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险家的乐园
——《牙买加客栈》
英国著名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1907-1989)的《牙买加客栈》看起来极像一个幻觉世界,但它的确又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小说描写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女玛丽投奔自己的姨妈和她在“牙买加客栈”所见到、所跟踪的线索,终于捉到了充满罪恶的黑手。客栈位处于英格兰康沃尔郡的博德明沼地边缘,之处便是大海。距客栈不远,建有垂直式(哥特式)教堂(属基督教)。
然而,如此荒凉的一处地域却成了邪恶力量的聚集地,成了罪恶的温床。原因在于“牙买加客栈”所处地域实在是天高皇帝远,似乎不受法律、道德和理性的约束,至于宗教势力的代表——教长福兰斯·戴维,也只不过是一个披着教长外衣、一脸伪善的恶人,因为在“牙买加客栈”所处地域,教长就是主宰一切的上帝。
19世纪初叶,工业革命席卷整个欧洲,同时,它也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助产婆。在当时的英国,由于无法操控的资本膨胀出现了一发不可收的跑马圈地运动,出现了地球上第一批新兴的资产阶级,也活跃了像“牙买加客栈”地域这样的走私贩私活动。因此,在当时的英国,乃至到后来的对外殖民,为了完成原始积累,新兴资产阶级对资源的掠夺无处不在。那么,到处充满荒诞无稽、扭曲变态、梦魇恐怖也就在情理之中。
工业革命应该说是科学的进步,科学的进步自然会减褪一些宗教的色彩。在当时的欧州,宗教势力不但受到巨大的震撼,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动摇了宗教势力的基础。
可以这样说,“牙买加客栈”是宗教势力对抗工业文明的最后一个堡垒。在教长福兰斯·戴维的眼中,财富是罪恶之源。他恨人类,恨人类的永不餍足的贪欲。这么一来,慈祥的教长以及他麾下的牧师也迫不及待地粉墨登场,就像在圣诞节讲布道词一样,指挥一伙愚民们向自己的同类施以不仁道的礼遇。于是,一幕幕骇人听闻的屠戮场景出现在达夫妮·杜穆里埃的优美叙述中。以乔斯·默林为首的强人趁月黑风高劫掠货船的过程、沉船和砸死水手的惨烈场景历历在目。他们在教长福兰斯·戴维的授意下,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把一批批同类送上天国。
《牙买加客栈》是集美妙与恐怖于一体的小说。正如当代美国著名美学家、新自然主义美学学派代表人物托马斯·门罗(1897-1974)所说“美是许多不同的东西”,因此也就没有必要给美下定义。
新生事物有着自身顽强的生命力,任何阻碍都无法减缓西方工业化和资本主义的进程。因为历史要前进,旧有的上层建筑必然就要坍塌。
在《牙买加客栈》中,杜穆里埃的主观印象和幻想是她叙述的根本对象和中心。同时,这样的对象和中心又是变幻莫测、错综复杂甚至是不可知的,因此才有书中离奇、恐怖的情节。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