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家才能到君子之风
——读《整体管理》
近日读了韩德强先生的力作《整体管理》,颇有所获。笔者读到此书的第一感觉就是此书与别的管理理论书籍不同,因为在引言中即强调:这本书讲的是如何做一个卓越的企业家,如何把事业心、敬业精神、责任感这些“稀缺资源”调动起来,把这些“靠不住”的资源组合起来。事实上,管理理论是建立在行为科学、经济学、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上的。而本书在行为科学、经济学、心理学和哲学上的观点,殊与主流不同。全书没有一个模型,而注重实例和思想史研究,深入探讨人的内心活动,这些特点使《整体管理》成为了一本与众不同的书。
本书非常重视企业家的作用,开篇即直言沃尔玛靠的是沃顿,海尔靠的是张瑞敏;企业搞得好搞不好,“关键在于企业家头脑中的无形企业”。全书共分三篇,第一篇叫“企业成功地图”,从企业外部讲到企业内部;第二篇为“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从企业内部讲到企业核心;第三篇曰“领导艺术与修养”,直指企业家的内心修养——按照的意思,这实际上是企业核心的核心。这三层结构,圈子渐次缩小,而内容不断深入,为读者阐述了一个结构相当完整的管理思想体系。
第一篇《企业成功地图》,分别从当事人视角、旁观者视角、哲学家视角和综合视角入手,层层分解企业结构。在那里,企业家可以有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实干的世界观和投机的世界观。但依笔者拙见,这两个词用在这里恐怕欠妥。第一,实干和投机,习惯上是作动词用,因此更适合作为方法论的名称,而不是世界观。第二,“实干”和“投机”这两个词,在习惯上是具有感情色彩的。“实干”是褒义的,“投机”是贬义的。尽管在看来,“实干”和“投机”都是中性的,实干有聪明和愚蠢之分,投机有善意和恶意之别,但读者未必容易接受。事实上,实干与投机,也就是我们生活中讲的用力与取巧,也就是兵法所言的守正与出奇,也就是中国古代寓言中所说的“愚公移山”和“庖丁解牛”,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中的形而上学和辩证法,具有极为普遍的意义,可能是为了使用商业话语而说“实干”与“投机”。
但总之,明确地揭示出,只有以投机为阳,以实干为阴,以投机的世界观为体,以实干的方法论为用,做到负阴抱阳,明体达用,才能使企业兴旺发达。世界是不均衡的,有结构的,这说明投机是必要的和可能的;历史是连续的和相对静止的,这又说明实干是必要的和可能的。
这一篇章的管理理论,渗透着与众不同的经济学理论。认为,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社会演进的趋势是组织化和集权化;同时,由于时间、空间、技术、资源、行政支持和经验曲线等各种条件的不均衡,到处都必然产生相对垄断;然则垄断和垄断还不同,私人垄断与公众垄断不同,个人理性主导的垄断与公共理性主导的垄断不同,所以垄断既可能侵犯公民的自由,也可能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水平。与主流经济学的市场结构理论和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相比,此论更经得起哲学(辩证法)和历史的检验。
基于此论,帮助读者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打破财富500强的管理神话,提炼企业家才能的奥义。笔者的感受是,这一篇章的核心内容就是讲企业家才能。要具备企业家才能,意味着要认识到“结构深处是结构,机缘尽处是机缘”,意味着要认识到世界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要超越物,理解人,发挥想象力去组织生产,调动积极性去改造社会。
本书不仅注重实例,而且注重现代商业史和企业制度发展史。在第二篇《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里,围绕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区别与联系,以美国现代商业史和企业制度发展史为背景,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在回顾了企业产权制度和治理制度的发展历程,逐层分析了企业生产作业制度、企业组织制度、企业人事制度和企业的统计和会计制度之后,雄辩地指出,企业制度不能脱离企业文化而存在,而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领导人的言行举止,而这些言行举止的背后,是企业家的个人修养、敬业精神、事业心、责任感、亲情感,等等。
在对比美日两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典型企业之后,认为,要治理好企业,必须以制度为阴,文化为阳,破除性恶论思维和机械论企业观,重建企业神性。彼得·圣吉提出的五项修炼,在看来,无非是中国儒家思想的现代西方变形而已。企业的神性从哪里来?还是必须从企业家的神性展开。
