施,根据具体的发展情况,再决定处理的方式,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其实这恰恰就是最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治理的长效机制”。

  对于三峡建成后的蓄水初期地质灾害的增加,其实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具体来说,水库地质灾害发生崩岸滑坡的原因主要是,水库建成蓄水后,由于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在新的水边线地带开始了库岸形成的过程。对于冲蚀型库岸,水库蓄、泄水是产生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水库突然泄水时,由于原有的水位比较高,边坡在水中浸泡后土壤当中的空隙水压力增加,而突然的泄水导致水位急剧下降,土壤中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变化,而边坡外部的静水压力突然丧失,土体内外压力的不平衡常常容易导致边坡的失稳和滑坡的发生。发生这种情况的前提,是需要边坡本身就具备产生滑坡(或者说潜在的滑坡)的水文和地质条件。在这种地质条件下,即便没有水库的水位变化,如果在强烈的连续降雨的情况下,只要边坡的土壤吸收了足够的水分,也可能会造成同样孔隙水的压力加大,从而容易产生滑坡的现象。例如,最近台湾省的8.8大雨,就造成了很多地质灾害。这些其实都是潜在的滑坡体。

也可以说,如果不具备产生滑坡的潜在的地质条件,水库水位变化也不可能造成滑坡,反之如果边坡本身具备水库水位变化造成的滑坡的地质条件,说明边坡本身就具备了滑坡(或者说是潜在的滑坡)的地质地貌条件,在连续的强降雨,或者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地震)同样也可能会产生滑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水库的建造和蓄水并不是制造出了滑坡,而是为原有不稳定的地质滑坡体,提供一个集中释放的机会。一般来说水电工程修建之后,将从三个方面改进原有的自然边坡的地质条件:

1、水电开发就是把江水切割岸坡的能量利用起来发电,减少江水对河谷的急速深切,使河流发育趋于缓慢、稳定,最终会大大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2、对主要的滑坡体进行人工排除,或者护坡(包括混凝土喷涂、打入抗剪滑桩和预应力锚索固定等)处理。

3、水库蓄水(试验)的初期,是一个水库新库岸的不稳定期和再造期,是隐性的地质灾害的集中释放期。

  因此,三峡蓄水初期就是对三峡的新库岸进行磨合、释放和再造处理。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地质灾害与人们常规的灾害概念有着本质的不同,蓄水试验期间出现了地质灾害,可以理解成是医学上的免疫反应,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因为,水库的蓄水并不是制造出了新的滑坡,而是,对前面施工阶段工程处理之后还不能完全消除的滑坡体或者说是潜在的滑坡体,提供一个集中释放的机会。经过几次蓄水、泄水,这些滑坡体都被释放之后,新的库岸肯定会变得更加安全。

  一般来说,水电工程经过上面三个阶段后都会使得库岸变得更加稳定。例如,位于四川省汶川县的沙牌是上世纪末建造在岷江支流上的一个水电站,虽然该电站本身不大,却具有世界上最高的碾压混凝土拱坝(132米)。这次汶川大地震后,我们惊奇的发现其上游水库内的边坡与下游天然河道内的自然边坡简直是天壤之别。这充分说明水库修建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蓄水考验之后,其边坡的稳定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突然遭遇大暴雨、地震等突发事件之后,就不容易再产生地质灾害,而没有经过水库建设治理和考验的自然边坡,则非常可能在大暴雨或者地震等突发事件中产生地质灾害。

