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
竺可桢
【摘要】我国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工、管虽不明白显示气候因素,但气候却贯穿着所有八个因素。因为农业生产不但要因地制宜,而且还要因时制宜。我国古农书上特别注重农时,从吕氏春秋至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均如此。所谓农时实际上就是适宜于某种农作物某一生长发育时期的气候。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第二条对粮食每亩平均年产量从1956年开始,在十二年内的指标有如下规定:“在黄河、秦岭、白龙江以北地区由1955年的150多斤增加到 400斤; 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区 ,由1955年的208 斤增加到500斤;淮河、秦岭 、白龙江以南地区 ,由1955年的400 斤增加到800斤”。如此分区规定指标 ,主要是因为各地农事季节长短不同,或一年二造,或二年三造 ,或一年只一造的缘故。而决定一个地区能不能年种两造,气候是一个重要因素。
解放以后,通过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技术改革,如农业集体化、开辟水利 、增产化肥、防治病虫害、推广良种和其他增产技术等曾经一度使我国粮食产量足以自给而有余。但1956-1961年天时的不正常加以其他的原因,使我们不得不每年进口一定数量的粮食。据现在所知,1956-1961年时期气候反常,影响l粮食生产实不限于我国。据英国自然周刊1963年五月间报导,在 1948-1958 年十年间,全世界粮食生产以每年增加 3% 的速度增长着,人们满以为照此速度,,到公历2000 年可使那时粮食产量比 目前增加三倍,可以充分地供给那时全世界人口而有余。不幸的是,1958年以后粮食生产的速度除少数国家以外骤然低落,使若干地区又发生粮食供不应求的现象。粮食生产率低落之原因,除由于未能广泛应用近代科学技术于农业上外,气候不正常也是原因之一 。气候既仍为目前粮食生产增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吾人急应分析气候如何影响粮食生产,并进一步探讨如何利用一个地方气候的有利因素而减少或免除一个地方气候的不利因素。概括言之 ,各地方气候影响粮食生产最基本的是下列三个因素,即太阳辐射总量、温度和雨量。试初步地分别讨论这三个因素如何影响我国粮食的生产量。
《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PDF全文下载
SOME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CHINESE CLIMATE AND THEIR EFFECTS ON CROP PRODUCTION
In China, from the time immemorial, climate has always been considered as capable of exerting an inordinate influence on the production of agricultural crops. Among the various climatic factors, total amount of insolation, temperature and rainfall are deeme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1. Total amount of insolation
2. Temperature
3. Rainfall
附:1964年,竺可桢写了一篇重要论文《论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其中分析了光、温度、降雨对粮食的影响,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的许多设想。毛泽东看到此文非常高兴,专门请竺可桢到中南海面谈,对他说:“你的文章写得好啊!我们有个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工、管),只管地。你的文章管了天,弥补了八字宪法的不足。”竺可桢回答:“天有不测风云,不大好管呢!”毛泽东幽默地说:“我们两个人分工合作,就把天地都管起来了!”
可参见文章: 毛泽东在卧室约见的三位科学家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