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你把“双拥碑”拆迀到哪里去了?
在建军节就要到来之际,让我们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公安干警、复员转业军人、伤残革命军人、军烈属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为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们表示深切的哀悼!向那些曾经参加过这些伟大壮举的老战士们致以节日的问候!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3周年。1927年8月1日爆发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从此中国人民有了自己的子弟兵。毛主席教导我们:“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现在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的胜利;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的胜利;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中苏边界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的胜利;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中越边界自卫反击战的胜利;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我们根本不可能一心一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说不定我们国家早就沦为美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毛主席说:“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几十年来的军民鱼水之情,铸就“军爱民、民拥军、拥政爱民”的光荣革命传统。徐州做为一个有着双拥传统的英雄城市,在1989年落成的“双拥碑”让这个英雄城市的人民充滿了自豪。“双拥碑”遂成为了徐州的地标。
双拥碑的由来
1987年在江苏省庆祝“八一”党政军座谈会上,省长顾秀莲首先向徐州市提出“学习佳木斯·创建双拥城”的倡议,这是全国第一次提出“双拥城”的概念。
1988年10月11日副省长凌启鸿,省军区副政委缪国亮来徐州考察时指出:“徐州成为双拥城”的条件已经成熟,并提出在纪念淮海战役胜利40周年之际,命名为“双拥城”。11月26日省政府、省军区作出《关于授予徐州市双拥城称号的决定》,随后又被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全国第一座“双拥城”的光荣称号,并确定由徐州市人民政府具体承建,“立碑志文,以彰其绩。”
“双拥碑”由徐州铁路分局设计室、徐州规划处设计室共同设计,徐州市建筑安装总公司第一工程公司、徐州市混凝土构件加工厂、徐州园林管理局技术工程处共同施工,江苏省人民政府承建。为筹建“双拥碑”并统筹今后的双拥事宜,徐州市遂组成“徐州市双拥工作指导小组,即以后民政局属下的双拥办”,第一任双拥办主任由时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的我市著名文化学者朱浩熙担任。
“双拥城碑”坐落在淮海东路崇文花园内。1989年3月27日,“双拥城碑”奠基,5月20日落成,同年7月21日揭碑。揭碑仪式在市淮海东路崇文花园举行,由江苏省副省长凌启鸿主持。省军区司令员章昭薰宣读了省政府、省军区褒扬徐州军民成绩的《双拥城碑文》,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民政部、南京军区、省委等负责人揭碑。