同样,如果某一地区遭受台湾省的8.8大水那样的袭击,经过免疫的库区一定会比一般没有经过免疫的山区的地质灾害少得多。因为很多潜在的滑坡危险体,已经被释放掉了。

显而易见,蓄水所引发的滑坡具有“免疫”作用,不过就是我们把未来若干年内,一旦遭遇暴雨、地震可能引发的随机滑坡,尽可能的都提前引发出来。只有这样,未来的三峡水库库岸才会变得更安全、更稳定。就像地震后我们在沙牌水电站所看到的一样。若干年后,一旦遭遇大地震或者特大的暴雨,没有修建三峡前的岸坡可能就会像沙牌的下游一样,惨不忍睹。而修建了三峡之后的库岸,应该与现在的沙牌上游一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我们知道1985年由暴雨引发的长江新滩滑坡,光船只就沉没了近百条,大家可想而知当时生命财产损失将会有多严重?这种现象在历史上曾经是屡见不鲜的。不过现在我们可以相信在三峡工程经历了几次蓄水、泄水的考验之后,175米高程以下的崩滑体基本上可以绝迹,今后像新滩那样的大滑坡恐怕就难以再出现了。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在修建三峡和初期的蓄水泄水过程中,已经把大部分潜在的滑坡体都释放了。

  特别是初期蓄水过程还是我们在高度警备和严格监测状态下,往往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滑坡体。这将会大大减轻地质灾害的实际破坏程度,减少未来三峡长期运行过程中潜在的地质灾害的威胁。因此,现在蓄水初期即使三峡库区尽管出现了地质滑坡也不能说就一定是坏事。因为,三峡建成之后,库区周围的经济肯定会比较迅速的发展起来。明智的办法当然是让蓄水免疫早一天完成,让新库岸尽快的稳定下来,这样才有利于尽快的恢复三峡库区的建设和长远发展。

  关于水库与地震灾害的问题,以前已经讲得比较多了,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不便仔细多讲。不过根据我们全球几万座水库的实践经验来看,水库本身不会触发特大地震。目前全球最大的水库地震只有6.5级,超过6级的地震只有4次,超过5级的水库地震也不过20次左右。为什么说水库不会触发出特大地震呢?因为,学界比较公认的水库地震的理由是由于水库水体的渗流降低了板块之间的摩擦力,导致地震更容易发生。然而,实际上水库蓄水后向地下渗流的影响深度一定是有限的,特别是地球地层的10到15公里处是一个具有高温高压的脆韧转换带,任何渗流的水都不大可能穿过这个地层。然而,另一方面由于在地面十公里以内的区域,又都不大可能积蓄起特大地震的能量,即至今全球还没有发现有8级以上的地震发生在地面10公里以内的。所以说水库蓄水的影响区与特大地震的形成区实际上是不相交的,所以,一般来说水库蓄水绝不会引发特大地震。

  此外,对于我们的人造水库、水坝的抗地震能力我们也不必过于担心,这次汶川发生的特大大地震已经对我们的4种百米以上坝型都进行了考验,表明我们的抗震设计不仅是成功的,而且还有很大的安全系数。即使大大超过了设计情况,也没有一个出现了大的问题。再加上前面我们应提到世界上已经有几十座比三峡大很多倍的大型水库,有的已经运行50年以上,至今也都没有造成过什么大的地质灾害。因此,综上所述,我们们可以说实践已经证明从长远来看大型水库不但不会加剧地质灾害,反而会减轻地质灾害。因此,未来的历史也将会证明,我们的三峡也决不会例外。

  十几年后的三峡水库,一定就会就像我们在地震后在沙牌水电站所看到局面的一样。一旦遭遇大地震或者特大的暴雨,没有修建三峡前的岸坡,可能就会像沙牌的下游一样,滑坡、泥石流层出不穷惨不忍睹。而修建了三峡之后的库岸,应该会与现在的沙牌上游一样,具有较强的地质稳定性。

  不仅在三峡,其实,所有的大型水库都会具有一定的地质减灾的作用。我们知道地质灾害的产生的机理一方面是地壳的运动导致的变形;另一方面就是河水的冲击不断切割了峡谷,因此周围的边坡不断的产生滑坡,以适应这种地形的变化。特别是在河流的周围所产生的地质灾害,一般都是由后一种原因造成的。显然,我们修建水库对第二类地质灾害的产生一定是一种从灾害根本上成因上的治理。所以,水库建设最终会减少河流沿岸的地质灾害的机理是科学的、结论是明确的。

