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读书交流

“纷争时代”的经典举荐:《战士刀子》

彭忠义 · 2007-12-17 · 来源:本站原创
收藏( 评论() 字体: / /

“纷争时代”的经典举荐:《战士刀子》

——21世纪经典文艺作品推荐兼人文优化时务浅探

  与时代的浮躁有关,与网络工具的虚拟特性有关,与时代较为泛滥的害怕“自卑感侵袭”且渴求“自我麻醉、自我安慰”心理的“以己度人”习性有关,这个时代里充满了性质不明的误解,以及肯定恶意的中伤。称之为“纷争时代”可能更为妥帖。

  这是当今时代的特征,不认同的人也可以说是时代强加给我的“个人感受”,在这点上我不想辩解,诸君自我感觉好了。

  但是,如果大家还坚信对可能陌生的人——如我彭忠义,还能抱以一丁点哪怕是善意和信任,以支持你看完《战士刀子》这篇我3年多也不敢忘情的小说,我相信你今后很难再有“委屈感”。

  《战士刀子》这篇不足万字的小说真有这么灵吗?如果你对我有一丁点的了解,再去看看我发在网站的《国难深重,敌人已癫狂,先烈们在哭泣……》《“市场化改革”,一个伟大而又沉痛的教训!》这两篇文章获得的待遇,兴许你会有点认识:我一个最近4年来长期处于工厂、农村、工地和车站忙活社会调查,一般不接受媒体采访,素来个人生活条件取最低标准(如住地下室、穿朋友送的旧衣服、每顿基本上是辣椒青菜加米饭)而工作上事事高标准要求自己,且光明正大地立足于网络世界的人,却在一些人眼里成了“盼抱权贵粗腰”、“喜欢自我吹嘘”和“自谓领袖”的人,难道这样的“黑色幽默”不足以催生一份“委屈”?但是,我没有为此感到半点委屈,因为我知道一个迷茫于时代、虚妄于自我又或者是立场根本不同的人,是不可能会公正地对待包括自己在内的世界万物的——而我之所以能如此坦荡且心平气和,便是因为《战士刀子》的启示始终萦绕耳际,而我也因此而更加熟练地掌握了“唯物主义思维方法”。 如其外还有原因,那就是我期望自己能给时代青年做一个“舍身取义”的榜样!

   委屈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但于有志向和目标的人来说,却是因既浪费时间又冲淡激情,其外还可能导致某些附带“高昂学费”的错误想法和行为而十分消极的产物。所以,如果你在自觉可以给予陌生世界一点信任,可以寄予自己的未来一点希望,可以暂时或永久相信“自己明天能够做得比现在更好”,可以暂时或永久相信“自己不是时代的依附,而是主人”,那么你不妨花点时间耐心地把《战士刀子》读完!

  是的,在我看来,《战士刀子》就是一部“能穿破所有荒谬”及“能粉碎所有委屈”的优秀作品——因而,阅读该作品也是天下有志之士的必修课,理由与我们当下“是否缺德”无关,而是能促使我们能更加成熟正确地看待世界,并因此而一天比一天地把工作做得更好!

  也正因此,我坚信,读完《战士刀子》,最终受益非浅的一定是你。这正如我坚信在评价可能陌生的人时,由尊重、善意和信任出发的“以人为本”是正确无疑的——而只视“眼前物质”为客观、只能看到自己的喜好和付出、以为“把人往最龌龊的方面想就是客观”,以为“冷漠无情就是公正”,以及习惯“坐井观天”式武断的“以物为本”则是错误无疑的。

经济及人文分析员

“英雄在线”(www.cnhelper.com)总主持:彭忠义

2007年12月17日

友情及责任联络:

13651084355(北京手机)

youyutianshi0725@sina。com(email) 

22761792(QQ)

**************************************************************************

《战士刀子》

文/刘广雄

每一个当兵5年以上的老兵,都会若有若无的对军旅故事变得迟钝,尤其是像我这样,花了整整十年时间,从中尉到少校一直做军事记者的人,那些被嘴巴讲出来或者被笔写下来,让局外人心跳加速甚至血液沸腾的故事,到我这里,换来的往往只是莞笑。

而刀子的故事之所以引发我强烈的叙述欲望,原因在于,我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听到两个人分别向我陈述了刀子的故事,有趣的是,刀子的故事,在他们的陈述中竟然大径相庭。打个拙劣的比方,两个人记忆中的刀子,宛若一个树丫上开出的同一朵花,一个说它鲜红如血而另一个说它苍白如纸。

