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读书交流

敲响人类警钟:《当江河枯竭的时候:21世纪全球水危机》

皮尔斯 陈延明 · 2009-10-24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当江河枯竭的时候:21世纪全球水危机

丛书名: 走向大国丛书

 

: (英)皮尔斯 著,张新明 译
出 版 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1

定价:¥36.00 

本书的编辑也是美国独立经济学家和地缘政治学家威廉·恩道尔《石油战争》《粮食危机》《金融海啸》《霸权背后》编辑——刘忠

编辑推荐

黄河开始断流,咸海面积仅剩10%,地球上剩下的最后一滴水也许是人类的眼泪。


内容简介

江河是人类最宝贵的淡水资源。江河之水灌溉了农田,哺育了人民,但是人类的母亲河越来越难以挑起这副重担。在本书中,资深的科学专栏作家弗雷德·皮尔斯面对世界上大江大河陷入的困境,绘制了一幅世界水资源紧张示意图,为我们每一个人敲响了警钟。
    在写作本书期间,皮尔斯访问了30多个国家,考察了这些国家的江河命脉,如中国的黄河与长江、美国的科罗拉多河、非洲的尼罗河、南美洲的亚马逊河,以及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河等。皮尔斯全面考察了这些地区的缺水状况,提示了背后深层次的科学、经济与历史原因。其中既有错误实施的引水灌溉工程造成的巨大浪费,也有看似解决了饥荒的高产农作物高昂的耗水量。
    本书还讲述了许多与水相关的生动故事,如黄河不断抬高的河床可能会引发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旨在向贫苦大众提供干净饮用水的工程反而导致了数百万人中毒;一度富饶的巴基斯坦信德省由于过度灌溉造成的盐碱地而陷入贫困;号称美国西南各州生命线的科罗拉多河即将断流;由于以色列控制了约旦河而引发的中东冲突。


 简介

弗雷德·皮尔斯,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水资源问题的研究。他曾在《新科学家》杂志担任新闻编辑,现在担任该杂志的环境与发展顾问。他还为《科学普及》、《时代》杂志、《波士顿环球报》,以及《自然科学》等刊物撰稿。已出版水资源和环境的著作多部。


 目录

中文版前言:为了纪念
中文版序
单位换算表
引子
第一章 庄家歉收
 1 人类像海绵一样吸水
 2 北美洲:跨过格兰德河
 3 驾驭水循环
 4 巴基斯坦:忧郁山谷
第二章 我们开采了子孙后代的水
 5 印度:空前的无政府的状态
 6 哈利伯顿公司为卡扎菲效力
 7 印度和孟加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集体中毒事件
 8 海市蜃楼:抽干地下水
第三章 湿地消失
 9 湿地:人尖共有的财富
 10 乍得湖:冲积平原的悲剧
 11 海芒湿地:死亡之海
 12 湄公河:感觉脉动
第四章 洪水来临
 13 中国黄河:悬河
 14 气候变化
第五章 混凝土大坝
 15 世界奇迹
 16 阳光、泥沙和污浊的池塘
 17 大坝引发洪水
第六章 为水而战
 18 巴勒斯坦:给和平之井下毒
 19 第一场现代水资源战争
 20 达摩克利斯之剑:水资源争端
第七章 文明的衰败
 21 以利沙之泉和吴哥的未解之谜
 22 美国:失去西部
 23 咸海:世界末日
第八章 寻找新水源
 24 把水送到人民手中
 25 水管理流出的污水
 26 封闭的流域和封闭的头脑
 27 从空气中取水
第九章 收集雨水
 28 集雨
 29 葡萄藤上
 30 永不枯竭之泉
第十章 与不共存
 31 学会热爱洪水
 32 恢复沼泽
 33 让每滴水生产更多庄稼
 34 全新水文伦理观
译后记


 媒体评论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战略资源。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来认识这个问题。
——国务院研究室司长、著名战略专家 朱幼棣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是关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 周元


对全球水资源危机的许多观点给我们很多启发,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才能解决水资源危机。
——中科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副秘书长 姚治君


弗雷德·皮尔斯是一位写作艺术大师,他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当下正在发生的一场危机,足以引起全世界的注意。皮尔斯不但讲述了水资源问题,还为大家呈现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威胁。如果不对此作出回应,等待我们的将是一场环境终极风暴。
 ——耶鲁大学森林与环境研究学院院长 詹姆斯·古斯塔夫·斯佩斯


通过认真的研究与清晰的描述,本书为帮助我们理解不断恶化的全球水资源问题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这是弗雷德·皮尔斯最棒的著作。
 ——地球政策研究所主席 莱斯特·布朗


日益恶化的全球水资源危机意味着当今最严重的生态与人权危机。这本充满热情、知识渊博、研究透彻的著作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作为一名资深的记者,切中了问题的核心,用无数惊心动魄的事实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富有人性的故事。太出色了。
 ——《水资源战争》合著者 莫德·巴洛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庄家歉收
                     1 人类像海绵一样吸水
    绝大部分人都没有意识到我们一天要用掉多少水。我们每天喝的水平均不会超过1.5加仑(约5.68升),加上洗洗涮涮和冲厕所,我们用掉的水大约是每人40加仑(约151.4升)。在一些国家,由于郊区的草坪地下灌溉系统、游泳池以及各式各样的户外用途,用水量可能要再翻一番。一般来说,我们人均每天的用水量,在澳大利亚郊区是90加仑左右,在美国则大约是100加仑。当然也有例外,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治县的一个郊区家庭,有一年交纳了410万加仑(约15520立方米)的水费,相当于一天10400加仑(约39.4立方米),谁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用掉这么多水的。
    我们都可以做到在家里节约用水。尽管用淋浴取代浴盆、刷牙时关掉水龙头都值得称道,但千万不要认为我们日常的家庭用水导致了江河的干涸。生产那些装点我们家庭的用品要消耗一定数量的水,但这也不是(导致江河枯竭的)真正原因。只有把生产我们的日常饮食所需的水全都计算在内时,用水量的数字才开始猛增。
    如果你能将这些数字在脑海中过上几遍,绝对吓你一大跳:种出一磅(约0.4636千克)大米需要250~650加仑水,这比许多家庭一周用掉的水还多,这仅仅是一小包大米啊!接着来看其他数字。种出一磅小麦要用掉130加仑水,一磅土豆需要65加仑水。当你为了生产肉、奶等畜牧产品而用谷物饲养牲畜时,这个数字变得更加令人震惊。为了制作一个四分之一磅的牛肉汉堡,饲养肉牛所需的饲料需要3000加仑水;为了从奶牛的乳房中挤出一夸脱牛奶,需要500~1000加仑水;至于奶酪,大约要650加仑水才能生产一磅切达干酪、布里干酪或者卡门培尔软干酪。
    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你认为你的购物车正在变得过于沉重,或许应该将一盒一磅重的糖放回货架,生产它需要400加仑(约1514升)水;而生产那罐一磅重的咖啡会让这个数字更加惊人——2650加仑水,也就是10吨水。你能想象一下将10吨水从商店扛回家是个什么情景吗?
    如果将这些数据转换成一份份食物,你会发现一份米饭需要25加仑水,一个三明治面包或一份吐司需要40加仑水,一个双蛋煎蛋卷或者一份什锦色拉需要130加仑水,一杯牛奶需要265加仑水,一份冰激凌需要400加仑水,一份猪排需要530加仑水,一个汉堡需要800加仑水,一小份牛排需要1320加仑水。如果你爱吃甜食,情况就更糟了。你放进咖啡中的每一茶匙糖,需要50杯水来生产,这已经不少了,但还比不上生产咖啡本身所需的37加仑(相当于592杯)水。你喜欢喝酒吗?宴会上的一杯葡萄酒或啤酒需要66加仑水,而一杯白兰地需要530加仑水!