……

 

转自李其道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liqidao

转发《水电开发漫谈》(2009年8月

稿)

中国工程院院士  潘家铮

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力发电学报》

1 将水电排除在可再生能源以外是荒谬的

多数发达国家的水能资源已得到高度开发(或国内并无丰富的水力资源),前期开发中环保意识又不强,产生过一些负面影响,受到批评。他们在一些偏激的社会舆论影响下,当前在强调可再生能源开发时,将大、中型水电除外,这是有历史和国情因素的。我国国情完全不同,有些人士却照抄照搬“国际经验”,最明显的就是在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草案)》时,也将大、中型水电排除在外,只列小水电,理由是“大中型水电技术已经成熟,完全实现了商业化”。“技术经验成熟”了,就不算可再生能源(?)

小水电的技术经验在哪方面不成熟?风电、太阳能技术经验成熟后是否也要排除在可再生能源以外?有这样的逻辑吗?今后统计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量还包括水电吗?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把水电排除在可再生能源之外都是荒谬的。

2 否认水电是清洁能源是不公正的

有些人士并不否认水电的可再生性,但认为开发水电要污染环境,所以不能称为清洁能源。水力发电利用水的势能、动能转化为电能,既不向大气中排放废气,也不在陆地或海洋倾倒废碴,又怎么污染环境呢?

为了证明水电是肮脏能源,一些外国“科学家”花了不少工夫,做了深入“研究”,总算发现了水力发电不仅不是清洁能源,还是排放温室气体的元凶。这位“科学家”证明一座热带水库在运行十年里所释放的碳是化石燃料电站的四倍。由于有轰动效应,我国许多报刊、连一些“科学报刊”都纷纷转载,某些人依此为据,跟风而上,宣称三峡大坝将引发严重的温室效应。

我们都知道三峡和葛洲坝水电厂每年发电一千亿kW·h,至少可替代6000万t燃煤,减少1.2亿t二氧化碳排放,四倍就是2.4亿t原煤和4.8亿t二氧化碳,水库又从哪里取得如此巨量的燃料进行化学反应,排出如此惊人的废气?

据说是水库中腐烂的植物会形成二氧化碳和甲烷。请大家想想,三峡水库中“腐烂的树木”竟会相当于每年燃烧2.4亿t原煤,排放4.8亿t温室气体,而且年年如此,谎话也过于离奇了。反正传播这些“科学新闻”是不需负法律或道义上责任的。

也有人说,即使水电不排放温室气体,但水库是一潭死水,污染水质,这总是事实吧。我们知道任何水库不能只蓄不泄,不可能变成一潭死水,当然建库后水深加大、流速降低,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自净能力减弱,但这是水库的罪过吗。不责备排污者光骂水库,有失公正吧。长期以来,工矿企业、城镇市民和农民都把河流作为天然排污下水道,不论什么垃圾、污水、毒品⋯都向河流一送了之,这是错误、落后和不负责任的恶习。在生产不发达、人口稀少时,后果还不严重。工农业和城镇大发展后,不论建不建水库,这样做后果都一样严重。江南平原、淮河中下游、海河、辽河……有什么大水库,河水不都成为巧克力糖浆吗?相反,拥有178亿库容的新安江水库,由于严格控制污染,建库50年,仍是一库清水,下游杭嘉湖平原一再要求从水库引水解决困难,这不是活生生的例子吗?

