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已经正式面向社会发行
在众多网友的焦急等待、疑惑中,终于迎来了希望的曙光。《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已经正式面向社会发行,有意要学习、研究、收藏的网友可以尽速前往各大书店购买。当然,也可以直接在书店购买,支持。《文稿》共三卷,精装(目前未见平装版的),定价235元。详细信息请参看后文。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上中下)[精装]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编辑
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2
ISBN:9787802373167
定价:235元
内容简介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分上、中、下三卷,收入毛泽东有关军事理论、军事战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反侵略战争准备等方面的电报、批示、讲话、谈话、书信、题词等821篇,其中91篇为首次公开发表。
这部文稿,是全面反映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国防现代化思想和军队建设思想的重要文献集。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精心指导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领导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和多次边境自卫防御作战,同国内外敌对势力分裂祖国和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图谋进行坚决的斗争,捍卫了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和平环境。在党中央、毛泽东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在支援国家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书评
最不敢轻视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的是谁?
:李克勤(jixuie)文章发于:
李克勤(jixuiew)题记:《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在这个时候出版,的确有政治意义。那些当惯了洋奴才的人,恐怕也不敢出来胡言乱语了,因为他们的洋主子,是最不敢轻视毛泽东的人。
一、宣布最新出版毛泽东著作的方式,颇有意味。
2010年2月7日晚7时,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发了一条重要新闻:“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辑的《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已由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联合出版,即日起在全国各地发行。《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分上、中、下三卷,收入毛泽东有关军事理论、军事战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反侵略战争准备等方面的电报、批示、讲话、谈话、书信、题词等821篇,其中91篇为首次公开发表。”
这看似平常的一条消息,仔细琢磨,很有些讲究。
新闻联播重要新闻,现在不直接说,但是看其中的排序,就能看出其中的奥妙。2月7日的排序是这样的:
第一条,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2010年军民迎新春文艺晚会;
第二条,中国与哥伦比亚领导人互致贺电,热烈庆祝两国建交30周年;
第三条,《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出版发行;
第四条,温家宝主持召开座谈会征求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和建议。
第一和第二涉及内政外交的大事,而且提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这是情理中的安排。而这个“《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出版发行”的消息恰巧放在人们比较引起注意“第三”位置,无疑格外引人瞩目。
再加上这条消息出现在《新闻联播》开始的时候“主要内容”的介绍之中,更是体现属于“重中之重”的新闻特征。
二、新华社、《人民日报》发布的消息,进一步明了其中的奥妙。
第二天,人民日报登载了新华社发布的正式新闻稿,其中有段是这样的:“这部文稿,是全面反映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国防现代化思想和军队建设思想的重要文献集。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精心指导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领导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和多次边境自卫防御作战,同国内外敌对势力分裂祖国和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图谋进行坚决的斗争,捍卫了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和平环境。在党中央、毛泽东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在支援国家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果看新闻联播,没有看明白,这里就再清楚不过了。
地球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话:“美军不怕解放军现代化,就拍我军毛泽东化”!
这个新闻稿把“抗美援朝”着重提出来,的确动了心思,因为2010年正好是抗美援朝60周年,这已经不需要用弦外之音来描述了,再直接不过了。
三、回归毛泽东的军事路线,就是正道。
从最近《红色摇篮》热播,到《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近乎高调出版发行,至少可以说毛泽东军事路线的回归趋势,真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作为个人,尽管他不在了,但是他的思想还在,他的灵魂还是活的。这是敌对势力最不想看到的。那些企图分裂中国的人,时时刻刻都视毛泽东为劲敌,巴不得中国人都忘了毛泽东,都恨毛泽东,他们的确下了大工夫,真功夫。
尽管国内有些人至今还是麻木不仁,但是越来越多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逐渐认清了某些外国人及其走狗的狼子野心,还有更多的群众正在觉醒。
尤其是由毛泽东亲手培养起来的人民军队,主流毫无疑问是共和国的坚强柱石!
我们不得不说,毛泽东是人民的大救星,毛泽东的思想依然,也必然是人民军队的灵魂!
有了毛泽东这个精神支柱,中国人民就有了凝聚在一起的神功,凝聚就意味着团结,团结就有力量,13亿中国人民只要团结,就不怕任何国际势力对中国,对中华民族的颠覆、控制、干涉、分裂及一切破坏活动。
这在毛泽东不在的时候,恐怕还是外国人教给我们,所以那些最不敢轻视毛泽东的外国人,的确是我们的好老师。他们从反面大大地教育了我们!
