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预计)
《社会主义经济学原本》
周承友主编
[内容简介]
本书突破现有流行的经济学结构体系,正式地把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及其发展形式(市场经济)的总体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立足于中外(主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以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理论、劳动价值论等理论和方法为指导,从社会化生产力讲起,以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经济)的实际发展过程(它的诞生存在→内在运行→外在运行→归总运行→前途目标)为主要线索,同时兼顾理论逻辑发展过程而展开全书内容,并且自始至终地有机统一生产力、生产关系、市场经济等方面的问题。在叙述上,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既反映现实,又高于现实;在内容上,既大量借鉴和融入西方经济学相关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又吸收我国经济学界的积极成果,并且有较大发展。例如,创建了新的广义劳动价值论,共享价值和共享经济人理论,新的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备的内体制结构和四大规律的理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及发展理论。本书既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简明实用,又含盖西方经济学关于生产力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共性知识,并超越西方经济学,同时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学拓展了一幅新图,有助于重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
[目录信息]
绪 论
新要点: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及其发展形式。生产力就是人们利用自然而改造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要素中的生产资料既包括有形(实物)生产资料,又包括科技、管理知识等无形(知识形态)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内容可分为两大方面:物质技术方面和(人力)劳动组织方面,后一方面如分工、合作、管理、劳动联系形式或交换形式、消费形式等。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1)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组织关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才在《剩余价值理论》一书中讲,资本家也是劳动者;(2)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权和利的关系,斯大林概括的生产关系的三项内容,正是属于这方面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就是通过劳动组织关系(劳动过程)相互联结而存在和表现的,劳动组织关系、形式或过程,包括商品(市场)经济形式正是生产方式的具体发展形式。
第一篇 社会主义经济的必然存在
第一章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计划经济发展
第一节 社会化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过程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必然性
第三节 早期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历史条件和初期经济发展形式
第四节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发展与演变
探 究 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和体制缺陷
第二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和发展形式选择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现实生产力水平和发展特征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现实形态和发展特证
新要点:生产资料所有制本质就是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全过程中的资产权利制度,包
括其客体意义和主体意义。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是资产公有、劳动主导。在整个社会主义阶段,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劳动者发展上的局限,全体所有者劳动者与其生产资料之间还是一种不完全的直接结合,因而公有资产权利制度、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等不可能是单一体的,各具体的公有经济的经营单位必然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特殊利益。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本质一元和实现形式多样的公有制。由公有制的本质所决定,资产公有、自主劳动,按劳分配构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三根支柱,并且是三位一体的。欠发达社会主义国家公有经济(三根支柱)的主体地位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选择市场经济形式
新要点: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和公有制的特点决定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采取市场(商品)经济
的必然性。马克思的商品(市场)经济一般理论的普遍意义。广义劳动价值论,就是包括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两大类型的活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生产性劳动又区分为直接形式的生产性劳动和间接形式的生产性劳动两种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商品价值(w)=公本价值(c)+劳动主体价值(v)+共享价值(s)=公本价值(c)+需要价值(n)。
第四节 社会主义共享经济人
新要点:从生产方式发展与人的需要之间,个体与群众(集体)之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本质,
市场经济特点等方面论证社会主义共享经济人的存在。共享经济人的要义;就是由包括劳动力在内的按生产要素(市场化的)贡献等分配共享价值。
探 究:我国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运行机理和功能
第一节 市场 经济的一般特征、运行机理和功能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探索
新要点:公有制实现方式上的“两个分离制约”:(1)“公有主体分离制约”,即全体公有者与其
所有权代理者相分离,部分公有者(企业全体劳动者)联合主导与其产权代理者主导相制约。二者之间是劳动上的民主与集中,局部(当前)利益与全局(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由此引出公有产权的代理问题和总体调节或计划功能。(2)“两权分离制约”,即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或经营权)的分离制约。公有制实现方式上的“两个分离制约”理论,是公有制(国有制)与市场经济实现宏观和微观上有效结合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新型市场经济完备的内体制结构
新要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由现代公有制企业、现代市场体系、公有(基础是全民国有)产权代理及其总体调节或计划等自组织的完备的内体制结构。
第四节 资产公有、劳动主导的市场经济的特征、运行机理和功能
新要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资产公有、劳动主导。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及其市场
经济的内体制结构所决定,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本质上必然是民主劳动的现代企业,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仅有市场(自发)调节,而且有公有产权的总体自觉或计划调节,因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微观和宏观及整体上的效率必然优越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有规律:主要是民主劳动规律、按劳分配规律、共享价值规律、公有产权总体调节(或新型计划)规律等四大规律。