水库建成后自净能力减弱是事实,但不建库那千千万万吨污水毒物不是同样进入河道排向下游吗?所谓自净,无非是尽快把祸害送到下游去罢了。即使能排到海里,难道海域就可以永远承受污染吗?那后果才是千秋万载贻害子孙。解决水质污染问题不是禁建水库而是整治污染源。水库的兴建正可以起正本清源的作用。例如三峡水库的兴建和其创造的巨大经济效益,使国家能投入大量的资金治理库区污染问题,长江干流水质是全国大江大河中最干净的,就是明证。

3 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利大于弊

当然,水电开发确实对生态环境产生复杂的影响,客观的评价应是:总的看来,有利有弊,利大于弊,利是主要面,弊可以采取措施予以减免,不应成为制约开发水电的因素。

开发水电不但提供清洁能源,减少污染,而且有防洪、减灾、供水、灌溉、通航、旅游、养殖、推动经济和城镇发展、避免落后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只要不存偏见,这些贡献是不可否定的。只是利虽大,却不被重视,或认为是“当然”。例如三峡工程对减排的贡献,就少为人提,而在遭遇特大洪水时能避免一次分洪,甚至避免大堤全面溃决,从而可防止洪水对生态环境的毁灭性破坏,就更少人知了。而库区发生了一个滑坡倒被某些人拿来作为吸引眼球的大新闻。

提到水电的负面影响,可以列出几十条,主要还是水质污染和对水生生物(以鱼类为主)的影响。上面谈了水质污染问题,下面再讨论一下鱼的问题。建水库对以鱼为主的水生生物确有影响。但如果把近几十年来江河水产品品种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以及珍稀物种的灭绝全归咎于水电开发是不符事实的。造成这种后果的主要原因是竭泽而渔式的毁灭性捕捞滥杀、水质的严重污染和其它影响鱼类生存的人类活动。一些珍稀物种如白暨豚、白鲟,早在长江干流上建坝以前就难见踪迹了,不建水库也难让它们重新形成种群。不如依托水电建设,加强科学研究,采取保护和增殖鱼类的人工工程措施,例如严禁过度捕捞、制订科学的禁渔期制度,优化水库调度,使之有利于鱼类繁殖生存,防止和减免航行对鱼类的杀伤,利用水库和陆地鱼塘大力发展人工养殖业。对珍稀品种,设立保护区和人工繁殖放流,防止某些品种的灭绝,修建闸坝时视需要建设过鱼设施等,这才是正道。

4 土地淹没问题

开发水电要淹没大量耕地,中国人多地少,承受不了,这是反对开发水电的一条理由。

土地是宝贵的,淹没后成为“不可逆转”的损失,所以水电开发中应千方百计减少淹没,可防护的尽量防护,规划中不要盲目追求“最大”的综合利用效益,而应实事求是。但从宏观上看,几千年来就是人与水争地以及湖泊、水域消亡的历史。如中国的湖北省,昔为云梦泽,号称千湖之省,已被围垦占用殆尽,八百里洞庭也萎缩成为一条盲肠,失去天然调节长江洪水作用,后果严重,从而要退田还湖。既然如此,将一部分土地转化为水库是否也算是一种补偿?而且水库的调洪作用比湖泊和滞洪蓄洪区大得多,因为对后者来讲,水一进去就蓄满,动弹不得,而上游的水库能拦能泄,十分灵活。谈到农业生产,如果被淹的地多为低产地或荒地,而可使下游大批荒滩转化为良田沃土,可改造上下游大批低产田为旱涝丰收田,可在库内大兴渔业,这笔账就更得算一算,似乎不能简单以“不可逆转”四字封杀。

5 移民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开发水电要造成大量移民,造成移民的苦痛和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也是一条反水电的主要理由。

应该承认,我国传统习俗总是安土弃迁,特别是农民,要他们放弃祖辈留下的土地外迁到命运不定的陌生之处,总是不愿的。如果不安排好足够的补偿和良好的新环境,那更将给移民带来苦痛和灾难。要解决移民问题,一定要详细调查、周密规划,根据库区条件和开发性移民政策妥善安置,不能只搞“后靠开荒”,不能强调粮食自给,特别对失地农民一定要安排好,鳏寡孤独一定要实施社会保障。

要结合发展库区经济、转变经济结构、创造就业岗位和实施必要的外迁,保证移民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一次性补偿要与长期扶植相结合。移民工作要做到细致公开,要和移民团结合作开诚布公,要列有充足的经费决不允许挪用。要做到:建设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保护一方环境,致富一批移民。

