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版改制怎么了
新闻出版改制怎么了
敛之文
昨天有朋友转给我一篇发表在人民网上的文章,题目是《新闻出版业改制转企:最要紧的是改革、转变什么?》文章写的很好,问题提得很尖锐,作为体制内的有心人,对这次新闻出版业改制的前因后果看得明白,拿捏准确,特别是揭穿了改制过程中许多不为人知的内幕,对在这次改制中所遭受重大损失的广大新闻出版从业者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因为这次改制是在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的主导下进行的,而时任署长是柳斌杰先生,我就随手搜狗了一下,忽然在新浪新闻中心发现了一则奇怪的新闻报道:《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将任清华新闻学院院长》。两件事结合起来,想说几句话。
出版改制工作,不是没有做宣传,宣传了,只是宣传得很不到位,更谈不上发动从业人员的参与讨论和完善了。改制,似乎完全是上面的事,是精英们的事,而广大从业人员只须俯首听命罢了。如果上层设计到位倒没有什么,问题是设计方案并没有那么完善,甚至是毛糙,漏洞百出。虽说名为改制,很新潮,但从形式上看,还是过去的老一套,上传下达,上面的政策来了,通知来了,让大家知道一下,至于有什么反馈,一概不问。所谓广大从业人员参与改制,完全是一句笑话。这就造成了上层设计的随意性,下层人员的妄听妄信。其实质就是奴役主义,我画个方案,你执行。把大家当群氓收拾。
这次改制的目的是要将出版行业与过去的事业管理体制脱钩,完全市场化,人员企业化。为什么要这么做?据说是为了新闻出版业的长期发展与竞争,松绑过去行政事业对出版行业的束缚,不但在同行之间形成平等的竞争机制,还要与国际出版行业接轨,让中国文化输出,占领高地云云。总之是,大话说得没边没际,壮志干云!
因为过去新闻出版行业都在体制内,大部分从业人员都是事业编制,所以要新闻出版行业企业化,首先要解决这些从业人员的身份转变问题(从事业编制变成企业编制)。事业和企业的差别大家都心知肚明,主导这次出版行业改制的大员们当然深知身份转变的难处,而且面对的是个很大的群体,要让大家愿意转变身份,就要给些“胡罗卜”,于是声称改制之后企业会如果发展,个人收入会如何增加,并以国家政府的名义保证在转变身份之后,人员工资都会上台阶,还享受什么什么方面的特殊补贴。改制需要解除大家的后顾之忧,但通过改制之后的实际情况看,这些许诺带有欺骗成份。改制之后,大多数从业人员的工资不仅没上台阶,反而下台阶了;由于脱离了事业单位,过去公务员身份享受的种种待遇也完全被剥夺,所谓要给改变身份的从业人员特殊补贴,根本就是水中月、镜中花,没有兑现。更由于在改制的同时其他公务员的待遇大幅提高,这样就使得参与这次改制的广大从业人员相对损失雪上加霜。所以,现在出版界弥漫着一种怨气,大家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事实上,大多数从业人员出于支持和配合改制,拥护上面决策的良好愿望,从而参与了改制。从业人员以大局为重,他们不是没有倾向保住自己的事业编制,问题是如果大家都念及事业编制不愿意转变身份,那么改制绝对不能推进,因为缺了事业编制从业人员这支大军,我可以断定,我国的新闻出版行业就会立即崩溃。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在这次改制高层设计的“办法”里,对愿意选择事业编制者设置了种种障碍,逼你就范。这是给予“胡罗卜”的同时挥舞的“大棒”。所以说,从这次新闻出版改制是以牺牲大多数人利益为前提的,他们把事业企业化,其目的就是要把广大从业人员从事业编制中一脚踢出,不管你的去向和死活,过后连解释的兴趣都没有。广大从业人员通过如此这般的改制之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这次改制的风险丝毫不会沾上那些主导改制的大员们,该做什么官还是什么官,他们主导改制,而又置身事外,因为他们是“顶层设计者”,不需要什么转变身份,改制对于他们而言,什么风险都没有;同时,为了完成出版改制的目标,主导改制者们还有效利用了改制对象的管理者,这方面黑幕重重,就不必多说。
出版行业改制之后,各家出版社在制订管理办法时还产生了种种奇怪的现象,有些问题是改制之前没有设计好,甚至是没有预料到的。这首先应该归咎于主导改制者的设计能力,也不排除管理者的私心杂念作怪。现在各个出版社似乎正在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在改制之后清理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制订自己企业的管理办法。但是,由于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在这一层次中的改制没有统一的原则,事实上也制订不出完整的通用原则,受改制的后遗症影响,也由于各出版社种种环境和条件不尽相同,所以,各家出版社管理办法的制订就只好各显神通,“摸着石头过河”,搞成个什么就是个什么。这样,一些不伦不类的管理办法纷纷出笼,不科学,不合理,也无利于出版社在今后的发展。改制的初衷是出版社企业化之后,形成竞争机制,长足发展。而结果呢,却由于管理的办法不及时,不到位,不合理,最终在市场竞争的表象之下,执行着一套蹩脚的管理办法,市场竞争能力下降,造成改制之后没有发展,反而萎缩的被动局面。而这些,实际上只有也只能让广大从业人员埋单。除此之外,在改制过程中,硬资产的划分与继承问题,社龄工资与工龄工资问题,企业内部的文化建设与专业人员培养保护问题等等。都需要妥善解决,而实际上到处都乱成了一锅粥。
改制也是一种改革,改革是为了破除一些陈旧的东西,推动事业和社会向前发展,目的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具有多维性和立体性,有宏观的,微观的,粗线条,细线条,这需要主导改革者兢兢业业,聚精会神,即使初始的设计不那么完善,但只要注意修正,防漏补阙,不管是改革或改制,都会朝好的方面发展。但如果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或为了博个改革者虚名,有始无终,粗制滥造,那么这样的改制根本就不是改革,而是胡书记所批评的那样:“折腾”。人们并不反对改革,改革是推进社会向前发展与和谐的有力手段,也敬佩那些勇于改变现状的改革家,必须改革,只有改革是共识。但是如果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背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改革的方向错了,最后只会遭到人民的唾弃,那才会是真正的“死路一条”。现在确有一种人痴迷“改革”,迷信“改革”,一见到“改革”二字就兴奋,不分青红皂白加以肯定和支持,现实中也确实有一种所谓的改革,只图一种改变,不顾其效果和利害,或者打着改革的旗号,干着坏事,缺德事,损害百姓,养肥自己。这是我们要加以警惕的!
在新闻出版行业的改制走到今天的时候,我很惊讶署长先生不是集中精力检查和督促改制工作,而是欣然接受了清华新闻学院的聘请去做院长,那么我想问是认为署长工作游刃有余呢?还是想撂改制工作的挑子?我希望是前者,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今年虽然76岁了,也愿意与这次“被改制”的广大从业人员一起,前呼后拥,去抬署长先生上任兼职新闻院长的八人大轿。
附:
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28/11048457.html
http://news.sina.com.cn/m/2012-02-29/103824034351.shtml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利永贞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