中文版前言:为了纪念

中国的文明几千年来一直建立在对水资源进行有效治理的基础之上。时至今日,依然如此。两大水域——长江和黄河一直都存在洪水泛滥的危险。但这种“中国的心腹之患”同时也是其最大的资源宝库。沿黄河两岸的冲积平原哺育了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农业文明之一,长江盆地也同样富饶肥沃。而今,两大江河流域都担负着水力发电和内陆航运的重要任务。

但不可避免的是,中国也在面临其他国家经历的苦恼,就是江河所提供的资源开始达到了极限。与此同时,由于江河资源治理失控带来的恶果也逐渐显现,并愈演愈烈。抑制洪水泛滥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而另一方面,我们却看到黄河的下游在一年中有一多半的时间近乎干涸。水,和土地一样,已经成为中国自给自足最主要的障碍。

南水北调工程,即把长江之水引至北方灌溉平原,是一项维护中国“水利文化”的壮举。不过,许多人担心这项壮举可能会受到南方江河供水能力的限制,而其未来发展前景也与控制城市和农业用水的需求息息相关。

为了做好水资源危机的研究课题,我数次到访中国。其中的部分原因是因为世界水资源的诸多问题都可以在中国找到实例,部分原因是因为这里可以找到问题的各种解决办法,比如说雨水收集等古老技术的重新应用,在这个方面,中国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国在管理水资源方面有很多东西值得其他国家学习。

因此,当2008年初山东省水利厅办公室主任张新明先生和我联系时,我感到非常高兴。他说他正在翻译我的这本书,希望能在中国出版。他同时邀请我到山东做客,考察那里的水资源环境。我打算与张先生合作,为这本书再增加一章内容。我们订好了考察计划,只待他最后确认起程的日期。

然而,噩耗突然袭来。新明在2008年7月31日因车祸去世,他是在一次检查以确保汛期全省水利设施安全的途中不幸罹难的。我非常悲恸,因为我不可能再见到他了。我要向他的妻子王红女士,和新明的朋友、同事致以深切的问候。我知道在济南,有几千人参加了他的葬礼,为他送行。

新明在世之时已经完成了全书的翻译,能够付梓我很高兴。对于一个将生命的最后时光付诸为中国人民探索水资源治理的人来说,我想这是最好的纪念方式。

新明,向你致敬。

弗雷德·皮尔斯2008年11月

序言

黄河、长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遍布中华大地的江河湖泊,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水生民、民生文、文生万象,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与水密不可分。《管子·水地篇》写道:“故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诸生之宗室也”, 《孟子·尽心上》也说:“民非水火不生活”。千百年来,人们感激水的恩泽,惧怕洪涝干旱,与水亲善,对水敬畏。从大禹开掘九川治除中原水患,到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造福成都平原,人们在趋水之利、避水之害的实践中,深深懂得了水对于安民兴邦的重要性,发出了“甚哉,水之为利害也”的感叹,留下了“治国必先治水”的古训。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水在自然界中变换着各种形态,曾经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气候的变化,人们深切地认识到,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水环境质量状况恶化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全世界有半数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缺乏饮用水,有将近80%的人口受到水荒的威胁。联合国人类环境和世界水会议曾发出警告:人类在能源危机之后,下一个危机就是水。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在世界排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有专家指出,中国解决了温饱以后有可能面临的第二个贫困就是水贫困。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生命线。如何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水资源,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当江河枯竭的时候》这本书是张新明生前翻译的。新明曾担任山东省水利厅办公室主任,一直潜心研究水的问题。针对山东十年九旱、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基本省情和水情,新明结合工作实践,对水域控制调配、防治水旱灾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讨。特别是对统筹兼顾生产、生活和生态,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发展生态水利,促进人水和谐,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关注。当他读到这本书后,被它真实详尽的情况资料、新颖独到的观点视角和客观理性的分析论证所吸引,萌生了翻译成中文在国内出版的念头,以期对水利工作和水资源开发保护有所启示和借鉴。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我,我认为非常有价值、有意义。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并把建设生态文明首次写入党代会的政治报告,从某种意义上讲,关注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建设,就是关注生态文明,关注我们的生存和发展。一个年轻人能够立足本职工作关注热点难点问题,并从深层次上进行思考和探讨,既是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具体体现,也是充实人生、提升境界的可贵追求。在随后的一年里,新明在工作之余挤出时间,见缝插针地翻译写作,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同原书的及很多从事水利行政和研究工作的领导、专家沟通交流,交换意见;多次深入水利建设一线调查研究,在实际工作中深化认识,提炼观点。如今,面对这本凝聚了新明心血和汗水的译文遗稿,我不禁从心底生出由衷的赞许。

