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名社会学者发公开信:杜绝富士康悲剧
2010-05-19
新浪科技讯 5月19日消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卢晖临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9名社会学者昨日紧急发出了联名信,呼吁各方携手,尽快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杜绝富士康悲剧重演。
卢晖临对新浪科技表示,富士康发证第六跳,第七跳的时候,就有计划针对这些事件展开调研,但紧接下来又不断发生的员工坠楼,让他意识到了事情的紧迫性,因此和其他学者一起,联署了此份公开信。
以下为公开信全文:
自今年一月份以来,富士康集团已经发生员工跳楼事件9起,造成7死2伤的惨剧。这些20岁左右的年青人,为什么在人生最美好的时期选择离开这个世界?逝去的生命让我们痛心不已,更让我们在个体心理层面之上去思考“世界工厂”及新生代农民工的前途问题。
在过去三十年里,中国依靠数亿主要来自农村的廉价劳动力打造了一个出口导向型的“世界工厂”,实现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劳动者的基本生存权利长期被忽略:我们以“农民工”的身份为借口,以平均低于第三世界的工资水平来支付他们的劳动报酬,使他们无法在城市中安家生活,漂泊徘徊于城市与农村之间,过着无根无助、家庭分离、父母无人照顾、孩子缺乏关爱的没有尊严的生活。我们从富士康发生的悲剧,听到了新生代农民工以生命发出的呐喊,警示全社会共同反思这种以牺牲人的基本尊严为代价的发展模式。
我们呼吁国家立即终结以牺牲人的基本尊严为代价的发展模式。
当我国的一些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低端占有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之时,我们注意到与GDP增长并存的贫富差距扩大现象,以及劳动力价格随就业压力被压低、劳动者话语权被持续忽视的社会事实。如果说,以廉价劳动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是改革初期中国在资本匮乏等历史条件制约下的一种策略性选择的话,走到今天,这种发展战略已经暴露出种种弊端。劳动所得的低下导致了国内消费需求的长期不振,削弱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发生在富士康的悲剧,更说明了这种发展模式在劳动者这一方的难以为继。对于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很多人来说,自他们走出家门的那一刻起,就没有像其父母辈那样想过再回家做农民,就此而言,他们是踏上了一条进城打工的不归之路。当看不到打工通向城市安家生活的可能性的时候,打工的意义轰然坍塌,前进之路已经堵死,后退之路早已关闭,身陷这种处境中的新生代农民工在身份认同方面出现了严重危机,由此带来一系列的心理和情绪问题----这正是我们从富士康员工走上“不归路”背后看到的深层的社会和结构性原因。
我们认为,以“低人权优势”维持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今天的中国资本充足、国力强盛,已经具备了转变发展模式的条件和能力,依靠国家、企业与劳动者共同的努力,切实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一定能够有效防止类似的悲剧重演。
我们呼吁所有企业在提高农民工待遇和权利方面做出切实努力,让农民工成为真正的“企业公民”。富士康集团自1988在中国深圳建厂以来,迅速发展壮大,工厂已遍及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以及中西部地区,拥有60余万员工。富士康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制造商,全球代工大王,世界五百强的第109位,连续7年雄踞中国大陆出口企业榜首。富士康的今天,离不开广大农民工的心血汗水。作为一个强调企业社会责任、回馈社会、关爱员工的行业领袖,富士康理应还给劳动者一份有尊严的工资,为劳动者过上正常的、有尊严的生活创造基础的物质条件,让农民工成为真正的“企业公民”。
我们呼吁地方政府为农民工住房、教育和医疗等社会需求提供政策保障,让农民工成为真正的“社区公民”。
农民工的待遇和尊严不限于一个企业,而是具有普遍性的中国问题。农民工在城市中安家生活,碰到的最大障碍是住房、子女教育和医疗等问题。我们呼吁国家和地方政府拿出切实的举措,为农民工融入、扎根城市创造条件,让他们成为真正的“社区公民”,分享他们亲手创造的经济发展的成果。作为改革的实验区,深圳的崛起离不开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的艰苦付出。深圳市2008年底实际人口超过1200万,其中户籍人口只有228万,正是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人口的贡献,才创造了深圳市今天的繁荣富强。作为改革的受惠者,深圳市政府理应改善农民工的生存处境,拿出解决农民工住房、教育和医疗等各个方面的具体方案,继80年代作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之后,再次争当新世纪社会发展与社会公正的垂范者。