因此,在企业家这里,性恶论的思维不能破除,机械论的企业观就根深蒂固;机械论的企业观根深蒂固,企业的内部的破坏性力量就无从制约。反之,企业家如果具有神性,就能够层层激发下属的神性,企业上下就会同心同德,无往不利。在本书中,虽未明言,但可以读出,恶的根源是执迷于自身,善的前提是认识到万事万物的有限性。“觉”建立在“识”的基础上。一旦认识到世界是因缘成相,便可不再执迷于纷繁的现象,了悟“色即是空”;认识到没有绝对的超越性,便可不再执迷于虚妄的空,了悟“空即是色”。卓越的企业家必须能够超越自身,主动地、无条件地考虑众人的利益,以真诚带动真诚,以善心感动善心,怀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这样的神性,就是企业家精神。如果说上一章讲的是安时处顺,高瞻远瞩的企业家才能,那么这一章讲的就是以身作则,鞠躬尽瘁的企业家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中随处都在批判自由主义流毒。所提到的自由主义,是机械论、原子论、性恶论等思维方式的组合,包括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剥离了理想道德的民主法制,脱离了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以及无条件的贸易自由论、制度万能论、产权清晰论、权力制衡论等各种论调,实际上是在实干的世界观指导之下的自由主义,是机械的自由主义。应该说,的言论,并不与自由的精神相悖。韩先生坦承,自己实际上在政治上属于自由主义,在文化上属于保守主义。至于经济上,我推测他属于社会主义。
第三篇《领导艺术与修养》,提出了领导艺术的三条要义:为君、为亲、为师,提出了新的人格五层次理论,阐述了如何识人、用人,以及如何进行团队建设,最后一章讲的是修身与立世。
笔者以为,这一篇触及了的人生观和历史观,在的管理思想体系中具有根本的意义。如果企业家有了以因缘成相为核心的人生观,有了以善恶斗争为核心的历史观,那么这个企业家将会顺理成章地具备正义的人格和高明的领导艺术和个人修养。
在深入讨论“迷得进去”与“悟得出来”一节中,把投机的世界观进一步地深究下去,得到人生在世,都是因缘成相,最后缘散相消的论点。从而指出投机的世界观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为什么要投机,聚集财富有什么意义?第二,投机成功,财富聚集,究竟是祸是福?韩先生给出的答案是:怀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财富本身并不是罪恶,要看财富为什么目的服务。在卓越的企业家那里,办企业为了推动社会繁荣和发展,聚集财富是为了更好地引导执迷者脱离苦海。因此,卓越的企业家和佛一样,破除了名利之迷,却生出了救世之迷。只是笔者以为,救世之“迷”不能算迷,因为这样的选择来源于色空两破,得大自在。这正是无分别心的境界。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才能肉身成道还肉身,勘破红尘补红尘。妙哉佛法,与世法不二!
古人云:“高僧不避高道。”各家各派,在其近道的层次上都是相通的。韩先生话锋一转,在直悟人生之后,对企业的经营者的个人修养提出了第二层次的要求——儒家提倡的推己及人。并且,在孔子提出的修身“八目”中增加了一目“办企业”,变成九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办企业、治国、平天下。中国的儒家文化优点很多,但是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而市场经济是实现生产社会化的必经之路,生产社会化又是人类社会演进的必然趋势。因此,要弘扬传统文化,必须对其内涵赋予新的意义。韩先生此言,为企业家在中国的修身体系(实际上是社会认同体系)中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位置,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克服“重农抑商”的弱点,为民族全面复兴提供理论支持。
在“立世”这一节中,提出了“自由者”和“和谐者”这一对概念。在本书的语境中,自由者就是既不考虑长远,也不考虑整体,很少考虑他人,只知道追求自身快感的一类人;和谐者则相反,能够主动地从长远和整体出发,考虑各种关系的和谐。在笔者看来,“自由者”其实就是儒家传统语境中的小人,“和谐者”其实就是君子。只不过为了照顾到读者的感受,没有明言罢了。《论语》以君子小人对言者共十三章,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怀徳,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易事而难说,小人难事而易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可悲的是,今天我们太习惯于做小人了。我们学小人之学,行小人之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甚至连君子有时候也必须要以小人的面目出现才能与人交往,否则就会被斥之为虚伪。今天的社会制度和游戏规则几乎全是为小人之心和小人之行而设计的。事实上整个市场经济长期以来就是小人经济。但是,为我们指出了反其道而行之的修身正道。此论,可说是2000年之“道德市场经济论”的进一步深化。
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又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我相信,这个道理是真正符合人性的。如果中国的企业家拥有了君子之风,中国的君子掌握了企业实体,一定可以使整个社会的面貌为之焕然。这个过程如果能够实现,将会和“理论掌握群众,群众掌握理论”的过程相辅相成,和合互生,在中国走向和谐,世界趋于大同的历史上书写意义重大的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