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怎么会把《漫长的革命》买了两本,买了应该两年了吧。年前去南京的时候顺手带在路上看了看,觉得还行。文革结束之后,当年的街头战士要么变成资本家,要么成了资产阶级政治家,剩下的人里还有几个对共产主义有好感的,也大多都跟着邓修一起变修了,天朝这边搞了决议,文献研究室的同志们忙着论证,他们也跟着忙活,都把毛主席晚年防修的努力说成发神经了。这些年来混左派,多少也看了一些这种东西,所以对这种东西多少有些过敏。但是这次看见《漫长的革命》觉得还是感觉比较奇怪,即使斯诺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他对文革的观察也足以让人感动。他70年来天朝的时候,看到的是一个生气蓬勃、蒸蒸日上的天朝,跟一般的资本主义世界来的革命小青年很是不同。但是回到上海后,忙着继续看我的《读史方舆纪要》,就没再去管他了。上上星期看完《读史方舆纪要》第一本,觉得有些累,就想着找个白话书看看,调剂一下,就想到了《漫长的革命》,就又找出来看。这书不长,很快就看完了。接着又看了《西行漫记》也就是《红星照耀中国》。
如果不是大家都知道斯诺到苏区的大致情况,估计没多少人会相信《西行漫记》是真的出自一个米帝来的记者的手笔,按照现在动不动怀疑一个人是五毛党的想法,大概他的这种把苏区的什么都讲得很好的文字也算是五毛党之一种。比如说,他对红军的纪律之良好的印象,对CP对革命的忠诚的感动,正如他说的,如果不是因为他在内蒙等地看到过真真切切地饿死的人,大概是不会相信三十年代的中国还会有一块这样的土地的。一切都在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前进,一个完全不同于在沿海的大城市里看到的景象的中国,还有那些没有像其它地方的中国农民那样的颓废的健康向上的红军战士,一个在山沟沟里转悠了十年但是对世界革命发展形势仍然了若指掌的革命政党,一个认识到天朝和印度只有经历了土地革命才能彻底完成革命任务的领袖。即使这些年来我党的宣传让人对很多东西都习惯性逆反的时代里,读起来仍然让人感动。尤其是他在最后一章对西安事变的报道,无论是文字还是对过程的分析叙述,都是这些年来著名学者们所达不到的。
按照他的观察,在苏区的主干力量红军和共产党员身上,最大的特色是这些人都没有“我”的意识,他们愿意谈的都是“我们”、“共产党”和“红军”,而不是“我”。无论是对毛主席的采访,还是彭德怀或者是徐海东、朱德,还是一个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们都不是一个独立的“我”,他们在谈到“我”的时候都能用最简单最公式化的阶级分析法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国一百年来的历史联系起来。所以记述毛主席的那一章的题目没有叫“一个革命领袖的生成”之类,而是叫“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对从笃信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世界来的斯诺来说,毛主席这样总是喜欢谈中国历史和红军的历史、党的历史的人,未免不是一个很好的采访对象,不太配合,但是正是因为毛主席经常习惯性地把自己放在整个中国的近代历史命运中来分析,才让他发现了这一点。
这些年来教授学者们的分析可谓汗牛充栋,说到底,核心意思无非是革命如洪流卷走了个人。在革命队伍里的个人都不是一个能够自发扩展出资本主义来的个人,而是一个集体,他们都把自己当成革命队伍里的一个普通战士。所谓的“革命压倒启蒙”,也无非就是这个意思。按照著名学者们的想法,杜丽娘站在池塘边发现自己很美这样的个人意识的觉醒才叫启蒙,而像红军这样甚至连指挥官也不叫指挥官而叫指挥员的革命队伍里生活着的人们,都忘掉了自己,都只是习惯性地把自己当成阶级斗争的一个普通个案的历史,自然算是启蒙了。
然而这些先生们的启蒙未免太过狭隘了些。启蒙的目的不仅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也包括一个现代国家形式的生成过程,更包括新的社会组织形态的出现。与清末立宪运动相比,也许延安时期的妇女救亡组织的意义更大一些。正是在这种政治参与的过程中,个人的命运才与民族国家的历史命运联系了起来,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意识才生根发芽了。而80年代的所谓新启蒙,其实不过是把个人的命运演变从历史中划拨出来。这一潮流到了90年代,居然能演变成张爱玲式的把伤疤当成纹身的闹剧,能让小保姆怀念起主子的生活方式来,则又未免滑稽。
在第三世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谈什么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是奢侈的,在军阀林立战乱不绝的国家里,人命贱如草芥,除了日本鬼子来时有钱从上海逃到香港的资产阶级买办们,又有谁是真正有所谓个人意识的呢?说一千道一万,还是毛主席说得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知识分子如此,大时代里的人又何尝不是。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 革命 毛主席 启蒙
UID64 帖子7368 精华1 积分37311 阅读权限200 在线时间637 小时 注册时间2004-11-22 最后登录2009-3-9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无风
版主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2#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8 18:41 只看该
写的好。
说到启蒙,文革确实是真正意义上的启蒙,原来我的认识都是错的。
我曾经嘲笑过毛泽东的乌托邦试验,对他革命的一生只是进行个人英雄主义式的肯定。
但30年来的世事变迁证明了,毛泽东用他的GM实践已经给我们描绘出了清晰的社会图画,可惜我们当时看不懂,也不想看懂。
[[i] 本帖最后由 无风 于 2009-3-8 18:44 编辑 [/i]]
UID3336 帖子211 精华0 积分0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42 小时 注册时间2007-12-27 最后登录2009-3-8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星夜赵
超级版主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3#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8 22:50 只看该
奥运会开幕式的时候,和一个朋友就“假唱”一事发生过激烈争论,她提出的一个观点未必赞同,但确实给了我另外的视角。
按照她的话说,如果摆脱了个人主义的视角去看奥运会开幕式的表演,那么无论是台上的小演员还是台后的唱歌者,选拔她们出来表演唱本来就不是代表其个人,更不是作为日后其成名成家的资本,而是作为全国儿童的代表,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开幕式表演唱这个“双黄”,得出的结论就会完全不同。
人的社会属性当然不仅是国家、民族,还有阶级、性别等等,作为个体或许有很少的一部分人可以通过“个人奋斗”摆脱其原来的社会属性,但作为一个国家、民族以及一个阶级的绝大部分成员,这种属性是终其一生的,除非这个国家、民族或者阶级彻底消亡。
当年最早一批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的代表人物(好像是刑燕子?),在80年代“新启蒙”时期回顾自己青春历程时,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好逸恶劳、贪图个人享受谁不会?动物都会(大意)!所谓“自我觉醒”、“自我实现”云云,如果脱离了所附之皮,基本也就与动物无异了。不如民晕反G,不如老左爱党,不如托派革命,不如脂油爱(欧)美,不如皇汉爱国,不如愤青反日。
UID3325 帖子890 精华0 积分0 阅读权限150 在线时间510 小时 注册时间2007-12-25 最后登录2009-3-9 查看详细资料
TOP
萧武
管理员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4#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9 20:15 只看该
写得比较仓促,其实他有些观察也是很有意思的。比如他在言辞间流露出来的对托派同志们的不屑,对KMT宣传的嘲讽。最有意思的是他似乎明白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毛主席跟他讲的,CCP在当时并不是要马上建立共产主义秩序,而是要争夺革命的领导权,革命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各阶级联合的民主主义秩序。还有他最后讲他在那里打搞赌博活动,把不少党的高级干部都给忽悠成赌棍了,博古同志就在其中。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