在新的政策下,不少水利水电工程的移民工作做得较好,得到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肯定。长期以来,水电开发是利在下游和供电受益处,弊在上游特别是库区,今后应该扭转,把水电创造的巨大利益返回一部分到资源区,提倡上下游的对口支援,这才公平合理。今后大水电的单位移民数量并不多,而且多处于贫困环境中,新一代农民渴望脱贫,移民工作能否做好,取决于自己的工作。

6 解决西南地震灾害的出路是大力开发水电

中国的主要水电资源集中在地震烈度较高的西南高山深谷地区,许多人担心水坝在强震下溃决,造成严重次生灾害,尤其在汶川大地震后,有人联名上书中央,要求在查清安全问题之前,暂缓开发西南水电,这是一种误解。

汶川大地震是特大自然灾害,无数座房屋倒塌、桥隧破坏、道路中断、人民伤亡巨大,而灾区内大小水坝无一溃决,尤其是位在极震区的两座高坝大库——紫坪铺面板坝和沙牌碾压混凝土拱坝巍然无恙,各水电站很快恢复供电,为抗震救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事实说明了水坝抗震能力之强和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体系的成熟和完善。

真正对下游造成重大威胁的是天然滑坡造成的坝及形成的水库,即堰塞湖,最大的就是唐家山堰塞湖。为此,政府集中人力、物力进行抢险,动迁下游数十万人民避让,最后解除了险情,但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在大西南深山峡谷区,如果发生特大地震,不知会造成多少个更大的堰塞湖,在交通阻塞、信息不通、生产落后的地区,政府怎么去警告和组织居民撤退?怎么输送救援人员和设备进去?

出路只有一条,抓紧搞流域开发,建成一批震不垮、能调节水资源和洪水的高坝大库,例如目前雅砻江上正在修建三百多米高的锦屏大坝就是这样的工程。这些工程建成后,从直接的抗震作用来讲,可以根据情况泄流腾库,拦蓄堰塞湖的溃决洪水,大坝形成的宽深水道,是一条震不垮的生命运输线,水电站的强大电能是抗震救灾的动力保证。

更重要的是:通过流域水电开发,打通交通道路,开通信息渠道,设置地震台网,发展库区经济,实施产业结构转轨、进行生态移民,移风易俗,彻底改变落后面貌,为抗震救灾奠定坚实基础。停滞和回避不是出路是死路。

7 科学发展观的主体词是“发展观”

现在有些“环保主义者”进一步提出:要保护河流的原始生态,要保留一条生态河,要保护世界遗产,要保护传统文化等等口号,从根本上否定开发水电,因为即使解决了所有的负面作用,也破坏了原始生态和传统文化啊!典型的就是反对开发怒江,提出要保护这条“处女河”。

这个争论恐怕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认真弄清争议的本质,才能使多数同志的看法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主体词是“发展观”,不是停滞观。所谓保持原生态,这种提法本身就是违反发展观的。什么叫“原生态”?6500万年前恐龙统治地球时的生态是不是原生态?生态是指自然界各生物间的相互生存关系的状态,它是不断变化的,所谓的生态平衡是相对于某一短暂时段而言的,不平衡是绝对的,不平衡才推动着生物进化。不存在停滞的原始生态。

有人说,我指的是保护当前未受人类活动破坏的生态。要知道,不发展,不进步,就根本谈不上保护。就拿被人们形容为天堂美境的怒江流域来说,多数地区都处于绝对贫困状态,人们过着难以想象的原始生活,而人口不断增长,素质无法提高,只能在陡坡上开荒,刀耕火种,砍树伐木,1500m高程以下已看不到一株大树,水土流失,岸坡东崩西坍,恶性循环,哪还有什么原始生态?李冰父子修都江堰,不也改变了原始生态?难道要把这种原始生态永远保护下去?