难怪毛泽东在世的时候,总是说要感谢某些外国人,而我们不必再对外国人说感谢了,我们还是要虔诚地向我们的伟大导师和领袖毛泽东,表达我们的感恩之情!
对毛泽东最好的感恩,就是把毛泽东开创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认真地,而不是随意地,坚定地,而不是动摇地进行下去。
这里就有一个必然要求,那就是要全面系统地学习毛泽东的思想。
因此,这次《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的出版发行本身,并能解决一切问题,关键还是要所有正义的人们,认真学习,精心实践,还要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我们在解放军军营里显著位置,都可以看到毛泽东手书的名言:提高警惕,保卫祖国。
不只是军事上,我们在经济上,外交上,归根结底要在政治上,提高警惕,保卫祖国!
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啊!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高调”出版发行的意义
□梁煜璋
2月7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播发了一条重要新闻:“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辑的《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已由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联合出版,即日起在全国各地发行。《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分上、中、下三卷,收入毛泽东有关军事理论、军事战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反侵略战争准备等方面的电报、批示、讲话、谈话、书信、题词等821篇,其中91篇为首次公开发表。”
之所以说《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高调”出版发行,是因为这条新闻播发编排比较特殊。一是这则新闻出现在“主要内容”的介绍之中,属于“重中之重”的新闻。二是这则新闻具体播发次序被安排在“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2010年军民迎新春文艺晚会”、“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哥伦比亚总统阿尔瓦罗•乌裏韦•贝莱斯互致贺电,热烈庆祝两国建交30周年”新闻报道之后、“温家宝主持召开座谈会征求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和建议”新闻报道之前。这个规格是很高的,很多时候这类新闻是安排在“简讯”报道中。
2月8日《人民日报》的报道稿则采用了新华社通稿,在《新闻联播》报道内容的基础上还有以下内容:“这部文稿,是全面反映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国防现代化思想和军队建设思想的重要文献集。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精心指导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领导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和多次边境自卫防御作战,同国内外敌对势力分裂祖国和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图谋进行坚决的斗争,捍卫了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和平环境。在党中央、毛泽东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在支援国家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部文稿的出版,对于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系统学习、总结和研究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军队建设的基本理论、基本经验、基本规律,推动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增强全面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的自觉性,具有重要意义。(新华社北京2月7日电)”
结合央视《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报道的内容,笔者联想到以下几点:
第一,央视《新闻联播》中将“《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出版发行”的报道与“2010年军民迎新春文艺晚会”的报道安排在一天,很容易叫我们联想起毛主席在《八连颂》中著名的诗句:“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第二,在今年即所谓的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中美斗争(主要是经济贸易方面)日趋严峻的时候,我国此次“高调”宣传毛泽东军事思想,很容易叫人联想到一句话,即“美军不害怕我军武器现代化却害怕我军思想毛泽东化”。
第三,我军现在正在全军开展“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和实践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人民军队在军事斗争、拥政爱民、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优良传统,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当代革命军人学习的榜样。
第四,在《人民日报》报道稿中特别提到“抗美援朝”和台湾问题,显然也是对美而言的。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障碍就是美国的干涉。而历史上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重要历史原因就是爆发了朝鲜战争。今年又恰逢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60周年,正是60年前那次中美在朝鲜战场上的较量,不可一世的美国大兵才不得不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壮我军威,扬我国威。而我军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就是毛泽东思想。所以,此次《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高调”出版发行无疑是拉开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60周年的序幕,同时也是中国不屈服美国斗争的新的历史起点。
毛主席是伟大的军事家和战略家,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永远是我军团结人民、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新时期推动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更加需要学习宣传借鉴实践毛泽东军事思想,以凝聚军心,筑牢军魂,壮我军力,扬我军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利的建设环境和可靠的安全保障。
最新报道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郭伯雄出席并讲话
2010年03月30日 21:26:5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30日电(记者李宣良)《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出版座谈会30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在出席座谈会时强调,要以《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的出版为契机,紧密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深入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主席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党的军事理论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更加坚定自觉地用党的军事理论指导军队建设实践,更加有力地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更好地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我军的历史使命。
郭伯雄首先代表胡主席和中央军委对《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的出版,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毛泽东同志在领导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建设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中国人民打败了国内外强敌,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辉煌胜利,并科学回答了在夺取全国政权后如何进行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在领导建立现代国防,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实践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重要论述。这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重要论述,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客观规律,为建立和巩固我国国防,实现人民军队建设的新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郭伯雄强调,要把《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放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完整体系中学习理解,与系统学习党的军事理论结合起来,与学习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主席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结合起来,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党的军事理论的指导意义、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用党的军事理论指导部队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把学习《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与当前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结合起来,与研究部队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为推动军队建设科学发展、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一座丰富的宝藏
——访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李捷
范勇鹏 李萍
《中国社会科学报》
李捷,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担任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兼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社会主义时期中共党史、毛泽东生平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中国外交史。著作有《毛泽东与新中国的内政外交》等。
1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值得不断发掘的宝库
记者: 三卷本《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以下简称《文稿》)即将出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编辑出版了多种毛泽东文稿,编辑这部《文稿》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您在《文稿》的构思、立项和编辑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发现和感受?