新明在我身边工作过六年,是个德才兼备的好干部,是个为人称道的好青年。新明不幸因车祸遇难,每一个熟悉他的人都感到十分悲痛和惋惜。很长时间我都无法相信,那张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面孔,就这样突然消失了。开追悼会那天,有几千人来为他送别。新明的同事和朋友们还在网上设立了悼念专帖,几个月来,浏览量超过8万人次,留言近3000条。新明身上有很多可贵的品质,追忆新明,我感受最深的是他的实。新明为人忠厚老实。他谨言、慎友、克己、清廉,与人交往从来都是真心示人,以诚相待,“表里俱澄澈,肝胆皆冰雪”。新明学习勤奋扎实。他敏而好学、求知上进,不虚度光阴,不荒废岁月,利用工作之余的点滴时间广泛学习各种知识,靠刻苦与勤奋考取并读完了博士。新明工作认真务实。他事不隔夜,案不积卷,严谨细致,一丝不苟,“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工作只要交到他的手上,回馈的必定是满意和放心。新明虽然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积极向上、乐观大度给大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他在短暂的人生历程中,很好地诠释了怎样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如何拓展生命的厚度,丰富生命的内涵,让生命更有意义。

新明辞世后,他的夫人王红为使译作能够顺利出版,强忍内心的巨大悲痛,不辞辛苦劳碌,开始了繁重的后续工作。从与原书沟通到联系出版社,再到文稿校对、版式设计,事无巨细,亲历亲为。新明的同学、同事都帮助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既是完成新明未了的遗愿,也是对新明最好的祭奠。在新明的遗作即将付梓面世之际,写下上面这段话,作为对新明工作和为人的褒扬,也表达对新明的追思之情。

陈延明

2008年12月10日

引子

如果有人说,我一生始终对江河有一种痴迷,这可能是不准确的。但很多次,当我驾车穿越一条长长的河谷时,我总是情不自禁地不断回忆起这些河流。它们对我有某种支配的魔力。

我生长在英格兰东南部的一个小村庄,有两条小河从那里起程,奔向大海。一条是雷恩河,向西流到梅德韦村和泰晤士河三角洲,我记得它为河边的一座磨坊提供了动力,还为一个公园中湖泊送去源源不断的清流。有一天,河水猛涨让我无法上学。河流泛滥的能量从此让我印象深刻。

另一条是斯托河,向东流经英国圣公会大主教的驻地坎特伯雷,从东肯特郡煤矿矿井淌出来的水汇入其中,最终消失在被称为派格威尔湾的沼泽之中。它只是最近出现在新闻之中,因为在我童年时与世隔绝的肯特郡正在兴建一座新城,人们计划在斯托河上筑坝以提供水源。我很吃惊,难道有人相信这样一条小河能提供足够的水源?不过,当你试图为英格兰最干旱的地区供水时,很显然,你会利用能找到的任何水源。毕竟,即便是最小的河流,只要它长流不息,也能注满汪洋大海。

江河往往使我们这个世界轮廓分明。在关于美国的书中,有比《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描述的密西西比之旅更美的吗?参观伦敦,恐怕没有比乘船沿泰晤士河顺流而下直达格林威治更好的路线了。在人类最伟大的探险中,有许多事件都发生在河流附近,像是沿奥里诺科河逆流而上寻找传说中的黄金国,或是搜寻尼罗河的源头。千百万印度人将恒河之水盛在瓶子里,当做圣水放在家中。我们在蓝色多瑙河和塞纳河上谱写着传奇,在约旦河和巴比伦河上厮杀。

然而,一些令人不安的事情正在发生。通过一个个像水一样四处渗透的新闻报道,我才隐隐地觉察到,手中的地图已经和现实对不上号了。内陆的海和湖泊正在消失。以往地理课中关于江河如何从山脉中发源、汇流成河,最后奔腾入海的描述,如今已经变成了虚幻。许多江河在流经的途中不是流量增大,而是变得奄奄一息、趋于干涸了。

身为一名记者,我收集了一些剪报。在这些剪报当中,像埃及的尼罗河、中国的黄河、巴基斯坦的印度河、美国的科罗拉多河和格兰德河这样的大江大河都变成了沙地中的涓涓细流,有的甚至是断流在距离入海口几百英里外的地方。单个看来,这些报道都十分有趣;但如果把它们联系起来看,就不那么简单了。全世界的江河正在发生某种剧变,于是我产生了写作本书的想法。

我很快便了解到了更多的情况。在约旦河到达约旦(约旦河正是以这片土地来命名的)之前,以色列人正用管道把它抽干;恒河流域连年干旱,因为印度在旱季抽干了这条圣河中所有的水;伟大的阿姆河,号称中亚的尼罗河,被改变了流向,引入沙漠之中,导致咸海干涸。绝大多数地图上标出的咸海(曾经是世界第四大内陆海)的海岸线,如今距离真正的海岸线已有数百英里之遥。甚至我那孩提时代的小溪如今也正在消失,这一切令人震惊!

水井也在干涸。半个世纪以来,美国中部大平原地区所抽取的地下水,需要两千年的降雨才能加以补充。在印度,农民们如今需要在岩石层里开凿超过半英里深的井,往往还找不到水,而他们的父辈从前用一个吊桶就能从井里取水。

本书是一次世界江河的探索之旅:探寻我们面临这样的危机的各种原因,当大河枯竭时会发生什么,以及我们该往何处去,我们怎样才能重新恢复江河的健康生态,如何才能在水文学意义上保护我们的未来。

尽管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江河,但也涉及我们如何用水的问题,包括人类吃饭穿衣所需的巨大用水量;讨论为什么世界上粮食、棉花及其他许多贸易同样是“虚拟水”的贸易。所谓的“虚拟水”是指种植这些农作物所需的水,而这意味着西方消费者同世界上许多江河的干涸有着直接的联系。

在进行这次探索之旅的旅途中,我遇到过一群人穿着外套在通风良好的办公室中开会,他们正在努力避免使卡拉卡尔帕克斯坦译注:乌兹别克斯坦的一个自治共和国,位于咸海南岸。那典型的不毛之地变成沙漠。我曾与过去管理着世界上最大的水坝建造机构的官员同行,此人如今正致力于拆除水坝。我曾同一些中国官员喝酒聊天,他们认为黄河的干涸总有一天会引发可与半个世纪前的一场洪灾相提并论的洪水,对于那场洪灾,他们一直很避讳——那场洪灾有着人为的因素,导致差不多100万人丧生。我还碰到了印度收集雨水的人,以及最后一位健在的、掌握用占卜法勘探塞浦路斯地下水的人。

这里还有关于卡扎菲上校的伟大人造河的故事。他从撒哈拉沙漠地下的、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储藏中抽水;也有关于世界第三高坝的故事,该坝也许有一天会因地震或内战而倒塌;还有关于河流向回流从而养育千万人口的故事;关于伊朗地下那超乎寻常的古代水道的故事,其长度是从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倍以上。本书还介绍了英国人修建的、从60英里外的水源引水的灌溉项目,以及世界上最大的水污染丑闻的真相。

在书中,我希望回答一些迫切的问题。我们能否在不造成江河枯竭的同时保证全世界的水龙头有水?抽干北美五大湖将水送到美国西部,将刚果河引入撒哈拉沙漠,或将西伯利亚的江流引入中亚的沙漠,我们是否需要这样一些庞大的工程?亦或我们是否应该考虑一些细小的环节,用自行车内胎或从冰激凌小贩那里买来的塑料袋,从屋顶上收集雨水来灌溉庄稼?