关键在于,向我讲述刀子故事的两个人,都是我最信得过的朋友,他们一个是庞海,另一个是马义,都是我的军校同学。

军校毕业,基层见习,红牌骄子,走过相同的一段风雨历程后,那年我进了军区机关报,成了一名中尉记者。庞海和马义,这两个我们那批毕业生中的优秀分子,作为率先提拔的典范,最先被安排到基层主官的位置上,他们双双被分配到西南边陲的一个边防连队,庞海当了连长,马义则是指导员。

为了使随之而来的叙述变得简洁,我们不妨把庞海和马义分别担任军政主官的那个边防连队称之为四连。

若干年后,他们都调进了军区机关,两个人长达三年的主官经历仿佛被时间开了个玩笑:连长庞海成了政治部的一名少校干事,指导员马义的身份则是司令部少校参谋。

鉴于刀子的故事都来源于这两个人的亲身经历,因此他们对刀子的故事都具有某种不可置疑的权威性,这恰恰是我难以甄别最后只得选择小说这样一种方式转述这个故事的原因。

刀子是一个兵,四连的一个兵。

本来我应该为刀子这个名词加上引号,因为刀子是一个兵的绰号。你们都知道了,这个兵之所以被战友们叫做刀子,是因为他喜欢刀子。

刀子不是刀,在我们的语言惯性中,刀意味着某种大刀阔斧横刀立马的壮烈兵器。不过,你们错了,战友们之所以把他叫做刀子,是因为壮烈之类离我们阳光照耀和平的军旅生涯已遥远如星缥缈如梦……浮现在马义以及庞海的记忆中的那个兵,他热爱的仅仅是小刀。

小刀也不是匕首,匕首是冷兵器时代最重要的武器之一。而小刀不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件随手可及的工具。

这就是战友们把兵叫“刀子”而不是叫“匕首”的原因。还有一种可能,“刀子”是一个快乐的音节,而快乐的音节对戍边生活而言,其意义非同小可。

这也是我没有为刀子这个快乐的音节加上引号的原因。在庞海和马义即将开始的陈述中,被叫做刀子的这个兵将不厌其烦的出现,为了省事,我忽略了引号,请大家原谅。

从一开始,关于刀子的回忆,连长庞海和指导员马义的陈述就充满了矛盾。

连长庞海说被叫作刀子的兵是炊事员,也就是通常被叫做“伙头军”的角色,而指导员马义则告诉我,刀子最初是饲养员----四连养羊,不养猪,理由是若干年前军区某首长视察西南边防时,谆谆告戒基层领导:发展农副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此开发西南边陲的地理人文,更适合养羊,于是团里就号召大家养羊,于是,刀子在马义的陈述中就成了一名”羊倌”。

在关于刀子究竟是一名“羊倌”还是一名“伙头军”这件事情上,指导员马义似乎具有更大的发言权,因为他的陈述中出现了细节:

那是一个天空略显阴晦的秋日黄昏,四连饲养员刀子在西南边陲的群峰之间孤独的放牧着他的羊群。那天,省武警边防总队的总队长在视察他的防区时,友好的走访了解放军边防部队的营区。简短的汇报以及枪响靶落的军事表演之后,边防武警总队长提出到附近的山头上走走看看,这是一个计划外的提议。

在指导员马义的陈述中,正是这个总队长这个节外生枝的建议,使“羊倌”刀子意外的进入马义的视野。

首长以及随行人员首先看到的当然是羊,毛色雪白的羊;接着他们就看到了那个后来被战们叫做刀子的兵。刀子没有扎腰带但戴着帽子,军帽使他维持了战士最基本的尊严,首长们看到洁白如云朵的羊群中站立着一个共和国士兵。

刀子从容不迫的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用洪亮到群山回应的声音报告到:“报告首长,四连正在执行农副业生产任务。报告人,四连列兵XX。”总队长严肃的还礼后指示:”继续生产!”