李捷:可以说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库的一部百科全书,涉及面非常广,其中最精彩的就是他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战略思想。为纪念毛泽东同志百年诞辰,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合作,在1993年出版了六卷本的《毛泽东军事文集》,集中反映毛泽东军事思想。当时留下了一个遗憾,就是资料不是很充分,所以新中国成立后的部分(即该书的第六卷)仅有薄薄的一本,很不成比例。很多读者读了《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六卷之后,都感到很不过瘾,不能满足学者研究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需求。于是,我们萌发了编一套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军事思想文稿的想法,以期弥补这一缺憾。这次《文稿》的编辑是建立在之前工作的基础上,又补充了大量的新材料。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格局的调整和多极化趋势的日益明显,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地位都在上升。这是新中国长期发展的历史必然。在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过程中,周边地区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态势和事变,这也是中国发展、壮大、地位迅速提升的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情况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我们该如何应对?这是一个现实问题,而从我们进行文献研究的人来看,这又关系到历史问题。一方面,对于很多态势,只有了解了它的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它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另一方面,虽然历史是不可能重演的,但是历史中发生的一些现象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找到一些智慧,来更好地应对今天的挑战。因而,我们越来越感觉到毛泽东关于国防和军事战略的思想是一个值得不断开发的宝贵的思想库。
我们怀着这样的心情,经中央批准,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军事科学院再度携手,着手《文稿》的编辑工作。这是我们两家单位继编辑《毛泽东军事文集》和《邓小平军事文集》两部厚重的著作之后的再次合作。从2008年5月开始,到2009年12月,经过一年零八个月的艰苦工作,完成了《文稿》的编辑工作。现在回想起来,这确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编辑组寻着历史的脚印,重新踏进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的军事战略、国防战略的思想库,可谓琳琅满目。在广泛征集资料的基础上,我们反复斟酌、精心取舍,最后编辑成书,共收录了821篇文稿。
2取舍之间呈现毛泽东思想的当代意义
记者: 在编辑过程中,是依据什么标准来进行取舍的?
