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为什么会失败?(二)
三、李自成的用人有重大问题
第一,存在地域偏见,始终以陕西将领为其核心,没有搞五湖四海。在非陕西将领中,可能由于牛金星在李自成最困难的商洛时期加入、且牛金星比较迎合李自成的思路而受到信任,对其他非陕西将领包括宋献策、李岩等,始终不能做到推心置腹。这和历史上的刘邦、曹操、刘备、李渊、朱元璋,甚至和同一时期的皇太极、多尔衮相比,无疑很是不如。当然,历史上牛金星是李自成在河南时期加入的,且是李岩所推荐。但小说如此处理,并无不当之处。
第二,始终没有处理好和其他农民起义军的关系。对待罗汝才(绰号曹操)和袁时中队伍,均犯了重大错误,从而使得不再有其他农民军和大顺军队合作。对于罗汝才,尽管罗的军队军纪不好,且罗的军师三番五次力主罗自立门户,但罗汝才始终没有叛变李自成,而李仅仅是因为潜在危险就杀掉了罗汝才,实非大度之举。这和煮酒论英雄之后的曹操依旧放走刘备、差异太大。对袁时中部队的处理更非适当,为了笼络人心匆忙将慧梅出嫁以“和亲”,不仅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而且大大影响了队伍士气。对袁时中队伍处理过于简单,将慧梅嫁出之后便认为万事大吉,可以牢牢驾驭新加入的队伍,没有其他有效的约束机制,最终袁时中叛变了李自成。
第三,没有建立起一只有效的文臣队伍,过分依赖牛金星一个人。这与李自成长期不重视根据地建设亦有重大关系。特别突出的表现是,当大顺军队进入北京城、吴三桂举足轻重的时候,李自成派出招降的使者尽然是刚刚投降的明王朝大臣。
第四,心胸狭窄。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这是指做大事的人要有宽广的胸怀。前面三点李自成用人的问题是表现,实质是李自成存在性格缺陷。在《李自成》中,能说明这个问题的是李自成对待李岩、田见秀和白朗的态度。李岩是官宦子弟、读书人,自然有些“不食人间烟火”、“不落俗套”的东西,与农民军有些观点、态度上的差异不足为奇。但李岩是真正为大顺尽心尽职的,但李自成做不到“忠言逆耳利于行”,在进入北京之后,李岩和宋献策均是谏阻李自成东征山海关而逆了“龙颜”的,但李自成在兵败后不但不思考自己没能做到纳谏如流、进而反思自身不足并多听听李岩的意见,反而考虑李岩为什么不能像宋献策一样反复谏阻,最后仅仅是因为自己心存疑虑便杀了李岩,不免寒了众多将士的心,也使得大顺朝中无人。田见秀是李自成“老八队”的兄弟,始终并肩战斗的陕西同乡,但当退出长安之后,田见秀因不忍长安百姓饥饿而没有及时按照李自成“圣旨”意图烧掉粮草的时候,李自成首先考虑的不是此举大大符合农民起义军“救民水火”的宗旨、有利于在困难时期改善同老百姓的关系,而是考虑田见秀没有“遵旨”,先是要治他的罪,后来虽然没有治罪却不再召集田见秀商量军情要务,以致于在武昌城准备迎战满清大军时,身边仅剩下刘宗敏和宋献策可以商议。在最后李自成兵败湖北武昌后,本来大顺在湖北的白朗部队已经与李自成会合,但李自成又疑心白朗,担心黄巢故事重演(黄巢的侄子杀了黄巢以获取富贵)而离开白朗部队,最终涉险遇害。从对待这三个人的态度来看,李自成实在是心胸不够宽阔,不能用人。因此,革命意志本身就不够坚定的牛金星脱离他也就不足为奇了。
总之,李自成在处于创业阶段的时候,尚能够做到广开言路,群策群力。在处于顺境的时候,不免乾纲独断,盲足自信。当兵败如山倒时,不免疑神疑鬼,就只能成为孤家寡人。对比在创造新中国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阵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努力,真是天渊之别。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