即使是气候变化,也没有江河的命运对下个世纪地球上人类的未来产生的影响那么大。众多的探险家已经发现了世界每一条大河的源头,本书既是一次勾画这些江河死亡的旅程,但更是一次充满希望的行程。我是个乐观主义者,毕竟,水是最大的可再生资源。

译后记

公元2008年7月31日,一个永远刻骨铭心的日子。新明在陪同山东省水利厅领导检查青岛棘洪滩水库防汛、反恐和奥运供水安保工作返回途中,不幸因公殉职。一个年轻、鲜活、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新明就这样永远的离开了,他用自己一颗挚爱事业和生活的赤诚之心,诠释了自己对工作、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和忠诚,用自己的生命在天际划过最为耀眼的一瞬后永远的消失了。人们自发送别新明的场面,无不让人扼腕痛惜,他的领导、同事、朋友、亲人无一不是无语凝咽、痛彻心扉。苍天为之落泪,大地为之动容,一同送别新明——我们心中的英雄,一个把毕生的精力和热忱都奉献给了工作和事业的人。

新明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是孜孜以求、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无私奉献的一生。参加工作以来,不管多忙多累,他始终坚持早起晚睡,每天挤出时间学习。在分管农业的省领导身边工作期间,他利用陪同领导视察农业工作的机会,亲临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考察,收集、总结各地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症结之所在,搞了大量的调研。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撰写了长达14万字的《山东农业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被列为山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为发展山东农业经济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从事水利工作后,他始终保持着这种勤勉好学的习惯。2006年他被山东省委组织部选派到美国康涅狄格州中央州立大学进行培训。培训期间,新明时刻关注着国内外水利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动态,自费购买了不少国外水利著作,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起到借鉴作用,其中就包括这本《当江河枯竭的时候》。回国后,他利用工作之余和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对本书进行了全文翻译。对于一个非英语专业的人来说,其间的艰辛可想而知。有时为了准确翻译一个词,他要反复查词典、看资料,请教专业人士,殚精竭虑,废寝忘食。这本书的翻译,新明付出了一年多的业余时间。

“碧海青天意,玉壶见冰心”。新明离世后,人们从他随身携带的包中发现了本书的译稿,圈圈点点,钩钩画画,无不浸透了他的心血,这是新明留在世间的遗作,这也可以说是新明献给我们的一件瑰宝吧。新明译作的出版,不仅完成了他的一个最大心愿,同时也寄托了大家对新明的这份永远不会忘却的纪念!

新明去世后,他的领导、同事、同学、朋友为了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诸多的心血。作为新明的亲属,我们借此表达最诚挚的谢意!特别要感谢原山东省人大常委会陈延明副主任,他对本书的出版表示了极大关切,并亲自为本书撰写了序言;感谢原山东省水利厅宋继峰厅长,对本书进行了认真审校。由衷地感谢郑刚师弟和刘世平教授,没有你们的无私相助,就不可能有这本书的出版;感谢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刘忠主任和王俊编辑,是你们的信任和帮助,才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让此书出版、发行。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人,都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很大帮助,在此一并深表谢忱。

在本书即将付梓出版之际,我们还要深深感谢本书的——英国的弗雷德·皮尔斯先生,正是由于他对于我们生存环境的责任感和高度关注,才有了这本著作,也正是因为有了新明这样的知音和对新明的这份理解和信任,才有了今天这本著作的中译本面世。可以想见,弗雷德·皮尔斯先生和新明为改善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所做出的积极贡献和努力,人们必将会永远铭记!

张新明亲属2009年3月

相关报道:

《当江河枯竭的时候》中文版问世

2009-06-24 13:24:25 来源: 人民网(北京) 

人民网济南6月24日电 (记者 马跃峰)23日,中文版《当江河枯竭的时候——21世纪全球水危机》出版座谈会在济南举行。

该书是英国人弗雷德·皮尔斯。多年来,他一直研究全球水资源问题,造访过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亲眼目睹了由于水资源短缺、污染、浪费和分配不公引发的种种悲剧。书中重点讲述了黄河、甘肃水窖两个中国案例,既提到当前存在的一系列管理体制、水资源分配机制问题,也讲述了中国人民在克服缺水的挑战中的成功故事。

该书译者张新明,原任山东省水利厅办公室主任。2006年,张新明到美国康涅狄格州中央州立大学培训,对国内外水利理论和实践作了深入研究。回国后,他利用工作之余,历时一年翻译此书。专家认为,该书的翻译风格与原作风格相得益彰,既明白浅显,又颇有韵味,读后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思考,启发读者从不同视角来思考水资源问题的处理和解决之道。 

山东省水利厅办公室原主任张新明:千古英魂留墨香

2009年06月24日 11:02   来源:中国经济网   记者 单保江

    6月23日下午,《当江河枯竭的时候——21世纪全球水危机》中译本出版座谈会在济南召开。新出版的书在与会者面前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但该书的译者,山东大学博士、山东省水利厅办公室原主任张新明,却在他42岁的英年告别了人世。那是去年7月31日,他陪同厅领导检查防汛等工作,返程途中遇车祸因公殉职。这本饱含着他心血的译作,他没有等到出版的这一天。

    座谈会上,人们唏嘘感叹,无比痛惜。张新明在短短的人生旅途上,曾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3次,先进称号一大堆。在行政工作岗位上,这是极其不容易的。

    他曾获得去美国培训的机会,期间看到了弗雷德.皮尔斯先生撰写的这本书的英文版。反复阅读,萌生了将其翻译成中文出版的想法。作为一个水利工,他感到这是自己的使命。他是管理学博士,英文基础并不厚。办公室主任,迎来送往,事务繁杂。但这本书,还是被他翻译出来了。