探 究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新目标
第二篇 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发展
第四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市场主体
第一节 新型市场经济中的居民
第二节 企业形式和现代企业制度
第三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生产经营的实质和特点
第四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现代企业制度
新要点:公有制现代企业的本质特征是企业民主劳动、典型形式是股份民主公司
第五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发展
探 究 我国国有与集体企业改革和农村家庭承包经营
第五章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和流通业
第一节 社会生产的分工与合作
第二节 农业、工业和科技业的发展
第三节 物质生产和生活服务业的发展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产品生产
第五节 社会主义社会资源环境生产与产品生产
第六节 社会主义社会人力资源生产与产品生产
探 究 我国实业经济发展与市场化问题
第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市场条件
第一节 市场客体和市场体系
第二节 市场结构和市场类型
第三节 市场机制
第四节 市场组织
第五节 市场法规、规则和市场秩序
探 究 我国市场体系建设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第七章 社会主义商品价值转型分解和国民收入分配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价值转型与分解
第二节 社会主义地租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构成和初次分配
新要点: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机制:是市场机制、民主劳动—按劳分配机制
第四节 国民收入再分配
新要点:再分配机制:是市场机制、民主劳动—按劳分配机制、公有产权总体调节机制,国家
调节机制
第五节 新型市场经济的分配机制与效率、公平问题
探 究 我国当前收入分配现状、贫富差距及改善
第八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积累和消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投资和储蓄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消费及作用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累与消费之间关系
探 究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投资、储蓄与消费之间关系的改善
第九章 社会主义经济对外开放和全球化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和管理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对外开放内容及发展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区和特区建设
第四节 经济全球化二重性与社会主义经济对外开放
探 究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对外开放的意义、现状和前景
第十章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发展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结构问题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总量问题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发展
探 究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前进中的问题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公有产权总体调节和国家调控
第一节 社会主义公有产权代理与管理体制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产权管理机构的总体调节功能
第三节 市场经济中国家调控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节 国家调控的任务和目标
第五节 国家调控的形式和组织体系
第六节 国家调控与公有产权总体调节的结合
探 究 我国公有产权管理与国家调控建设
第三篇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前途目标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新要点: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包括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客体内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方
面的矛盾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客体与其主体方面的矛盾。其具体表现是:生产力发展与公有制不完善(如社会有形和无形的生产资料还不是完全公有和直接公有)、人民经济地位不完全平等之间的矛盾,具体经营单位(企业)民主管理与公有产权总体调节之间的矛盾,个人、集体、社会(国家)之间利益分化与利益协调的矛盾,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发展与人民需要共同增长之间的矛盾等等。其中,生产力发展与公有制不完善、人民经济地位不完全平等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客体发展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发展与人民需要共同增长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总体)发展的根本矛盾,也是社会主义社会(总体的)基本矛盾。
第二节 科业社会形成和劳动者职业素质普遍提高
新要点:手工劳动社会→机器大生产社会→科业(自动化)社会
第三节 民主劳动制度健全、生产关系发展走向新阶段
第四节 社会阶层分化弥合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五节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和人民需要共同增长
探 究 我国当前社会阶层分化的经济原因和民主劳动制度健全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前途
第一节 资源开发利用高效人类化和劳动职业上不均等消失
第二节 国民资产权利差异和劳动地位差异消失
第三节 国外资本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实现变革
第四节 民主劳动统治地位确立和社会科学调节
第五节 市场经济消亡和向产品经济过渡
第六节 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
参考文献
1、胡承槐、石婷婷《也论生产力的实质、动力和规律》,《哲学研究》1988年第4期。
2、张江明主编《社会主义社会主客体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93年。
3、吴振坤、陈文通等著《革故鼎新—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山东人民出
版社,1993年。
4、王珏主编《市场经济概论》(修订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
5、周冰《改革时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发展的回顾和评述》,载王振中主编《政治经济学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6、陈恕祥等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专题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
7、蒋学模主编《高级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本体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8、李炳炎著《公有制分享经济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9、卫兴华、张宁著《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高教出版社,2006年。
10、毛立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公有制内涵非常重要》,摘自刘永佶主编《经济中国》第3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