李捷:我们主要考虑了这样一些因素:一是文稿的代表性,即能够涵盖新中国成立后国防、军事领域的重大事件及重大决策,从今天的角度说,就是其历史蕴涵。二是文稿的思想性。文稿都是单篇存在的,使一篇篇文稿连贯起来,相互照应,彰显出历史发展的大致脉络,这就需要编辑者反复地考量文稿的代表性及其思想和历史的含量,加以综合平衡,去粗取精。所以说,编辑者的功夫既在文稿之内,又在文稿之外。其最高境界,无外乎“别出心裁,独具匠心”这八个字。
我们要综合考量文稿的思想性。有时毛泽东仅做了很短的批示,如“照办”或“同意”,但其批复对象的内容很重要,一经批复即在当时产生过重要作用。综合考量文本的思想性、决策的重要性、批示的深远影响等,远远超过了批示本身的意义。我们采用注释来反映这类批示的深意。这些注释,都是编辑组成员在进行了历史考据之后,精心编写的。比如1956年4月2日,毛泽东有一个批示,是对彭德怀报告的批复,报告的主件是关于保卫祖国的战略方针和国防建设问题的,是彭德怀同年3月6日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的报告,也是经过集体讨论形成的。我们非常熟悉的积极防御的国防战略方针,就是在这个报告中得到正式确认的。我们在注释中体现了上述报告的主要内容。这样,读者阅读时就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我们取舍的第三个标准是文稿对当代要有一定的价值。其实这也是中华史学的一个传统,孔子编《春秋》、司马迁写《史记》也都渗透着他们的现实追求与理念认同。对历史资料、历史典籍的整理和取舍本身,体现了编者对历史及现实的认识,包括对民族未来出路的思考。
记者:请您谈谈编辑过程中最主要的感触。
李捷: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最深的是这么几点。首先,历史和现实始终是相通的。如同司马迁所言,研究史学和文献的人,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这是一种使命,也是一个努力方向,最终要“成一家之言”,我们正是朝这个方向努力的。从史学研究的角度来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在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面所作出的探索的价值会随着现实的展开日益彰显出来,而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褪去光彩。
其次,我们现在的国防基础是老一辈革命家奠定的。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开始了一段遭受凌辱的历史,日本侵华战争将这一凌辱推向了顶峰。在百余年的屈辱中,华夏的有识之士始终感叹“有国无防”、“有边无防”。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李鸿章等人搞北洋水师等等,都没能解决这个问题。真正从根本上解决“有国无防”、“有边无防”的问题,是从老一代革命家开始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在为建立一支现代化的国防军而奋斗。毛泽东在1950年就提出,我们要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国防军。建构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防体系也始于20世纪50年代,还有60年代的“三线建设”、研制成功“两弹一星”,都是这一努力的延续。在这一过程中,人民解放军开始了从单一军种到多军种的战略性转变,后来还建立了第二炮兵。苏联成立战略导弹部队是在20世纪50年代,我们仅比苏联迟了不到10年的时间。1966年,第二炮兵正式组建,这对我国的国防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
第三点感触是,毛泽东的军事理论和国防战略思想,对加快国防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加速实现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颇具借鉴意义。比如,毛泽东从来不把他在长期战争实践中积累下来的经验看作一成不变的教条,他反复强调,军制和作战方法一定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这个思想与我们现在加快军事变革、跟上世界发展潮流的思想是非常一致的。再比如,毛泽东认为,与强大的外部势力相比,我们始终处于弱势,怎样以弱搏强呢?重要的就是以心取胜。所谓“以心取胜”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赢得民心,只有把国内的事办好,在国际上才有主动权。赢得民心并不局限于国内,毛泽东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很早就提出要开展人民外交,要把顽固坚持反华立场的统治阶级和那个国家的人民区分开。另一方面是要塑造正面的国际形象,同丑化中国、妖魔化中国的势力作斗争。这需要我们发挥心智的力量,重视“软实力”的作用。“两弹一星”等高科技产物都是“硬件”,是“硬实力”,但“硬实力”的发挥离不开“软实力”。中国一定要拓宽自己的战略回旋余地,不能硬碰硬,千万不能以己之短搏人之长,要“以柔克刚”,打“迂回战”,打“拖延仗”。这些都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中的智慧。
另外还有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他重视人民的力量,这在今天仍不过时。人民战争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战争也有不同的样式。在高科技情境下,人民战争会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这是需要进一步思考与创新的。
在编辑《文稿》的过程中,我们还体会到毛泽东的核战略思想很先进。一方面,我们努力打破敌人的核垄断;另一方面,不能搞多,不能误入对方的核军备竞赛陷阱而拖垮自己。毛泽东的原话是“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毛泽东强调要同时研制核弹头和运载工具,这是很独特的。这个决策为我国赢得了时间,赢得了主动。我们试爆原子弹、试射导弹、组建战略导弹部队几乎是同步的。这种搞法,世所罕见。不能不令人折服。更重要的是,毛泽东提出我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奠定了国家核战略的基本方针。任何有核国家都不可能像我国这样公开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既是由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也是由我们属于发展中国家这样的基本国际定位和国际战略决定的。这同时也展示了我们的自信:虽然我们有原子弹,但我们并不靠它来取胜,我们的制胜法宝是人民战争和积极防御的国防战略。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国家利益的扩展,积极防御的国防战略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除了上述思想之外,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关于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军民团结问题等的论述,今天看起来也有新的价值。
3史料新发现彰显毛泽东时代洞见
记者: 您刚才谈到了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很多新见解。在《文稿》的编辑过程中,在历史文献方面有没有新的发现?