    知识产权出版社慧眼识珠,最终成全了这位英年早逝的译者的遗愿。该出版社去年连续引进出版了《石油战争》和《粮食危机》两本以资源为主题的图书后,考虑继续深化这一出版方向,当时考虑的出版主题就是“水资源”。在发现When the Rivers Run Dry: Water-The Defining Crisis of 21st Century(《当江河枯竭的时候——21世纪全球水危机》)这本书之后,即在第一时间通过版权代理机构与皮尔斯先生取得了联系。当他们得知张新明已经完成了本书中文翻译的初稿之后,更是欣喜,很快就签订了引进出版该书的协议。

    张新明将中文本翻译完成后,不幸撒手人寰。他读硕士研究生时的同学郑刚,担起了后续工作。郑刚曾在英国工作过一年,但是为了保证译稿的专业性和高质量,他又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教授、中科院金融科技中心首席科学家刘世平博士一起做了进一步审阅。刘世平在国内学习水利专业,90年代初在美国获得农业经济学博士学位,并在美工作10余年。

    该书的责任编辑刘忠介绍,拿到校译的书稿之后,发现其翻译水平相当高。译者虽然不是专门的翻译人士,但是他对本书内容的理解、特点的掌握、语言的运用相当准确,翻译的风格与原作的风格相得益彰,既明白浅显,也颇有韵味,读后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思考,启发读者从不同的视角来思考水资源问题的处理和解决之道。

    《当江河枯竭的时候——21世纪全球水危机》这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原皮尔斯先生是一位资深的环境问题专家,多年来一直研究全球的水资源问题。他造访过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包括中国,对当地发生的水资源危机有着切身的体会,同时也亲眼目睹了由于水资源短缺、污染、浪费和分配不公引发的种种悲剧。但是该书的学术价值不局限于此,皮尔斯先生更讲述了许多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办法,讲述了当地人民有效利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案例,无论是收集雨水,还是利用云雾,无论是在印度、中国这样的发展中人口大国,还是在德国这样的经济发达国家,带有不同背景、采用不同解决办法的案例为人们提供了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思路。

本书对中国下笔着墨颇多。书中重点讲述了黄河和甘肃水窖两个案例,既提到了目前存在的一系列管理体制、水资源分配机制方面的问题,也提到了中国人民在克服缺水的挑战中的成功故事。认真地读一读这本视野广阔、发人深思的书,回想书背后那动人的故事,相信每个读者都会有新的收获。

此书不错,我想买一本看看》》》

相关图书推荐:

水资源战争:向窃取世界水资源的公司宣战  

 

作  者: (加)巴洛,(加)克拉克 著,张岳,卢莹 译

出 版 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1

定    价: 32元


 编辑推荐
“2004科学时报读书杯”优秀科普图书
  水危机不仅仅是个生态问题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经济和政治问题
  《出版周刊》:在本书中宣称,全世界的水资源正迅速沦为公司贪欲的牺牲品。对于关心环境问题和经济全球化代价问题的读者来说,书中列兴的大量事实肯定会使他们非常愤怒。
  《图书馆杂志》:本书以大量的事实为储蓄所以总代表的笔调深入地分析了淡水危机的成因及对有限水资源的私有化和公司控制。书中对立法、游说及公民环境运动的建议很价值,隆重地向各公共图书馆和学术图书馆推荐本书。
  《环球邮报》:本书可是关于水政治的最雄辩的战斗动员。

内容简介
    如果在网上搜索一下“水危机”三个字,可以搜寻到一百多万条相关的查询。中国的水危机主要原因是缺水和污染。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造成长江三角洲地区地面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已达三千多亿元。
  我国的两大母亲河出现严重缺水和污染——长江源头支流之一的楚玛尔河段断流,黄河被污染。内陆湖和淡水支流和沿海伤痕累累——云贵高原最大湖泊滇池作为昆明唯一的纳污水体,水质自90年代后明显下滑;太湖蓝藻爆发,无锡市民守着太湖没水喝;环渤海水域重金属超出正常标准2千倍;青岛沿海浒苔丛生……(以上资料参考www.greenchina.gov.cn绿色中国官方网站)
  水是人的基本需求,还是人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
  淡水正迅速成为富人专用品和赚钱工具。
  世界上最基本、最不可缺少的资源——水——正在逐渐消失。事实上,全球水短缺有可能造成21世纪最严重的生态、经济、政治危机。是谁正在使这个问题更加恶化呢?大公司。
  在本书中,公民运动积极分子兼畅销书莫德?巴洛和托尼?克拉克记录了在国际贸易协定支持下正在迅速扩张的新产业:水的私有化和商品化。他们描述了跨国公司,包括投机资本、重工业、瓶装水商和两大软饮料巨头,是如何掠取世界水资源、经包装后又以高价卖给我们的。这种行为正对全球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并损害社区利益。 
  本书不仅指出了我们在水短缺问题上所处的困境,同时也提供了必要的信息与策略,使我们能在本国和全球范围内,为保护水资源进行有效的斗争。在这部有说服力而又充满激情的宣言中,明确地提出:我们必须成为世界淡水资源的负责任的监护人。

简介
莫德·巴洛,现任加拿大人委员会主席。该委员会是加拿大最大的公众利益组织。她是国际全球化论坛水资源委员会主席和蓝色星球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后者是一个以制止对水的商品化为宗旨的国际民间社会运动。她被加拿大芬兰纪念大学和不列颠歌伦比亚维多利亚大学分别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她自己专著或与别人合作,先后出版了16本畅销书。本书已在10多个国家出版发行。


 目录
致谢
前言
条约草案
第一部 危机
 第一章 红色警报
  有限的水源
  多重威胁
  逐渐干枯的地球
  疯狂的寻找
  被烘烤的美国
  绝境中墨西哥
  中东危机
  中国奇迹
  灾难蔓延
  红色警报
 第二章 濒临灭绝的地球 
  有毒物的排放:污水与化学物质
  充满毒物的世界水系统
  处境困境的北美五大湖
  湿地的消失
森林的消失
全球气候变暖
侵略性物种
过度灌溉与不可持续的农业
大坝与水库
 第三章 干渴致死
可致命的水
不平等的享用权
精英特权
粮食短缺
水坝后遗症
争水冲突
自然与权力
边境线上的争夺
水的控制权属于谁
第二部 政治斗争
 第四章 任何东西都可作为商品出售
经济全球化
跨国公司
对大自然的商品化
私有化方案
金融投机
国际竞争
为公司利益服务的政府
 第五章 全球水阀
蓝色的富矿
水阀
苏伊士公司的征服欲
维文迪帝国
安然公司的赌博
新角逐者
私有化的惨败
 第六章 初露端倪的全球水业联盟
管道走廊
超级油轮
大运河
水袋方案
瓶装水
可乐大战
全球联盟
 第七章 全球网络
公司的公关活动
国际金融
世界贸易
GATS2000
区域性国际贸易组织
投资协议
第三部 放眼未来
 第八章 反击
公共控制
与私有化作战
水出口
水污染
修复水系统
反建坝运动
国际斗争
 第九章 立场
十字路口
水的公有化
水源管理
用水平等
人人有用水权
用水和平
10项原则
 第十章 放眼未来
对水的保护
用水平等
用水保障的十个步骤
后记

