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是最大的赢家?这都是源于查韦斯的推荐。
在4月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南美洲国家联盟12国总统峰会上,查韦斯突然起身,走向奥巴马,对他说,"我想成为你的朋友",同时送他一本书。奥巴马起初一愣,但很快反应过来,而且愉快地接受了。我相信当时奥巴马并没有弄明白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他的第一反应应当是这是查韦斯送给自己的一份礼物。起初,奥巴马以为这是查韦斯自己写的一本书,直到发现并非如此,才自嘲道“我本来打算送给他一本我写的书呢”。
查韦斯送奥巴马这本书是一种友好的表示还是一种先声夺人?我想后者的成分居多,而且对奥巴马来说不能不被解为一种侮辱。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让我们看看《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这是一本著名的左派作品,由乌拉圭著名作家、记者和历史学家爱德华多·加莱亚诺于70年代初写就,至今已被翻译成多个国家的文字,风行近40年,再版近70次(英文版)。但就数量而言,这绝对是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
从本质上来说,这本书是一部拉丁美洲的血泪史,一部惨绝的殖民史,也是一本对新旧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其中自然少不了西班牙、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当然永远也少不了美国——掠夺拉美的控诉书。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正是拉丁美洲不发达的原罪。
查韦斯在这样的场合送个奥巴马这样一本书显然是给奥巴马一个下马威,并警告他要记住美国的“原罪”,同时也是提醒奥巴马——正如《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一书加莱亚诺在得知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接受《现在民主!》广播采访时所说的那样:"白宫很快将成为奥巴马的家,不过这座白宫是黑奴建造的。我希望,真诚地希望他永远、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而且,可能更令奥巴马感到难堪的是,查韦斯这次送给奥巴马的这本书不是英文版而是西班牙文版——其实就在这次美洲峰会的第一个晚上,奥巴马与查韦斯照面时只用了蹩脚的西班牙语给查韦斯打了招呼,查韦斯无疑知道以奥巴马的西班牙文水平根本不足以阅读这本书。很明显,查韦斯送给奥巴马这本书的目的并不是让奥巴马来读的,而是告诫他不要忘记美国的过去和他自己的出身。
很显然,查韦斯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计谋得分多少,相反奥巴马的低调和宽容应对倒为自己赢得几分好感。虽然美国右派媒体纷纷为奥巴马打抱不平,建议奥巴马也"回敬查韦斯一本"。但事实上奥巴马并没有这样做。他知道,这次峰会,美国的任务是修好而不是继续交恶,当然他也明白"蛇和微笑并不会结成新的关系"(前美国大使、总统顾问杰弗里·达维多语)。
或许正是查韦斯对美国新晋总统如此失礼而无畏的举动,促成了这本书的再次名扬天下。
在查韦斯赠送这本意在批评美国的《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之前,这本书在亚马孙图书网站上的销售排名是54295位,而仅仅几分钟之后,这本书的排名已经飙升至20名,随后继续攀升,到笔者截稿止,这本书已经名列畅销书排行榜第2名(英语),商业投资类第1名(英语),外语非小说第1名(西班牙语),文学小说类第1名(西班牙语)。
而就在2年多前的2006年9月20日纽约联合国大会上,同样是查韦斯造就了图书营销的神话。当时查韦斯手持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退休教授乔姆斯基的着作《霸权还是生存:美国对全球统治的追求》向192名会员国代表发表激烈的反美演说。发言中,查韦斯痛斥布什是“恶魔”并声称联合国已被“美帝”把持,他强烈建议大家都读读这本书。查韦斯在联合国大会公开推荐《霸权还是生存》后的一天之内,乔姆斯基即收到了一万封电子邮件,而《霸权还是生存》则成为美国各大网络书店的畅销书,平装本在亚马逊书店排名第一,精装本居第六。一时间,乔姆斯基的着作火得一塌糊涂,不过乔姆斯基本人对查韦斯的推荐并没有太多的反应。
但就《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而言,其意义远高于乔姆斯基的《霸权还是生存》。因为这本书的历史意义不仅止于拉美而且适用于广大的非洲、亚洲乃至一切被殖民、被掠夺的不发达地区。而在今天,这本书的意义已经渗透到一国之内,指斥被阶层所固化的社会,它“是以一个非专业作家面对一个非专业读者的方式,向人们揭示被官方历史掩盖和篡改的历史”。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无疑在昭示我们,“当年大西洋上开往欧洲大陆的船只装载的每一种货物,都为一个后来的拉美国家规定了命运,疯狂的人力、物力资源掠夺造成了拉美大陆上“哪里越是富的不能再富,哪里就越是穷的不能再穷”的人类文明悖谬。
但事实上,这种“资源诅咒”难道仅仅止于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的掠夺吗?其实看看国内,山西的煤窑,东北的矿藏,无疑都在“开发的恶”的诅咒。或许正是加莱亚诺的思想力度和语言批判力太强了,以至于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而致早在10多年前“这本书在中国的命运让人遗憾。几年前它的全文译稿就达到了发排的水平:五位熟谙西班牙语和拉丁美洲情况的译者,一位老前辈的校对,清晰的注释,专家前言。似乎错过了某个出版瞬间,忽然风改云变,行情已今非昔比。如今,译稿被冷落地束之高阁,没有一个译者有信心、有情绪再向一家出版社问津,人人对气压都在准确的感受。明智的出版者颇有经验地说:"这样的书对中国的读者来说,太严肃了点,太生疏了点,太老了点。”(序言撰写者索飒女士语)
但事实上,这样的书是否真的对中国读者过于严肃,过于生疏,过于陈旧了呢?看一看索飒女士本人撰写的一部同样振聋发聩的着作《丰饶的苦难:拉丁美洲笔记》的受欢迎程度吧:从1998年云南人民出版社首版到5年之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再版,中间引发了何等的反响,要知道拉丁美洲在中国是一个多么遥远、多么冷僻、多么边缘化的领地!
拉丁美洲离我们遥远,但问题离我们不远,因为有些问题本身就是我们的问题。
“发展是不平等的发展”
“发展是遇难者多于航行者的航行”
想一想,改革30年来,虽然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全球第三,但我们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已经与分化最严重的、我们常拿来作为教训的拉丁美洲无异。想来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讽刺!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