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吉夫“大学纪事”这部小说同当前许多一味沉缅于个人爱爱恨恨、恩恩仇仇的作品不同,它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具有“时事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一篇政治小说,社会小说,又是一篇讽刺小说,其价值远远超出了文学的范畴。
小说所揭露的当前大学教育的问题是深刻的,也是常见的。
一、不择手段的“申博”风。不言而喻,“申博”本身不是什么坏事,但它应该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自然过程。若过度刻意,拔苗助长就坏事了。更有甚者,弄虚作假、蒙上坑下,那就可怕了。你看小说里的那个H大,“申博”搞得鸡飞狗跳,一片乌烟瘴气,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教育质量更无人过问。一切为了“申博”,“申博”统治一切,这种运动式的不计一切后果的“申博”成了灾祸,成了一切坏事情的总根源。
二、考试作弊。有讽刺意义的是,在贴有“与诚实共舞”,有着所有考生签名的旗帜下,学生们竟然堂而皇之地公开作弊。更使人吃惊的是,作弊考生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什么“与时俱进”啊,“要有人性”啊,还要倒打一耙。恶人先告状,结果怎么样呢?几个回合下来,在何校长的支持下,还不是不了了之?
三、论文抄袭。文学院的阿古院长做梦都想弄个博导(因为这跟票子、房子密切相关),他偏偏只会教书,不会写文章。可想不到,最后帮助他登上“博导”宝座的竟然就是他极端鄙视的那个麦子院长。更为可笑的是,阿古院长跌跌冲冲东拼西凑出来的讲演稿(还用汉语注音英文)竟然得到了“视野开阔,立意深远”的好评。自此,阿古院长似乎取到了真经,一发而不可收,竟然干上了抄袭论文的丑恶行径,并且是只字不改、照单全收。丑事败露之后,又惶惶然如丧家之犬,幸亏何校长“妙手回春”,才息事宁人。
《大学纪事》如果光揭露问题,那就不成其为小说。其可贵之处在于成功地塑造了人物。
何季洲是汤吉夫奉献给读者的一个相当于有深度有特点的典型人物。他是校长,但他更象个官,又更象个“大老板”,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他确实算得上一个“勇于开拓”的“当代英雄”,建星级教学楼,申报博士点、引进明星、投入巨资做广告,真是殚精竭虑,使出浑身解数。他果断有魄力,也有能力,特别富有政治智慧。你看他处理论文抄袭、考试作弊之类事情,多么圆熟。别人处理不了,他三下五除二,一下就解决了,真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事。
何季洲的能力特色充分表现在他的“变脸”上,显示出他冷酷自私并且狡猾的性格本质。对阿黄这种下三烂小人,他会象黑老大那样,丢下一把斧头,叫他把那个闯祸的傢伙剁了去,同时又把揭发阿黄的警方邮件当场撕掉。一打一拉之际,买下了阿黄死心塌地为他效命的忠心。对小林老师这个博士,他会摆出一付真共产党人的面孔对他大加赞扬:“有正义感、耿直……精神与鲁迅先生一样的。”然而,话头一转,“自家人的事,能宽容则宽容……”以达到其包庇阿古、申博成功的目的。麦子是他高薪聘来的院长,他欣赏、得意,十分宠爱,但是到 关键时刻,当麦子在海伦娜问题上与他意见相左时,他会揑住把柄,冷冷地丢下一句:“……伤害一个小姑娘,你是要负法律责任的。”把麦子这个强人一下就打懵了。卢放飞曾经是何季洲的一心培养的副手,这一点何多次暗示,以示鼓励。卢也曾经违心地也是勉强地执行着何季洲的某些指示。但他毕竟为人正直、心地善良,最后终于下定决心,辞职而去。何校长一下阴沉了脸:“我不希望再看到你。”至于搞基建的陈冬至副科长,何季洲明知他有冤屈吃官司,毫不同情,反倒幸灾乐祸。而对一直同他“对着干”的盛副校长,他竟然设置圈套,以“帮忙”为名陷他于不义的泥坑。
更为深刻的是,汤吉夫并没有简单化地把何季洲设计为一个贪官,恰恰相反,何一不贪财;二不好色(何曾经毅然决然地推开投怀送抱的美女阿丽,颇有柳下惠的风度)。这是汤吉夫着意刻划这个人物最有深度的地方:正是象何季洲这类似乎“廉洁”的人物,他们年富力强,勇于开拓,“功绩”赫赫,自以为得意,把我们大学教育搞得乌烟瘴气、一地鸡毛。更为可怕的是,他们踏在一大批正派教师的身背上往上爬,就要被培养为更上层的教育的决策者。怎不叫广大读者忧心如焚、气愤填膺呢?
小说的其他人物也刻画得不错。麦子只不过是个有点名气的媒体人物。被“改革高手”何季洲“慧眼”识英雄,高薪拉了来。结果呢?上课,“性”字当头,乱侃一气;下课,专干猎艳之事,玩弄女学生,勾引女同事,实是一个色狼。这样一个劣迹斑斑的“活宝”,竟然被高薪聘为院长,这正是对何季洲之流的教改一个绝妙的讽刺!
盛霖副校长,是小说中唯一敢同何季洲当面鼓、当面锣“顶撞”的正面人物。在这个人物身上,显然寄托了的理想。请看盛霖在海南岛参加战略研讨会听发言后一些发人深省的感叹:“听来听去,五个人个个都要创建‘国际一流’,那手段,比如不惜重金从外单位挖人啊,从国外引进人才啊,比如,申博或争一级学科啊,比如三年积累、五年跨越、八年超国内一流、十年进入世界五百强啊,怎么听怎么像他所熟悉的何季洲。他不明白,既没有培训,又没有红头文件指挥,天南地北的大学校长们都是一种思路,并且都用同一种腔调说话,你说怪不怪?”象盛校长这样的有识之士,在会上竟然获得“老舅”的讽刺称号,无人理睬,如此教改,真是黑白颠倒,悲哀到了极点了。
综上所述,我们欢呼《大学纪事》这样的作品。汤吉夫有胆有识,敢于揭露阴暗面,令人敬佩!我们更期望这部作品能够拍摄成电视剧,使它发挥更大的影响。
久违了!《大学纪事》,久违了,汤吉夫!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