李捷:《文稿》收入不少有意义的新史料。比如我们谈现代化建设,很自然就会想到“四个现代化”。我们在编辑《文稿》的过程中发现,国防现代化建设实际上很早就开始了。1952年6月制订出军事建设五年计划初稿,核心就是国防现代化,尽管当时没有这个概括。应该说,军事建设的五年计划是与国民经济建设的五年计划同步进行的。这一计划经过反复修改后,最终纳入了国民经济建设“一五”计划。可以说,“一五”时期就已经拉开了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序幕。
再如关于西沙群岛问题。西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对西沙群岛行使主权,是一个主权国家的分内之事。我们收录了毛泽东1960年8月3日关于在西沙群岛建立海军据点问题的一个批示,这个批示是对中央军委的报告的批复。通过这个报告可以知道,1959年3月党中央就已经做出了定期定点在西沙群岛附近巡航、巡逻的批示。从那时起,至1960年8月毛泽东再次做出批示之前,人民解放军海军共巡航、巡逻20次。通过这个报告还可以知道,当时不仅对在西沙群岛建立海军据点作了部署,而且还有长远的规划。这就表明,我们对西沙群岛行使国家主权既是合理合法的,也是一贯有效的,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权在这个问题上对我们指手画脚。
另外,这次有一个重要的发现,就是毛泽东同钱学森等人的谈话。这是一篇对话体的记录,是由钱学森事后亲笔追记的。那一天,毛泽东和钱学森、李四光、竺可桢等几位科学家座谈,与不同的科学家谈不同的主题。但遗憾的是,除了钱学森的这份记录,其他的谈话内容没有留下记载。《文稿》收录了这份珍贵的记录。
在对话中,毛泽东说:“我们搞原子弹也有成绩呀!”钱学森说:“我有所闻。”主席说:“怕不止是有所闻吧。”主席说:“你们搞了个1000公里的,将来再搞个2000公里的,也就差不多了。”钱学森说:“美帝在东南亚新月形包围圈上的有些基地,有2800公里的距离。”主席问:“可以到夏威夷?”钱学森说:“夏威夷更远了,不止4000公里。”谈到这里,主席就反过来说了,我们怎么对付其他国家的核威慑,主席的答案是:“总要搞防御。搞山洞,钻进地下去就不怕它了。”钱学森说:“我们正在遵照主席的指示,先组织一个小型的科学技术人员的小组,准备研究一下防弹道式导弹的方法、技术途径。”这里透露出一个信息,就是我们搞了运载工具之后,就要接着搞反导了。这是1964年的谈话。说到这里,主席提了一句古话“有矛必有盾”,又说:“搞少数人,专门研究这个问题(按:就是研究‘盾’的问题)。五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十五年,总要搞出来的。”这份档案篇幅虽然不长,但非常有价值。
关于毛泽东对海军建设的意见,我们也收录了一些重要史料。1970年7月,毛泽东在同朝鲜军事代表团的谈话中说,我们的海军不像样子,要找出落后的原因。后来海军根据这个意见,制订了发展规划,1975年时任海军第一政委的苏振华将规划报给毛泽东,毛泽东在批示中说:“努力奋斗,十年达到目标。”
毛泽东很早就关注电子对抗战方面的情况。1975年12月,他对叶剑英的报告批示:“很好”。这个报告说,这年的12月8日,召开国务院常务副总理和中央军委常委联席会议,决定:成立电子对抗和雷达管理领导小组;加强电子技术情报工作;加强和调整电子对抗的科研、生产力量,迅速改善我军电子设备的抗干扰性能;积极培养电子对抗技术人员。当时“文化大革命”还没有结束,毛泽东又重病缠身,党中央和毛泽东做出如此有远见的重大决策,殊为不易。
我们还发现了毛泽东一个很有意思的思想。大家都知道,毛泽东在许多场合都强调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在一个相当长时期里比较强调战争的不可避免性。1976年2月,毛泽东在接见来华访问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说了这样一段富有哲理的话。他说:“在阶级存在的时代,战争是两个和平之间的现象。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也就是说是和平的继续。和平就是政治。”这一论断对今天而言,特别有意义。
4连点成线 档案中蕴藏历史逻辑
记者: 这些史料的确令人大开眼界。但档案是琐碎的,如何才能在编辑过程中使其呈现出内在的历史逻辑呢?
