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网友若看不懂,殊可惋惜
日前见报道,某网友2008年10月29日在莫斯科接受了俄罗斯新闻界采访期间,谈到他小时候读过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他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一个人宁肯吃苦而不叫苦。他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而睡在钉板上。”就这么点印象?
这本书究竟在讲什么?俺小时候也没读懂。那时候闹闻歌,俺看小说只看到小伙子罗普霍夫救了少女薇拉,后来发现薇拉与自己的好朋友产生了爱情,就主动做了个自己跳河自杀的假现场,实际上出国了,把老婆让给他朋友吉尔沙洛夫了。俺当时看了很气愤:怎么老婆也能谦让呢?真不象话,太没种了!不能理解。
后来自己长大了,也陷入了甜蜜而痛苦的恋爱。再看此书,方豁然开朗:你爱一个人就要为她的幸福着想。这才是真正的爱,高尚的爱。这样的人才是具有社会主义道德修养的人。当时以为自己完全看懂了这本书。
然而后来发现自己还是没有看懂《怎么办》,那是在改开中。当时俺还是右派,对公有制企业该怎么改费尽心思。有一天看见列宁评价这本书是“社会主义教科书”,就又翻出来细读。一读之下,惊心动魄,在发现自己原来所想的一切与社会主义完全对不上号的同时,发现了这本书的真正价值和涵义。
在《怎么办》里,女主人翁薇拉在罗普霍夫的帮助下,她脱离家庭与之结合并创办了一家缝纫工场。照俺当时的想法,谁投资誰所有,天经地义。国家投资国家所有,洋人投资洋人所有,老板投资老板所有,利润是老板的。世界上还可以有另外一套游戏玩法?薇拉和她丈夫就不。她们是社会主义者。她们玩了一套新规则。在这家企业里,薇拉只拿她作为厂长的工资,企业的所有红利都由全体职工共享。这就怪了。回想起自己毛泽东时代做过的企业里也是这样:工人是企业的主人,可以平等跟领导说话,可以参与企业管理,可以批评领导而不担心炒鱿鱼。书中的薇拉与工人们亲密无间,就象俺看到过的厂领导与厂里工人的关系一样。俺很震惊,原来社会主义企业跟资本主义企业是很具体的不同的,原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区别的根本点就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所有制决定了生产关系,人与人的利益关系。
俺那时候才领悟了,列宁同志为什么要称这本书为“社会主义教科书”。原来转弯抹角在爱情故事掩护下,勾画了他心中的社会主义理想社会,设计了一个【人控制资本,让资本为劳动人民服务】的崭新的世界。所有社会问题的症结就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共产党宣言》里最主要的一个观点,就是【消灭私有制】。是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变了,人们之间的关系就会改变。
私有制不一定要到“物质极大丰富”后才能改变,不能机械地理解马克思的“生产关系随生产力发达程度而变”的论断。马克思这论断对整个人类历史时期来说是非常正确的,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生产关系变化。但对具体的企业来说,一方面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一方面“物质极大丰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咱们现在相对于西太后时期已经是“极大丰富”了,可是相对于2070年来说也许就不是了;相对于西部贫困地区是“极大丰富”了,可对东部某一特定地区就不是了。任何一个时刻的“极大丰富”都不可能是绝对的“极大丰富”。所以,在今天这个相对于马克思年代已经“物质极大丰富”的时期,完全可以鼓励人们大搞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列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高度评价了这本书。
《怎么办》的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俄罗斯著名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他27岁就发表著名论文《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美学进行了批判,提出了“美是生活”的现实主义定义;34岁在流放西伯利亚服苦役中写了著名小说《怎么办》。他还写过《对反对公社所有制的哲学偏见的批判》、《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俄国文学果戈理时期概观》等优秀作品。列宁把他誉为“未来风暴中的年轻舵手”。
俺建议,对《怎么办》这本书,凡是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人都应该去读读。因为这是【教科书】嘛。尤其领导干部,再也不能以己混混使人昭昭了。这本书值得细细看。有二奶的领导干部可注意看人家小伙子的爱情观人生观,弄清楚人和动物的区别。不懂什么叫社会主义的党员领导干部可注意看人家女孩子怎么办企业的,弄清楚社会主义企业和资本主义企业的区别。
对《怎么办》这本书,某网友在答记者问时没有说他有没有看出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搞公有制还是私有制,也许他看懂了因为时间或保密原因不便说,那可以谅解。如果他跟俺当年一样没看懂,64岁看不懂34岁的先贤文章,则殊可惋惜也!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