主碑碑基为钢筋混凝土浇铸的整体结构,象征着徐州军民关系有坚实的基础,圆盘式的钢筋混凝土碑座,直径8公尺,面层镶贴深绿色花岗岩石板,寓意军民团结坚如磐石。金黄色的碑体,象征着国家兴旺发达,国泰民安。碑体形似军民两人相互拥抱,在构造上是由两块碑体凝聚一起,形成“双拥城碑”的整体。它的总高度16.9公尺,下部4.8公尺,上部12.1公尺,寓意1948年12月1日徐州解放;两块碑体间距40公分,寓意1988年12月1日徐州解放40周年,徐州“双拥城”命名。碑身用“S”和“Y”形,分别为“双”和“拥”两个汉语拼音的字头,两块碑体的立面也由两个“Y”汉语组成,均为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两个“拥”字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南北两面镶嵌着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的“双拥城”三个镏金铜质大字。圆形碑池直轻为16公尺,池深1.5公尺,池中有鱼,体现军民鱼水情深。池中有喷水装置,象征着军民团结、奋发向上的激情。碑池的四周有四季常青林带,象征着军民友谊四季常青。
卧碑立在主碑前侧,高1.8公尺、宽1.5公尺,花岗岩制成,正面镌刻署名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军区褒扬徐州军民成绩的《双拥城碑文》。碑文由朱浩熙撰文,原拟由部队军旅书法家挥毫,后因时间仓促,改由我市第二中学语文教师、书法家程庆园先生书丹。碑文如下:
古城徐州,向为北国门户,南国锁钥,屯戍要塞,膏腴之地。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浴血征战,数百万人民全力支前,生死与共,鱼水情深。五星升起,四十春秋。人传三代,依然拥军优属之民;驻军数易,均是拥政爱民之师。城乡百姓待军人若子弟,既为驻徐部队办实事,又为本籍军人纾忧难;志士从戎争先,立功喜讯频传。驻徐部队视徐州为第二故乡,奋勇抢险救灾,力助地方工程,美化古彭大地,共建两个文明,汗洒云龙山水,嘉行垂范后人。双拥花开,争春淮海,军政和谐,竞相促进,拥军新尚遍乡里,爱民美誉满军营。为褒扬徐州军民双拥成绩,决定授予徐州市双拥城称号,并立碑志文,以彰新风。
江苏省人民政府 江苏省军区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一日
在卧碑的背面镌刻了“双拥城碑”的设计、施工、承建单位和奠基、落成时间,以及双拥碑建设得到的单位支持。
曾经的全国双拥模范城让徐州人民自豪过。但那徐向前元帅题字的以两只手型做标记的“双拥碑”在市场经济大潮的侵蚀下,在以善于唱高调的某些人的眼皮底下,在寒风及酷暑中早已变得班驳陆离,破烂不堪。锈迹斑斑的碑面,残缺不全的围拦,早已不知还能否喷水的喷泉....双拥碑的凝重,自豪.某些人你还记得它的辉煌吗?
2009年初,根据城市建设需要,原双拥碑所在的地方将改建为城市绿地,新的双拥雕塑将“安家”在大马路三角绿地。目前,新的双拥碑雕塑方案正在设计中,其位置已被预留好,预计明年可正式落户。建成后将成为徐州新地标。
《徐州日报》2009年7月2日曾对拆迁“双拥碑”有如下报道:“近20年历史的徐州市双拥纪念碑要异地重建了。作为我市重要的城市标志,她不仅是全国第一座双拥标志性建筑,也见证了我市新时期双拥工作的光辉历程。据史料记载,1987年,在江苏省庆祝“八一”建军节党政军座谈会上,时任省长的顾秀莲首先向徐州市提出“学习佳木斯·创建双拥城”的倡议,这是全国第一次提出“双拥城”的概念。1988年11月26日,在纪念淮海战役胜利40周年之际,省政府、省军区作出《关于授予徐州市双拥城称号的决定》,并“立碑志文,以彰其绩。”同年12月13日,徐州双拥办向市规划局提出碑址选点方案,并向全市征集双拥碑设计方案。到1989年2月底,共收到145个方案,经过评委会反复选筛,最后选定三个。经市委、市政府和驻军代表多次讨论,最终确定采用徐州铁路分局设计室的方案。双拥碑由徐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施工,徐州市建筑安装总公司第一工程公司、徐州市混凝土构件加工厂、徐州市园林管理局技术工程处共同施工,花岗岩卧碑、碑文篆刻由铜山县花岗岩石厂承担。”
2010年初,我曾打电话到民政局双拥办公室,他们告之此事已由园林部门操办了(滑稽吧,双拥办不认双拥碑了,让人转让给园林部门了,真可谓名正言顺呀),我打电话到园林部门,他们答复我,今年(2010年)8月份建成,就建在原警备司令部对面那个环岛的中心预留处。
今天是7月21日,原警备司令部对面那个环岛的中心连个“双拥碑”的影子也见不到,你说园林部门到时能完工吗?
我想请问:徐州市委书记曹新萍、徐州市长张敬华,当你享受做为领导应享受一切的时侯,你是否忘记了“谁是最可爱的人”了吗?两位同志请你们记住列宁同志的话:“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就不配做一个共产党员。若有良知,请马上行动起来,把“双拥碑”还给徐州军民!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