保护传统文化?落后贫困绝对不是传统文化。住四面通风的“叉叉房”,抱溜索过江,一年四季用玉米粑填腹……这样的“文化”要保护下去?传统文化是可贵的,要保护的,但绝不是保护贫穷落后的现状。

关于“三江并流是世界自然遗产,开发水电会破坏这个遗产”的观点,我不知道“三江并流”区域有个范围没有?

只知道至少金沙江流进云南后就分道扬镖向东去了,在怒江中下游开发水电和金沙江并流拉不上任何关系。

我建议做个大模型,看看在2000m高程以下的怒江上修建了几座不高的坝怎么会破坏四五千米高程处的“三江并流”?如果说,哪怕在低高程处开发也破坏了世界遗产的“完整性”,那么,下游的缅甸、泰国也无权开发,以免影响处女河的完整性。

澜沧江是紧邻怒江的一条大江,也是“三江并流”中的中间那条江,现在其水电资源正在合理快速开发中,过去也是绝对贫困的地区,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通过开发,山更绿水更清,“水电”大军沿江驱除贫困,开启民智,播种希望,脚踏实地地为民造福,为什么怒江就不能做呢?

怒江应该开发,合理开发怒江,完全可以做到在保护下开发,以开发促保护,水电得到开发,人民富裕,经济繁荣,雪山依旧,明珠般的水库间仍然有瀑布急滩,悬崖翠谷,白云蓝天。让我们消除贫困,留下美丽。我们要保护的是民族语言、民族服饰、民族歌舞、优良的民族生活习惯⋯⋯不是保护贫穷落后。反对开发的人士和组织,即使他们的动机是好的,只会是对怒江流域人民的伤害。

8 在开发河流时决不能无序开发

有人呼吁让“江河自由奔流”,江河的“自由奔流”和“自由泛滥”或“自由干涸”是同一个含义。

事实上,中国的江河已经“自由奔流”了几千几万年了,带来了血泪斑斑的历史:江淮河汉,灾难频仍,或是滔滔洪水,三江五湖尽成泽国,千百万人民,尽为鱼鳖,或是烈日当空,江河断流,赤地千里,颗粒无收,饿殍遍野,百万人民逃荒;或是人民蓬头垢面,世世代代过着原始生活,乃至牲畜都饥渴死亡(这种情况在今天中国最贫困落后的地区仍或可见)。

……答案是不言自明的,不能让江河自由奔流。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继续开发和利用河流。

但是,同样重要的是,沉重的教训告诉我们,我们在向河流索取、利用时,将会改变河流原状,干扰了她的自然功能,如果这种干扰超过她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河流将不可逆转地退化甚至提前消亡,造成事与愿违的恶果。因此,决不能无序开发,为所欲为,必须与河流和谐发展,必须维持河流的健康生命。有索取也有补偿,有利用更有保护,所有不合理的“开发”,都是破坏与犯罪。

    如果我们能全面理解和认识问题,一切从国情出发,一切以全局为重,一切从长远考虑,那么“建坝主义者”和“反坝主义者”之间是可以找到共同语言的。那就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保护。发展是硬道理,保护是硬要求,两者之间不是“零和”博弈,可以做到双赢。相信在总结国内外正反经验的基础上,遵循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的方针,中国人民能够做到开发和环境保护相协调,走上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2. 欧洲金靴|教育之乱,祸起萧墙
  3. 日本女优横宫七海自杀身亡——畸形的社会还要逼死多少人?
  4. 司马南:公开丑化河南人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5. 以前那么“穷”,为什么大家还怀念从前?
  6.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7. 《邓选》学习 (十)
  8. 影评:电影《熔炉》看资本主义特权
  9. 对菲律宾斗争的关键是,让它的挑衅得不偿失
  10. 领导者没有战略眼光,谈啥雄心壮志?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4.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5.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6. 这是一股妖风
  7.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8.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朝鲜领导落泪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2024请回答,中国市场经济“边”在哪里?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