最后,我们呼吁新生代农民工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彼此的生命,用积极的方式来回应劳动者今天的困境,争取基本的劳动权益,保护自身和家庭的生存权利。像兄弟姐妹一样团结互助,提高自我救助、自我保护与自我管理的能力。并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一起参与到推动社会进步的宏业中,共建一个让每个劳动者都活出尊严的和谐社会。
签名:
沈原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郭于华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卢晖临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潘毅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副教授
戴建中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谭深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
沈红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任焰 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张敦福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2010年5月18日
------------------------------------------------------
卢晖临先生和潘毅女士今年5月1日曾参与中国工人研究网召开第一届工人学术研讨会,是有进步倾向的学者。
附录:
庆五一,中国工人研究网召开第一届工人学术研讨会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中国工人阶级也应该纪念这个节日。2010年5日1日,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120周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五一劳动节90周年、新中国法定五一为劳动节60周年以及中国工人网创办5周年, 中国工人研究网在北京举办了主题为“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中国工人状况”的第一届工人学术研讨会,到会60余人,共同对五一国际劳动节进行了庆祝。
中国工人阶级是全世界数量最庞大的工人阶级队伍。它有着光荣的历史,既参加过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又经受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它有着特殊的经历,既有享受过崇高政治地位的老工人,又有雇佣制度下成长起来的新工人;它有着不同的构成,既有无产阶级化尚未完成的部分,又有具有正反两方面经历的国企工人。今天在全球经济危机的条件下,他们正面临着新的问题。
会议开始,首先由主办单位致辞。致辞中说:工人网成长的5年也是见证中国工人坎坷经历的5年。它曾遭受过挫折并受到过来自工人的敌人的威胁与攻击,但它得到更多的是进步人士和全国工人的支持,因此它是不断发展的。尤其是近两年来,工人网为工人编辑出版了数十种书籍和阅读材料,每年不定期地组织大学生和青年深入工厂社区进行调查研究,追踪观察如通钢事件这样的典型案例,开展了“全国青年‘聚焦工农’征文活动”等等。这5年来,中国新老工人的斗争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对企业的私有化改制,职工由被动防御逐渐走向主动防御,由上访请命到直接抵制,最典型的就是通钢事件。退休工人由单纯的呼吁改善生活到有组织有明确目标的要求取消退休“双轨制”。新工人逐渐学会了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尘肺病”的斗争就是一例。他们为改善工作条件和工资待遇,罢工斗争明显增多。这一切都说明了,中国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在觉醒,斗争水平无疑将得到极大的提高。面对全球资本主义危机,工人的斗争必将表现出更加复杂的形式,但“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则是一个基本的趋势,我们期待着中国工人在斗争中成长壮大。