在随后举行的简单的晚宴上,武警部队的总队长不胜感慨的三次提到了战士刀子。他说,一个放羊的兵,在茫茫大山中,尚能如此军容严整严格要求严守纪律,尚能如此服从条令条例,从这个放羊的士兵身上,将军看到了我军永不泯灭的军魂。

在指导员马义的记忆中,刀子第二天就脱离了“羊倌”的行列,战士刀子被抽调到了四连特勤班。

在这里,指导员马义特意做了说明:西南边境形式复杂,部队除了正常的学习。训练。生产之外,还随时面临着毒品走私分子的枪口和刀尖,特勤班就是为了应付随时可能到来的复杂情况。

连长庞海长得五大三粗,军校毕业时武装泅渡擒拿格斗投弹射击门门全优;指导员马义则唇红齿白,除了因为瘦小精干而在五公里越野这一课目上保持不败纪录之外,似乎没有更突出的军事特长。这是庞海被任命为连长而马义被任命为指导员最为直接的原因。

然而情况很快发生了一些变化,早在军校时代,连长庞海就公开宣称,信息化战争的出现已经无法逆转地宣告了武将时代的终结。因此四连连长庞海一到连队,就几乎垄断了连里唯一一台电脑,积极主动地把自己从连长变成了一名计算机操作员。这种权利上的真空,使指导员马义负责起了整个连队的军事训练。政治教育以及农副业生产等全盘工作。特勤班就是指导员马义的杰作之一。

“羊倌”刀子被调入特勤班之后,除了喜欢摆弄刀子,并没有给指导员马义留下什么刻骨铭心的记忆。

在这个地方,连长庞海和指导员马义的陈述出现了难能可贵的某种巧合,他们都记得战士刀子总在黄昏时分出现在营房外的小河边,在金黄色的夕阳中磨他的刀子,他不时撩起几朵水花,阳光照射到他手中的刀子上,反射出让人约略有些眩晕的寒光,而此时,他的面容沉静如水。

对此,指导员马义不胜感慨,他认为刀子通过坚持磨刀这件事情体现了军人对兵器无限的热爱,正是这种热爱,使他屡历战功,而连长庞海却不这样认为,若干年后,他对我说:“那个兵,炊事员嘛,天天都要使刀子的,把刀子磨得锋利一些,在剔肉时他可以少费些劲儿。”

不管连长和指导员对战士刀子在黄昏的小河边磨刀做出什么样截然不同的评价,战士刀子怀揣着一把吹毛立断的尖刀至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是战士刀子立下战功必不可少的条件。

那是一次边境设伏作战。根据截获的情报以及上级的统一部署,连长庞海率特勤班战士,潜藏在边境我方一侧的长草之中。情报说数名境外敌特将偷渡入境。

设伏是成功的,在西南边陲连绵不绝的雨雾中浸泡了三十多个小时后,连长庞海和他的士兵们不费一枪一弹抓住了两名潜入我境的敌特。

连长庞海并没有否认战士刀子在战斗中发挥的作用,“是的,”他轻描淡写地说,“那个兵,他抓住了其中的一个人,战斗结束后,支部给他请了功,上级批准了,是三等功。”

然而在指导员马义的陈述中,战士刀子立功的过程完全可以用惊心动魄四个字来形容。“上级给我们下达的任务是活捉潜入国境的特敌,因为这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秘密……”马义说,“连长庞海给设伏的战士下达了不许轻易开枪的命令,后来发生的事情表明,庞海的这个决定是错误的。”马义一脸沉痛的对我说。

“庞海没有想到那两个家伙中有一个带着手榴弹……”在马义的陈述中,小分队经过长达三十多个小时的潜伏后已濒临绝望,因此目标出现时,庞海命令全军突击,手持自动步枪的士兵们纷纷从长草中站起,把乌黑的枪口对准了潜入国境的特敌,就在这时,他们发现其中一个家伙掏出了手榴弹。

连长庞海立即下令“卧倒------”这时候有一个战士没有卧倒而是勇敢地冲了上去,“快得像闪电!”

