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套长期稳定运行的体制,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应对问题的四步方案:
1,遇到问题,做出决策
2,遇到困难,加强执行,战胜困难
3,困难很大,坚决执行,决不退缩
4,取得胜利
这套方案在过去几十年里被证明行之有效并发展成熟。在21世纪头二十年里,这套方案伴着一路上升的国运,取得了一个个了不起的成就。
近来,我们才意识到这套方法存在的问题:
第3步“困难很大,坚决执行,决不退缩”,意味着投入一切可用的资源:没有留任何预备队应对意外。
这是因为到执行端时,有所保留意味着认为前面环节可能出错,用于应对意外的预备队是在预备着打前面每个环节的脸。在集体惯性巨大,“你好我好”的氛围里,强出头是不受欢迎的。
而且,近来把执行的坚决性和个人的能力甚至忠诚挂钩,就更难留备份冗余了:
你觉得困难太大可能执行不下去,是不是认为决策有误?你觉得应该留一些资源应对意外,是不是认为决策的方案会失败?
转折点在22年末的突然放开,在部分地区不知有意无意放出的感染者全国乱窜时,体制内没人站出来讨论如果封控不住普遍感染要怎么办,因为没人敢公开假设会封控不住。
但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第3步改变时,第4步也从“获得胜利”变成了“一夜放开”。
如今,房价也可能重演这样的“四步走”:
1,面对住房问题,决策“软着陆”
房价涨跌是经济规律,但相比起房价高涨,各地更不能接受房价暴跌。
过去,土地出让金已经成了很多地方维持运转的必须,而近来,借债保运转的地方更要维持房价地价来证明自己有还债的能力。
个别地方卖地收入大幅下降
所以做出的决策必然是“软着陆”:希望随着经济发展收入提高和通货膨胀,房价相对地下跌。如果真无法避免房价砸了,砸在银行、政府手里是硬着陆,砸在居民手里才是软着陆。
2,遇到困难。口罩三年,紧接着出生人口相对于2016年几乎减半。
口罩导致地方收入减少支出增加,更有动机搞土地财政。但作为房价长线支撑的出生人口在七八年内减半,宣告地产业难有未来。
3,困难加大。近两年的经济困难让地产业连现在都可能失去了。
过去人们买房不是因为刚需,而是因为相信未来随着自己收入上涨,月供不成问题。
但现在,房价虽然有所下降,但降薪幅度更大,甚至直接裁员,这时候谁敢给自己背上二三十年的债务呢?
今年就业形势很不乐观
然而到了这时,地方有来硬的直接处罚降价的房企的,有来软的屏蔽小程序查询成交价格的,就是没人站出来讨论如果房价托不住了要怎么办。
也不是完全没人想办法,暗涨燃气费,往后接50年的债往前追30年的税,都不是长久之计。
即便真能开征房产税了,收到的额度相比过去几年花完几十年土地出让金的阔气,还是杯水车薪。
过去几十年经济高增长带来的房价高增长,各地方形成了“高投入大基建出政绩”的路径依赖。他们以为永远会有一批新的年轻人出更高的价格买房,帮他们还清上一波基建的债。
可现在,没有买房的年轻人,而未来,可能没有年轻人了。决策“软着陆”的缓冲垫,没了。
各地只能本能地投入所有资源托举房价,投入经济资源,把首付降到15%甚至7.5%;投入行政资源,取消限购要求国企拿地买房,再发新闻鼓吹“小阳春”。
各大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新闻会骗人,钱包不会
目前看来,收效不大。也许过个一两年,当投入政治资源也不见收效后,会像22年放开一样,一夜之间停止托举,并宣布:
每个人都是自己经济的第一责任人,就像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一样。
A4纸战胜不了经济规律,不能指望靠坚决执行战胜一切困难,留有余地防患未然,意外发生时才不至手忙脚乱。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