李捷:编文献是有讲究的,从《文稿》开卷篇和压卷篇的选取可见一斑。开卷篇我们选取的是“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压卷篇我们选择的是刚才谈到的那篇“战争是两个和平之间的现象”。
记者:这就体现了中国人民经过的一段伟大历程,从依靠革命的暴力手段求得翻身解放、自立自强,到追求世界和平、消灭战争。这一逻辑的延续符合我们今天提出的构建持久和平的和谐世界的理想。
李捷:是的。勾画历史,有时需要凝练传神,有时又需要浓墨重彩。“大写意”时,要能够惜墨如金,要能“工笔画”、不厌其详。《文稿》里有一些琐细的内容,我们有意而为之,以彰显其内在的线索。比如关于研制原子弹问题。1962年11月3日,毛泽东就做出批示: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这是对成立中央专门委员会,倾全国之力也要造出原子弹、打破核垄断而言的。那么接下来的一步就是生产核材料。只有生产出六氟化铀235之后,才有可能造出原子弹。1964年1月,我国生产出六氟化铀235的合格产品。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有一个报告,毛主席批示:“已阅,很好”,记录下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历程。
接下来是原子弹试爆时间的确定问题,这在1964年9月21日毛泽东对周恩来当天来信的批语中得到了反映。最终的试爆时间是1964年10月16日,之前选择试爆时间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比如气象条件、风向等问题。周恩来提出,做出决定的期限以不迟于9月24日为好。毛泽东看了来信,当机立断,批示:“已阅,拟即办”。从准备命令下达到试爆至少需要20天,而毛泽东的果决为进行试爆准备赢得了更为充裕的时间。
爆炸成功,毛泽东很关注原子弹试爆的结果,要看看其杀伤力究竟有多大?毛泽东认真读了现场指挥张爱萍的报告,结论是“只要有工事、矮墙、坚房等物,就能防御核爆,不致伤人”。接下来还有这样一篇文献,一个香港记者到了美国在西太平洋比基尼岛等的核武器试验靶场,报道说在核爆很多年之后,那里还有很多生物,有生命的迹象。1964年12月25日,毛泽东看了这个报道后也非常关注,做了批示。
虽然一篇一篇的文献是散点,但我们编辑的时候很注意把这些点连成线,尽量让读者同时看到历史的线索和细节。
5党史研究和毛泽东研究离不开国际视野
记者:您是怎样开始接触毛泽东思想并从事这方面研究的?
李捷:我从小就受毛泽东思想的影响。在我的心目中,毛主席一直是一个非常神圣的伟人。在求学的过程中,我对毛泽东思想研究非常感兴趣。1983年我考上了中央党校党史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在这扎下了根,一直潜心研究毛泽东。
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本来并不在我的研究视野中,我也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结构。1997年,中央党校成立了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持研究项目的姜长斌教授,与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合作了一个特别项目,专门研究冷战背景下的中美关系。我在这个项目中先后完成了两篇学术报告,一篇是《物极必反: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内政与中美关系》,另一篇是《从解冻到建交:中国政治变动与中美关系》。写这两篇文章纯属偶然,但当时的确下了很大的功夫。我专门编了一个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相关问题大事记,有十几万字,目的不在于发表,完全是为了这两篇文章的写作。时至今日,我仍然觉得,要深入、扎实地搞研究、写论文,自编大事记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翦伯赞、齐思和等很多前辈都自己编过大事记。我从这一段经历中受益匪浅,它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给了我很多启示。我觉得研究党史,一定要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如果没有国际视野,党史研究就很难深入。
编辑《文稿》时,我们也在考虑,是不是应该适当收录毛泽东关于国际战略、国际局势判断的一些文稿。我根据自己的研究体验,认为一定要把这些内容收录进去。我们的国防战略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基于对世界格局所作的综合考量。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走向、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都与世界格局的新变化、新特点密切相关,包括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趋势和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趋势。
我们要站在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交汇点上来思考,这也是当今时代不同于毛泽东那个时代的地方。在毛泽东时代,我们要首先立足国内,再放眼世界、胸怀世界。现在中国的地位提升了,国内与国际的关系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很多国内问题不再是孤立的国内问题了,已经和国际连在一起。与此同时,我们要承担起应该承担的国际责任,但责任是适度的,不能承担发达国家应该承担的责任,毕竟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摘自2010年3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新闻联播,拉开了21世纪反击美国序幕
——暨抗美援朝60周年纪念拉开序幕
:崔士忠
2010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抗美援朝60周年纪念日,2010年2月7日《新闻联播》的一则新闻,拉开了中国人民隆重纪念这个节日的序幕。