接着会议安排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大学生红歌演唱队演唱了《咱们工人有力量》、《我们走在大路上》、《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他们的热情代表着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关注工农;新工人社区志愿者演唱最新专辑《放进我们的手掌》,要求把劳动价值放进劳动者的手掌;建筑工地志愿者表演的诙谐幽默的《三句半》逗得大家笑声不断,他们演唱的韩国工人广为传颂的《劳动者战歌》,让与会者分享了韩国工人斗争的意志和豪情。
全国总工会工运史研究专家、《中国工人运动史》(1-6卷本)主编唐玉良向会议作了《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120周年:团结起来,为恢复劳动人民主人地位而斗争》的致辞。唐玉良指出,五一劳动节是国际无产阶级为了自己解放而团结战斗的革命节日,是马克思、恩格斯倡导下,经过国际无产阶级40年的斗争,特别是经过1886年五一大罢工,通过流血斗争取得的。在资产阶级国家里,统治阶级非常嫉恨无产者的组织,对纪念活动进行镇压,于是纪念五一节就产生了两条路线的斗争。第二国际叛变后,这种斗争更为明显。统治阶级镇压不了工人群众,就要用欺骗的办法,将革命的节日变成不革命的节日。因此,我们要明确,五一劳动节不是为了旅游和娱乐,而是为了促进国际无产阶级团结,是无产阶级共同战斗的节日,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消灭资本主义、消灭剥削和阶级的节日。离开这一宗旨,纪念劳动节就走偏了。国际歌最能表达这一意义,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集中其中,是战斗的歌曲。我们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而奋斗,这首歌绝对不能忘记。
红色历程研究会会长马青柯代表红色历程研究会向会议致辞,祝贺第一届工人学术研讨会召开。他强调,目前中国工人阶级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曾经跟随毛主席干革命、搞建设的广大党员、干部及广大工农兵群众是不会长期容忍这种种现象的,事实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党员和群众觉悟起来,吉林通钢工人群众英勇斗争即是典型的例子,工人阶级必将掌握自己的命运。
会议就四项议题进行了研讨,分别是国企改制与老工人、新工人现状与权利维护、工会与工人权利以及学者专题报告。
在第一节的讨论中,来自洛阳、开封、重庆等地的老工人分别介绍了当地国企改制和工人斗争的情况。洛阳东风轴承厂在生产蒸蒸日上的条件下,被强令破产,把土地卖掉,并要拆迁房子,引起职工警觉,多次去市政府要求解决拖欠养老保险和医疗费问题,已经斗争了9年,取得了较大成绩。开封市原有国有企业40多个,98%已完成改制。开封市从几个工人起,一直到开展万人走近市政府的活动,历经坎坷,逐步走向工人的团结与联合,在取暖费等方面也取得了抗争成果。中外合资企业重庆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是重庆50强、十佳外商投资企业,但却比照破产企业,把598名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市政府以会议纪要方式予以支持,506名职工被迫提前办理退休。从2005年到现在,职工一直以上访上诉等各种方式提出抗议,抗议以破产企业办法办理退休。重发职工志存高远,旗帜鲜明提出“为重发职工讨回公道,给跨国公司立个规矩”的目标。洛阳矿山机械厂是一五计划建立起来的大厂,职工们将机械厂视为自己的家,奋斗二十多年。后来一次就下岗8000人,厂领导在大会小会上,欺骗说国企需要减员增效,大家要识大体、顾大局,如果未来企业效益好转,还会把大家请回来。结果下岗以后翻脸不认人,工人被迫去堵马路,解决了一部分问题,75年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可以享受内退待遇。
在第二节关于《新工人现状与权利维护》的议题讨论中,来自珠三角的服务于工人的公益组织、农民工社区志愿者、建筑工地服务组织的工友、研究人员和志愿者互相交流新工人的处境,分享了打工者服务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来自珠三角的志愿者介绍,在金融风暴来临后,资本家把危机转嫁到工人身上,深圳掀起裁员风波,大批试用期的工人没有被雇佣就裁掉了,合同到期厂方不给续签,还不给加班机会(工人收入很大部分来自加班),逼迫工人自离,工人维权成本大幅上升,工人依据劳动合同法提出的很多诉求,政府都不再支持。
曾经在长三角体验过生活的一位大学生志愿者谈到了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技术工人的状况,他说,一些生产精密仪器的国家重点高新企业,经济危机对它们影响不大,2009年宁波汽车厂、诸暨绣花机厂等工厂利润还出现了大幅增长,但老板以危机为由不给工人涨工资,这些企业以大专生、本科生为主,但是,从劳动条件、工资收入和思想意识方面来看,他们与普通工人并不存在一条很大的鸿沟。
