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庄子·天下》有言:“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这是“内圣外王”第一次出现在典籍里。
庄子的意思是,研究天地宇宙的规律,分析万事万物蕴含的哲理,再体察古人先贤的经验,就能塑造内圣外王之道。
但“内圣外王”到底是什么,庄子没有明说,只是感叹道:“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遗憾,洋溢其间。
庄子留下的空白,儒家后来给补上了。
《大学》开篇就写了两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明德、亲民、至善是《大学》的三纲领,意为执政者要发扬自己的光明美德,敬爱人民造福人民,缔造一个至善至美的社会。
格物、至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大学》的八条目,其中格物、至知、诚意、正心、修身是圣贤必备的内在修养,可称为“内圣之道”,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王者必备的外在功业,可称为“外王之道。”
如果没有内圣的修养,便不可能有外王的功业,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鲁国的季康子向孔子问政的时候,孔子就答道:“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言外之意便是,执政者的内在修养、气质、谋略散发于外,一层一层影响周围的人,就能共同成就一番功业。
所以,踏踏实实的落实这“三纲领八条目”,便是儒家实现内圣外王的方法论。
2
自青年起,教员便砥砺苦修,完善自己的健全人格。
他在湖南省立图书馆第一次见到世界地图,首先想到的不是“世界如此宽广,有多少美好事物”,而是在韶山冲没见过几个生活快乐的人,全湘潭县、全湖南省、全中国、全世界恐怕也差不多。
一股悲天悯人的情怀,充斥胸中。
进入湖南第一师范以后,教员刻苦读书,并写下大量读书笔记,取名为《讲堂录》,其中一篇里写道——
“人情多耽安佚而惮劳苦,懒惰为万恶之渊薮。人而懒惰,农则废其田畴,工则废其规矩,商贾则废其所鬻,士则废其所学。业既废矣,无以为生,而杀身亡家乃随之。国而懒惰,始则不进,继则退行,继则衰弱,终则灭亡。可畏哉。”
“少年需有朝气,否则暮气中之。暮气之来,乘孰懈之隙也,故曰怠惰者,生之坟墓。”
“不迁怒,不贰过,盖行事之大难者也。”
“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漫游四宇尚已。”
“惟明而后可断,既明而断矣,事未有不成者。”
这些读书笔记,基本涵盖了格物、至知、诚意、正心、修身等条目,所以教员进步很快,没用几年时间,便具有极强的人格魅力,成为湖南一师的学生领袖之一。
人到中年时,教员通过秋收起义、四渡赤水、抗日战争、三大战役等辉煌功业取得非凡的地位,不仅吸引了数百万追随者,还带着他们建立了新中国,改变了江山的颜色。
以往的战争领袖走到这一步,必然要大封亲戚,无论贤愚都提拔到重要岗位,确立自己家族的独尊地位。
但教员没有。
大舅哥杨开智给教员写信,提出到北京谋个职位,最好是个领导岗位,教员非常不满,回信把杨开智一顿训斥:
“希望你在湘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
以教员的脾气,这封信的措辞已经相当严厉了。
杨开智不甘心,又请表弟向三立给毛岸英写信,说想在长沙谋一个厅长职位,毛岸英体会父亲的意思,给舅舅回了一封长信,信里写道:
“新的时代,这种一步登高的做官思想已是极端落后,而尤以通过我父亲即能上任,更是要不得的想法......皇亲贵戚仗势发财,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靠自己的劳动和才能吃饭的时代已经来临了。”
抗美援朝爆发以后,教员又亲手把长子毛岸英送到朝鲜,做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一个兵。
把政治理论和个人品德结合起来,用于治理家务,便是教员的齐家。
正因教员能做到这一点,他才敢说:“高级干部的子女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汉献帝,娇生惯养,吃不得苦,如果他们不能人格独立、生活独立,就会逐渐走向官僚化和贵族化,损害党的事业。”
说完,教员就要求高级干部子弟夹着尾巴做人,不要把父辈挂在嘴边出去唬人。
教员修成了圣贤身,并以身帅正,又有谁敢不正?
此为教员的内圣之道。
3
除了横扫天下的军事战绩以外,政治,尤其是影响全党、全国风气的政治建设,教员也是颇多建树。
1938年9月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不仅总结了抗战以来的斗争经验,还彻底纠正了以往的右倾错误路线,真正明确了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定位,为我党领导抗战胜利奠定基础。
在会议上,教员提出“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的著名论断,然后和同志们制定了“任人唯贤”的干部政策——
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联系,有独立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对犯错误的干部,要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此后,数十上百万的三八式干部,在我党的领导下加入抗日战争,并成为新中国的中坚骨干力量。
1941年5月,教员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做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整风运动开始。
经过数年整风,以教员思想为核心的辩证唯物主义,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数百万党政军人员的思想,至此统一到史无前例的地步。
这种无坚不摧的凝聚力,便是此后数十年,各项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教员提出著名的“两个务必”——
全党在胜利面前要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两个务必一经提出,立即通过各级党组织向下传达,成为全体党员的行为准则。
新中国成立以后,干部队伍不变颜色,常年累月保持着冲天干劲,以人定胜天的信念再造山河,“两个务必”功莫大焉。
当然,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那么多党员干部总会出几个害群之马。
1951年开始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中,教员亲自处理重大典型案件,并在征求党外民主人士的意见之后,批准华北局逮捕贪污腐败的高级干部刘青山、张子善,随后将其处以死刑,立即执行。
用教员的话说:
“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
这次处决高级干部,可以视为给“两个务必”打的补丁。
同样是1951年,教员收到长子毛岸英牺牲在朝鲜的消息,难受的不行,听彭德怀说了毛岸英的牺牲过程以后,更是泪流满面,望着院里的松柏,他不禁背起庾信的《枯树赋》: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可能是心情不佳,他就到石家庄休息了两个月。
但就是在这里,教员亲自审定了一批文稿,那些得意之作,他原文留存,那些不满意的文稿,他又几经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这些经他一手筛选审定的文稿,汇编起来,便是《毛选第一卷》。
此后两年,教员又亲身参与了第二卷、第三卷的编辑工作,编辑第四卷时,教员参与的比较少,但审定了收录的篇目,并一一提出具体指导意见。
教员怀着悲怆的心情参与审定、编辑工作,可见他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
原因就在于,教员要把自己的思想、观点、方法论公布出来,让人民群众参考借鉴,人人都能成圣贤。
就像他给湖南大学校长李达的信中说的:“关于辩证唯物论的通俗宣传,过去做得太少,而这是广大工作干部和青年学生的迫切需要,希望你多多写些文章。”
直到人生晚年,教员还在研究“三个世界”和“继续革命”理论,试图给新时代的国家和人民指明方向。
此为教员的外王。
4
教员曾说,喜欢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他自己的诗词风格,也是走浪漫主义这个方向。
但他砥砺苦修的过程,实在谈不上有多么浪漫。
从现在回溯历史,教员其实是用数十年的时间,融合了儒家理学的格物致知,以及心学的知行合一,成为二十世纪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三皇五帝及至周公以后,政统和道统、政治和教化合一的国家领袖,唯其一人而已。
达到这个程度,足以称为内圣外王。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