2010年2月7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播发了一条重要新闻:“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辑的《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已由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联合出版,即日起在全国各地发行。《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分上、中、下三卷,收入毛泽东有关军事理论、军事战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反侵略战争准备等方面的电报、批示、讲话、谈话、书信、题词等821篇,其中91篇为首次公开发表。”
值得注意的是,这条新闻是被高调播出的,之所以说《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高调”播出,是因为这条新闻播发编排比较特殊。一是这则新闻出现在“主要内容”的介绍之中,属于“重中之重”的新闻;二是这则新闻具体播发次序被安排在“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2010年军民迎新春文艺晚会”、“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哥伦比亚总统阿尔瓦罗·乌裏韦·贝莱斯互致贺电,热烈庆祝两国建交30周年”新闻报道之后、“温家宝主持召开座谈会征求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和建议”新闻报道之前。这个规格是很高的,很多时候这类新闻是安排在“简讯”报道中。
60年前的1950年的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第118师在北镇东南两水洞围歼南朝鲜军第6师一个加强营,并俘美军顾问一名。从此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从那一天起,中国人民志愿军以极差的装备,把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军队及16国联军,从中朝边境的鸭绿江畔,打到了朝鲜半岛中部的38线,迫使美军在停战协议书上签字,圆满完成了“保家卫国”这一抗美援朝的重大战略任务,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全面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美国吞并全朝鲜的企图,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障了新中国经济恢复和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保卫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戳穿了美帝国主义“纸老虎”的真面目,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侵略的意志和决心;打出了中国的国威和军威,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我军取得了以劣势装备战胜现代化装备的敌人的宝贵经验,加速了我军的建设。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力地向世人证明了一个真理,就是毛泽东主席所说的:“外国帝国主义欺负中国人民的时代,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永远的宣告结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记得2007年春节期间,笔者一家人去中华世纪坛参观,从圣火广场向北,沿一条长270米、宽15米的甬道,自圣火广场,向世纪坛坛体行进。仔细观看甬道正中的一条总长262米、3米宽的青铜甬道,看着这条用特种合金打造的中华民族的历史甬道,感慨万千。
上面从南向北镌刻了距今300万年前人类出现到公元2000年的时间纪年,用文字记载了政治、科技、文化、教育、军事等领域共7000 多条重大历史事件,象征中华民族经历的漫长历史岁月。青铜甬道上有一层薄薄的流水,寓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绵延不断,历久常新。漫步甬道,人影便映入水中,溶于历史,犹如穿越岁月时空,体味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2000年历经五千年的文明史。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1999年建立的这条历史重大事件的甬道,竟然没有记载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连一个字也没有,真是匪夷所思。这也不难解释,美国为什么敢于在那一年公然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在中国的南海撞击中国的飞机了。
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的第二件事,可能就是央视大戏《毛岸英》的拍摄了。该剧不光在国内拍摄,为最真实的展现当时的情景,更辗转朝鲜、俄罗斯,回到北京更是获得了胡锦涛主席的特别批准和支持,破天荒的获得了到中南海实景拍摄的资格。这让中国人民的精神为之一振,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精神,真的要回来了。
美军不害怕中国军队武器现代化,而害怕中国军队思想毛泽东化。随着抗美援朝60周年日子的临近,党中央可能还会陆续推出一些纪念活动,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共同信仰的日子,也许不再遥远。
美国不断挑起的越来越升级的中美贸易战、美国售台武器计划的真正落实、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见达赖、印度导弹的频繁试射及军事演习----,最近1个月的事件不断的提醒我们,美国在持续升级他们对中国的破坏活动,挑战着中国人民的忍耐极限,毛泽东思想的回归,是中国人民战胜美帝国主义的根本前提。
中国人民到了万众一心的时候了,为了保护我们建国60年来社会主义建设成果不被汉奸破坏和出卖,不被帝国主义扼杀和掠夺,我们必须团结起来,消灭一切敢于来犯之敌。
联系电话:010-62760856-11/0
邮 箱: [email protected]
书店Q Q: 951172898
书社(测试版)>>> (网址:http://book.wyzxsx.com/)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