书摘

第一部 危机

第一章 红色警报

全世界的淡水资源是怎样逐渐枯竭的

在许多古老文明的传说和历史中,水都是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象征而存在的。与21世纪生活在发达国家城市的那些人不同,过去的人们都知道,世界上的水源是有可能被耗尽的,所以他们尽可能地保护水源。按圣经所说,当以撤回到其父亚伯拉罕生活过的地方时,他发现其父开掘的井对生命如此重要,以至成为与其他部落的人屡起争端之源。后来,雅各开掘的井被极为精心地保护着,几个世纪之后,直到耶稣诞生,人们还在使用它。

另外一些族群,如早期的爱斯基摩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也将对其生命至关重要的水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爱斯基摩人的主要食物是海狮、鱼、海象等水生动物,所以他们崇拜水神纽利亚朱克。传说中纽利亚朱克是个残忍却公正的女王,而她的所有力量都来自于水。她送给爱斯基摩人海兽作为食物,送给他们冰块来建房子。如果惹恼了她,她就会停止供应这些礼物,于是所有的人都会死去。早期美索不达米亚人对水的崇拜却出于完全不同的原因。在迁徙到丰饶的北伊拉克谷地之前,他们生活在南部干旱的平原上。他们不得不极为精心地利用十分有限的水来灌溉农田。所以在他们的神坛上,水神恩奇享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几千英里之外的中国有个神话,讲的是一名神箭手为了避免世界干枯而将十个太阳中的九个先后射下来的故事。古代的中国人认为,水是构成世界万物的五大要素之一。这五大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平衡,而这种平衡绝不允许被破坏。每当自然的正常循环被打乱时,例如大旱或大涝之年,中国的皇帝就要采取某些措施,如对灾区采取减税或从国家仓库中拨粮给灾民。今天,自然的正常循环正在被全球的气候变迁和对世界上的几乎所有水源的破坏所打乱,而我们的政府却不能像古代中国的皇帝那样站出来承担责任。他们放弃了保护和节约水源的责任,并把对水资源的管理权出让给了私营企业。

由于水对生命的极端重要性,私营企业集团对世界水资源及其分配方式的控制是对全人类的威胁。所有现存的生态系统都靠水和水文循环来维持。古代的人们和现代生活在更靠近自然的地区的人们都认识到,毁灭水源即是毁灭生命。只有现代那些由贪婪和自我优越感所产生的所谓“先进的”精英文明,才完全无视水的尊严。其恶果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是显而易见的:干透了的沙漠与城市、被毁坏的湿地、被污染了的水源、正在死去的孩子和动物。

大自然并不是无限宽厚的。就像被古代爱斯基摩人所崇拜的纽利亚朱克女神一样,它不会对人类对它的无止境的掠夺永远保持沉默。种种迹象表明,如果我们不迅速制止对水及维持其健康的生态系统的破坏,人类所积累的财富和知识都将变得毫无意义。今天的人类对水的依赖与我们的祖先并无二致,可是很多人并未意识到,宝贵的水源正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一点一点地从这个地球上消失。

  有限的水源

人们一厢情愿地认为,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无限的。很多人毫无节水的概念,就好像水源永远不会枯竭。这个假定是个悲剧性的错误。实际可被利用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上水总量的不到0.5%,其余的则是海水、南北极的冰块及地球深处人类无法利用的水。冷酷的现实是:人类正以极快的速度毫不留情地消耗和污染着这个星球上可用的淡水资源,以致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物种——包括人类本身——都正面临着致命的危险。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从创世纪到现在,地球上的水源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增加。现有一种理论认为,太阳系的外层空间可能有少量水以“雪慧星”的方式进入我们的大气层。但即使这个理论是正确的,新增加的水量是如此之小,它对于解决缺水的危机也是无济于事的。

地球上总水量约为14亿立方千米。加拿大自然学家E.C.皮耶鲁形象地说,如果这14亿立方千米是一个正立方体,那么它的每一边将是大约1120公里长,差不多两倍于苏必利尔湖的长度。然而全球的淡水却只有3600万立方千米,只占总水量的2.6%。其中的1100万立方千米能比较快地循环,占总水量的0.77%。我们知道,可反复利用的淡水在大自然是通过降雨的形式来循环的。全球每年参与这个循环的只有34000立方千米的雨水,通过河流和地下水的渠道流回海洋。这实际上就是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总量。

降雨是水文循环的中心环节。这个循环的分布区域是从约15公里高的大气层到地下5公里左右。水汽从海洋和其他地表水蒸发到大气层,形成地球的保护罩。当水汽逐渐饱和,它就形成了云层。云层遇冷则产生降雨。雨水落到地面,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又成为小溪和河流的源泉。地表水遇热又蒸发到大气层,开始新的一轮循环。

地球上大部分的淡水是储藏在地下的,深浅不一。地下水的体积是地表水的60倍。地下水有不同的种类,但对人类来说,其中最重要的一类称为“天落水”,即参与水文循环并不断注入江河湖泊的那部分地下水。地下水的蓄水层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因为他们大都为岩石所包围。许多地区的蓄水层基本上是封闭的,即它们并不靠“天落水”来补充。靠打井从蓄水层中取水一般讲是较可靠的水源。但要保证这种水源的长期稳定性,蓄水层必须以某种形式得到新鲜水的补充。可是今天世界上的人们却只取不予地不停地抽取地下水来弥补地表水源的不足。

  多重威胁

由于种种原因,以上提到的各种水源正在趋近它们的使用极限。首先,世界人口正急剧地膨胀。十年后,印度将增加2.5亿人口,而巴基斯坦人口将增加一倍,达到2.1亿人。在世界上五大争水“热点”(咸海地区、恒河流域、约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及底格里斯河一幼发拉底河流域),有关国家的人口预期在2025年时将增长45%到75%。届时中国人口又将增长两亿多,全世界人口将从现在的61亿人口增加57%。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那时全球的农业产量必须增加50%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无庸赘言的是,对淡水的需求也将有爆炸式的增长。位于阿姆斯特丹的生态管理基金会的阿勒德?斯蒂克说,“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自然降雨仍然是唯一可再利用的淡水水源(其水量是有限的),而另一方面全球人口以大约每年8500万人的速度增长,显而易见的结果就是平均每人的可用水量必然急剧减少。”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口迁往城市居住。众多的城市人口给有限的供水系统和下水设施造成的压力几乎是个无法解决的难题。今天,全世界城市人口与非城市人口数量相同,这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发生过。世界上现在有22个超过1000万人口的大城市。联合国预计,到2030年,世界上城市总数将增长160%,届时城市人口将比农村人口多一倍。