来自四川的建筑工人何正文讲述了自己和工友们走过的辛酸维权之路,他在工友里广泛宣传劳动合同,并主动学习马列毛的著作,他认为建筑工人必须好好学习法律、并团结起来,“钟已经放在那儿了,你不敲它就永远不会响”。
一位大学生志愿者讲述了深圳尘肺病风钻工人的艰辛维权历程,在经过多次上访、静坐,工人已获得部分赔偿,但这些工人活动已经脱离生产领域,抗争很艰难,他说,青年应该走入工人之中,帮助开展维权活动。
来自新工人社区的大学生志愿者认为,南方打工者住在工厂,北方则住在城乡接合部,形成工人聚居区,在这样的社区中,工人有生活的网络,也有足够时间思考今后的打算,开展文化服务、维权咨询、法律宣传等工作存在较大空间。
第三节《工会与工人权利》的讨论颇为热烈。澳利威工会顾问、工人研究网研究人员、民间研究者、全总的老干部共同探讨了工人维权与工会斗争的关系。
澳利威工会顾问张军介绍了烟台澳利威工人维权过程:2006年澳利威工人罢工数日,成立了澳利威工会,在全总、丹麦工会的先后支持下,澳利威工会克服来自当地劳动监察部门等机构的重重阻力,取得了突出成绩,工会成立后,监督公司跟全部工人签订合同,违法加班现象也一扫而光,并帮助保安等群体维权。澳利威工会弘扬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在成立三周年之际,成立面向社会打工者服务的“澳利威工援热线”,免费给打工者提供法律援助。
中国工人研究网的研究人员谈到了合法并充分利用工会进行维权的设想,他以辽宁凌源钢铁公司为例,说明厂方采用成立所谓职工持股公司,事实上把职工变成劳动派遣工等办法,将一部分职工分离下岗。目前工人主要采取上访和依照劳动合同法来进行维权,但成果有限,而凌源钢铁工人所要求的权利都是工会法所规定的,工人却对此普遍缺少兴趣,因此,如何利用工会法来进行维权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与方向。
一位民间研究者谈了关于在农民工输出地建立工会的设想。他说,四川、河南省工会已经进行了探索,输出地以村级为建制,党支部书记一般是工会主席,都不反对为本村务工者维权,而且打工者习惯于通过熟人关系打工,同乡之间也易于联合。
全总工运史专家唐玉良针对工会问题指出,必须把经济斗争同工会运动结合起来,不管现有工会发挥作用如何,劳动者不掌握工会很难捍卫自身权益。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阳和平以“新老工人的团结和知识分子的作用”为题做了精彩发言。阳和平指出,阶级分裂是工人运动步入低潮的最主要原因。美国工人阶级就存在内部不团结的问题,黑人受教育差、失业率高、工资低,类似于中国的农民工,北方资本家就曾经利用黑人破坏白人工人斗争。白人工人也容易认为尽管受老板剥削,但还比黑人强,斗争动力就减弱了。在20世纪30、40年代,黑白工人团结一致,工人运动取得了大发展。关键在于白人克服偏见,把黑人工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中国城市传统工人一般是正式工人,农村一般是临时工,地位差异影响阶级团结,要求有保障的工人必须把无保障工人的利益放在首位。阳和平还指出,在工人阶级斗争初期,知识分子可以起到重要作用。美国工人运动中有很多革命知识分子参与,70年代大批知识分子走入工人中去,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知识分子同情工人处境,深入工厂、农村调查研究,热情很高,但往往不知道下一步朝哪里走。现在形势给知识分子同工人结合创造了大好条件,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找不到工作。他主张动员进步的大学生去工厂当工人,把马列毛主义的普遍真理同现实结合,促进工人中产生阶级的、自我解放的意识。
这次会议促进了新老工人的相互了解。老工人代表同新工人代表互相交流、增进了了解。传统工人表现出深厚的理论基础和鲜明的阶级意识深深触动了新工人,新工人表现出积极的思维活力和进取的阶级诉求给老工人以期望。这次会议也是知识分子与工农互动的一次经验总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入新老工人群体,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文化服务、法律宣传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在促进工人阶级团结的同时,体验工人的生存状态,了解工人的疾苦和要求,改造知识分子自身的局限性,树立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的世界观。
http://ulver.blog.163.com/blog/static/1811803120104824629239/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