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iboshi:“我不知道<西游记>,到底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或抨击了什么???”
补天石头 :“西游记反映了通过塑造孙悟空的英雄形象,曲折地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反动统治者坚决反抗的精神,和征服自然,战胜困难的理想。”
吃十六:“想表现的是邪不胜正的思想。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其中却掺杂有“民不与官斗,官总是有理的”个人观点。”
星妈:“你中毒了,文学不是一定要揭示什么,说明什么,什么中心思想是中学语文教育的狗屁理论。文学是为了乐趣,安慰,鼓励而产生的。很多作品是因为觉得实在有趣,实在有感受,才去写的。读的人只要读出乐趣,就可以了”
迪尔:“这是两个人和两只动物的故事。主要是描述一些怪物怎样搞一个软弱的男人,而这个软弱的男人又是怎样欺负一只猴子,以及这只猴子如何戏弄那只猪……。”
sansan_:“天知道几百年前的古人的心思,他想表达的或许根本不是我们现在所猜测的,据说是为了表达善恶到头总有报,有很多的道家思想以及佛家道理。哪一次不是孙大圣收服妖魔鬼怪。”
浮尘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吴承恩有那么多的想法吗?”
情灵儿:“作为一个落魄文人,其心理肯定是不平衡的,他想通过一只猴子造反及被招安的故事来反映其自己的心理轨迹并不一定是刻意或许只是潜意识所操纵。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写本书来换酒喝。”
上述种种看法,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我们先了解一下——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明代小说家。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其“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自幼喜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上“岁贡生”,嘉靖末隆庆初任浙江长兴县丞。因看不惯官场黑暗,不久愤而辞官,晚年绝意仕进,专意著述。所作诗文大都表现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其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其实这种想象是一种写作技巧,它不想自己的真实思想让当朝皇帝抓住把柄,所以看似虚幻,实际具体。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确如此。 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如在孙悟空的形象创造上,就寄托了的理想。 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又如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灾难的幻化,或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他们的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也正是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的特点。特别是向读者交代的妖魔鬼怪都是有后台的,如太上老君麾下的青牛,嫦娥宫里的玉兔,文殊菩萨手下的坐骑青毛狮子,等等。它们依仗主人的法宝,下界为妖,更是对现实社会的莫大讽刺,不仅如此,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宫、如来佛祖管辖的西方极乐世界,也都浓浓地涂上了人间社会的色彩。这部作品虽写在距今四百多年,其中的“人事”,(唐僧向如来求取真经时,如来说:经不可以轻传。言下之意就是要索贿钱财,只是没有明说,唐僧不得不把唐王的紫金钵献与阿傩、伽叶,换取真经。)在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环境中一点也不觉得遥远。
《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