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由于种种原因,平均每人用水量也在急剧增加。全球总用水量每20年就翻一番,比人口增长的速度高一倍以上。特别是那些生活在发达国家的人,现代生活方式造成了大量的不必要的对生活用水的浪费。加拿大每个家庭平均每年消耗50万升水。一个抽水马桶——许多家庭拥有不止一个抽水马桶——冲一次水就耗去18升水。在很多国家,还有大量的水在输水系统的不同环节被白白地漏掉了。

上述图景已经相当令人担忧,然而实际上家庭和社区用水只占人类总用水量的1/10。工业用水占世界可用淡水总量的20%至25%,而且逐年急剧增加。按目前这种趋势,到2025年,全球工业用水将增加一倍。在世界各大洲,尤其是拉丁美洲和亚洲,以前的自给自足为主的小农生产方式迅速地转为以出口为导向的大农业生产,导致农业用水量大幅增加,破坏了曾经长期保持的人与自然间的平衡。拉丁美洲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现在有800个以上的自由贸易区,大批量地生产消费品以出口到发达国家,使当地的水源供应更趋紧张。

很多新兴产业都需要大量工业用水。生产1辆小汽车需耗水40万升。计算机工业需要大量的去离子水来维持其生产。仅在美国,工业用水将很快达到每年15000亿升,同时产生3000亿升的废水。高科技工业曾一度被认为是“干净”的行业,可是实际上在其不长的历史上已留下了令人吃惊的污染记录。被美国环保署列入“有害污染源”的名单上,位于硅谷的比美国其他任何地区都多。硅谷还有超过150处的被污染的地下水源,其中大多数都与高科技生产有关。在亚历桑那州的凤凰城,接近30%的地下水源被污染,其中一半以上都是高科技工业造成的。 

全球总用水量中余下的65%~70%被用于农业灌溉。这其中只有一部分是用于第三世界国家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而所占比例越来越高的大农业生产则以大量浪费水源而臭名昭著。发达国家的政府和纳税人给大农业企业以种种优惠,致使比较节水的缓慢滴灌方式逐渐被淘汰。上面所提的65%农业用水中很大部分其实应被算成工业用水,因为现代工厂式的农业生产与传统的小农生产已经没有很多共同点了。

人口增长和平均每人用水量的增长已经是很严重的问题了,而另一个危险来自对仅存的淡水水源的大规模污染。世界性的对森林滥伐、对湿地的破坏、农药与化肥对水源的污染以及全球气候变暖都使我们有限的水资源处于越来越脆弱的地位。(第二章对此有更详细的讨论)另一种形式的污染来自大坝的修建和迫使河流改道,它们有可能导致水中汞及其他有害物质的富集,而这类工程在全世界各地越来越多。1950年,全世界只有略多于5000个大型水坝,而现在这个数字已增为4万了。迫使河流改道以利航运的例子从1900年的不到9000增长到今天的几乎50万。在北半球,世界主要河流3/4的水流量都被用于水力发电以供应城市。

与此同时,对全球主要河流系统的过度开发也在损害着我们有限的水资源。设在马萨诸塞州安姆赫斯特的“全球水政策研讨会”的桑德拉?波斯特尔警告说,“由于修建大坝、迫使河流改道及过度取用,埃及的尼罗河、南亚的恒河、中国的黄河以及美国的科罗拉多河,大部分时间都将只有很少甚至完全没有任何水量流人大海。”

实际上,因为在其途经七个州的流程中被过度取用,科罗拉多河在人海前已经基本没有水了。格兰得河(位于美国和墨西哥之间)和科罗拉多河上游的水量预期在一个世纪内将分别减少75%和45%。2001年,格兰得河有史以来在历史上首次在进入墨西哥湾前干枯。

北美洲五大湖的水位在近几年创了最低纪录。2001年,蒙特利尔港的水位比其平均值低了一米以上,密执根湖和休伦湖低了57厘米。环境保护组织“五大湖联合阵线”警告说,因为圣劳伦斯河的流量受五大湖水位的影响,将来某一天它会在进入大西洋之前干枯。

  逐渐干枯的地球

斯洛伐克“人与水”组织的水文工程师迈克尔?克拉维克与其同事们在一项报告中详细地描述了人类的种种活动是怎样影响淡水水源的。克拉维克是斯洛伐克科学院的院士,他多年从事关于城市化、农业的工业化、森林的消失、高速公路的修建、城市基本设施及大坝的修建对斯洛伐克及周围国家供水系统的影响。他给出的结论是,破坏水的自然环境不但对人类和动物造成危机,它还能直接大量减少全球的淡水总量。

克拉维克在报告中描述了水文循环的过程。一滴雨水的形成是它必须首先从植物、地表、沼泽、河流、湖泊或海洋蒸发到大气层,然后遇冷才落回地面。如果这滴水落到森林、湖泊、草地或农田里,它会很容易地被吸进土壤或森林,而参与大自然的水文循环。但如果它落到公路表面或城市的建筑上,它就不能被吸进土壤,而是通过某种途径归人海洋了。这就意味着地面和河流里的水变少了,当然其蒸发量也随之变少。这就造成内陆国家雨水变少,因为一部分本来应该属于那里的水已通过上述过程进入海洋了。

克拉维克解释说:“只有当从海洋里蒸发出的水量与从河流里汇人海洋的水量相等时,大自然的水文循环才能平衡。”然而,有时从地表向地下渗透的水量会减少。这种现象被叫做“毛细作用”的减少,它有可能是过量的城市建筑所造成的。如果雨水不是落在森林或土地上,而是落在公路路面或建筑物上,它不可能被吸入地下,而是跑到河流和海洋里去了。其后果则是,宝贵的淡水变成了咸涩的海水。