我们已经知道了,闪电般冲上去的这名战士,就是刀子。重要的是,他有一从不离身的刀子。就在他“闪电般”冲上去的同时,他的刀子也“闪电般”地出手了。在指导员马义的陈述中,那名手持手榴弹的特敌甚至来不及拉开手榴弹的拉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仿佛一粒冷雨流进了敌特的脖子,紧接着敌特就注意到自己的颈动脉附近出现了一把雪亮的小刀。

那是一把比冰还冷的刀子,他知道只要自己动一动,那把刀子就会毫不迟疑地切断他的颈动脉。因此,当他听到握着刀子的人命令他“放下武器”时,他立即选择了服从命令。指导员马义陈述至此时,他的眼中闪现着刀子一样锋利的光芒:“你可以想象一下那样的画面……”

当然,连长庞海的说法与此完全不同,在庞海的陈述中,他从来没有下达过不许轻易开枪的命令:“在国境线附近设伏,不能轻易开枪,以免子弹误入对方国境,对每个边防战士来说,这都是常识,根本用不着我来下命令。”

其次,关于战士刀子把刀子架到敌特脖子上这件事,连长庞海说:“太简单啦,那名战士的潜伏位置刚好在那个家伙的身后,他只要站起来,就可以一把勒住敌人的脖子。于是他就这样做了,因为这个炊事员身上总带着一把刀子 ,所以他顺便就把刀架到了敌人的脖子上。哦,对了,以为他是炊事员,所以他没有武器。”

我知道,连长庞海所说的武器,是指枪,自动步枪或者手枪,也就是说,除了一把孤独的刀子,我们的战士刀子没有武器。

由“国境线上不许轻易开枪”这一规定,引出了与战士刀子有关的第二次战功。关于战士刀子的第二次战功,指导员马义的陈述似乎更具权威性,因为那次边境巡逻恰恰是指导员马义指挥的。

对四连来说,这样的巡逻是一个边防连对必不可少的日常任务之一。这样的任务,垄断了连部唯一的电脑。忙于开发名为“边境地区情报信息电子网络”的连长庞海显然毫无兴趣,指导员马义作为执行巡逻任务的最高指挥员,早在特勤班的预料之中。淡然,对战士刀子出现在巡逻分队里的原因,连长庞海的解释仍然是:“他是炊事员嘛,巡逻也好,设伏也好,人总要吃饭的。”

后来发生的事情是,马义率领的巡逻分队行进在国境线我方一侧的小道上,遭遇到那个神色惊慌的行路人时,战士们在马义的指挥下,一部分士兵就地散开进入警戒位置,而三名士兵走上前去准备对这名路人进行盘查。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嫌疑人突然掏出一支手枪,乌黑的枪口指向了正面朝他走近的战士。

战士们没有轻易开枪——当时的情况是,嫌疑人背对国境线不足七米,一旦开枪,子弹会毫无疑问地飞入境外。

你们已经知道了,这时候,战士刀子的刀子再一次闪电般的出手了。在马义的陈述中,刀子这次至关重要的出手简直就是“小李飞刀”。

“没有一个人看到他是怎么出手的,我们看到的仅仅是,手枪从毒贩的手里掉了下来,他的手腕上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把小刀。过了很长时间,一滴血才缓缓地从毒贩的手腕上滴了下来,嗒的一声,落在草尖上……”说到这里,指导员马义的目光里闪现着混合了感动和激情的温暖光泽。“你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那样的画面……”

巡逻小分队随即从嫌疑人身上查获毒品若干。事实一目了然,这是一名从境外采购了毒品,准备偷越国境到内地贩卖的毒贩,在购买毒品的同时,他还买了手枪和子弹。

战士刀子为此再次荣立三等功。

事实上,关于战士刀子的第二次战功,连长庞海和指导员马义的陈述只有一字之差,那就是,在连长庞海的陈述中,战士刀子的刀子不是“扎”中了毒贩持枪的手腕,而是“砸”到了毒贩身上,毒贩吓坏了,他很可能认为射向他的不是一把刀子,而是一颗愤怒的子弹,他吓得扔掉了手枪,束手就擒。

但不管是连长还是指导员,对一名普通战士,在简短的服役内,难能可贵地连续两次荣立战功,他们都表达了不同程度的尊重。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你搞一次个人崇拜试试,看看有多少人会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来吗?
  2. 邓论学习 (十二) 是四人帮搞的“血统论”吗?
  3. 星话大白|越南
  4. 为什么批评西方的他们都“意外死亡”了?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五)
  6. 是右就必须反,必须批
  7. 谭吉坷德|决战,或许正在悄然开始
  8. 胡锡进为什么总改不了阴阳怪气的老毛病
  9. 毛主席像事件:美策动,迫使中国放弃毛泽东思想!
  10. 到底是谁在夸《新闻女王》?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5. 这是一股妖风
  6.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7.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8.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痛心,反华润人丁一多因强奸被捕,哈哈!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