克拉维克和其同事们还发现,地球表面的“硬壳化”,即森林和草原的消失及天然泉水和小溪的逐渐干枯,会造成江河流域地区降雨量的减少。他们形象地比喻说,当雨水落到没有树木的公路和建筑物密集的地区时,就像落到一个巨大的雨伞上面。伞下面仍然是干的,而宝贵的雨水都从伞边上流走了。雨水和雪水在森林和草原上很容易被保持住,而一旦落到“硬壳化”的地区,却直接滑到边缘而进入海洋了。克拉维克认为,回其老家——即森林和草原——是一滴水的基本权利,而这种权利却被人们粗暴地侵犯了。

他们分析了克拉维克的祖国斯洛伐克的情况,以使他们的理论定量化。斯洛伐克是中欧的一个小国,近些年来在不长的时间里迅速地城市化了。昔日的农村变成了“现代化”的城市,其水系统也被大幅度调整以适应城市化的需要。这些科学家们有清楚的证据表明,在这过程中,人为的对斯洛伐克河流系统的改造使雨水加快了从陆地流向海洋的速度。他们在报告中给出了具体数字,来说明新建的建筑物、停车场、高速公路等使可用水减少的情况。斯洛伐克每年损失约2.5亿立方米的淡水,相当于其全国河流总量的1%。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斯洛伐克的年降水量减少了35%之多。城市建筑的大量增加,使沼泽和池塘减少。而一部分雨水因此失去了参与在这些湿地聚集、蒸发、然后再落回地面的机会。

报告的们据此对全球的情况作了可怕的预测。全世界都在以与斯洛伐克差不多的速度在城市化,即“硬壳化”。这就意味着全球每年大约损失18000亿立方米的淡水,同时使海平面每年增高5毫米。如果这个势头继续下去,那么再过100年,全球将损失总量约为180万亿立方米的淡水,大约与现在全球水文循环的总水量相当!

这些科学家们还警告说,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地区从有水区变成无水区。在不远的将来,可能发生的后果包括旱灾、全球气候变暖及与其伴生的极端气象现象、大气层保护作用的降低、阳光辐射的增强、地球上生物物种的减少、南北极冰冠的融化、陆地的沉陷及大规模的沙漠化等。用迈克尔?克拉维克的话说,这将最终导致“世界崩溃”。

2001年11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斯克里普斯海洋地理研究所发表了一篇报告。他们发现,人类污染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物可能也对全球的水文循环有不利的影响。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空中悬浮颗粒——硫酸盐、硝酸盐、飞灰、矿物粉尘等部分地阻挡了阳光对海洋的照射。其后果是,海水蒸发量减少,进而导致降雨量减少。参与此项研究的这150名优秀科学家们还指出,这些空中悬浮物本身就可沾住一部分水量而使实际降雨量减少。

  疯狂的寻找

当地表淡水水源遭到巨大的破坏时,对各个社区,农民们以及各类工业来说,疯狂地把寻找新水源的目光转向地下水源就毫不奇怪了。地下水分为浅层地下水和较深的蓄水层两种。全世界有15亿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4)的饮用水是从地下水源来的。亚洲的大部分国家——包括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和印度——对地下水的依靠率在50%到100%之间。有些国家,如巴巴多斯、丹麦、瑞典,几乎完全依赖地下水源。法国、加拿大、英国用水的大约1/3来自地下水,而美国对地下水的依赖则超过50%。这种日复一日的全世界范围内对地下水的不断增长的取用,造成了地下水的入不敷出和蓄水层的枯竭。这对世界上许多农业地区来说是个严重的问题,而对世界上许多大城市来说,已接近生死攸关的地步了。

蓄水层的大小可以相差很多。按照自然学家E.C.皮耶鲁的解释,地下水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才算是蓄水层:它的体积必须足够大;另外它的渗透性必须足够好以保证其蓄水能以一种可接受的速度被取用。蓄水层分为两种。一种是封闭型的,即它被一层岩石或其他沉积物所包围,蓄于其中的水不能向上逃逸。另一种是非封闭型的,当蓄于其中的水量足够大时,水就向上涌到离地表较近的位置,在这种类型的蓄水层上钻孔打井是比较容易的,因为不需要穿过坚硬的岩层。人们在寻找新的地下水源时,最常用的方法是打试验井。打井取水已有千百年的历史了,但如此大规模地抽取地下水却是20世纪后期才出现的新现象。其原因是现在电力和打井设备都相对便宜了许多。

在世界上许多地区,长期以来抽取地下水用于灌溉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因为它能使庄稼常年生长。在有争议的“亚洲绿色革命”中,它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印度——所进行的“绿色革命”实际上是个巨大的试验,以期在有限的可耕地面积上获得最高的收成。为达到这个目标,单一作物取代了多种作物,并使用了大量的农药和化肥。尽管这样做确实大幅度地增加了粮食产量,但这场“革命”现在基本上被否定了,因为它取消了作物的多样性,增加了化学污染并过分依靠大规模灌溉。“绿色革命”导致了曾经长期和平相处的农民为争水而屡生冲突。在“绿色革命”的过程中,长期形成的供水方式以及与洪涝等自然灾害作抗争的方法好像都过时了。“绿色革命”对大量灌溉用水及化肥和农药的依赖性播下了它日后失败的种子。

地下水的一个特征是,人们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它。农民们往往一直到再也打不出水来才知道它已枯竭了。另外,对地下水的过度取用不仅会造成蓄水层本身的枯竭,它还使整个附近地区的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这就造成取水费用的逐渐升高和水被可溶性矿物质污染程度的增加。更严重的是,因为地下水是山泉、河流和湖泊的主要来源,所以即使对地下水的过度取用还未使蓄水层彻底枯竭,它却有可能导致这些地表水源的消失。江河流量可能减少,池塘和沼泽可能消失,沿海地区海水可能侵入干枯的地下蓄水层。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首都地区的水质就因为海水的入侵而急剧下降。有些地区,特别是在大城市附近,干枯的蓄水层可能崩陷。所以,对地下水的过度取用会不可逆转地降低全球的蓄水能力。

  ……

此书不错,我想买一本看看》》》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长空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欧洲金靴|教育之乱,祸起萧墙
  2. 日本女优横宫七海自杀身亡——畸形的社会还要逼死多少人?
  3. 司马南:公开丑化河南人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4. 以前那么“穷”,为什么大家还怀念从前?
  5.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6. 星话大白|越南
  7. 《邓选》学习 (十)
  8. 对菲律宾斗争的关键是,让它的挑衅得不偿失
  9. 影评:电影《熔炉》看资本主义特权
  10.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4.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5.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6. 这是一股妖风
  7.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8.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朝鲜领导落泪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